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练】专题07 对比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中考三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练】专题07 对比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对比阅读
1.对比阅读
古诗对比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更多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古诗词对比阅读是近年中考考查的热点。其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词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其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对比阅读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词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词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从大方面看,对比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2.常见题型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课本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给出一首词,对其上下片感情、手法等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的妙处。
……
3.比较角度
(1)内容情感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2)意象意境
意象即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是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则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诗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比较时要做到:披“象”入“意”,由“象”至“境”。解答此类题,要正确判断人物的身份和言行、心情、品质、追求把握塑造人物的方法与语言特点,从而准确分析意象特点和评价人物形象。另外,还要把握一些刻画人物的常用术语,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落花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慨,秋风多写离愁,蝉多喻高洁之士等;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3)手法技巧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手法。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4)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句含意、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答题思路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寻找其可比点,比较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评价优与劣。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步骤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
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注意: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6.真题体验
(1)【2021 甘肃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试题】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 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  陆游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2021 山东潍坊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题】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 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 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两首诗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3)【2021 湖南邵阳 中考真题】古诗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试题】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南征》押韵工整,押_____韵。(2分)
(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3分)
(4)【2021 湖北咸宁 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3)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下列对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甲】词中“天狼”是星名,作者用“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宋朝边境的西夏军队。
B.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甲】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C. 【乙】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僵卧”指躺卧不起,写出风雨夜诗人孤独、凄凉的处境。
D. 【甲】【乙】两首诗词都表达了自己虽年老多病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
【甲】词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
(5)【2021 云南昆明 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试题】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真题体验
(1)【答案】
示例1: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示例2:我选择《从军行》。 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C
【分析】
C项“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述有误,应为通过诗歌表达思念之情。故选C项。
(2)【答案】
①《夜雨寄北》是虚写,从眼前之景生发开去,想象与家人见面的情景,表达了与家人团聚的愿望。
②《秋思》是实写,描述家书就要发出时的心理和行为,显示出游子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挂念。
(3)【答案】
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4)【答案】
D
【分析】
甲文苏轼写作这首词时正值壮年,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D选项“两首诗词都表达了自己虽年老多病”的表述有误。故选D项。
(4)【答案】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使通篇充满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又以少年英雄孙权自比,更是显出其“狂”劲和豪兴。
(5)【答案】
甲诗写黄昏时飞鸟结伴归林的景象,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乙诗写诗人久久凝望广阔天地间归鸟回旋的景象,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积极向上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