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导学案(2)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知识点一 数量世界第一我国总人口为 亿,人口特点是人口 ,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A、 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省区分布:最多: 省;最少:澳门。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A、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 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B、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知识点二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和人口问题 : 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 市到云南省 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 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带来问题:①生态失衡(或环境恶化);②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③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或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等。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导学案知识点一 众多民族和民族风情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 %,少数民族占 %。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 人口最多。 3、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4、彝族 —— 节 藏族——晒佛节 傣族—— 节 蒙古族—— 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知识点二 我国民族分布 二、大杂居、小聚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 部的 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典例精讲【例1】一位外国朋友要考察我国少数民族风情,我们建议他去( )A、① B、② C、③ D、④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于黄土高原的歌舞比产生于江南水乡的歌舞( )①舞姿更遒劲有力 ②舞姿更轻柔飘逸 ③歌声更委婉动听 ④歌声更粗犷嘹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导学案(1)知识点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南北半球的 半球;海陆位置位于亚洲 部,太平洋的 岸 ; 经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在 温带(中纬度),小部分在 带,没有 带。我国是 兼备的国家,与我国不同蒙古是内陆国,日本是岛国。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多种农业生产。背靠陆地与中亚、西亚等直接来往,利于对外交流合作。东临太平洋雨量丰沛、利于农业生产。可发展海洋事业。知识点二 辽阔的疆域1、领土四至:最北黑龙江省 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 ;最西: 高原;最东:黑龙江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2、通过计算,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73oE—135oE),自西向东跨越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造成了东西时间的差异。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53oN多-4oN),导致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陆上疆界长约22000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韩、菲、马、文、印尼4、从北到南我国的边缘海分别是: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导学案知识点一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5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知识点二 省级行政区域 (1)我国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个:广西、 、西藏、青海、新疆、内蒙、 、吉林、辽宁。(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区有14个:河北、山东、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上海、香港、澳门、海南、辽宁、江苏、浙江、(3)长江干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11个:青海、西藏、 、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4)黄河干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9个:青海、四川、 、宁夏、内蒙古、 、山西、河南、 。 补: 省级行政单位顺口溜(请同学们把下列顺口溜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写出来)两湖两广两河山: 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 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 台归之日盼团圆: 2012年 下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教学 导学案主备人 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 宋新荣课题 第三章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导学案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提高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 3、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途径 基 础 知 识 一、总体概况 1、我国水资源总量????? ,人居占有量????? ,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受?? 季风和????? 时空分布的影响,分布? 。二、地区分布悬殊?1、分布特点:????? 多????? 少,????? 多????? 少。?2、成因:受?????? 影响,降水?????? 多?????? 少。?3、水资源供需状况 有东南向西北分为????????? 、????????? 、???????? 、???????? 、????????? 、???? 带,湖南位于????????? 带。?4、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黄淮海流域??????? 面积广大,人口??????? ,工业??????? ,需水量????? ,但水资源极度??????? ,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三、时间分配不均?1、分配特点:?????? 多,?????? 少,???????? 变化大?2、成因:受??? 季风和?????? 进退影响,降水??????? 多,??????? 少四、合理利用每一滴水?1、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①引黄济青:将??????? 水调入??????????? 。②引滦入津:将??????? 水调入??????????? ③南水北调:将??????????? 水调入???????? 、???????? 地区 2.作用:??(1).将??????? 、??????? 、?????? 、??????? 连为一体,形成“??????????????? 、????????????? 、?????????????? ”的格局,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水资源分布??????? 的局面。 2)、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 ①作用:调控?????? ,提高?????? 、?????? 能力,扩大????????? 。 ②主要水利工程: (1)黄河干流最大:????????? 。(2)全国最大:???????? (位于??????? )? 3、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措施或途径是: ????????用水,???????? 用水,保护????????? ,防止????????? 合作探究 1.我国许多江河的中上游河段多流经哪些地形区?径流有什么特点?提示:(1).流经高山和高原区;(2)水流湍急,落差较大,特别是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界线上,落差更明显。2.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会出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现状呢? 巩 固 练 习 1、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 A 跨流域调水?? ???B 防治水污染?? ???C 兴建水库?? ???D 节约用水2、解决北方缺水严重的问题,我国正在着手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 A 西电东送????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长江三峡3、下列位于我国少水带的城市是( )?? A 兰州???????? ???B 哈尔滨?????? ???C 乌鲁木齐?? ???D 长沙4、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调水主要是解决下列哪个地区缺水问题( )??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京津唐地区5、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表现为( )?? A 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B 东部少西部多,南方多北方少?? C 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 山地多平原少,内地多沿海少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 夏秋多、冬春少?? B 秋季多,春季少? C 冬春多、夏秋少D夏秋多、冬春少7、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 )?? A 解决我国江水季节分配不均?????????? B 解决东北平原的淡水缺乏问题?? C 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D 南水北调即把珠江水调到我国北方地区8、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2)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长江下游___________(城市)取长江水沿___________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4)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引水,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5)“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 )市。?