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Mn 55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铁的冶炼 B.食物腐败
C.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D.天然气燃烧
2.运载火箭所用燃料偏二甲肼[(CH3)2NNH2]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3.用激光笔照射下列物质时,无法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Na2SO4溶液
B.氢氧化铝胶体
C.有尘埃的空气
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的液体
4.下列几种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与硫酸铜稀溶液混合制备金属铜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且产物相同
C.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可用作呼吸面具的氧气来源
D.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相同
6.在下列反应中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的是( )。
A.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实验室用稀盐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D.工业上用盐酸除铁锈
7.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 B.Na+、、ClO-、
C.K+、Na+、、 D.、、、Cl-
8.实验室欲配制100 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称取10.60 g Na2CO3固体
B.将Na2CO3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液面,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D.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9.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I一的还原性强于Cl一
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取少量Na2O2粉末放在脱脂棉上,再将1滴水滴到Na2O2上,脱脂棉燃烧 Na2O2与水反应放热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10.在同温同压下,1 mol NH3和1 mol NO具有不同的( )。
A.氮原子数 B.分子数 C.质量 D.体积
11.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的是( )。
A.20 g H2和20 g Cl2
B.44 g CO2和6.02×1023个N2
C.在标准状况下,15 g NO和5.6 L NH3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SO2和22.4 L H2O
12.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利用稼(Ga)进行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下列关于G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68 B.质子数为31
C.质量数为99 D.核外电子数为37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2的结构式:N=N
B.的结构示意图
C.Na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H2O中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MnO2+4H++4Cl-=+2Cl2↑+2H2O
B.二氧化硫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2+OH-=
C.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CaCO3+2H+=+CO2↑+H2O
D.氯气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Cl2=+2Cl-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之间存在化学键
B.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
C.一个分子中不可能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
16.除去括号内的杂质,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CO2(HCl):NaHCO3
B.FeCl2溶液(FeCl3):铁粉
C.CuO(Al2O3):NaOH溶液
D.NaOH溶液(Na2CO3):盐酸
17.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工业冶炼钛的第一步反应为TiO2+2C+2Cl2TiCl4+2C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iO2是氧化剂
B.Cl2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每转移2 mol电子将有1 mol Cl2被还原
18.下列有关短周期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离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
B.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Ⅰ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D.ⅦA族元素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
B.23 g钠在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1 mol
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e与71 g Cl2所含原子数相等
D.将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 mol/L
20.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70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有关这几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的金属性:X<Y
B.元素Z的价电子数为7
C.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r()>r()
D.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
21.对比分析钠及其化合物的特点,请完成下列空白。
(1)图1所示转化关系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个,其中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供氧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苏打和小苏打,鉴别它们的方法有多种。例如:
方法①:如图2所示装置,这是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性质加以鉴别的。实验过程中,当试管B中盛放的澄清溶液出现白色浑浊时,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②:取等物质的量的苏打和小苏打分别于试管中,再分别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比较相同条件下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请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线路时,要用过量的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使铜转化为氯化铜,所得废液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请完成下列空白。
(1)在FeCl3溶液腐蚀铜的反应中Cu作___________剂,转化成___________,得到废液A。
(2)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废液A不应作为废液排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废液A中加入某种足量的金属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回收了铜,得到废液B。此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的同学为了重新得到腐蚀液,又向废液B中通入一种气体,该气体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500 mL 2 mol/L的FeCl3溶液刻制印刷线路,并循环使用废液,当初次使用的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回收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
