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寒假作业监测(开学)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寒假作业监测(开学)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寒假作业监测(开学)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探索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知识之间对应关系相符(  )
①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③和平、土地、面包——十月革命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了攻击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①对应关系不符,排除。
D项②③④对应关系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被陈毅将军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考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调动了民工达500多万人,大小车88万辆等,从粮食弹药的接济、医疗救护等方面为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前,这就是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因而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淮海战役被陈毅将军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淮海战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淮海战役的知识。
3.(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 抗少数武装分子成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  )
A.苏联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A
【考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因而材料中杜鲁门总统所说的“外来压力”是苏联。
A项苏联是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杜鲁门主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冷战的双方为首的主要国家及主要表现。
4.(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 350 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 8 个月之久。1950 年后,他家有田地 15 亩多,农具 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 1600 千克。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0 年后,他家有田地 15 亩多,农具 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 1600 千克”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950-1952年底,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变化发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土地改革是题干变化发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5.(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信息,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1989 年 12 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 年 10 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 年 11 月
A.殖民体系瓦解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答案】D
【考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解析】【分析】由“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罗马尼亚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改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剧变的历史。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即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ABC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东欧剧变应该是他们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欧剧变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欧剧变的相关史实。
6.(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 。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考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一五”计划完成后。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的情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一五计划”期间最早会出现题干情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及意义。
7.(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合而不同”的思想,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国家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华盛顿会议
【答案】B
【考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万隆会议是运用“君子合而不同”的思想处理国家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万隆会议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8.(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分析】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超多强”中“一超”指美国,它仍企图称霸世界,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它们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A项示意图反映的是一战前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B项示意图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C项示意图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D项示意图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当今“一超多强”格局。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并非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9.(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目前,世界上已为人所知的恐怖组织大约有上千个之多,包罗万象,既有为了政治信仰,为 了种族、民族,又有出于宗教信仰而掀起的恐怖浪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 制造种种恐怖事端,危害人类。面对这一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说明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
②世界各国应加强军事同盟打击恐怖主义
④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析】【分析】“ 目前,世界上已为人所知的恐怖组织大约有上千个之多,包罗万象......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 制造种种恐怖事端,危害人类”说明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②④认识正确。①说明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否错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世界各国应加强军事同盟打击恐怖主义错误,各国应该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加强此方面的合作,联合打击恐怖主义,但并不一定是组织军事同盟。
D项②④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把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二、非选择题
10.(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2021 年 12 月 13 日,全国各地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部分)
1931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动进攻。
1942 中国虽然落后,武器装备这么糟糕,但是中国军人却非常顽强。拖住了大约80%的日本陆军,大约20%的日本海军、大约30%的日本空军。......
1945 1月1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
材料二: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人要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 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1) 写出材料一中 1931 年和 1941 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它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分别产生了 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 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 二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作了哪些努力
【答案】(1)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 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成立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1年12月7日凌晨(20世纪),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成立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1.(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回首百年史,坚定前行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 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 100 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孙中山、毛泽东、
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 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摘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第三册)
(1)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分别反映了什么? 通过对比,归纳百年中国发生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以其提供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论证百年中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温馨提示: 本问采用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漫画: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资料卡: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变化: 从贫弱到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
(2)本问采用评分量表见评分细则,观点示例如下:
观点 1: 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点 2: 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观点 3: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
【考点】五四运动;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百年中国发生的变化,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
故答案为:(1)漫画: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资料卡: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变化: 从贫弱到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
(2)本问采用评分量表见评分细则,观点示例如下:
观点 1: 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观点 2: 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 观点 3: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绣湖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寒假作业监测(开学)试卷(历社部分)
一、选择题
1.(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探索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知识之间对应关系相符(  )
①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③和平、土地、面包——十月革命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被陈毅将军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 抗少数武装分子成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  )
A.苏联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4.(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 350 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 8 个月之久。1950 年后,他家有田地 15 亩多,农具 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 1600 千克。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信息,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原名 新名 更改时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和国 1989 年 12 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 年 10 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 年 11 月
A.殖民体系瓦解 B.中东动荡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6.(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 。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合而不同”的思想,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国家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隆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华盛顿会议
