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遗传的特殊性状分离比:2022届高考生物学遗传与进化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某种植物基因型AA和Aa控制有花瓣,aa控制无花瓣:花瓣颜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分别由、B、b控制,三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前者对后者为显性),A和B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个紫色花瓣的植株杂交,有关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最多为12种 B.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最多为3种C.后代无花瓣植株最多占1/4 D.后代杂合子的比例最多占3/42.某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的圆叶(M)对锯齿叶(m)为显性,为探究叶形的遗传是否存在致死现象,选用杂合子自交得F1。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F1中圆叶:锯齿叶=1:1,则可能存在含显性基因的花粉致死的现象B.若F1中圆叶:锯齿叶=2:1,则可能存在显性纯合受精卵致死的现象C.若F1均表现为圆叶,则一定是隐性纯合个体致死造成的D.若含基因m的花粉50%不育,则F1中圆叶:锯齿叶=5:13.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C.F1中胚胎致死个体的基因型一共有4种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2/34.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5.人类秃发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表现秃发,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根据题意可以确定丈夫的基因型为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则父母一定是纯合子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6.2017年诺贝尔获奖者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出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通过实验验证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昼夜节律24 h,即表现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 h、1 h和无节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共有14种C.per及pers、perL、perOl分别控制了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perOl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显性性状7.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AA、XAXA、XA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905只,其中雄蝇30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F1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AB.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C.若致死基因是a,F1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基因a的频率为1/11D.若致死基因是A,F1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基因A的频率为1/148.人类的ABO血型,是由相同基因座位上的3个基因即IA、IB和i控制,其中IA基因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某男子甲血型为A型,其妻子乙血型为B型,生下一个B型血的儿子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IA与IB互为共显性,对i为完全显性B.IA、IB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C.若甲的父亲血型为A型,不能判断其母亲的血型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血型为AB型的概率为4/179.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一对灰体红眼雌、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6:2: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F1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基因型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通过统计F1中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性别可判断B/b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D.任取F1的一只灰体红眼雌蝇,与黑体白眼雄蝇杂交即可判断其基因型10.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B.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C.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花植株D.决定萝卜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11.某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基因A1、A2和A3之间共显性,如图表示相关基因与羽毛颜色的对应关系(X、Y、Z、W是具有相应性状的动物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与Z杂交,后代可产生4种表现型,且概率均为1/4B.同种基因型的个体之间交配无性状分离的一定是纯合子C.若某个体的细胞中含有基因A1,则该个体的羽毛颜色一定表现为褐色D.就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而言,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白色12.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遗传因子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遗传因子F、f控制,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 性别 有角 无角某甲虫 雄性 TT、Tt tt雌性 — TT、Tt、tt牛 雄性 FF、Ff ff雌性 FF Ff、ffA.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都为雌性,有角牛都为雄性B.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均既有无角,也有有角C.遗传因子组成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5D.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遗传因子组成只能为TT×TT二、非选择题13.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生物,单个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群体饲养时,若只考虑异体受精,两个个体相互交换精子,同时又各自产生卵子。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可以是右旋(D基因控制),也可以是左旋(d基因控制)。研究表明,子一代外壳的旋转方向受母体细胞核基因控制,而不由它自身的基因型决定。现有多个右旋(DD)雌性个体和左旋(dd)雄性个体。回答下列问题:(1)右旋(DD)雌性个体的母本的表现型为_____。多对右旋(DD)雌性个体和左旋(dd)雄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理论上子二代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_。(2)将第(1)题中杂交所得子二代单个饲养,其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群体饲养时,子代个体中D基因的频率为_____。(3)科学家提取右旋壳椎实螺细胞质中的RNA,将它注射到左旋壳椎实螺的受精卵中,此后受精卵发育成右旋壳的椎实螺。