23.下表列出了九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② ③ ④ ⑤
3 ⑥ ⑦
4 ⑧ ⑨
请完成下列空白。
(1)元素①用于制造氢弹的两种核素的中子数分别为1和2,二者互称为_______________;当今考古工作者利用元素③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核素即_________,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该核素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2)这九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3)③和⑥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③、④、⑤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X是比元素⑧质子数小8的同主族元素,其过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若将其7.8 g加入足量水充分反应,可制得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证明元素⑦比元素⑨非金属性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4.X、Y、Z、M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M>Z>X>Y,其中X、Y处在同一周期,X、Z处在同一主族。Z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X、Y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Z原子核外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M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请回答: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X_______,Y_______,Z_______,M_______。
(2)X、Y、Z这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而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与Y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_,Y与M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乙的化学式是__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戊、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与丁、丙与戊分别同主族,戊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乙与甲、乙与己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4的化合物A、B;A中含有10个电子,B常用作溶剂。请完成下列空白。
(1)戊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锗(Ge)有着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元素Ge与乙同主族,Ge原子比乙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G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照相机镜头玻璃中含有锗的最高价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制取较为纯净、干燥的氯气,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A B C D E
请完成下列空白。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Cl2中的HCl,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的错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150 mL 12 mol/L HCl溶液和3.48 g MnO2粉末的混合物,若反应充分进行,则理论上可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m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食物腐败是食物被氧化而变质的过程;碳酸氢钠做发酵粉是碳酸氢钠与面粉产生的乳酸发生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天然气燃烧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查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2.C
解析:偏二甲肼[(CH3)2NNH2]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考查知识点:物质的分类
3.A
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的分散系。Na2SO4是溶液,其他三种分散系都是胶体。
考查知识点:物质的分类、胶体
4.B
解析: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是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为离子反应,非溶液中的则不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中有些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有些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考查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5.C
解析:钠与溶液混合时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无法得到金属铜;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但产物不同,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均能反应放出氧气,因此可用作呼吸面具的氧气来源;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NaHCO3较多。
考查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6.A
解析: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稀盐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盐酸体现酸性和氧化性;中和反应及盐酸除铁锈,盐酸均体现酸性。
考查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7.D
解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lO-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ClO-在酸性条件会转化成HClO;是紫红色。
考查知识点:离子反应
8.A
解析:0.1 L×1.00 mol/L=0.10 mol,0.10 mol×106 g/mol=10.60 g;配制溶液时,应将称量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而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定容时俯视液面会使得所加水量变少,所得溶液浓度偏高;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溶液浓度变稀,应倒掉重新配制。
考查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9.B
解析:KI与氯水反应生成I2,Cl2的氧化性强于I2,I一的还原性强于Cl一;与BaC1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可以是、、等,需要加入稀盐酸进一步证明是否是;Na2O2粉末放在脱脂棉上,再将1滴水滴到Na2O2上,脱脂棉燃烧,说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Fe2十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Fe(OH)2,其不稳定,在空气中,这种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考查知识点:元素化合物
10.C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1 mol NH3和1 mol NO具有相同的氮原子数、分子数和体积,只有质量不相同,1 mol NH3的质量是17 g,1 mol NO的质量是30 g。
考查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11.C
