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一、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1.Cu及其化合物Cu:紫红色固体;Cu2O:红色固体;CuO:黑色固体;Cu(OH)2:蓝色沉淀;CuSO4·5H2O(俗称胆矾):蓝色晶体;CuSO4:白色粉末;Cu2+溶液(如CuSO4溶液):蓝色;Cu2(OH)2CO3(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或铜锈):绿色。2.Fe及其化合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Fe:银白色固体;FeO和Fe3O4:黑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Fe(OH)3:红褐色沉淀(或胶体);Fe(OH)2: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2+溶液:浅绿色;Fe3+溶液:黄色;Fe3+溶液与SCN-混合:红色。3.I221世纪教育网I2单质:紫黑色固体;I2的水溶液:黄色;I2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色;I2的淀粉溶液:蓝色。4.其他S、Na2O2、AgBr:淡黄色固体;MnO2:黑色固体;氯气:黄绿色;氯水:浅黄绿色;KMnO4溶液:紫红色;NO和N2O4: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二、常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2.药品的取用固体用镊夹,不能用手抓,送入试管口,倾斜往下滑。取粉用药匙,用纸叠成槽,轻轻往下送,药品管底放。取液手不抖,标签对虎口,顺壁往下滑,眼把量来瞅。3.试剂保存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来源:21世纪教育网]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瓶存放氟化氢。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4.过滤(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一贴、二低、三紧靠。5.蒸发(从溶液中提取固体溶质)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6.蒸馏(分离互溶且沸点不同的液体和液体)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解释:(1)隔网加热冷管倾: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垫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2)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7.萃取、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和液体)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解释: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8.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1世纪教育网摩尔溶液处处用,配制“八步”记心中:第一计算溶质量,固算克数液毫升;二按计算称量准,固用天平液量筒;三置溶液于烧杯,加水搅动促全溶;第四注入容量瓶,杯嘴抵棒莫乱行;[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五要两洗杯内壁,洗液全部注入瓶;第六振荡容量瓶,混合均匀要记清;七要加水近刻度,再用滴管来定容;第八加塞再摇动,反复倒转即成功。三、常见实验事故处理(1)失火处理: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钠、磷等着火应用沙子盖灭。(2)浓硫酸、浓烧碱沾到皮肤上,均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酸涂上稀NaHCO3溶液、碱涂上硼酸溶液。(3)眼睛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一定不能揉眼。然后酸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碱用硼酸溶液淋洗。(4)汞洒在地面上,先收集然后撒上硫粉进行处理。四、常考离子的检验离子试剂现象注意沉淀法Cl-、Br-、I-21世纪教育网AgNO3和HNO3白色AgCl沉淀、淡黄色AgBr沉淀、黄色AgI沉淀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SO稀盐酸和BaCl2白色沉淀须先用稀盐酸酸化Fe2+NaOH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Fe3+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Al3+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气体法NH浓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使试纸变蓝要加热CO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SO也有此现象SO稀硫酸和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显色法I-氯水 (少量),CCl4下层为紫色—Fe2+KSCN溶液,再滴氯水先是无变化,滴氯水后变红色—Fe3+KSCN红色—Na+、K+铂丝和稀盐酸火焰为黄色、浅紫色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五、常见气体的制备1.仪器的组装思维流程(1)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实验仪器的组装一般流程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主题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2)气体净化装置的连接顺序:①首先判断气体中的杂质。②除杂和干燥顺序的性质: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干燥在前,除杂在后。(3)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气体。(4)思考实验操作的顺序:一般为: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进行实验操作。2.常见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装置类型发生装置图适用气体注意事项(a)固体与固体,加热NH3、O2①试管要干燥;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③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强热(b)固(或液)体与液体,加热Cl2①烧瓶加热时要隔石棉网;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瓶内要加碎瓷片 (c)固(或液)体与液体,不加热H2、CO2、SO2、NO、NO2、O2、NH3①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增强气密性,又可以控制生成气体的速率和量;②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3.Cl2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MnO2+4HCl(浓)MnCl2+2H2O+Cl2↑。(2)装置类型:b。(3)除杂:饱和食盐水(HCl)、浓硫酸干燥。(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5)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变蓝。4.NH3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2NH4Cl+Ca(OH)2NH3↑+2H2O+CaCl2或向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碱石灰或固体NaOH。(2)装置类型:a或c。(3)除杂:碱石灰干燥。(4)收集:向下排空气法。(5)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变蓝。5.H2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Zn+H2SO4===H2↑+ZnSO4。(2)装置类型:c。(3)除杂:浓硫酸、碱石灰均可。(4)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6.O2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Na2O2+ 2H2O===4NaOH+O2↑或2H2O22H2O+O2↑。(2)装置类型:a或c。(3)除杂:碱石灰或浓硫酸干燥。(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5)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7.CO2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CaCO3+2HCl===CO2↑+CaCl2+H2O。(2)装置类型:c。(3)除杂: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HCl、浓硫酸干燥。(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专题一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题型解读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成为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高考选择题以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侧重于双基考查,分值比较重(每题6分),且是单选题容易得分,所以要想高考得高分,必须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应试策略一、解答选择题的注意点(1)每个选项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其正确与否。(2)对有疑问的选项可先避开,先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选项。(3)反证法。(4)将文字语言转化成化学用语、基本规律、解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等(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列出,不可凭空想象)。(5)注意选项的相关性与排斥性。(6)注意题干的要求(正确与不正确、最大与最小、离子总数与分子总数等)。(7)每小题平均耗时不超过2分钟(基础较差的同学可适当延长一点时间)。