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导入新课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2、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重点);3、了解明代的三部小说和戏剧成就等(重点)。2明长城和北京城1科技名著小说和艺术3目录CONTENTS1科技名著科技名著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李时珍医药学代表:李时珍(医药世家)行医特点:热情接待病人,处处为患者着想。医学领域的人生发展轨迹:1、从小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2、成年后随父行医3、产生医学忧患意识,萌生编写新的医药学著作的想法。成就: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喜欢的领域里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探索。(言之有理即可)《本草纲目》亮点:记载了大量的药物和药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意义/作用/影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的宝库,在世界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补充:有利于医师的成长,促进医学行业的发展。李时珍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天工开物》主要涉及的内容: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亮点: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关注劳动人民,重视农业生产。《天工开物》的地位:是一部科技巨著,17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影响/意义: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代表作:《农政全书》性质:农业科学巨著时间:明朝末年《农政全书》的贡献: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成果。中外科学交流(补充)历史事件: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和译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影响/意义:促进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几何”、“点”、“四边形”等术语被确定了下来。徐弘祖明代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作者:徐霞客(原名徐弘祖)突出贡献:对丹霞地貌的考察和记述,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地位:即是地理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徐霞客(原名弘祖,1587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2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性质:军事防御设施修筑长城的原因:抵御北方蒙古军队的南侵。明长城规模: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的特点:以城墙为主体,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鞑靼瓦剌明长城的地位: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异。今天所见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明长城的两面性:一方面是防御北方蒙古军队入侵的军事设施,一方面也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长城长城沿线的著名关城: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山海关居庸关紫禁城600年 一见如故北京城北京城明朝北京城营建的历史背景:1、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2、朱棣决定迁都北京。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北京城的营建。北京城的构成: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主要设计人:蒯详等北京城的特点:平面呈“凸”字形,设施完善,讲究对称和凸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北京城的地位:是当今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3小说艺术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性质:明代大型历史题材类小说影响:在《三国演义》之后,长篇说史小说大量涌现。施耐庵的《水浒传》性质:农民起义类题材的小说。特点: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吴承恩的《西游记》性质: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写作风格:作者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内容上:语言生动,故事引人入胜。注意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章回体小说。艺术艺术书法家:董其昌(也是画家)代表作:《岩居图》绘画家:徐渭画作:《墨葡萄图》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名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拓展: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合称为“临川四梦”。特点: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小说和艺术小说和艺术发展的原因:1、明朝的城市商品经济较为繁荣,市民阶层活跃,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需求。2、艺术家和文学家们的积极创造。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城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人蓬勃发展的阶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汤显祖课堂小结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科技名著小说和艺术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和《水浒传》明朝长城吴承恩和《西游记》明朝北京城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书法家董其昌和画家徐渭汤显祖和《牡丹亭》随堂练习1.右图是紫禁城,也称故宫。是我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廷建筑群。为了突出皇权至上,建筑艺术家们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建筑、美术等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出了一条神秘奇特的中轴线。上述材料能说明紫禁城( )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③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④蕴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2.如图所反映的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外国学者称这部书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B.明朝时期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C.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D.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技巨著D3.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毕生精力编写,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 )ABCDB4.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土称它是“十七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日本学者薮内清也认为它足可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匹敌。它是(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D5.“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A.都江堰 B.隋大运河C.明长城 D.北京故宫C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明长城遗址.mp4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pptx 紫禁城600年 一见如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