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讲平面镜成像据说有一位研究反射变换而闻名世界的德国代数学教授曾在桌面上用几根火柴棒搭出了两个不平凡的“等式”。等式如下:125-50=35150+82=502教授笑眯眯地对身旁的青年实验员说:“小伙子,看到这两个式子了吗?它们显然不成立。现在要你移动最少根数的火柴棒,使这两个算式变成真正的等式。”教授走了之后,他的学生把火柴棒搬来挪去,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上述火柴算式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奥妙?最终,实验员在其妻子所用的小梳妆镜前梳理头发时受到了启发,他把这面小镜子竖立在桌面上,这时,镜子里竞然出现了正确的等式。同学们,快用你们的魔法镜子去验证一下吧!裸前小创1.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手影游戏D.树下阴影2.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B.光在不同种介质中也能沿直线传播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是3M0m/sB.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C.光在均匀的空气中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的光一定是平行的B.电影银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C.入射角一定等于反射角D.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LLLLc4165.如图所示,CD为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312同学。在这一现象中,()BA.入射角为∠2B.入射角为∠3C.入射角为∠1D.B处的乙同学不一定能看到A处的甲同学知职单头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云5初二物理秋季课程1.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实验器材一块薄的玻璃板、两根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笔、白纸等(1)将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并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2)如图,将物体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将物体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设计并进(3)改变物体a的位置,同(2)重做实验。行实验(4)将每次实验中物体a与b在纸上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把b拿走,在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出现蜡烛的像?次数物到镜面的距离/cm像到镜面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实验数据记录23(1)未点燃的蜡烛可以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与像(2)由测量的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蜡烛与它的像的连线与平面镜蜡分析与论证烛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3)步骤(5)中,在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探究归纳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例讲解一新例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d(3)若实验中,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人眼(选填“通过”或“不通过”)玻璃板观察到光屏上(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5)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下进行。在实验中,小明第 11 讲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课前小测1.C 2.A 3.B 4.B 5.A知识点 1例 1.D知识点 2例 1.D 例 2.C知识点 3例 1.A 例 2.D 例 3、略知识点 4例 1.A例 2.(1)40 (2)不能 (3)变小知识点 5例 1.A 例 2.B课堂闯关1.A 2.D 3.A 4.C 5.A6.(1) (2)自我挑战1.A 2.B 3.A1第 12 讲 平面镜成像课前小测1.B 2.C 3.C 4.D 5.A知识点 1例 1.(1)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等大;(3)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4)不通过;没有;(5)较暗;不变知识点 2例 1.C 例 2.D 例 3.C 例 4、D 例 5、B 例 6、略知识点 3例 1.C 例 2.②③④; ⑥ ;①⑤⑦课堂闯关1.C 2.D 3.C 4.C 5.C 6.C 7.C8.(1)位置;(2)大小相等;(3)M;(4)玻璃板太厚;(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6)C自我挑战1.C 2.D 3.D第 13 讲 光的折射与散射课前小测1.B 2.D 3.C 4.D 5.C知识点 1例 1.B 例 2.C 例 3.C知识点 2例 1.D 例 2.B 例 3.B 例 4、B2例 5.(1) (2)知识点 3例 1.D 例 2.B 例 3.C 例 4、D知识点 4例 1.C例 2.(1)红外线;(2)紫外线课堂闯关1.B 2.B 3.C 4.C 5.C 6.B 7、B8.B 9.