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逐项分析法对选择题的每个选项进行逐个分析,选出正确选项,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定性分析选择题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性质、实验等为素材,考查能否准确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常见的出题形式为“正误型”选择题,常见的出题内容为NA与微粒的关系、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实验原理分析、有机化学等相关的选择题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21世纪教育网(2)直选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3)排除法(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4)特例反驳法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若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这时可以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选项,从而快速得出正确答案。列举特例或反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化学选择题,如有关物质的性质、分类、组成和结构等试题。(5)具体法在解化学选择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目,题目给出的条件很抽象、很陌生,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如果将抽象的、难以下手的问题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原理、技巧大胆地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即用具体事物作为研究对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守恒法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列出相应的守恒关系式进行解题。比如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进行求解。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开繁琐的过程,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以避开多步计算,提高解题的准确度,是高中化学解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题型分类类型一 概念辨析型【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21世纪教育网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生成金属单质21世纪教育网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D.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共价键解析:由CO、NO等可知A错误;由Fe3+被铁或铜还原生成Fe2+可知B正确;由H2O2可知C错误;由NH4Cl可知D错误。答案:B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特例反驳法、逐项分析法等。解这种类型的题时,首先要吃透定义,抓住概念的本质及内涵。针对训练1 (2012河南洛阳统考,5)下列有机物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3CH2OH以铜作为催化剂在空气中加热B.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C.戊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D.苯与足量的氢气反应类型二 正误判断型【例2】(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4NH+2H2OB.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C.钠投入CuSO4溶液中:2Na+Cu2++2H2O===2Na++Cu(OH)2↓+H2↑D.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pH=2:3Fe+8H++2NO===3Fe2++2NO↑+4H2O解析:氨水是弱碱,不与Al(OH)3反应,A错误;HClO具有强氧化性,HSO具有还原性,B错误;钠投入CuSO4溶液,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再与CuSO4反应,C正确;D选项溶液pH=2,硝酸过量,不会生成Fe2+,错误。答案:C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有逐项分析法、排除法等。此类题常为组合题,做题时我们常逐项分析,排除错误,确定正确答案。针对训练2 (2012北京石景山期末,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比例模型B.H2O2的电子式H+[∶∶∶]2-H+C.氨分子的结构式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类型三 图表数据型【例3】(2012湖北襄阳调考,13)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FeSO4氧化,方程式为2KMnO4+10FeSO4+8H2SO4===K2SO4+2MnSO4+5Fe2(SO4)3+8H2O。现将一定量的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主要是高锰酸钾和碘化钾溶液反应B.图中BC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C.根据OC段的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D.向C点以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解析:①可用排除法,由图像可知C点无Fe3+,所以只有D选项错误;②也可用逐项分析法,图中AB段Fe3+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KI只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当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完后,再与Fe3+反应,所以A、B选项正确;依据铁守恒整个反应前后Fe2+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化合价最终升高的是KI,升高总数为1.25 mol,1 mol KMnO4化合价降低5 mol,所以参加反应的KMnO4为=0.25 mol,C正确,只有D错误。答案:D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逐项分析法、排除法等。分析此类题要抓住有关概念、反应规律、物质性质特别是图像特征,分析辨识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原点”“交点”“转折点”等的意义,对“数”“形”“义”“性”进行综合思考,从中发掘隐含信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做题时我们常逐项分析,排除错误,确定正确答案。针对训练3 (2012北京海淀期末,14)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甲乙丙起始物质的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n(SO2)/mol0.4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0.8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0.8n(O2)/mol0.240.240.48SO2的平衡转化率/%80α1α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类型四 大小比较型【例4】(2012河南三门峡期末,4)下列各项内容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固体的热稳定性:Na2CO3>CaCO3>NaHCO3②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的浓度:(NH4)2SO4>(NH4)2CO3>NH4Cl③微粒半径:K+>S2->F-④给出质子的能力:CH3COOH>C2H5OH>H2O⑤氢化物的稳定性:HI>HBr>HCl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⑤解析:由①正确可排除B、D选项,由③错误可知只有C选项正确。答案:C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逐项分析法、排除法等,此类题常为定性和定量比较大小两类,定性比较主要抓住变化递变规律,分析变化趋势,定量比较要通过具体数据排出大小顺序。针对训练4 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①醋酸、②氢氧化钠、③醋酸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H3COO-):③>①B.水电离出的c(OH-):②>①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OH-)=c(H+)+c(CH3COOH)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c(Na+)>c(CH3COOH)>c(H+)类型五 实验分析型【例5】(2012江西南昌调研,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逐项分析法可知D选项NaHCO3应该放在温度低的小试管中,才能进行比较。答案:D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逐项分析法。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四看:一看装置是否正确;二看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三看气体的收集方法是否正确;四看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有错。另外,应根据实验目的判断相应操作是否正确,现象、结论是否统一。针对训练5 (2012河南郑州一次质检,5)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C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D将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类型六 计算应用型【例6】(2012河南豫东六校联考,13)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能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原混合液中NO的物质的量为0.4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反应为2Fe3++Fe===3Fe2+,BC段产生氢气C.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c(H2SO4)为5 mol·L-1解析:一开始Fe与H+、NO反应生成Fe3+、产生的气体为NO,当NO反应完后,生成的Fe3+与加入的Fe发生2Fe3++Fe===3Fe2+,当Fe3+反应完后,加入的Fe只能与剩余的H+反应生成氢气,最后溶质为FeSO4,B、C正确;n(Cu)=0.3 mol,依据3Cu+8H++2NO===3Cu2++2NO↑+4H2O由图像可知H+过剩,NO完全反应,n(NO)=0.2 mol,注意“平均分成两份”,所以A正确;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Fe3+、H+已经完全反应,所以最终消耗n(Fe)==0.4 mol,溶液为FeSO4溶液,n(Fe)=n(H2SO4)=n(FeSO4)=0.4 mol,c(H2SO4)==4 mol·L-1,D错误。