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信息安全与保护课件(24PPT)2021—2022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信息安全与保护课件(24PPT)2021—2022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3.1 信息安全与保护
教学目标
3.1.1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3.1.2 信息社会责任
3.1.1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1.个人信息概述
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
个人敏感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政治观点、基因、指纹等。
个人一般信息是指除个人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个人信息泄露是指不愿意让外界了解的个人信息被外界知晓。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者导致个人或家庭被骚扰、隐私被公开。更严重的是,不法分子会利用所泄露的信息从事各种犯罪活动。
3.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1)个人信息注册时无意泄露
①为获取某些网络应用服务,主动在其平台上注册账号,提供相应的资料。
②参加某些商家或机构组织的问卷调查或抽奖活动,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③智能手机安装APP软件时,过度开放软件所需权限,无形中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3.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2)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
①网上交流的信息会被记录,这些信息中不乏个人隐私,如购物平台的账号密码、银行卡号等。某些手机还会记录用户的行踪数据,即便关闭其定位功能,个人的位置信息仍然可以被收集。
②计算机或手机遭受病毒、黑客等攻击或意外丢失,保存在计算机或手机中的信息极易被泄露,即使删除或恢复到出厂前设置其中的数据信息仍然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恢复并窃取。
③随着无线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不法分子经常在公共场所建立所谓的免费Wi-Fi,诱骗大家去使用。使用者的移动终端一旦使用此Wi-Fi上网,所有数据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4.个人信息的保护
(1)国家立法
(2)行业自律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1)国家立法
1980年,欧洲起草完成了保护个人资料的《保护自动化处理个人资料公约》
2013年2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保障个人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2)行业自律
主体机构必须要制定并遵循行业行为范或标准,有效实现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
既要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又要避免因立法过于严格而对网络技术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①经常修改信息系统的口令,以免被不法分子盗用;
②不要随意提供个人或亲属信息,以免信息被非法机构收集、贩卖;
③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要及时加以制止。危害严重,要第一时间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等。
3.1.2 信息社会责任
1.数字公民
在自媒体时代,处于虚拟空间的我们,更应负责任地获取、传播、发布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有效杜绝网络谣言,做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这是信息社会对公民提出的新要求。
(1)数字公民概念
数字公民应具有较高的数据意识、计算思维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公民也应该负责地、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2)数字公民素养教育
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数字礼仪
----数字准入
----数字法律
教育:教育自己/连接他人
数字通信
数字素养
数字商务
保护: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数字权责
数字安全
数字健康
数字公民教育
(3)信息法规与伦理
信息法规:主要由国家机关制定并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强制性地予以规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信息安全法、信息公开法、新闻出版与传播法、电子商务法及有关计算机犯罪法律等;
(3)信息法规与伦理
信息伦理:由全体社会成员在信息活动中不断磨合形成的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是对社会成员信息活动与行为的对错善恶进行评判的批判性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伦理和计算机伦理等。
2.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如:书籍,歌曲,电影,绘画,发明,公式和计算机程序等。
2.知识产权
就信息技术领域而言,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微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硬件的设计制造以及软件的原创成果的保护。
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经授权的软件。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3.自媒体时代
特点:以个人传播为主,基于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个体传递信息。
自媒体在享有通信自由权、信息传播自由权、信息选择权时,也理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自媒体时代,我们在传播信息时要提升自律能力,加强自身新闻素养,遵循传播伦理规范,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信息安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黑客”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之一
B. 因为计算机病毒天然的存在,所以它不会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
C. 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不会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
D. 信息的传播途径有多种,破坏信息的传递过程不会威胁信息的安全。
A
2.有关数据泄露的途径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信工具
B. 移动支付
C. 发送邮件
D. 以上都不会数据泄露
D
3.下列做法不安全的是( )。
A. 使用手机WIFI功能随意连接不明来路的网络
B. 重要网站、APP的密码设置复杂点,同时要相互独立
C. 公共或陌生电子设备上不输入个人账号信息,如有输入记住要安全退出并清除相关记录
D. 不随便在网上留个人真实信息,如QQ号、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A
4.以下行为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是( )。
A. 下载和安装未知的应用软件
B. 不在社交平台晒个人信息
C. 经常在公共场所“蹭网”
D. 随意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
B
5.下列符合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说法是( )
A. 计算机软件享有著作保护权,未经著作人同意而复制他人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
B. 销售盗版软件属于违法行为,购买和使用盗版软件不属于违法行为
C. 在网站上提供下载他人解密的软件没有构成对著作人的侵权
D. 受法律保护的软件,一经购买可以复制给他人使用
A
2022.4.15
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