(1)色散;(2)不是;(3)遥控器;(4)100 元纸币;自我挑战1.C 2.B 3.A第 14 讲 透镜及透镜成像规律课前小测1.B 2.D 3.B 4.A 5.(3)(5);(2)(4)(7);直线传播知识点 1例 1.A 例 2.A 例 3.C 例 4.略知识点 2例 1.A 例 2.C 例 3.D 例 4.C 例 5、B例 5.(1)同一高度;(2)上;右;投影仪(3)有;(4)烛焰放在一倍焦距内 (5)D课堂闯关1.D 2.D 3.A 4.C 5、D 6、D 7、A 8、C9、C 10、A自我挑战1.B 2.C 3.B3第 15 讲 透镜的应用课前小测1.B 2.B 3.D 4.B 5. (1)同一高度;(2)缩小;(3)放大;倒立;(4)放大知识点 1例 1.D 例 2.A 例 3.A 例 4.B 例 5.正立;放大;远知识点 2例 1.B 例 2.D例 3.例 4.(1)乙;甲;(2)①;②知识点 3例 1.D 例 2.D课堂闯关1.B 2.A 3.B 4.B 5.凸;实;凹6.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②7.(1)10.0 (2)照相机;左;变小; (3)有; (4)远离;发散;前方自我挑战1.D 2.A 3.C第 16 讲 质量与密度课前小测1.D 2.A 3.A 4.D5.(1) (2)知识点 1例 1.C 例 2.C 例 3.B 例 4.D4知识点 2例 1.B 例 2.C知识点 3例 1.B 例 2.B 例 3.B例 4.(1)0.82×103kg/m3 (2)2.4×104kg例 5.(1)5×10-4m3 (2)0.9kg (3)0.8×103kg/m3课堂闯关1.A 2.B 3.B 4.B 5.B 6.B 7.B8.(1)1000g (2)1000cm3 (3)900g自我挑战1.A 2.D 3.C 4、C 5、D 6、补充说明:酱油密度 1.15×103kg/m3 (1)550;632.5;687.5第 17 讲 密度的测量课前小测1.B 2.B 3.ABD 4.D5.(1)甲 (2)0.9×103 (3)3.6知识点 1例 1.C 例 2.C知识点 2例 1.C 例 2.A例 3.(1)DCAB (2)36.4 (3)60;0.44 (4)偏大课堂闯关1.C 2.B 3.B 4.D 5.B6.方案一:(2)m2-m1;(4)(m2-m1)/V1方案二:(5)(m1-m2)/V(1)不足:方案一:在步骤(3)中,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食用油残留在烧杯壁不足:方案二:在步骤(1)中,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将游码归零(2)二;步骤(1)中,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现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5自我挑战(m2-m0)ρ水1.(1)左;(2)45g;1.125×103;(3)偏大;(4)(m1-m0)2、右;左盘砝码,右盘放物体了;用手拿砝码了;175.6;70;2.51×103,;偏小第 18 讲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前小测1、D 2、C 3、D 4、(1)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2)61.8g;(3)28ml;(4)1.08(5)先测量烧杯和菜油的总质量,再将菜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知识点 11、B 2、A 3、(1)在 0-4℃时,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 4℃以上,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密度最大知识点 21、C 2、B 3、这个铅球不是用铅做的课堂闯关1、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BC7、空心;空心部分体积为 30cm3 8、(1)该首饰不是纯银的;(2)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的质量为 105g.自我挑战1、C 2、【答案】B 3、【答案】(1)此皇冠不是有纯金制成的;(2)100.5g4、不符合要求,需要加 500g 的水 5、铁球空心部分体积 65.8;铅球空心部分体积 76.1;铅球更重一些6第 19 讲 期末复习(一)课前小测1.A、C 2.D 3.D 4.B 5.C知识点 1例 1.C 例 2.C 例 3.8.0cm;0.2m/s知识点 2例 1.D 例 2.A 例 3.D 例 4、D知识点 3例 1.B 例 2.C 例 3.D课堂闯关1.C 2.D 3.B 4.D 5.C 6.A 7.C8、C 9、A 10、(1)秒表 (2)91℃;(3)题目中 BD 改成 BC(4)晶体;小于 (5)a;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小 (6)液化自我挑战1.C 2.C 3.A 4.B 5、AC;AD;AB;控制变量6、2m/s;5m/s;2.9m/s第 20 讲 期末复习(二)课前小测1.D 2.D 3.B 4.D 5.ABC知识点 1例 1.B 例 2.C 例 3.B 例 4、D知识点 2例 1.B 例 2.B 例 3.C知识点 3例 1.C 例 2.D 例 3.D7知识点 41.B 2.C知识点 51.B 2.C 3. 2.5×10-4 ;0.3;不变 4.(1)左,右;(2)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3)32;31.2;1.05(4)偏大 5.(1)0.5kg;(2)0.5×10-3 (3)0.8×1036.空心;100课堂闯关1.B 2.B 3.C 4.C 5.A 6.C 7.C8、A 9、C 10、平衡螺母;BAC;0.9g/cm3 11、2.5g/cm3自我挑战1.D 2.C 3.C 4.将 CD 选项改成 1:2 和 2:1;选 D5、D 6、B 7、(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 1.4×103kg/m3;(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 1.8kg 材料.8、7.8g/cm3 9、1×10-4m3;2.5×103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20讲 参考答案.pdf 第12讲 平面镜成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