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学习辽宋夏金元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繁荣与开放
2.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是编年体通史
C.是纪传体通史 D.全书达300多万字
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人们传诵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4.“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D.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5.宋代科技高度发达,关于宋代科技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活字印刷术出现 B.司南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造纸术传到欧洲
6.中国宋代文化昌盛、经济发展、科技发达,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当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史论表述,史实与结论关联最恰当的一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汉宫廷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只有皇室能使用纸张
B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结束没有印刷术的历史
C 《萍洲可谈》记录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北宋末年海船装备有指南针
D 火药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阻碍欧洲社会的变革
A.A B.B C.C D.D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历史话剧,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A.号炮一响,曹操率领伏兵杀出
B.玄奘阅读活字印刷的《金刚经》
C.鉴真东渡的船上使用了指南针导航
D.岳家军使用火药武器同金军作战
9.某班同学参观我国古代伟大发明的展览,记录了其中一项发明的发展过程。这项发明( )
A.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B.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发展 D.对农业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10.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学派、一个显赫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更大。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转型
C.促进文艺复兴的产生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内容
泥活字版 水罗盘(模型 ) 宋代火器模型
A.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B.都经过蒙古人西征传到欧洲
C.都促进航海技术发展 D.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2.将中国古代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及古印度人发明的“0~9”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A.西班牙人
B.英国人
C.阿拉伯人
D.葡萄牙人
1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哪一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14.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能够说明元朝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强化 C.对外交通发达 D.重视科技创新
15.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末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出现材料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纸术有巨大突破 B.印刷术有重大改进 C.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1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图示的历史文物,能让我们了解宋代历史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7.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8.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幅PPT,选出一条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 材料﹐元朝时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文明的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问题:找出材料中元朝时期科技高度繁荣的原因。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19.当时在海上航行时,“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阳),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当时”最早是指( )
A.战国时期 B.南宋 C.北宋 D.元朝
20.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慢长的过程,其中火器的使用( )
A.推动了文化传播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
D.使世界走向了统一
二、简答题
21.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22.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思想篇】
(1)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不是复古,而是创新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什么?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一场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请写出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世纪后期发表的重要文献一部。
【制度篇】
(3)“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就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政体。”请回答英国革命和全新的政体分别指什么?
【科技篇】
(4)中国古代的哪一项科技成就,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5)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我国不仅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也灿烂辉煌。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达到了古代辉煌的顶点,当时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两项)
(2)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异常繁华,当时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有哪些?
(3)最能代表宋、元两代文学之盛的艺术形式分别是什么?
三、综合题
24.中国古代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 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
材料三 “……(唐宋)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成就。”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说:“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3)举两例,说明唐宋时期科技取得“非凡成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的“问题”。
25.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化遗产在中国】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
【申遗工作在进行】
据《福建日报》 2020年4月20日报道,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已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一:《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二:
【遗产危机在警示】
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遗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编白《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1)将材料中提及的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属于哪一类型的文化遗产?
(2)运用材料一、二,说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3)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玄奘西行,研习佛法,带回大量佛经;鉴真历经磨难,东渡弘法。他们的行动见证了盛唐的博大胸怀和高度自信,谱写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动人篇章。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下
材料二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宋元时期)》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外交往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对世界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A
6.D
7.C
8.D
9.C
10.B
11.D
12.C
13.A
14.A
15.B
16.B
17.B
18.C
19.C
20.C
21.①北宋华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②指南针、火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在航海业和军事上。③北宋沈括若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不少古代科技成就。④郭守敬编写《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2.(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独立宣言》。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4)指南针。
(5)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3.(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
(2)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以及元朝时的大都。
(3)宋朝是词,元朝是曲。杂剧。
24.(1)核心思想:仁和礼;原因: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②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原因:①开封位于汴水两岸,交通便利;②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政治经济中心③宗教文化的影响。(2点即可)
特点:①商品丰富,种类齐全;②商品交易有分区。
(3)表现:唐代发明的火药,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并相继传入欧洲,推动人类发展进程。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君主专制制度;
25.(1)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
(2)说明:宋朝时,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税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世界上重要的商贸港口。与日本、高丽、东南业、印度、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国家或地区都有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泉州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3)关系:①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②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保护工作等。(答案须围绕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26.(1)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科技成就: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特点:双向交流,共同发展(文明互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