解析:20 g H2和20 g Cl2的摩尔质量不同,因此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原子数均不相同;44 g CO2和6.02×1023个N2均为1 mol,1 mol CO2所含原子为3 mol,1 mol N2所含原子为2 mol;在标准状况下,15 g NO为0.5 mol,含原子1 mol,5.6 L NH3为0.25 mol,含原子1 mol;在标准状况下,22.4 L SO2为1 mol,H2O为液态,22.4 L不是1 mol。
考查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12.B
解析:的质量数为68,质子数为31,中子数为37,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考查知识点:核素
13.C
解析:N2中N和N之间形成三条共价键,即N≡N;形成离子时失去最外层两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Na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H2O中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为2电子稳定结构。
考查知识点:原子结构、化学用语
14.C
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MnO2+4H++2Cl-+Cl2↑+2H2O;B中NaOH过量,无法得到酸式盐,正确的为SO2+2OH-=+H2O;D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为2+Cl2=2+2Cl-。
考查知识点:离子反应
15.D
解析:化学键指的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并不是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一个分子中可能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分子,氢与氧之间为极性键,两个氧之间为非极性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如过氧化钠,两个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
考查知识点:化学键
16.D
解析:HCl和NaHCO3反应,除掉HCl,生成CO2;FeCl3和铁粉反应生成FeCl2;Al2O3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溶液,而CuO不与NaOH溶液反应;盐酸与NaOH、Na2CO3均可反应,因此不用盐酸除去Na2CO3。
考查知识点:元素化合物
17.D
解析:钛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Cl2和还原剂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中1 mol C转化为CO,每转移2 mol电子,有1 mol Cl2被还原。
考查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18.D
解析:同周期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增多,电子层数不变,核对核外电子引力增强,原子半径减小,而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化合价越高,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7,则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IA族元素有氢元素和碱金属元素,氢元素与VII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碱金属元素则形成离子化合物;VIIA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考查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19.B
解析:常温常压下22.4 L N2不是1 mol;He为单原子分子,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e含1 mol He原子,71 g Cl2为1 mol,含2 mol原子;80 g NaOH为2 mol,但溶液的体积未知,因此无法计算浓度。
考查知识点: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20.D
解析:根据表中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可确定X为Mg,Y为Al,Z为N,W为O。则金属性Mg>Al;N的价电子数为5;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小,r()<r();Al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其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考查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二、非选择题
21.(1)5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
(2)热稳定 2NaHCO3Na2CO3+H2O+CO2↑
+2H+=H2O+CO2↑ +H+=H2O+CO2↑
解析:①~⑤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可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作呼吸供氧剂;碳酸氢钠对热具有不稳定性,受热后发生分解。
考查知识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2.(1)还原 
(2)Fe+2=3 Fe+=+Cu
2FeCl2+Cl2=2FeCl3
(3)0.5 mol
解析:具有氧化性,可氧化Cu、Fe等金属单质;根据关系式:
2~Cu
1 mol 0.5 mol
考查知识点: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3.(1)同位素 14C 8
(2)K 
(3)H2SiO3 CH4
(4)Na+[]2-Na+ 1.12 L
(5)Cl2+2Br =Br2+2Cl-
解析:本题在解答中要依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引力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而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引力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根据关系式:2Na2O2~O2
2 mol 22.4 L
0.1 mol 1.12 L
考查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核素、同位素
24.(1)C O Si Na
(2)H2O>CH4>SiH4
(3) Na2O2
2CO2+2Na2O2=2Na2CO3+O2
解析:已知X、Y位于同一周期,X、Z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M>Z>X>Y,所以X、Y、Z、M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X  Y
M Z
Z不可能是0族元素即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又因为Z原子核外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所以Z为第三周期ⅣA族,M为第三周期ⅠA族,从而可知Z为Si,M为Na,X为C(碳)。由于Z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X、Y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14=6+Y,因此Y为8,即为氧。
考查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25.
(1)第三周期第ⅠA族 
(2)32 GeO2
解析:乙与甲、乙与己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4的化合物A、B,A、B分别为CH4、CCl4;A中含有10个电子,A为CH4,B常用作溶剂,B为CCl4,则甲为H,乙为C,己为Cl。戊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戊为S,甲与丁、丙与戊分别同主族,丁为Na,丙为O。
考查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26.(1)圆底烧瓶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 除去Cl2中的水蒸气
(3)D中左边进气导管太短,而右边出气导管太长
(4)NaOH溶液
(5)896
解析: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应先除氯化氢,再除水蒸气,除杂时广口瓶内的导管应“长进短出”。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多余的氯气扩散到大气中。
考查知识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
置换
反应
2 8
氧化还
原反应


Na2O
NaHCO3
Na2CO3
NaOH
Na






Na2O2
图1
B
A
图2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氧化还
原反应
离子
反应
置换
反应
2 7
+9
2 8 6
+16
X
离子反应
离子
反应
离子
反应
+12
2 8 2
+12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