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各拉丹冬雪山
藏语“各拉丹冬”是什么意思?
“高高尖尖的山峰”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源头,海拔6621米,唐古拉山脉主峰。
各拉丹冬东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视频: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海拔5400米的冰雪世界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走近作者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被誉为
“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76年进藏,多年间访遍西
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等。1997
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长篇小说《如
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安营扎寨( ) 黧黑( ) 棱角( )
风云变幻( ) 骤然( ) 草坝子( )
接踵而至( ) 砾石( ) 虔诚( )
恭顺( ) 蠕动( ) 豁然( )
zhā

lénɡ
huàn
zhòu

zhǒnɡ

qián
ɡōnɡ

huò
凄凉( ) 腈纶( ) 漫不经心( )
懈怠( ) 敦实( ) 蜿蜒( )
熠熠烁烁( ) 消长( ) 衰竭( )
漫溢( ) 演绎( )

jīnɡ
màn
xiè dài
dūn
wān yán

zhǎnɡ
shuāi


墨剑飘雨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理解词意
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粗短而结实。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风云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形容闪光发亮。
松懈懒惰。
(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蠕动:
敦实: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接踵而至:
风云变幻:
熠熠:
懈怠:
历历在目: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一:
2、红笔勾画出表游踪的词语,明确本文以 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我”的游踪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时空顺序
各拉丹东以东几公里的草坝子上(3段)
开车到冰河上,走到一个砾石堆,四面张望冰塔林(4、5段)
从砾石堆下来,沿冰河走进冰山(冰塔林)(6段)
冰山脚下(7段)置身冰窟里(10段)
再次通过冰河进入冰塔林,到了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第二天
所至:
第一天
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1、在营地( ),见到了( )
2、在砾石堆( ),见到了( )
3、靠近冰山( ),发现了( )
4、置身冰窟( ),见到了( )
5、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了( )
所至之处的所见之景
观察视角
所见
远眺
四顾
细看
近观
任务二:根据所至梳理,作者在不同地方见到了什么景?
高峻、雄伟、变幻多端的格拉丹冬雪山
晶莹的冰峰 辽阔的冰河 浩浩苍苍的天地 人的小小的身影
形态各异,美如图案的冰山、冰塔林
冰山的裂纹、褶皱,一个光彩夺目的冰世界。
冰面疏松流水漫溢,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音
学法指导:写景手法
散文手法写景体现在:
1、通过表现景物特征的精准词语,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
2、通过不同感官(视觉、听觉等)写景物之美;
3、通过运用多种观察视角(移步换景,移动的视角、俯瞰、仰面遥望、远近结合等)写景物之美;
4、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描写景物动态美;
5、通过运用动静结合,写景物之美。
6、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实虚结合)给人审美愉悦。
7、浓墨重彩的全方位的铺排式的描绘和渲染。
8、简笔勾勒,点到为止,重神韵的传达,重景物给自己的主观感受。
[所感]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
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
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
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
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
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作者慨叹的是自然永恒而强大的力量,抒发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小小的我便蜷缩在这巨人之发下。
[所感]
文章里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我”身体的难受?
在草坝子上: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接近冰山: 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
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
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冰山脚下: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
第二天 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
此吧。
困难(从侧面写出写出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所至”“所见”独特性
身体难受并没有阻止作者的前行,体现了一种乐观坚定、勇于探索的精神虔诚、敬畏
让文章显得真实可信,也能使文章显出新意。
课堂小结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人之所未见之景
成人之所未竟之文
思人之所未思之理
抒人之所为抒之情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主题探究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本文叙述的是作者跟随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经历,将题目改为“各拉丹冬游历记”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①从题目本身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既表明游览的地点是各拉丹冬,又强调了“在长江源头”,点明了各拉。丹冬作为长江的源头,哺育了中华文明的主题;而“各拉丹冬游历记”只能显示出游历的地点。
②从文章结构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
③从思想感情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④此外,“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身体状况
尚属正常
手背生疮发烧疼痛
摔伤
头疼恶心
呼吸困难
“我要死了”
渐趋恶化
研读探究景物特点人物感受
再也美力气返回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