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关键能力:
了解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理解法治的产生
明确我国法治发展的具体成就。
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科学精神: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辨识各种限制性条件,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做出正确抉择,提出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
法治意识: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实例,阐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式。
公共参与:解析公民参与国家立法、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途径和方式。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人类史上出现的法律类型并掌握法律的作用与职能;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红色法庭百年志》第一集,思考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false
2.新课讲授
(一)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
探究一:观看视频《法律的历史》
false
说说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产生的作用是什么?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历程: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探究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鲜明的实践特色、价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
——习近平法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在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是指导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指南。在法治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当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必须解放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认真研究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法治实践加以丰富发展的法学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名下的错误理论观点,从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法治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基础,就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法治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伟大实践。因此,要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思考: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认识和了解
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1)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3)意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基本形式: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5)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度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6)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7)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探究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回眸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治发展进程,我们看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艰辛的探索,更是光辉的历程。
观看视频《新中国70年法治建设的成就》,谈谈新中国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false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环节)
(1)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2)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环节和司法环节)
(1)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2)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3)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3、结束新课
2019年9月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系统梳理了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生动展现了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权益法治保障的历史进程。
思考:从白皮书对70年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和制度机制的梳理总结可以看出?
点拨: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司法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我国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理解了法治的产生明确我国法治发展的具体成就,能够辩证分析我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
六、板书设计计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我国法治发展的历史
(1)产生
(2)作用
(3)历程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观点:
(2)类型:
(3)意义:
(4)基本形式:
(5)本质:
(6)职能:
(7)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环节)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执法环节和司法环节)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
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学案及同步课时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