答案:D解题方法及规律 常用的解题方法:直选法、守恒法、具体法等。①质量守恒:常常用于溶液配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组成成分的计算中;②原子守恒:在考试中常常利用原子守恒迅速建立关系式,从而快速解题;③电荷守恒:常常用于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溶液的计算中;④得失电子守恒:常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的计算和相关概念的判断。针对训练6 (原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2c(R2-)+c(HR-)=c(Na+)B.将0.2 mol·L-1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2c(OH-)+c(A-)=2c(H+)+c(HA)C.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如果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则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假设无能量损失)D.120 g FeS2完全燃烧生成SO2,SO2催化氧化完全生成SO3,SO3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硫酸,则生成硫酸的质量为98 g参考答案【针对训练1】 C 解析:A、B、D分别属于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只有C符合。【针对训练2】 C 解析:C的原子半径大于O的、H2O2是共价化合物、14C的核电荷数为6,所以只有C选项正确。【针对训练3】 B 解析:甲、乙、丙温度相同,所以平衡常数相同,A选项错误;依据“三步曲” 2SO2(g) + O2(g)2SO3(g)始态(mol·L-1) 0.2 0.12 0反应(mol·L-1) 0.2×80% 0.08 0.16平衡(mol·L-1) 0.04 0.04 0.16K==400,B选项正确;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加压,平衡右移,丙中c(SO3)大于甲中的2倍;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加入SO2,平衡右移,O2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针对训练4】 B 解析:CH3COOHCH3COO-+H+、CH3COO-+H2OCH3COOH+OH-的程度微弱,所以A正确;醋酸电离出的c(H+)<0.1 mol·L-1、氢氧化钠电离出的c(OH-)=0.1 mol·L-1,所以②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比①大,B错误;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为CH3COONa溶液,依CH3COO-+H2OCH3COOH+OH-和H2OH++OH-,可知C选项正确;C选项还可以用电荷守恒c(CH3COO-)+c(OH-)=c(H+)+c(Na+)、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c(Na+)来判断;D选项为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溶液显酸性,即CH3COOHCH3COO-+H+程度大于CH3COO-+H2OCH3COOH+OH-的水解,所以D正确。【针对训练5】 C 解析:A、B、D选项结论均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针对训练6】 D 解析:依据电荷守恒2c(R2-)+c(HR-)+c(OH-)=c(Na+)+c(H+),因为c(OH-)=c(H+),所以A正确;依据电荷守恒c(OH-)+c(A-)=c(H+)+c(Na+)、依据物料守恒c(HA)+c(A-)=2c(Na+),电荷守恒×2-物料守恒可知B正确;生成1 mol氯气失2 mol电子、消耗1 mol氧气得4 mol电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C正确;n(FeS2)=1 mol,依据S原子守恒得最后生成2 mol H2SO4,D错误。专题三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一、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间的联系“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解释:①“升失氧、降得还”即: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②“剂性一致”即: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③“其他相反”即: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2.氧化、还原性强弱判断(1)依据氧化还原方程式来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右到左,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注意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聚集状态如在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SO3为固态,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类为液态或固态等。2.注意给出气体体积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如11.2 L H2的分子数未必是0.5NA。3.注意物质的组成如Ne、O3、C2H4和等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等。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5.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目如D2O、T2O、18O2等。6.注意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来源:21世纪教育网]如Na2O2与H2O的反应,Cl2与碱溶液的反应,Cu或Fe分别与S、Cl2的反应,CuSO4、AgNO3、NaCl等溶液的电解。7.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如N2+3H22NH3,1 mol N2与3 mol H2反应实际生产中得不到2 mol NH3,因反应是可逆反应。[来源:21世纪教育网]8.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21世纪教育网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1.书写离子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1)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离子反应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只有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等)均保留化学式。(3)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HCO、HS-、HSO、H2PO等不能拆写,但HSO在水溶液中应拆成H+和SO。(4)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成离子,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时,一般写化学式,标沉淀号。常见的微溶物是Ca(OH)2、CaSO4、Ag2SO4、MgCO3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2.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常见的错误是:①产物的价态错;②漏掉部分产物;③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对应。(2)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3)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常见的错误是等号两边电荷不守恒。(4)反应条件、可逆号与等号等是否正确。21世纪教育网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或aq);(2)注明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单位一般为kJ·mol-1;(3)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它可用整数表示,也可用分数表示。2.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是相同的。根据盖斯定律,可运用将已知反应相加或相减的方法计算与之相关的未知反应的反应热(或焓变)。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 Na+<K+。(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包括阴、阳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如Fe3+<Fe2+<Fe,H+<H<H-。(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一般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l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l3+电子数相同,与S2-同主族元素的O2-比较,Al3+<O2-,且O2-<S2-,故Al3+<S2-。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内容同周期元素(左→右)同主族元素(上→下)电子层数相同增多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8个(第1周期除外)相同21世纪教育网原子半径逐渐减小(0族除外)增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ⅠA→ⅦA)|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最高正价=族序数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还原性与氧化性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生成由难到易,稳定性由弱到强生成由易到难,稳定性由强到弱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反应物或生成物在单位时间内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不同物质所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化学平衡的标志①v(正)=v(逆);②反应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3.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正相关。