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法的起源、本质及其决定因素⑴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⑵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⑶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中,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特征⑴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⑶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的职能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又具有社会职能——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5、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二、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的法典为《唐律疏议》。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一些仁人志士试图移植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最终归于失败。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⑴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⑵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⑶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3、法治建设在路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在民主与法治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第二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依法治国的原因⑴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⑵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⑴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⑵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⑴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⑵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⑴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⑵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⑴原因: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⑵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②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