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课堂导学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师版)
【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简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并通过材料理解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及意义。
3.通过学生概括新时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一)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5至87页“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的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表格总结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活动
时间 事件(外交活动) 意义
2.观察表格,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中最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事件是什么?
3.请根据教材第85页正文第一段有关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恢复”在联合国席位?
任务二: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7—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对“驱蒋纳我”提案表决情况
4.请观察材料一图表,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5.根据材料一图表,结合教材内容,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
(
材料二:乔的笑
)
6.观察材料二图片《乔的笑》,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议会大厦的玻璃”。请结合《乔的笑》,用一成语来形容中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如下四幅图片
(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材料四:下列图文: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陈相安《中国重返联合国前的日日夜夜》,
载《兰台世界》2004年第2期
材料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掌控力逐步下降,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也呈现出疲软态势。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改善同中国关系对提升美国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朱陆民、翦丹《中美关系解冻的秘密渠道:缘起、作用和特点》,载《湘潭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1)依据材料三、四、五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六: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七:与中国很友好的法国,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权的恢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文兴、梁德《共和国珍闻》
材料八: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2)依据材料六、七、八,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影响。
(二)打破坚冰——中美关系改善
任务三:自主学习:根据任务一1中的表格,列举中美关系改善的经过
任务四: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等应邀来华访问。周恩来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走下舷梯,将手伸向周恩来。当两只手握在一起时,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历史性的时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编《周恩来画传1898-1976》
材料九: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双方都认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十: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重申《中美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请回答:(1)材料八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尼克松访华取得了什么成果?
(2)根据材料九、十,指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指出《中美建交公报》比《中美联合公报》有所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各有何意义?
(三)化敌为友——中日建交
任务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7页第二段,指出标志中日建交的历史事件。
二、全方位外交——改革开放新时期
任务六: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7至88页“全方位外交”的内容,用表格归纳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全方位外交布局的体现。
类别 内容 地位或影响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全方位 外交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大国是关键
多边是主要舞台
三、总结归纳:请根据以上所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建构本课的知识结构。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课堂导学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师版)
【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简述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并通过材料理解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及意义。
3.通过学生概括新时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一)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5至87页“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的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表格总结归纳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活动
时间 事件(外交活动) 意义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 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1年10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观察表格,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中最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事件是什么?
答:事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请根据教材第85页正文第一段有关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恢复”在联合国席位?
答:因为:①从历史渊源看,中国本身就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从国际惯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③但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本应拥有联合国合法席位,所以1971年时称“恢复”或“重返”,不能说“加入”。
任务二: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7—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对“驱蒋纳我”提案表决情况
4.请观察材料一图表,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答:信息: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过程艰难曲折;②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③经过多年(长期)的努力,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恢复。
5.根据材料一图表,结合教材内容,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
(
材料二:乔的笑
)答: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绝对优势通过了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6.观察材料二图片《乔的笑》,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议会大厦的玻璃”。请结合《乔的笑》,用一成语来形容中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
答:成语:扬眉吐气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如下四幅图片
(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材料四:下列图文: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陈相安《中国重返联合国前的日日夜夜》,
载《兰台世界》2004年第2期
材料五: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掌控力逐步下降,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也呈现出疲软态势。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改善同中国关系对提升美国战略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朱陆民、翦丹《中美关系解冻的秘密渠道:缘起、作用和特点》,载《湘潭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1)依据材料三、四、五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重要原因;③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客观原因。
材料六: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七:与中国很友好的法国,在发言中说:中国代表权的恢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文兴、梁德《共和国珍闻》
材料八: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
(2)依据材料六、七、八,概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影响。
答:影响:①对中国而言: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②对世界而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③对美国而言: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并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美国的霸权。
(二)打破坚冰——中美关系改善
任务三:自主学习:根据任务一1中的表格,列举中美关系改善的经过
答:经过:①“乒乓外交”(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民间交往;②基辛格访华——官方交往;③尼克松访华——开始走向正常化;④中美建交——实现正常化
任务四: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等应邀来华访问。周恩来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走下舷梯,将手伸向周恩来。当两只手握在一起时,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历史性的时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编《周恩来画传1898-1976》
材料九: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双方都认为: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十: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两国重申《中美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请回答:(1)材料八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尼克松访华取得了什么成果?
答:含义:中美双敌对的时代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成果: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根据材料九、十,指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指出《中美建交公报》比《中美联合公报》有所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各有何意义?
答:核心问题:是美国在台湾问题是的立场;有所发展的表现:《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正式宣布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意义:《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三)化敌为友——中日建交
任务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7页第二段,指出标志中日建交的历史事件。
答:历史事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全方位外交——改革开放新时期
任务六: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7至88页“全方位外交”的内容,用表格归纳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全方位外交布局的体现。
类别 内容 地位或影响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是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全方位 外交 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周边是首要
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经济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大国是关键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多边是主要舞台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