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是定值,其用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 (2)压强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无影响,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改变只影响速率,不影响平衡;(3)温度与反应速率正相关;(4)催化剂一般是指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4.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总规律为“勒夏特列原理”;(2)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5.向平衡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1)若为恒温恒容,则对速率和平衡无影响;(2)若为恒温恒压,则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结果相当于减小压强。21世纪教育网6.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为各生成物平衡浓度次幂与各反应物平衡浓度次幂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等条件无关;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不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水的电离在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纯水总是呈中性的。2.水的离子积常数KW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常温时水的离子积KW=1×10-14 mol2·L-2,100 ℃时,KW=5.5×10-13 mol2·L-2。3.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情况(1)加入酸或碱可抑制水的电离;(2)加入能水解的盐可促进水的电离;(3)升高温度可以促进水的电离。4.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小的因素(1)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相同温度下,Ka(或Kb)越大,电离程度越大,则酸性(或碱性)越强;(2)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3)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4)同离子效应: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遵循“勒夏特列原理”。5.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Ksp)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沉淀溶解平衡也遵循“勒夏特列原理”。6.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在水溶液中一种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电解质,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八、电化学原理1.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1)由化学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我们把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吸热还是放热)理论上均可设计成电解池。(2)从装置图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电解池: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池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来源:21世纪教育网]2.电极的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采取口诀或谐音的方法记忆。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阴阳极;失去电子负(原电池)阳(电解池)极;发生氧化定无疑。还可以用谐音帮助记忆:阴得(阴德)阳失;阳氧(痒痒)阴还。3.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4.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镀:待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镀层金属阳离子溶液作电镀液;(2)电解精炼铜:精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5.金属(如铁)电化学腐蚀与防腐(1)电极反应式:负极:Fe-2e-===Fe2+、正极:O2+4e-+2H2O===4OH-。(2)防腐方法:①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与较活泼的金属相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腐蚀,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②电解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原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电解池,作阴极。专题三 高考规律探秘与命题大猜想考题探秘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化学)题型风格对比(如下表):2010年2011年2012年7化学用语、核素与物质的量拼盘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拼凑)结合实验考查Cl、Br、I的性质8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有机物的分类及用途(拼凑)21世纪教育网9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类型阿伏加德罗常数10有关离子守恒的计算电离平衡(HF溶液的稀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C5H11—OH)11反应热的计算(简单盖斯定律)电化学(爱迪生电池,无装置)溶液酸碱性判断12原电池(氧化性比较,两装置图)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苯酚钠超纲)数学上的排列,与化学几乎无关1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表格评价)元素推断元素推断26无机框图题(葡萄糖、电解、化学平衡)无机推断(CuSO4晶体分解,带坐标、Ksp)结合酸碱中和滴定求FeClx中的x(要过程)、混合体系的计算、离子方程式书写(HI属于强酸超纲)、电极及电池反应式的书写27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带装置)原理拼凑(平衡为主、燃料电池)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原理拼凑(平衡为主、盖斯定律、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28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原电池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带表格)实验(CaH2的制备,带装置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溴苯的制备,带装置图;物质的分离提纯)36水的净化、软化及有关计算纸张腐蚀(纤维素水解、化学平衡移动、化学方程式书写及配平)依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电解精炼铜37原子结构(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电子跃迁),分子结构(空间构型、杂化方式),晶体结构(熔沸点、晶胞的计算)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电负性),分子结构(空间构型、杂化方式),晶胞的计算(无晶胞图)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电离能),分子结构(空间构型、性质),晶胞的计算(带晶胞图、较难)21世纪教育网38有机推断(名称、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及书写)有机推断(名称、分子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及书写)有机推断(名称、分子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及书写)可以看出高考不回避考试热点和传统题型,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抓住主干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不大,但是对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没有偏难怪出现,处处体现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就好像课后习题一样的亲切。从选择题上看,着重关注了几大知识板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传统题型,元素、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元素的推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有机反应类型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量(传统题型,渗透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无机两大反应(传统题型,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化学原理(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电解质溶液、电化学)。从第Ⅱ卷上看,相较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考查,高考淡化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考查,而是把这些元素化合物当作载体,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实验题不仅考查了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以及常见气体的制备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的选择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由近三年高考可知读图和识图、数据分析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是新课标高考重点关注的能力要求。还注重了热化学方程式、燃料电池、化学平衡常数、水解和电离等知识的融合。命题方向猜想第一部分:选择题第Ⅰ卷仍将突出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知识覆盖面。对起到调节考生心态、覆盖知识面、稳定平均分等功能的Ⅰ卷而言,考生只要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到考试状态正常发挥即可。