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6)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的不均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2012年 下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上) 教学 导学案主备人 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 宋新荣课题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重点难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基 础 知 识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特点是①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②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__;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____________,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的三大林区:____(次生)、西南、_____(最大天然),东北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的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南部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____________的高寒荒漠。4、完成P64活动35、我国的土地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耕地减少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②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措施:一方面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 。6、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____________的问题仍然严重。“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由于长期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_____,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是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牧区要____________,做好防灾工作,提高草地的生产力。8.结合中国地形、气候等知识,评价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____;且由于中国地形__________、气候也___________,因而使得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_______,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合 作 探 究 读课本P62图3-11,1、找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2、想一想,西北内陆地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巩 固 练 习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A.1/2 B.1/3 C.1/4 D.1/5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3、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5.下列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 A.大兴安岭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6.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受生活习惯的影响7.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地区 ②东南丘陵地区 ③西南林区 ④经济发达地区 ⑤人口稠密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8.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9.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10.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11.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是( )A.国土面积大,耕地总面积很小B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和投入资金很大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D.土地的承载量已远远超过其持续发展的极限值1、问: 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使耕地、林地、草地等遭到哪些方面的破坏,程度如何?(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化严重。(3)草场退化,草质下降。(4)森林有日益减少趋势。二、判断题5、“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6、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7、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8、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 )教学反思 2012年 下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上)教学导学案主备人 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 宋新荣课题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2.使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渔场分布。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分布状况。4.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矿产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2.认识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基 础 知 识1、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 ,沿海大陆架面积 ,海水温度 ,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2、我国著名的四大渔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四大渔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素有“天然鱼仓”之称, 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属于 省。4、我国沿海的 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5、我国海盐总产量的 %集中在淮河以北的 。 我国的四大盐场: (最大)-河北与天津交界、 -江苏、 -台湾、 -海南。6、我国海洋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有 等,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 ,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7、 对于海洋渔业,尤其是近海养殖业,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它属于水体污染。8、完成P73活动题10、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是指海洋中有丰富的( )A、化学资源 B、矿产资源 C、生物资源 D、能源丰富11、保护海洋资源的正确途径是( )A、大力发展近海捕捞业 B、控制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的发展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D、烧掉海洋石油污染物形成的油膜12、在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加强近海域捞强度,控制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捞业②严格禁止近海捕捞③防止海洋污染④禁止过度捞海洋生物资源⑤实行伏季休渔的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合 作 探 究 1、近海石油、天然气开发对我国资源开发和能源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思考长芦盐场成为我国最大盐场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巩 固 练 习 1、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区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2、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南海、东海3、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分别是 ( )A.长芦盐场、渤海渔场 B.长芦盐场、舟山渔场C.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4、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 ) A.四川 B.重庆 C.安徽 D.浙江5、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 )A.大气污染 B.污水污染 C.固体垃圾 D.石油污染6、近几年,我们在沿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其主要原因是( )A 、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恶劣的海洋气候C、修补渔业船只 D、海上军事演习的需要7、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 加强近海捕捞强度,控制发展近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② 严格禁止近海捕捞 ③ 防止海洋污染 ④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⑤ 实行伏季休渔的政策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二)、综合题8、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渔场:A 盐场:B (2)海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3)在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天然鱼仓”之称的是 。9、下面漫画名称为《这里也需要保护伞》。下图漫画反映了在海洋开发中存在的 问题。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来自 。 我国近海大小黄鱼产量较之上世纪80年代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我国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近海渔业资源? 教学反思2012年 下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上 导学案主备人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宋新荣课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导学案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阐明。