该方法获得的右旋壳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遗传,原因是_____。14.某植物是一种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其果实皮色性状中的黄皮基因(M)对绿皮基因(m)为显性;另一基因w也与其皮色表现有关,当该基因突变时会出现白皮果实。让纯合白皮个体和绿皮个体杂交,F1全表现白皮性状,F1自交后收获种子,将种子单株种植后,发现所结果实的皮色性状有3种,其中85株结白皮,20株结黄皮,还有7株结绿皮。试分析推测:(1)上述突变基因与w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不同,导致果实的表皮细胞_____,从而出现白皮果实。(2)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了_____,亲本纯合白皮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3)理论上,85株结白皮的植株基因型最多有_____种;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_____。(4)若让F2中的绿皮个体与F1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15.葫芦科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性别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株植物中只存在其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类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所示:性别类型 基因型雄性植株 aDa+、aD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a+a+、a+ad雌性植株 adad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雄性、两性(雌雄同株)、雌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_。(2)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3)在雄性植株中为什么不可能存在纯合子?_________________。(4)雄株Ⅰ与雌株杂交,后代中有雄株也有雌株,且二者的数量比为1︰1,则雄株Ⅰ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5)为了确定某两性植株的基因型,应如何设计杂交实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A、紫色花瓣的基因型是A_B+_,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A_×A_、B+_×B+_,A_×A_最多3种基因型,B+_×B+_最多四种基因型,后代基因型最多是3×4=12种,A正确;B、紫色花瓣的基因型是A_B+_,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A_×A_、B+_×B+_,有花瓣和无花瓣两种,由于显隐性关系是B+>B>b花瓣的颜色最多是2种(紫色和红色或紫色和白色),当没有花瓣时,花瓣的颜色不表现,因此表现型最多是3种有花瓣紫色、有花瓣红色或有花瓣白色、无花瓣,B正确;C、aa不具有花瓣,当亲本基因型为Aa、Aa时,占1/4,C正确;D、A_×A_杂合体比例最大是1/2,纯合体比例最小是1/2,B+_×B+_,当基因型为B+B×B+b时纯合体比例最小是1/4,因此考虑2对等位基因,后代纯合体比例最小是1/8,杂合体的比例最大是7/8,D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圆叶(M)对锯齿叶(m)为显性,杂合子Mm自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论上F1的基因型为♀(M、m)×♂(M、m)=MM、2Mm、mm。若F1中圆叶:锯齿叶=1:1,则可能存在含显性基因的花粉致死或含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的现象,A正确。若F1中圆叶:锯齿叶=2:1,则可能存在显性纯合受精卵(MM)致死的现象,B正确。若F1均表现为圆叶,则可能是隐性纯合个体(mm)致死造成的,也可能是含隐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造成的,C错误。若含基因m的花粉50%不育,则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为1/2M、1/2m,可育雄配子为2/3M、1/3m,F1有(1/2M、1/2m)×(2/3M、1/3m)=5/6M_、1/6mm,F1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叶:锯齿叶=5:1,D正确。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胚胎致死现象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分析题干中F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即YY_ _或_ _DD个体胚胎致死,胚胎致死基因型共有5种,因此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B正确,C错误;综上分析可知,F1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其雌、雄鼠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为yydd和yyDd,其中灰色短尾鼠(yyDd)占2/3,D正确。4.答案:C解析: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则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由夫妇中丈夫秃发妻子正常可知,丈夫的基因型为b+b或bb,妻子的基因型为b+b+或b+b,二者生出了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无法确定亲本的基因型,A错误。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可以都是b+b,B错误。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即都是b+b,则父母也未必一定都是纯合子,C错误。根据题意分析,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或bb和b+b+,则不可能生出秃发女儿;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b+b,则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25%;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bb和b+b,则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50%,D正确。6.答案:B解析:A、因为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能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A错误;B、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0种,雄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共14种,B正确;C、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分别控制了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相对性状,C 错误;D、要判断显隐性,可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由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当选择到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时,后代会表现出雌性与父本的表现型一致,雄性与母本的表现型一致的现象,此时可判断亲本雄性的表现型为显性,D错误。故选B。7.答案:C解析:F1果蝇共905只,其中雄蝇302只,即有雌蝇603只,说明致死效应与性别有关,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能判断出致死基因是A还是a,可以判断出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A、B错误;若致死基因是a,则XAXa×XAY→F1:XAXA、XAXa、XAY→F2:XAXA:XAXa:XAY=3:1:3,因此基因a的频率为1/11,C正确;若致死基因是A,则XAXa×XaY→F1:XAXa、XaXa、XaY→F2:XAXa:XaXa:XaY=1:3:3,因此基因A的频率为1/11,D错误。8.答案:D解析:A、等位基因IA与IB互为共显性,对i为完全显性,A正确;B、IA、IB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B正确;C、若甲的父亲血型为A型,其母亲的血型可能为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C正确;D、甲A血型的基因型为IAi,乙B血型的基因型为IBIB概率为1/9,为IBi概率为8/9,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血型为AB型的概率为1/2×1/9+1/2×8/9×1/2=5/18,D错误。