方向猜想一 化学用语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例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2NAB.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C.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A21世纪教育网D.0.5 mol雄黄(As4S4,结构如图)含有NA个S—S键考点猜想 “NA型”试题成了新高考的名副其实的传统保留题型,该题型具有包容量大,区分度好的特点,所以2013年“NA型”题目必是命题的热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1)化学用语;(2)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物质结构;(3)化学键;(4)元素化合物的性质;(5)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6)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7)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等。易考易误提示:1.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定非标准状况下(如25 ℃、1.01×105 Pa)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mol-1进行换算,误入陷阱。2.物质状态:22.4 L·mol-1使用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水、SO3等。3.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含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等)、三原子分子(如O3)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4.氧化还原反应:命题者常用一些反应中得失或转移电子数目来迷惑考生,如Na2O2与H2O反应、Cl2与NaOH溶液反应、Fe与盐酸反应、1 mol氯气与过量铁反应、电解硫酸铜溶液。5.物质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构成,而不是Na+和O2-;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没有分子;苯中不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6.电离、水解: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或浓度时常设置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精练1】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核反应堆爆炸产生的131I与127I两核素互为同素异形体②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③在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75NA④NaCl的电子式为Na+∶∶-⑤88.0 g干冰中含有的电子对数为8.0NA⑥25 ℃时,pH=11的Na2CO3的水溶液中水所电离出来的H+数为10-3NA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⑥方向猜想二 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KAl(SO4)2·12H2O溶液混合:Ba2++6OH-+2Al3++SO===BaSO4↓+2Al(OH)3↓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C.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AlO+CO2+2H2O===Al(OH)3↓+HCOD.将适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2ClO-+CO2+H2O===CO+2HClO考点猜想 解离子共存问题关键是题干中限制条件的挖掘,往往有①无色透明溶液;②酸性溶液;③碱性溶液;④酸碱性不确定:如能与Al反应后放出H2的溶液、由水电离的H+(或OH-)的浓度为1×10-12 mol·L-1的溶液;⑤指定离子或分子环境。注意在离子检验判定中的延伸运用。书写离子方程式要先掌握好拆与不拆。一般能拆的有强酸(HNO3、H2SO4、HCl、HI、HBr、HClO4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其他大多数不能拆开。注意试剂加入的量多少以及顺序的不同;电解方程式的电极材料影响、电子守恒或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命题的题型丰富灵活,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物判断和电子守恒;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盐类水解的原理,简单方程式的计算等。【精练2】 (改编自2012北京理综,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CaCO3↓+2OH-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方向猜想三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及有机反应类型判断【例3】乙烷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共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考点猜想有机物结构与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判断在必修模块的考查要求不高,所以涉及的知识点也很窄,有:同分异构体的简单判断;烷烃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精练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香烃,其可能的结构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分子式为C4H8O2且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化合物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方向猜想四 电化学【例4】随着矿石能源的紧缺,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电动汽车以LiFePO4电池作为动力,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电解质为含Li+的导电固体。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的负材料为Li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放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考点猜想 从近三年新课标试题分析,电化学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涉及:21世纪教育网(1)判断“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2)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的阴阳极,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3)判断电解产物,判断过程中各个电极附近的pH的变化;(4)“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5)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精练4】 (2012山东理综,13)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方向猜想五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浓度大小【例5】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考点猜想 该类试题涉及面广,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特别是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的电离和水解知识。有关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涉及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涉及电解质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的实质。注意有关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pH等的计算。【精练5】 常温下将HA和HB两种一元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A是一种弱酸B.稀释前,c(HA)=10c(HB)C.在M点的两种溶液中:c(B-)=c(A-),且c(B-)+c(H+)>c(A-)+c(OH-)D.在NaB和HB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B-)>c(Na+)>c(H+)>c(OH-)方向猜想六 有机物性质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例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可以通过酸性KMnO4溶液除去B.在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NaOH溶液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C.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3CHCH2,能使溴水褪色,其原因是发生加成反应D.C2H4Cl2可以通过取代反应生成也可以通过加成反应生成考点猜想 有机物性质与有机化学反应判断作为必修模块在考试说明中要求不高,因此题目的难度较小。主要涉及: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依据各类代表物性质,主要是着眼于几种官能团的性质立意,结合生活生产中的物质命题,根据结构推测物质的性质;能区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精练6】(2012山东理综,10)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方向猜想七 元素周期律、元素推断【例7】(2012浙江理综,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 mol电子D.1.0 L 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考点猜想 该部分知识的命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的。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常与物质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结合在一起考查。【精练7】 (2012北京石景山期末,9)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2+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2+>Z2-C.