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30《陈情表》教学设计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 阅读与欣赏 30《陈情表》教学设计3

资源简介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总体应用思路
本文是西晋初年西蜀降臣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述自己苦衷,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肺腑之言最终打动皇帝,也感动了后世之人。因而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本文的思想情感尽可能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诱导学生通过思考加以感悟。另外,通过联系现代社会生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与人生观,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适当辅助。
二、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分析
学情特点
所任教班级为素质班。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自由、积极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见解;少数学生过于依赖文本解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文思想内容。
三、本诗的课堂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诗人身处忠孝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深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孝亲之情,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激发学习潜力。本文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认真理解诗人抒发孝亲之情的方法与技巧,而难点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先报养祖母刘氏,后尽节于陛下”的思想情感。
四、本诗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设计
1、导入(幻灯片、视频形式)
(1)播放孝亲题材视频(采用视频的形式创设教学氛围)
(2)《陈情表》教学课件封面图片(后人绘制的李密,还原历史场景,帮助学生联想李密在撰写此文时的心情)
(3)本课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4)关于“表”这一文体常识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文体特征)
(5)思考:①本文是谁陈情?②本文向谁陈情?③本文陈什么情?④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那么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叙述情理的?(设计上述问题,是基于学生已提前预习文本内容,采用提问形式,要求当堂回答)
(6)作者生平简介(利用幻灯片,快速浏览,不作逗留)
(7)诵读指导(对每一段内容诵读的方法技巧作详细解读,鼓励学生)
(8)播放《陈情表》朗读音频(运用音频播放这一信息技术,为学生诵读理解文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思考(学生自主学习,未使用幻灯片内容)
3、讨论(学生起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群策群力解决部分难点)
4、展示(充分使用幻灯片,为师生互动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活动现场的操作需要,例如在呈现出第一道思考题目的时候,思路解析或参考答案是不可以提前出来的,因而必须利用microsoft powerpiont中的自定义动画和新建文本框功能,将预先设计的思路解析或参考答案放在下一步骤中呈现。
例如问题:第一段所讲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选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的?
必须将问题放在单独的文本框之内,这样其出场时只有一个问题题干。幻灯片其余留白部分则用来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空间,鼓励其思考。在这一环节也可以插入适当相关内容的静态图片或者GIF动态图片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待学生明确了该问题的主要内容或思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将问题的思路解析或参考答案放在另一文本框内呈现出来了:
自述身世之苦,突出祖孙更相为命的悲戚之情。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自己体弱多病,全靠祖母抚养成人;成年后家门衰微,缺亲少故,年迈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奉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为后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了有力的铺垫。
为避免同类问题与答案切换时出现的单调与重复感,教师可以在自定义动画中设置不同的出场动画方式、切换延迟时间以及强调形式等,力求丰富多彩。
5、点评(教师可借助黑板现场总结各小组答题情况并汇总其积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功能直接在幻灯片预设表格中进行相关汇总)
6、检测(利用幻灯片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以巩固所学知识)
与展示环节类似,检测题目的题干仍然需要单独放在一个文本框内先呈现给学生,而答案可以用自定义出场动画的方式来呈现。例如:
问题: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而刘夙婴疾病
C、客有吹洞箫者 D、而今安在哉
这道检测题是客观题,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在制作课件时,必须将问题题干及例句放在独立文本框之内先行呈现,而答案字母就可以在括弧内再建立一个新的文本框并运用动画形式最后呈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将正确选项加下划线、变成红色等强调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当堂检测环节更为生动有趣。
有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辅助支持,高中语文课堂比从前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更有趣、更有效果了。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枯燥的文本阅读、乏味的语言讲解,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放飞自己的思想、驰骋自己的想象,真正徜徉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知识殿堂,遨游于星光璀璨的历史传统文化夜空。而教师也在一次次的备课之中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与感悟,持续提升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能力,为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