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丰收了》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是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年级 二年级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教材 书名: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二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依据新《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引导学生进行造型表现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造型表现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形象。通过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理解丰收之情,并结合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形成教育合力,充分拓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⒈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迁移理论,完成知识内化。建构主义认为: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本课在教学实施上将被动传输变为主动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在顺向正迁移的学习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分析、体验、探究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丰收时节中所蕴含的造型美感,进而通过绘画装饰、前后遮挡关系、色彩搭配等造型表现方法将这种美感表现出来,以此将知识技能进行内化,转化为学生新的经验。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的认知过程基本是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从最初的聆听丰收时节的田间序曲,到亲眼见证丰收时的热闹景象,再到感受现实与绘画中所蕴含的丰收之情,及满载丰收之情进行艺术创作并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体验交换丰收劳动成果之不易,从而达到了培养节约美德的目的。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既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⒊贯彻启发性原则,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后遮挡关系,大小聚散,色彩搭配等知识表现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装饰美感与组合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型人格。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丰收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三册,第4课。本课与前面三课的教学内容《有疏密变化的线条》《有趣的刮画》《小花猫在睡觉》和后面的两课《千姿百态的桥》《好看的器物》共同构成“造型·表现”的学习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如何处理画面的疏密、主次、遮挡等关系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表现丰收场景的造型表现课程。学生情况: 1.优势: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接收信息广,接受能力强,通过上学期有关知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与审美体验。 2.不足:此年龄阶段的学生知识层面过窄,但想象力丰富,因缺乏造型表现技巧,常出现眼高手低的现状。教学方式: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教学游戏、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师设问等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活动。技术准备:⒈学生材料:①剪刀;②黑卡纸;③彩色纸; ④纸盘子;⑤水彩笔;⑥油画棒;⑦黏贴胶泥。⒉教师材料:①教师范作;②PPT演示文稿;③优秀学生作业。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丰收季节暖意融融的色彩,认识各种果实的形状。学习装饰美感的表现方法。学习前后遮挡关系的表现方法重点。学习主次变化、疏密有致的拼摆方法。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学习主题创作的构思角度、表现方法及情感表达,利用绘画、剪贴、刮画等多种造型表现形式综合创作一幅体现丰收喜悦之情的拼贴组画。情意目标:体会丰收时节喜悦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激发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表现生活的美好愿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丰收景象,体验丰收之情。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前后遮挡关系,大小聚散,对比的知识表现丰收场景。教学流程示意课前参与 ——学生收集秋天的“符号”; 思考秋天的特点。创设情景 ——结合语文学科让学生对丰收产生美好憧憬,营造教学气氛。 巩固旧知建构新知 ——闯三关 寻找新知体验探究 合作技巧教师示范综合应用装饰方法和排列组合方法;艺术实践 —— 学生完成丰收果实绘制。 游戏《丰收农场》:学生自由交换手中的丰收果实,完成组画作品。 多元评价 —— —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课程拓展 ———看漫画,论观点。德育知识渗透(节约美德)。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创设情境 一、儿歌引入:(PPT或窗外)秋风吹,树枝摇, 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秋风秋风吹呀吹,树叶树叶飞呀飞。就象一群蝴蝶舞,张开翅膀追追追。二、感受秋天: 秋天还能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观看PPT或窗外,感受、回想。 学生感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激发学习兴趣。结合语文修辞让学生对秋天丰收产生美好憧憬。并配合图片进行赏析。 PPT 1分钟出示课题 《丰收了》 无 无 无新课讲解、体验探究 一、感受丰收1、《丰收锣鼓》: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镜头来到田间乡下,先来听一听农民朋友们哼唱的田间序曲。感受丰收之情。请问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农民在丰收时什么样的心情?刚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我们再靠近一点。看看他们到底在高兴些什么?2、教师总结:因为果实成箱、稻谷满仓。一年的好收成都表现在农民朋友们的脸上。