同主族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弱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第Ⅱ卷——情景试题主导,凸显能力立意,着重化学素养考查首先强调的是解Ⅱ卷仍然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说解Ⅰ卷的关键是“仔细”,那么解Ⅱ卷则是智慧和胆识的较量,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不求“面面俱到”,却要“笔过留分”,知道取舍是很明智的。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第Ⅱ卷多采用以新颖、鲜活的真实情景为背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实验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查方式,尤以无机综合题为甚。强调①应用性——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环境、能源等)作背景;②新颖性——全新的信息,一定是学生没有见过的(乃至是中学老师所难得一见的),涉及原理、实验手段等;③综合性——往往包含无机 (甚至包括有机)、实验、计算等;④适度的探究和开放。具体分析如下。方向猜想一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理论命题规律剖析:元素化合物的考查主要是对Cl、S、N、X、Na、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考查,往往以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通过元素与物质的推断,与基本理论、原理相融合,综合考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原理、简单计算、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近几年对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的频点较高。要灵活把握“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要善于将抽象的未知元素转化为具体元素或有确定位置关系的元素,进而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解答。【例8】(改编自2012江西宜春期末统考,28)A、B、C、D、E五种物质(或离子)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1)若A为单质,C、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0.05 mol·L-1 E 溶液中只有3种离子,且溶液中的=1012。①若B为气态氢化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A→C的反应中,每转移1 mol e-就会放热143.5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为单质,B、C均属于盐类,D是一种白色沉淀。①若B溶液呈黄色,与硫氰化钾溶液混合后显红色;E是一种不溶性碱。则:(Ⅰ)B→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选用一种试剂R与E反应实现E→C的转化,则R为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B的水溶液呈酸性,C的水溶液呈碱性。将金属A的粉末与硝酸钠溶液混合后加入足量40%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E均为化合物,且均含有元素Y。A是淡黄色固体;B、C两溶液在等物质的量浓度时,C溶液的pH较小。电解D的水溶液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之一,D→E→C也是工业制备C的普遍方法。Y的单质与钾的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 Y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计算并确定该Y钾合金的化学式(列出计算过程)。方向猜想二 化学理论命题规律剖析:历年来化学理论都是高考的热点,该部分知识的命题,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丰富的。但实行新高考后,考试方向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平衡常数的考查成了高考的“新宠”,成了高考的增长点。主要是将平衡常数与化学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相结合,判断外界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和盖斯定律的应用等。【例9】我国成功研制的“汽车汽油—甲醇双燃料电子喷射系统”,实现发动机对汽油的最低需求量。(1)科学家们提出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可制取甲醇。已知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CO(g)+2H2(g)===CH3OH(g) ΔH1=-90 kJ·mol-1②CO(g)+H2O(g)===CO2(g)+H2(g) ΔH2=-41 kJ·mol-1写出由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5 mol H2 在图示条件下测得CO2和CH3O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③下列对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慢,逆反应速率加快B.当3v正(H2)=v逆(CO2)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可使n(CH3OH)/n(CO2)增大(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装置。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电解精炼铜。若粗铜中含锌、银、金等杂质,则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减少的质量将(填“大于”“等于”或“小于”)______阴极增加的质量。当阴极质量增加64 g时,该燃料电池理论上需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 L(标准状况下)。方向猜想三 化学实验命题规律剖析:化学实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就可以证明,更加重视学科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实现实验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考试内容主要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综合。往往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为载体,通过综合实验,完成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评价、定量实验的综合考查。【例10】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有机成分及钙、铁等微量金属元素,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方案用以测定某品牌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检验铁元素的存在(已知CaC2O4为白色沉淀物质)。首先取200 g茶叶样品焙烧得灰粉后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1)文献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的pH为:离子Ca2+Fe3+完全沉淀时的pH134.1实验前要先将茶叶样品高温灼烧成灰粉,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从滤液A→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保证实验精确度,沉淀D及E需要分别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回母液中,试判断沉淀D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C溶液时所发生的反应为:5C2O+2MnO+16H+===10CO2↑+2Mn2++8H2O。现将滤液C稀释至500 mL,再取其中的25.00 mL溶液,用硫酸酸化后,用0.100 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10.00 mL。①此步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哪些仪器(填写序号)______;②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③滴定到终点,静置后,如下图读取KMnO4标准溶液的刻度数据,则测定的钙元素含量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5)原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6)可以通过检验滤液A来验证该品牌茶叶中是否含有铁元素,所加试剂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命题方向猜想【例1】 C 解析:A项H+数为NA,错因没有理解pH的含义,误认为硫酸是二元酸;B项浓硫酸与Cu反应随着反应不断消耗浓硫酸和水的生成,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故B项错误;C项中Na2O2中的阴离子为O;D项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球能形成3个共价键,黑球为As原子,白球为S原子,因此分子中不存在S—S键。【精练1】 C 解析:①是原子与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错误;②漏掉了“n”,错误;③0.5 mol NO与0.5 mol 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0.5 mol NO2,还余0.25 mol O2,正确;④漏掉了“[ ]”,错误;⑤1 mol CO2中含有4 mol电子对数,88.0 g干冰为2 mol CO2,正确;⑥不知溶液的体积,错误。【例2】 C 解析:A项是关于量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KAl(SO4)2·12H2O溶液混合,Ba2+和OH-完全反应,所以B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错;B项中,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发生反应2Fe(OH)3+6H++2I-===2Fe2++I2+3H2O,B错;D项中,生成物错误,CO应结合Ca2+生成碳酸钙。【精练2】 B 解析:有澄清石灰水时,Ca(OH)2应该拆开,A错误;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的溶解度,所以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转化为Ag2S,B正确;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白色黏稠物应该是氢氧化钠,C错误;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不可能存在CO,D错误。