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理解其应用中呈现的成绩。 3.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重点难点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地 基 础 知 识1.概念: 。2.主要类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 、 、 、 、 。 3.自然资源分为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在短时间内不能 再生的资源) 4.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水 石油 森林 土地 铁矿 鱼 太阳能 煤5.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自然宝石 ②煤油 ③羊毛衫 ④西南虎 ⑤沼泽 ⑥森林⑦阳光 ⑧闪电 ⑨水泥 ⑩水稻 (11)河流水 (12)皮革 归类(填序号):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其中最根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合 作 探 究(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多分布在我国的 部 ,有色金属多分布在 。(二)从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上也能看出太阳辐射是不均匀的: 少 多, 的太阳辐射强。读课本图3——7回答,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最少的地区是 ,请你能说出它们的原因 :(三)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 (四)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巩 固 练 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钢铁 B.电灯 C.松树 D.羊毛衫2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内,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这说明自然资源有( ) A可拓展性 B.有限性 C.规律性 D.不均匀怊3.近年来,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是贫油国,没有石油 B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C由于以前出口石油太多,现在已接近枯竭 D我国不重视石油生产4.下列油田中,位置最西的是(???? )??A大庆油田??? ?B冷湖油田???? C克拉玛依油田?? ??D胜利油田5下列有关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周围被高山环绕??? B.多云雾、阴雨天气??C.地势高,空气稀薄 D.地处非季风区??(2008·福州中考)读漫画“所剩无几”,回答8~9题。6该漫画的含义是(??? ?)? A人口老龄化???? B环境污染 ?C全球变暖???D资源短缺7、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C总量很少,大部分依赖进口 D人均资源丰富,但种类很少。?8、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 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铁矿石?? ?B.石油??? C.森林? D.铜矿11、.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原料来自(?? )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12.、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 )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13、.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 ) 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5?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 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 教学反思 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导学案(3)知识点一 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 1、地势的特征:西 东低,呈 状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 为主;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 为主;第三阶梯地形以 、丘陵为主。2、河流: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 流,阶梯交界处,河流 大,水流湍急所以 丰富。气候: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 。知识点二 主要山脉 1、我国主要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 山;东西走向: -阴山、昆仑山- ,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 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知识点三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我国西部地形西部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优越性: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生产生活方式个有不同。知识点四 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 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知识点一: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 1).气温分布冬季,我国南北 ,夏季,大多数地方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 ——淮河一线分布。2、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 。3、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 、南京 。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 带、亚热带、 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2).降水的时空变化1、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 。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2、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 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3、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地区。知识点二: 季风气候显著、特殊天气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 风;冬季——偏 风 (2)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阴山- 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 。 7.大陆性特征显著: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 ,夏季明显偏 ,气温年较差 。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导学案(4)知识点一 主要河湖、河流水文特征和长江概况:1. 我国第一长河是 。我国第二长河是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省(简称青)的 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省(简称赣)的 湖。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_ 省〈简称湘〉的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是 。 3、长江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它是我国 最长、 最大、 最广的河流,有 和 之称。4、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 。长江的支流由上游到下游有 。 5、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6、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 。 7.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_ 。 知识点二 长江开发与治理: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占开发总量的五分之一。为防洪减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修建_ 、_ 水利枢纽工程、弯道取直、加固大堤、培养防护林。知识点三 黄河概况1、黄河发源地 ,流经 个省,注入 海。黄河的支流主要有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 。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 ,中下游的分界是 。4、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 ”。知识点四 问题、开发与治理 1.黄河各河段主要特点? 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地带, 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严重。下游:形成“ ”。 2、黄河在流经 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 高原, 疏松、 多暴雨、植被覆盖率 。3.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做好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 工作。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 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巩固练习:1.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种“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的景观,这段河被形象地称为“地上河”。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 ①结冰期较长 ②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变慢,泥沙沉积 ③水流含沙量大 ④人类向河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1300—1950之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中,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1998年长江全流域的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长江流域洪灾频率加快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自然界气候的反常 B.人们对工程设施的维护不及时 C.入海河道减少 D.