资源简介 小专题专题一:土地改革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由农民私有变成国家所有。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亩产一万斤”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专题二:西藏专题西藏:(1)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2)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3)清朝:顺治、康熙分别册封达赖、班禅;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4)新中国: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5)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内地与西藏的联系。(6)建国后我国对新疆、西藏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题三:毛泽东1、1921年,他作为中共的代表,参与了中共一大的召开。2、1927年,他领导了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上,他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他率领部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8年,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长征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的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66---1976年,他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去世。专题四:邓小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指挥了淮海战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他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建立经济特区。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邓小平再次南巡讲话。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专题五:周恩来黄埔军校,他担任政治部主任。西安事变后,他作为中共代表到西安调停。1945年,他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53年,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他在万隆会议上推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专题六:上海《南京条约》开放为通商口岸。洋务运动中,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五四运动爆发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改革开放后,上海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在上海设立浦东开发区。2001年,在上海召开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专题七:武汉时政链接:2020 年 2 月 10 日,习近平主席调研指导时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满含热泪地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为何他们都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呢 ※考点 1: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 洋务运动A、领导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B、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C、口号及活动:①60年代:“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②70年代:“求富”,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③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D、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积极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E、失败原因:只学习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根因)F、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考点 2:以长沙、武昌为代表的两湖战场 — 北伐战争①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②开始标志:1926.7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③主战场:A湖北、湖南(消灭吴佩孚的主力);B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④前期结果/影响: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倒吴佩孚、孙传芳的统治);B、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C、工农革命运动高涨;※考点 3: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背景: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准备:①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②创办机关刊物《民报》。高潮:武昌起义 结果:推翻清朝统治,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评价:A积极性: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最大功绩)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④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说革命成功了B局限性: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②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C教训: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行不通。※考点 4:武汉保卫战 — 抗日战争武汉会战时间:1938 年 6 月,属于正面战争。武汉会战历史意义: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即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考点 5:武汉长江大桥 — 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2、一五成就:A、重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B、交通运输建设成就: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C、东北、华北、西北工业基地形成。3、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洋务运动中,在武汉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之布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38年,武汉保卫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专题八:近代化的探索学习的层面(或学习的方面) 思想主张或口号 代表人物和派别 探索的目的洋务运动 器物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自强、求富 地主阶级洋务派(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戊戌变法 制度层面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辛亥革命 制度层面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 观念层面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解放思想共同点:都是向西方学化探索的特点:经历了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的学习,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近代化探索的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专题九.国共两次合作比较第一次 第二次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年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任务 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抗日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现 建立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功绩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实现了全国统一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专题十:谁是最可爱的人 — 中华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近代化精神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 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抗日精神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雷锋精神 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艰苦奋斗铁人精神 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两弹一”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专题11、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点 8:世界历史上的和谐与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二战中的国际合作 反法西斯同盟 1942 年初,中、美、英、苏等 26 国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实现了政治.上互相协作、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快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相对于苏德战争这欧洲第一战场而言),使德军处于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失败雅尔塔会议 协调了盟国的行动,有利于尽快打败法西斯,加速了二战的胜利战后的合作 联合国 1945 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 1945 年 10 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欧盟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力量中重要一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年 1 月 1 日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专题12:疫情下的人类温情——“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考点 9:中日关系时 期 关 系 概 况古代 隋唐 和平交流 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仿效隋唐社会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明朝 冲突 日本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抗击倭寇,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近代 清朝 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894—1895 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 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战时期 1931—1945 年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中国取得完全胜利现代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冷战”敌对 由于美国扶持日本,社会制度不同,日本的外交政策追随美国,中日双方处于敌对状态20 世纪 70 年代 正常化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开启了中日交往的新篇章20 世纪70年代至今 政冷经热,冲突与交往并存 1972 年至今,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中日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也存在着矛盾(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归属问题、南海问题等)专题13:中国的对外交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