【例3】 D 解析:乙烷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物有一氯代物、二氯代物……六氯代物,根据乙烷的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的含义知,一氯乙烷有1种、二氯乙烷有2种、三氯乙烷有2种、四氯乙烷有2种、五氯乙烷有1种、六氯乙烷有1种,共有9种氯代乙烷。【精练3】 D 解析:A选项,分子结构符合C6H5—C4H9,首先写出C4H9—的两种碳链异构:①C—C—C—C、②,再分别加上—C6H5,①式有2种加法、②式有2种加法,共4种,正确;B选项,分子结构符合C3H7—COOH,—C3H7有两种,正确;C选项,苯发生消去反应,苯环上下来一个H原子,上去一个—NO2,属于取代反应,正确;D选项,聚乙烯无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错误。【例4】 A 解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Li+向正极移动;电池充电时属于电解池,正极接电源正极,为阳极,失电子,D错误。【精练4】 B 解析:图a中,铁棒发生化学腐蚀,靠近底端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A项错误;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CuZn合金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B对;图c中接通开关时Zn作负极,腐蚀速率增大,但氢气在Pt极上放出,C项错误;图d中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NH4Cl水解显酸性,与Zn反应,D项错误。【例5】 B 解析:依CH3COOHCH3COO-+H+,加水稀释,平衡右移,n(CH3COO-)、n(H+)增大,但c(CH3COO-)、c(H+)均减小,A、C错误;上述平衡的常数为K=,水的离子积KW=c(OH-)·c(H+),温度不变,上述两常数均不变,由K÷KW可知B正确;因为醋酸为弱酸,所以醋酸的浓度远远大于NaOH的浓度,最终溶液显酸性,D错误。【精练5】 C 解析:从图中读取信息,稀释10倍HA的pH增大1,符合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情况,HA为强酸,故A项错;B选项,从图中知,HB是弱酸,所以不完全电离,没有c(HA)<10c(HB),故错;C选项,依据电荷守恒c(H+)=c(A-)+c(OH-)、c(H+)=c(B-)+c(OH-),在M点的两种溶液中,c(H+)相等,所以c(A-)+c(OH-)=c(B-)+c(OH-),即c(B-)=c(A-),而溶液呈酸性,c(H+)>c(OH-),所以c(B-)+c(H+)>c(A-)+c(OH-),答案正确;D中,由于NaB和HB的比例无法确定,各离子浓度关系也无法确定,故D错误。【例6】 D 解析:酸性KMnO4溶液也可氧化乙烯,A不正确;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B不正确;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省略碳碳双键,应为CH3—CH===CH2,C不正确。【精练6】 C 解析:油脂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误。【例7】 C 解析: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可知丁为强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强碱只能是NaOH,所以丁为NaOH;由己为单质、甲、乙、丙为化合物可知甲为Na2O2、乙为H2O、丙为CO2、戊为Na2CO3、己为O2;由此可推出X为H、Y为C、Z为O、W为Na。【精练7】 A 解析:由X2+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可知X、Z分别为ⅡA族、ⅥA族元素,结合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可知X、Y、Z分别为Mg、S、O;“同层比核”Mg2+核电荷数大于O2-,所以离子半径X2+<Z2-,B错误;Be的金属性小于Mg,C错误;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D错误。【例8】 答案:(1)①2H2S+3O2===2SO2+2H2O②S(g)+O2(g)===SO2(g) ΔH=-574.0 kJ·mol-1(2)①(Ⅰ)2Fe3++Fe===3Fe2+(合理答案给分) (Ⅱ)4Fe(OH)2+O2+2H2O===4Fe(OH)3(Ⅲ)氢碘酸(或HI) 2Fe(OH)3+6H++2I-===2Fe2++I2+6H2O②8Al+3NO+5OH-+2H2O===3NH3↑+8AlO(3)设上述合金中含a mol钠、b mol钾a+b=0.075×223a+39b=5.05 a=0.050 mol b=0.10 mol该钠钾合金化学式为NaK2解析:(1)0.05 mol·L-1 E溶液中的=1012,可知c(H+)=0.1 mol·L-1,E为二元强酸(H2SO4);A、B、C、D分别为S、H2S、SO2、SO3;②B→C的反应为S+O2SO2,1 mol S参加反应转移4 mol e-,所以1 mol S参加反应放出574.0 kJ热量;(2)①B为Fe3+,所以单质A为Fe、白色沉淀D为Fe(OH)2、不溶性碱E为Fe(OH)3、C为Fe2+;(Ⅲ)Fe(OH)3→Fe2+的过程既需要酸,也需要还原剂,常见的有HI;②金属A既可以形成显酸性的盐、也可以形成显碱性的盐,所以A为Al,B、C分别为Al3+、AlO、白色沉淀D为Al(OH)3、E为Al2O3,Al、NO、OH-反应生成NH3,在碱性条件下铝元素应以AlO的形式存在,用水配平即可;(3)淡黄色固体化合物A为Na2O2,浓度相同时B的碱性大于C,所以B、C分别为NaOH、Na2CO3;侯德榜制碱法及电解D是水溶液可知D为NaCl、E为NaHCO3,所以金属Y为Na。【例9】 答案:(1)CO2(g)+3H2(g)===CH3OH(g)+H2O(g) ΔH=-49 kJ·mol-1(2)①0.225 mol·(L·min)-1 ②144 ③CD(3)①负 O2+2H2O+4e-===4OH- ②大于 11.2解析:(1)首先写出CO2(g)+3H2(g)===CH3OH(g)+H2O(g),然后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上述方程式,即ΔH=-49 kJ·mol-1。(2)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平均反应速率v(CO2)=(1 mol-0.25 mol)÷1 L÷10 min=0.075 mol·(L·min)-1,所以v(H2)=3v(CO2)=0.225 mol·(L·min)-1。②反应达到平衡时,c(CO2)=0.25 mol·L-1,c(CH3OH)=c(H2O)=0.75 mol·L-1,c(H2)=0.25 mol·L-1,所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③对于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49 mol·L-1。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B项,当v正(H2)=3v逆(CO2)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项,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n(CH3OH)/n(CO2)增大。(3)①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氧气得电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OH-;②由于粗铜中含锌、银、金等杂质,则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减少的质量将大于阴极增加的质量。当阴极质量增加64 g时,说明有1 mol Cu析出,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该燃料电池理论上需消耗0.5 mol O2,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例10】 答案:(1)使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分解(或使茶叶中的钙、铁元素溶解完全)(其他合理解释也给分)(2)Fe3++3NH3·H2O===Fe(OH)3↓+3NH(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已洗涤干净;(其他合理方法也给分)(4)①BCD ②无色变为紫色或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③偏低(5)0.2%(6)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其他合理方法也给分)解析:(1)要从实验目的(测定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方面分析回答;(2)pH=6时,完全生成Fe(OH)3沉淀,而Ca2+还没开始沉淀,注意氨水是弱碱,写分子式;(3)洗涤沉淀D,主要是洗去沉淀中附着的可溶性的物质,如NH、Ca2+等,只要检验最后洗涤液中是否含有上述离子即可;(4)①稀释至500 mL,需要500 mL容量瓶;再取其中的25.00 mL溶液,根据精确度不能选用量筒,所以只能选择滴定管量取;滴定需要锥形瓶;③读数偏低,所以最终结果偏低;(5)加入n[(NH4)2C2O4]=0.06 mol,n(KMnO4)=0.010 L×0.100 0 mol·L-1=1×10-3 mol,所以滤液中剩余的n[(NH4)2C2O4]=n(KMnO4)××=0.05 mol,所以生成的n(CaC2O4)=0.06 mol-0.05 mol=0.01 mol,茶叶中的n(Ca2+)=0.01 mol,原茶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0.2%。专题二 化学用语与常见方程式一、常用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实例结构示意图结构式乙烯:,甲基:结构简式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实验式(最简式)乙烯:CH2,苯:CH分子式、化学式臭氧:O3,明矾:KAl(SO4)2·12H2O电子式HClO:H∶∶∶,离子方程式CO水解:CO+H2OHCO+OH-HCO+H2OH2CO3+OH-二、常考无机化学方程式及其注意点1.氯元素(1)Cl2与单质①Cu+Cl2CuCl2(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②2Fe+3Cl22FeCl3(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③H2+Cl22HCl(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出现)(2)Cl2与水、碱反应①Cl2+H2OHCl+HClO②Cl2+2NaOH===NaCl+NaClO+H2O(吸收氯气)③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制漂白粉)点拨:①新制氯水中含有7种微粒:H+、OH-、Cl-、ClO-、HClO、Cl2、H2O;②Cl2可溶于水,但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故可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Cl2中的HCl。(3)次氯酸①见光分解:2HClO2HCl+O2↑②弱酸性:HClOH++ClO-Ca(ClO)2+H2O+CO2===CaCO3↓+2HClO点拨:①氯水要避光保存;②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作漂白剂;③漂白粉在空气中会逐渐失效。(4)氯气的强氧化性Cl2+2NaBr===2NaCl+Br2H2S+Cl2===S↓+2HClCl2+2FeCl2===2FeCl3H2O+Cl2+Na2SO3===Na2SO4+2HCl2H2O+Cl2+SO2===H2SO4+2HCl点拨:Cl2和SO2混合漂白性减弱甚至消失。