此时此刻,农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笑容再一次为我们诉说着他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 学生听音乐思考蕴含其中的丰收情感。学生回答:高兴、喜悦。学生回答:高兴因为物产丰富(物产多、大)。 通过先听后看,由远及近地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丰收之情。结合发现法的使用,以分析探究为主体理解为什么丰收会给人这样的情感。 PPT二、游戏体验探究:对于丰收怀有喜悦之情的艺术家们,他们的情感更多的体现在画面中。(《架玉米》陈志兰)游戏(一):找色彩你能找到哪些不同的色彩?在这些颜色的烘托下表现了丰收时什么样的气氛呢?教师总结:作者就是巧妙地用到了这些暖融融、亮灿灿的色彩,烘托出了丰收时喜悦之情。游戏(二):考眼力除了颜色之外,你认为这幅画哪画得最精细?它是用什么来进行装饰的呢?画面体现了线条怎样的美感呢?(复习巩固:小学一年级下册《好看的线条》所学旧知识点。)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在创作时也要注重装饰美感的应用。 同学回答:蓝、绿、紫、红、橙、黄等等。同学回答:热闹、暖融融。同学回答:我认为XXX绘制得最精细,用到XXX样的点线面来进行装饰。同学回答:节奏美、秩序美、对比美。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感受在画面里的丰收之情,分析探究装饰方法:1、采用色彩装饰的作用。2、如何利用点线面体现装饰美感。 PPT 6分钟游戏(三):连连看 1、在这幅学生的拼贴作品中用到了哪些排列组合的形式?2、你觉得这两幅同学的作品在排列组合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这种表现方法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在排列组合时不光要注意主次 聚散。还要注意前后遮挡关系。使画面具有空间感。 同学回答:用到了大小对比、聚散变化的形式,使得画面主次分明、排列组合得疏密有致。同学回答:第二幅有前后遮挡关系,这种方法给人一种空间感。 通过学生作品和看书环节,分析、探究排列组合方法:前后遮挡关系、主次聚散、以及产生的效果。 美术书、PPT艺术实践 一、教师演示:(一)教师以南瓜为例进行演示:1、找出相应颜色的纸张。并在上面用基本形将南瓜的造型概括出来。2、用点线面进行装饰,体现装饰美感。3、添加丰富的色彩,使画面更加生动,体现丰收之情。4、用一剪到底的方法把它剪下来。得到一个漂亮的丰收果实。5、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制作出大小不一的丰收果实。感受丰收的乐趣! (一) 学生观摩(二)学生自主选纸每人选一张纸,充分利用这张纸制作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丰收果实。 以复习巩固为基础,解决教学重难点。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作需求。 实物投影仪 3分钟过二、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一)学生创作单个果实;(二)组合画面游戏《丰收农场》:同学们交换彼此手中的丰收果实,找到最佳的搭配方案。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拼贴,完成最终的作品。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在丰收中用劳动创造价值的乐趣。培养合作能力。 PPT 2分钟欣赏评述 游戏:我是鉴赏家一、你认为哪组的作品拼摆得好?(小组互评)它是如何表现装饰美感的?它都用到了哪些排列组合的方法?二、通过对别组作品分析你还能给你组作品提出哪些不同的改进方案。(小组自评) 学生欣赏,自评、互评。学生回答:用到了点、线、面来进行装饰。而且色彩感觉强烈。学生回答:1大小搭配合理,有主次之分。2具有前后遮挡关系,有空间感。3果蔬分散得有多有少排列组合疏密有致。学生回答:xxx。 发挥课堂评价功能,达到回顾与总结的目的。锻炼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体验。完善自己组的作品。 学生作品 2分钟拓展提高 一、结合学生中午就餐情况进行分析教育在我们庆祝丰收的过程中,有些人正在挥霍着我们的劳动成果!请同学们看一幅漫画。谈谈你的想法。二、教师总结:这些铺张浪费的行为真的是让人发指,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最严厉的谴责!并且在丰收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节约,从小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做一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好少年。 学生回答:太不应该了!不能浪费粮食。 感悟漫画幽默、讽刺、引人深思的艺术魅力。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分析丰收背后的浪费现象,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升华主题。 PPT 2分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1自评对丰收的感受,看看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有哪些区别。2说一说自己在表现丰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小组互评:1小组评议,你认为哪组合作拼摆得最好,好在哪里。2别组是如何表现装饰美感的。都用到了哪些排列组合的方法。3通过对别组作品分析你还能给你组作品提出哪些不同的改进方案。评价量规: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2学生对美术学习过程中所用工具、材料是否有初步了解并使用正确。3学生是否能大胆地创作,体会创作的喜悦与学习美术的乐趣。4学生是否有合作意识与集体观念。5学生是否将本课知识与技能内化应用到画面创作中去,体现个性与创新的表现效果。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教学语言呈现形象化:上课时教师用语准确生动,结合语文学科与美术欣赏评述中的大量优美词汇来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表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语气有阴阳顿挫,课堂呈现有轻重缓急,使教授过程具有节奏感,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实行开放式教学,努力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实施中避免“一言堂”、“满堂灌”的旧教学形式,大力推进教学游戏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环节,努力营造交互式学习的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3、在教学设计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情分析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点,并融入德育知识渗透,结合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之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板书设计分散难点《丰收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突出重点PPT学生作品展示区范画PAGE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