8.(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
A. B.
C. D.
9.(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目前,世界上已为人所知的恐怖组织大约有上千个之多,包罗万象,既有为了政治信仰,为 了种族、民族,又有出于宗教信仰而掀起的恐怖浪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 制造种种恐怖事端,危害人类。面对这一问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说明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
②世界各国应加强军事同盟打击恐怖主义
④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 2021 年 12 月 13 日,全国各地举行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部分)
1931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动进攻。
1942 中国虽然落后,武器装备这么糟糕,但是中国军人却非常顽强。拖住了大约80%的日本陆军,大约20%的日本海军、大约30%的日本空军。......
1945 1月1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
材料二: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人要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反思,并努力做了许多尝试。 这些反思和努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弥足珍贵。
(1) 写出材料一中 1931 年和 1941 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它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分别产生了 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3) 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 二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作了哪些努力
11.(2022九下·义乌开学考)回首百年史,坚定前行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 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 100 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孙中山、毛泽东、
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 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摘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第三册)
(1)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分别反映了什么? 通过对比,归纳百年中国发生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观点,并以其提供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论证百年中国发生变化的原因。 (温馨提示: 本问采用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西安事变;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了攻击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①对应关系不符,排除。
D项②③④对应关系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答案】C
【考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又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中调动了民工达500多万人,大小车88万辆等,从粮食弹药的接济、医疗救护等方面为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了后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前,这就是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因而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淮海战役被陈毅将军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淮海战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淮海战役的知识。
3.【答案】A
【考点】冷战中的对峙
【解析】【分析】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因而材料中杜鲁门总统所说的“外来压力”是苏联。
A项苏联是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所指的对象,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杜鲁门主义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应熟练掌握冷战的双方为首的主要国家及主要表现。
4.【答案】C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50 年后,他家有田地 15 亩多,农具 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 1600 千克”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1950-1952年底,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变化发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土地改革是题干变化发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
5.【答案】D
【考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解析】【分析】由“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罗马尼亚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改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剧变的历史。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即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ABC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东欧剧变应该是他们研究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欧剧变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欧剧变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考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故“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一五”计划完成后。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的情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一五计划”期间最早会出现题干情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及意义。
7.【答案】B
【考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 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万隆会议是运用“君子合而不同”的思想处理国家关系并促使会议圆满成功的范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万隆会议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8.【答案】D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分析】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超多强”中“一超”指美国,它仍企图称霸世界,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它们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A项示意图反映的是一战前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B项示意图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C项示意图反映的是冷战时期的形势图,不符合题意;
D项示意图能够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当今“一超多强”格局。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并非已经形成了多极化格局。
9.【答案】D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解析】【分析】“ 目前,世界上已为人所知的恐怖组织大约有上千个之多,包罗万象......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 制造种种恐怖事端,危害人类”说明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②④认识正确。①说明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否错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世界各国应加强军事同盟打击恐怖主义错误,各国应该在联合国的领导下,加强此方面的合作,联合打击恐怖主义,但并不一定是组织军事同盟。
D项②④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把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0.【答案】(1)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 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成立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考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1年12月7日凌晨(20世纪),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对日宣战的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 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故答案为:(1)九一八事变; 珍珠港事件。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 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成立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人民反战运动的高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1.【答案】(1)漫画: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资料卡: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变化: 从贫弱到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
(2)本问采用评分量表见评分细则,观点示例如下:
观点 1: 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观点 2: 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观点 3: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
【考点】五四运动;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百年中国发生的变化,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
故答案为:(1)漫画: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资料卡: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变化: 从贫弱到富强、从屈辱走向复兴。
(2)本问采用评分量表见评分细则,观点示例如下:
观点 1: 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观点 2: 科学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 ; 观点 3: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后的正确选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