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1 第12讲 受力分析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1 第12讲 受力分析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十二讲、受力分析
温故知新
1.常见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接触面是曲面,则垂直于接触面的切线:若接触面是
球面,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
(2)轻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3)轻弹簧中力的方向: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长的方向,弹力大小不能突变。
(4)活性轻杆(一端带铰链):与杆的方向平行,根据力的效果判断,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5)“死杆”(一端固定):力的方向任意,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大小:静摩擦力一般通过平衡计算,滑动摩擦一般通过公式或运动状态计算。
3.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首尾相连连首尾)
分解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一个已知力的分解可根据力的实际效果来确定
4.共点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
样的一组叫做共点力.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共点力平衡:一个物体所受共点力矢量和为零(或共点力可以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则这
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或静止)
知识导图
受力分析的顺序
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步骤
受力分析
正交分解的意义
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的步骤
知识点一、受力分析
1.各类力的分析顺序
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分析弹力,弹力分析时,要环绕物体一周(避免漏力),找出和他接触的物体间是否
有弹力:再分析摩擦力,最后其他力。
注意: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物体向前运动,不要认为受到向前的力:
每个力都要能够找出施力物体(避免添加力),不可凭感觉画力。
2.受力分析常用到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假设法。
整体法: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分析这个系统所受外力:
隔离法:将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这个物体所受的力(或系统内力)。
假设法:如果某个力难以确定,可以假设这个力存在来看是否符合物理情景。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
(3)先用整体法后用隔离法:
(4)先分析受力少的物体再分析受力多的物体:
(5)先分析已知力再分析未知力。
典例分析
例1.如右图整个斜面保持静止,分别画出A、B的受力。
B
例2.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
匀速运动,已知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分别对三木块进行受力分析。
A
B
777777777777第十二讲、受力分析
温故知新
1.常见弹力的方向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接触面是曲面,则垂直于接触面的切线:若接触面是
球面,弹力方向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过球心。
(2)轻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3)轻弹簧中力的方向: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长的方向,弹力大小不能突变。
(4)活性轻杆(一端带铰链):与杆的方向平行,根据力的效果判断,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5)“死杆”(一端固定):力的方向任意,弹力大小可以突变。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大小:静摩擦力一般通过平衡计算,滑动摩擦一般通过公式或运动状态计算。
3.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首尾相连连首尾)
分解法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一个已知力的分解可根据力的实际效果来确定
4.共点力:如果几个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
样的一组叫做共点力.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共点力平衡:一个物体所受共点力矢量和为零(或共点力可以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则这
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或静止)
知识导图
受力分析的顺序
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步骤
受力分析
正交分解的意义
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的步骤
知识点一、受力分析
1.各类力的分析顺序
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分析弹力,弹力分析时,要环绕物体一周(避免漏力),找出和他接触的物体间是否
有弹力:再分析摩擦力,最后其他力。
注意: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
物体向前运动,不要认为受到向前的力:
每个力都要能够找出施力物体(避免添加力),不可凭感觉画力。
2.受力分析常用到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假设法。
整体法: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分析这个系统所受外力:
隔离法:将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这个物体所受的力(或系统内力)。
假设法:如果某个力难以确定,可以假设这个力存在来看是否符合物理情景。
3.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
(2)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
(3)先用整体法后用隔离法:
(4)先分析受力少的物体再分析受力多的物体:
(5)先分析已知力再分析未知力。
典例分析
例1.如右图整个斜面保持静止,分别画出A、B的受力。
A
B
例2.如图所示,A、B、C三木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对B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三木块共同向右
匀速运动,已知三木块的重力都是G,分别对三木块进行受力分析。
A
B
77777777777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