故选D.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对灰体红眼雌雄果蝇杂交,所得&中灰体红眼:灰体白眼:黑体红眼:黑体白眼=6:2:3:1,是9:3:3:1的变式,故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导致该性状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是基因型AA纯合致死,A正确、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灰体和红眼均为显性性状,亲本果蝇均为杂合子,若B/b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AaXBX\AaXBY,F1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红眼:白眼=1:1,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R雌、雄果蝇中红眼:白眼均为3:1,故统计R中红眼与白眼果蝇的性别可判断B/b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任取的一只灰体红眼雌蝇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或AaXBX\AaXBXb),黑体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bb(或aaXH),二者杂交即可判断灰体红眼雌蝇的基因型,D正确。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不完全显性遗传的问题。由“萝卜的花色(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萝卜花色的遗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假设萝卜花色由基因A、a控制,由图③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结合图①②可推知红花、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故A、B、C均正确;根据图③中“白色:紫色:红色=1:2:1"可知,决定萝花色的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结合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W对应的基因型为A1A3,个体Z对应的基因型为A1A2,则二者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A1A1):棕色(A1A2):黑色(A1A3):白色(A2A3)=1:1:1:1,A正确;基因型为A2A3(白色)的个体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但其为杂合子,B错误;若某个体的细胞中只含有基因A1,则表现为褐色,若同时还含有基因A2或A3,则表现为棕色或黑色,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控制该种鸟尾部羽毛颜色的基因只有A1、A2、A3,且基因A1、A2和A3之间为共显性,无相应的隐性基因,D错误。12.答案:C解析:雄性有角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Ff,雌性有角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如果有角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则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Ff,雄牛都有角,雌牛既有有角的,也有无角的,A错误;无角雄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有角雌牛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是Ff,雄牛有角,雌牛无角,B错误;根据题意,Tt×Tt→TT︰Tt︰tt=1︰2︰1,雌性都无角,雄性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1︰1,则子代中有角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无角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2=5/8,故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5,C正确;由于雌性甲虫都无角,子代雄性都有角,说明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TT、Tt,则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TT×TT,也可能是TT×Tt、TT×tt,D错误。13.答案:(1)右旋或左旋;右旋(2)右旋:左旋=3:1;1/2(3)不可以;注入的是RNA不是DNA,该右旋壳椎实螺的遗传物质未改变解析:(1)本题考查母系遗传对后代的影响。右旋(DD)雌性个体的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如果母本的基因型为DD,则可推知该母本表现型为右旋;如果母本的基因型为Dd,则母本的母本基因型可能为dd(左旋),此时母本的表现型为左旋,故右旋(DD)雌性个体的母本的表现型为右旋或左旋。多对右旋(DD)雌性个体和左旋(dd)雄性个体杂交,子一代(Dd)的表现型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均表现为右旋,子二代的表现型取决于子一代母本的基因型(Dd),则子二代表现为右旋。(2)将(1)中杂交所得子二代个体单独饲养,其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自体受精,则后代中右旋(DD和Dd):左旋(dd)=3:1;子二代个体中D基因的频率为1/2,群体饲养时,亲本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仍为1/2。(3)RNA不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给左旋壳椎实螺的受精卵注射来自右旋壳椎实螺细胞质中的RNA后获得的右旋壳性状不可以遗传。14.答案:(1)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能合成色素(2)(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WWMM(3)6;1/3(4)白皮:黄皮:绿皮=2:1:1解析:(1)本题考查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形成原因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即产生其等位基因,突变基因与w基因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果实的表皮细胞不能合成色素,从而出现白皮果实。(2)根据题意可知,子二代中“85株结白皮,20株结黄皮,还有7株结绿皮”,即符合“12: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WWMM、wwmm,其中白皮个体的基因型为WWMM。(3)分析题干可知,白皮个体基因型为W_M_、W_mm,黄皮个体基因型为wwM_,绿皮个体基因型为wwmm,因此理论上,85株结白皮的植株基因型最多有4+2=6种;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有WWMM、WWMm、WWmm,所占比例约为4/16÷12/16=1/3。(4)若让F2中的绿皮个体(wwmm)与F1(WwMm)杂交,后代基因型为WwMm、Wwmm、wwMm、wwmm,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皮:黄皮:绿皮=2:1:1。15.答案:(1)aD、a+、ad(2)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3)因为它的两个亲本不可能同时提供aD基因,否则两个亲本都是雄性,无法杂交(4)aDad(5)让该两性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分离情况。如果后代都是雌雄同株,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且雌雄同株与雌性植株的数量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d。(合理即可)解析:(1)(2)由表格分析可知,aD对a+、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且aD决定雄性,ad决定雌性,a+决定两性(雌雄同株)。(3)如果雄性植株为纯合子,则它的基因型为aDaD,形成这样的植株需要此植株的父本和母本各提供一个基因型为aD的配子,但含基因aD的植株必为雄性,即两个亲本都是雄性,这是不可能的。(4)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此实验为测交类型,且后代没有两性植祩(雌雄同株),故可推知雄株Ⅰ的基因型为aD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