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河湖淤积、湖面减少 2012年下期 道县四中 八年级上册 地理导学案(上课)主备人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宋新荣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的位置。2、 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3、 培养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及地理意义基 础 知 识1)气候上的界线(p28——p34)① 等温线穿过;② 带和 带的分界线③ 等降水量线穿过;④ 区和 区的分界线⑤ 气候区和 气候区的分界线。2)农业生产上的分界线(p30)秦岭淮河以北——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以 为主;秦岭淮河以南——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以 为主。3)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p43)秦岭淮河以北——水量 ,汛期 ,含沙量 , 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南——水量 ,汛期 ,含沙量 , 结冰期。1、 秦岭为 水系和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 平原,南侧是 谷地。2、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 ,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 。3、 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的南北两侧 、 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可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 、 西北地区和 。5、划分四大区域的地理界线为 、 、 。 合 作 探 究探究: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情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 巩 固 练 习三、巩固练习:(容易题细心做、中档题小心做、拔高题尽力做)右图中ABCD 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答1~ 3题:秦岭――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A.A 地区和B 地区之间 B.B 地区和c 地区之间 C.B 地区和D 地区之间 D.A 地区和D 地区之间2、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的地区是:( )A.A 地区 B.B 地区 C.C 地区 D.D 地区3、我国东部河流有无结冰期现象的大致界线是( )A、秦岭—淮河 B、南岭 C、00C等温线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表示:( )?①一月份00C等温线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⑤ 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⑥ 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⑦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⑦ D、 ③⑤⑥5、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半壁:( )A、东北与西南 B、 东南与西北 C、 东部与西部 D、 南方与北方6、关于秦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多为3000——4000米 B、 北侧是肥沃的汉水谷地 C、主峰太白山山顶经常白雪皑皑 D、 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7、(2008·江西)南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事实或现象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400毫米有关8、(2008·东营)造成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地形条件 D、生产技术条件9、(2008·株洲)关于南北方的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 B、北方的河流流量大,南方的河流流量小C、北方地区以陆运为主,多用汽车、马车,南方地区以水运为主D、北方地区的农作物是小麦、大豆等;南方地区是水稻、油菜等.10.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1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12.某山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树木冬季落叶,以南树木大多常绿,此山是( )A.太行山 B.巫山 C.秦岭 D.南岭1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最干旱的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1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⑤教学反思2012年 下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主备人合作教师年级审核学校审批授课时间周维军宋新荣课题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课型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基 础 知 识(一)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你能回答下列问题么?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和_________mm的降水量线、1月分_________等温线最接近。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主导因素是_________。(二)读4-7“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平原、 平原、 高原等。2.北方地区的气候以 气候为主,1月平均气温在O℃以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 ,3.我国北方的农田多为 ,以种植 、 为主,农作物熟制是 、 ;4.著名的东北“三宝”是:______、 ______ 、______。5.本区____ 、____ 、____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工业基地,_____、 _____、 ____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6.我国第一、第二大油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7.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三)读4-12“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南方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大部分。2.南方地区地势西_____东_____,地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在4-12图上,找出:云南东川、江西德兴的铜、江西大余的钨、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的锡、湖南锡矿山的锑和水口山的铅锌等矿产。(五)阅读教阅读教材83-86内容,归纳南方地区的经济、物产、资源、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产量最大物产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色金属产地 合 作 探 究1.讨论:华北平原缺水原因及解决办法。 2.如何治理黄河的水土流失?3.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都临海分布,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外?4.根据地图自学地理(1)搜集资料,想一想云南为什么是全国生物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昆明为什么“四季如春”?(2)为什么南方地区的西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巩 固 练 习1.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D.山脉主要有长白山、秦岭、大兴安岭2.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3.北方地区的居民主食为 ( ) A.大米 B.小米 C.面食 D.玉米 4.东北地区北部分布着肥沃的 ( ) A.黄土 B.红壤 C.紫色土 D.黑土 5.当前东北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资源的退化 B.过量采伐和森林灾害C.过多人员的旅游活动 D.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6.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 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7.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8.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素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有 ( )A.重庆、广州、深圳 B.上海、福州、南京 C.武汉、上海、厦门 D.重庆、武汉、南京9.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A.三级阶梯 B.一、二级阶梯 C.二、三级阶梯 D.二级阶梯10.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11.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B.土坑壤肥沃 C.平原面积广大 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我国南方的一些果树不适合在北方生长,最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南北方土壤条件不同 B.南北方在气候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C.南北方在耕作制度上有很大差异 D.南北方在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13.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①凌汛 ②地上河决口 ③水土流失 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 )A长芦盐场 B.辽宁盐场C.山东盐场 D.江苏北部沿海盐场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 第一章 第三节和第四节 导学案.doc 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导学案.doc 2012年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地理上第三章第三节 教学导学案7.doc 2012年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地理上第三章第二节 教学导学案6.doc 2012年 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地理上第三章第四节 教学导学案8.doc 八(上)第三章第一节导学案.doc 八年级第二章 第一节和第二节 导学案.doc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导学案.doc 2011年 下期 道县四中 八年级 地理(上)第四章第一节 导学案1.doc 2011年 下期道县四中 八 年级 第四章第二节 导学案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