(5)与有机物反应CH4+Cl2CH3Cl+HClC6H6+Br2C6H5Br+HBr(液溴、FeBr3作催化剂)CH2===CH2+Br2―→CH2BrCH2Br(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2.硫元素(1)SO2①与碱反应:SO2+2NaOH===Na2SO3+H2O②酸雨的形成过程: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或2SO2+O22SO3、SO3+H2O===H2SO4③氧化性:SO2+2H2S===3S↓+2H2O点拨:①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尾气中的SO2可以用碱液吸收;②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还原性为主,可以与很多氧化剂(如O2、氯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硝酸、Fe3+)反应;③SO2具有漂白性。(2)浓硫酸①C+2H2SO4(浓)CO2↑+2SO2↑+2H2O②Cu+2H2SO4(浓)CuSO4+SO2↑+2H2O3.氮元素(1)N2①N2+3H22NH3(工业上合成氨)②N2+O22NO点拨:①因为氮气中含有N≡N键,断裂N≡N键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②氮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称为固氮。21世纪教育网(2)氮的氧化物①3NO2+H2O===2HNO3+NO(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②2NO+O2===2NO2(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点拨:①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②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造成光化学烟雾或酸雨。(3)氨、铵盐①NH3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OH-NH3·H2ONH3↑+H2O(氨水不稳定)②NH3+HCl===NH4Cl(有白烟出现)21世纪教育网③4NH3+5O24NO+6H2O(工业制硝酸)④NH4HCO3NH3↑+H2O+CO2↑⑤NH4ClNH3↑+HCl↑⑥NH4Cl+NaOHNaCl+NH3↑+H2O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取氨气)点拨:①浓氨水与浓硝酸、浓盐酸相互靠近有白烟出现,不挥发性浓硫酸则无此现象;②常用碱(加热)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4)硝酸①Cu+4HNO3(浓)===Cu(NO3)2+2H2O+2NO2↑②3Cu+8HNO3(稀)===3Cu(NO3)2+4H2O+2NO↑③C+4HNO3(浓)CO2↑+4NO2↑+2H2O点拨:①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②硝酸与金属反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而硝酸与碳反应只表现氧化性。4.碳和硅(1)碳和碳的化合物2C+O2(不足)2COC+O2(足量)CO2C+CO22COCO2+Ca(OH)2===CaCO3↓+H2OCO2+2NaOH===Na2CO3+H2O21世纪教育网Na2CO3+HCl===NaCl+NaHCO3Na2CO3+2HCl===2NaCl+CO2↑+H2O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HCl===NaCl+CO2↑+H2ONaHCO3+NaOH===Na2CO3+H2O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2NaHCO3Na2CO3+CO2↑+H2O(2)硅和硅的化合物Si+O2SiO2Si+2F2SiF4Si+2NaOH+H2O===Na2SiO3+2H2↑Si+4HF===SiF4↑+2H2↑SiO2+2CSi+2CO↑SiO2+2NaOH===Na2SiO3+H2OSiO2+CaOCaSiO3Na2CO3+SiO2Na2SiO3+CO2↑21世纪教育网CaCO3+SiO2CaSiO3+CO2↑SiO2+4HF===SiF4↑+2H2O总结:①二氧化硅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碱反应,所以碱性试剂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②特性,即与氢氟酸反应。③注意二氧化硅与碳反应生成的是CO,不会生成CO2。5.钠元素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1)Na单质①4Na+O2===2Na2O(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表面变暗)②2Na+O2Na2O2(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固体)③2Na+Cl22NaCl(有白烟出现)21世纪教育网④2Na+2H2O===2NaOH+H2↑(现象:浮、熔、响、游、红)⑤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总结:钠与酸、水、氯气、氧气、硫均反应,应保存在煤油中。共性:上述反应钠均由0价升高到+1价,钠作还原剂,被氧化;特性: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钠与盐的水溶液反应,应先和水反应,所以钠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2)钠的氧化物①Na2O+H2O===2NaOH(放出大量的热)②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总结:①Na2O2不论与水反应还是与二氧化碳反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与二氧化碳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②2 mol的Na2O2消耗水或二氧化碳均为2 mol,且生成的氧气均为1 mol。(3)钠的碳酸盐①Na2CO3+2HCl===2NaCl+H2O+CO2↑(盐酸过量)②Na2CO3+HCl===NaCl+NaHCO3(盐酸少量)③Na2CO3+CaCl2===CaCO3↓+2NaCl④Na2CO3+CO2+H2O===2NaHCO3↓⑤2NaHCO3Na2CO3+H2O+CO2↑⑥NaHCO3+HCl===NaCl+H2O+CO2↑⑦NaHCO3+NaOH===Na2CO3+H2O总结:①Na2CO3、NaHCO3均与强酸反应;②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以用加热法除去;③NaHCO3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6.铝元素(1)Al、Al2O3、Al(OH)3与强酸、强碱反应①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3H2↑或2Al+2OH-+6H2O===2[Al(OH)4]-+3H2↑②Al2O3+6H+===2Al3++3H2OAl2O3+2OH-===2AlO+H2O或Al2O3+2OH-+3H2O===2[Al(OH)4]-③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H2O或Al(OH)3+OH-===[Al(OH)4]-点拨:①Al、Al2O3、Al(OH)3均与强酸、强碱反应,与强酸反应均生成Al3+,生成1 mol Al3+均消耗3 mol的H+;与强碱反应均生成AlO或[Al(OH)4]-,生成1 mol AlO或[Al(OH)4]-均消耗1 mol OH-;②Al、Al2O3、Al(OH)3不与氨水、碳酸反应。(2)Al3+①Al3++3NH3·H2O===Al(OH)3↓+3NH②AlCl3+3OH-===Al(OH)3↓+3Cl-③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3)其他①2Al+Fe2O3Al2O3+2Fe(铝热反应)②2Al(OH)3Al2O3+3H2O点拨:不可溶的氢氧化物受热一般均分解。7.铁元素(1)铁单质①3Fe+2O2Fe3O4②2Fe+3Cl22FeCl3(棕黄色烟)③3Fe+4H2O(气)Fe3O4+4H2④Fe+2H+===Fe2++H2↑⑤Fe+2Fe3+===3Fe2+⑥Fe+Cu2+===Cu+Fe2+总结:①上述反应铁化合价均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②Fe是变价金属,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三价铁,如Cl2、Br2、硝酸等;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二价铁,如H+、Fe3+、Cu2+等;铁与氧气、水蒸气生成物中既含有二价铁,也含有三价铁。(2)铁的+2价化合物①Fe2++2OH-===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现象:在空气中Fe(OH)2迅速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为红褐色]③2Fe2++Cl2===2Fe3++2Cl-总结:Fe2+具有还原性,与氧化剂如氯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等反应。(3)铁的+3价化合物①Fe3++3OH-===Fe(OH)3↓②Fe3++3H2OFe(OH)3+3H+点拨:反应②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三、常考化学工业反应1.工业炼铝2Al2O3(熔融)4Al+3O2↑2.海水中提取金属Mg①CaCO3CaO+CO2↑②CaO+H2O===Ca(OH)2③MgCl2+Ca(OH)2===Mg(OH)2↓+CaCl2④Mg(OH)2+2HCl===MgCl2+2H2O⑤MgCl2(熔融)Mg+Cl2↑3.工业生产硝酸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4.氯碱工业2NaCl+2H2OH2↑+Cl2↑+2NaOH5.工业上生产漂白粉①生产: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②失效原理: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21世纪教育网6.工业生产纯碱(侯氏制碱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NaCl+H2O+NH3+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四、中学化学中常考的有机化学方程式1.取代反应①CH4+Cl2CH3Cl+HCl④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3.加聚反应4.其他①2CH3CH2OH+2Na―→2CH3CH2ONa+H2↑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一基础知识与化学实验.doc 人教版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doc 人教版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三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doc 人教版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三高考规律探秘与命题大猜想.doc 人教版201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归纳:专题二化学用语与常见方程式.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