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学案
学习目标
必备知识:
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关键能力:
了解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理解法治的产生。
明确我国法治发展的具体成就。
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2.科学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辨识各种限制性条件,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做出正确抉择,提出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
3.法治意识: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实例,阐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式。
4.公共参与:解析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基础梳理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1)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3)意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5)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6)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7)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易错提示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一样的。( )
【答案】×
【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答案】√
【解析】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答案】×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4.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主要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 )
【答案】×
【解析】法的政治职能是指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解决的是阶级矛盾,材料中法解决经济纠纷属于社会职能。
5.法律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答案】×
【解析】法律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全体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全体公民”说法×。
6.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
【答案】×
【解析】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7.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文化职能。( )
【答案】×
【解析】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8.西汉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 )
【答案】×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
9.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德治保障
【答案】×
【解析】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保障,以德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道德保障。
10.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
【解析】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所以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深化探究
1.请回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所学知识,绘制本课体系思维导图。
2.说一说:为什么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看图,结合教材谈谈法是如何产生的?
4.结合教材,说一说法的历史类型有哪些?
5.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根据教材的知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3)甲乙二被告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了法的哪一职能?我国当代的法其本质是什么?
随堂训练
1.“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对哈耶克的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依据规则可以对所有人实施强制 B.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C.无论什么法律都符合民众的利益 D.法治的最终目的是对个人实施强制
2.我们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体现了( )
A.法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 B.法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相同的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这部宪法( )
①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②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③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④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对此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种立法
C.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生产方式
D.法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5.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这说明(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③法律维护全体公民的权益,没有阶级性
④法律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有( )
①法律体现着人民的意志
②法具有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③各国都将法律制定成文
④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于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④有法的国家就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是(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法律
9.下列关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②法的产生先于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
③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方式
④法的产生未受到宗教、道德等因素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法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有(  )
①政治职能②军事职能
③社会职能④管理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深化探究
1.
2.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3.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根据教材回答即可,详解略。
4.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1)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④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既具有社会职能,又有政治职能。
(2)制定和认可
(3)政治职能;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的体现。
随堂训练
1.B
【解析】任何国家不可能对所有人实施强制,故A错误。法治国家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原则,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故B正确。选项C表述绝对化,故C排除。社会主义法治的最终目是保障人民权益,而资本主义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D排除。故选B。
2.B
【解析】我们常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观点体现了法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正确。材料未涉及法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A排除。材料未涉及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C排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D错误。故选B。
3.B
【解析】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①②④符合题意。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4年的宪法无法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说法有误。故选B。
4.C
【解析】材料强调生产方式对法的重要作用,而未体现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种立法,法维护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ABD不符合题意。“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这表明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特定的生产方式,C符合题意。故选C。
5.B
【解析】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这说明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律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故①②④入选。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权益,具有阶级性,故③不选。故选B。
6.C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认为,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同时法具有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法律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法律体现着人民的意志,①错误。法律有成文法,也有不成文法,③错误。故选C。
7.A
【解析】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①②③正确。有法的国家就是法律体系完备的国家的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8.D
【解析】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D正确。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9.A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最终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③正确。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②错误。在法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济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诸如道德、宗教、习俗、气候等对其也具有重要的影响,④错误。故选A。
10.C
【解析】法的职能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政治职能)和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社会职能),①③符合题意。军事职能和管理职能不是法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