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初中科学常用公式1.速度公式:v——速度 单位: m/s 或 km/h, t——路程 单位: m 或km , t——时间 单位: s 或 h单位换算:1m/s=3.6km/h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2.密度公式:ρ——密度 单位: kg/m3或g/cm3 , m——质量 单位: kg或g, V——体积 单位: m3或cm3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 = 1×103kg/m3 = 1kg/d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密度的两个特殊公式:(1)等m混合 (1)等V混合常用物质的密度:金(19.3g/cm3)水银(13.6g/cm3)铅(11.3g/cm3)铜(8.9g/cm3)钢铁(7.9g/cm3)铝(2.7g/cm3)水(1.0g/cm3)冰(0.9g/cm3)煤油(0.8g/cm3)酒精(0.8g/cm3)3.比热容公式: 或: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 J c——比热容 单位:J/(kg·℃), m ——质量 单位:kg,△t ——温度差 单位:℃注意: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 △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t = t1- t2常见物质比热容:一般:液体>固体 液体:水>酒精(煤油),金属:铝 > 钢铁 > 铜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重力 单位: N, m——质量 单位: kg ,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4.合力公式: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5.浮力公式:(1)F浮=G – F F浮——浮力 单位: N, G ——物体的重力 单位: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单位: N(2)F浮 = G排 = m排g =ρ水gV排 F浮——浮力 单位:N ρ ——密度 单位: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单位: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3) F浮 = GF浮——浮力 单位:N, G ——物体的重力 单位: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4)F浮 = F向上 – F向下F浮——浮力 单位:N F向上——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单位:N,F向下——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单位:N,6.压强公式:p——压强 单位: Pa或N/m2 F——压力 单位:N S——受力面积 单位:m2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接触面积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 1 mm2 =10-6m27.液体压强公式:p=ρghp——压强 单位:Pa或N/m2, ρ——液体密度 单位:kg/m3 h——深度 单位: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8.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F1——动力 单位:N, L1——动力臂 单位:m, F2——阻力 单位:N L2——阻力臂 单位:m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9.滑轮组:(1)F —— 动力 单位: N, G总——总重 单位:N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2)s =nhs——动力通过的距离 单位: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单位: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 1 ∴ F = G s = h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 2 ∴ s = 2h10.机械功 W=F sW——动力做的功 单位:J ; F——动力 单位:N ;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 G h11.功率:P ——功率 单位:W ; W——功 单位:J ; t ——时间 单位:s 单位换算: 1W=1J/s 1kW=103W12.机械效率:η——机械效率 W有——有用功 单位:J ; W总——总功 单位:J; W总——总功 单位: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13.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 △t >0)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J c——比热容 单位:J/(kg·℃), m ——质量 单位:kg,△t ——温度差 单位:℃注意: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 △t = t2 - t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t = t1- t214.燃料燃烧时放热提示:Q放= qmQ放——放出的热量单位:J, m——燃料的质量 单位:kg, q——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提示: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放 = qV,15.欧姆定律:I——电流 单位:A ,U——电压 单位:V, R——电阻 单位:Ω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同时性:I、U、R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16.电功公式:A.通用式:W = U I tW——电功 单位:J, U——电压 单位:V, I——电流 单位:A, t——通电时间 单位:s提示:(1) I、U、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1度=1 kWh = 3.6×10 6 J。(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B.纯电阻电路式W = U I t 结合U=I R →→W = I 2RtW = U I t 结合I=U/R →→W = t上面两式: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如电热器17.电功率公式:A.通用式:=UIP——电功率 单位:W或 kW, W——电功 单位:J或kWh, t——通电时间 单位:s 或 h U——电压 单位:V,I——电流 单位:AB.纯电阻电路式(只生热电路)(对含有电动机、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P = U I 结合U=I R →→P = I 2RP = U I 结合I=U/R →→P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18.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19.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 I = I1 + I2分流原理: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20.电能表:N----电能表消耗一度电走过的圈数 n--测定电能表消耗走过的圈数 P--用电器的功试率(瓦) t--测定用电器工作的时间21.动能: 势能:E势= mgh 弹性势能:化学部分计算题公式:1.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2. 溶解度的计算: 或3.溶质的质量分数:在某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温度、溶质、溶剂种类一定,溶液饱和,无论溶剂蒸发多少质量分数不变。5.求物质的质量分数:6.溶液的稀释/浓缩:(1) (2) (3)A--浓溶液的质量 B--稀溶液的质量 a%--浓溶液的质量分数 b%-稀溶液的质量分数7.求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数:(1)原子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2)阳离子:An+的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n,(3)阴离子:An-的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n(4)电子分层规律:首先,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其次,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第三,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8.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常数:1.重力常数g=9.8N/kg,重力常数g=10N/kg(看题目提示)2.在真空中光速为3.0×108 m/s;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3.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4.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5.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05 Pa,相当于760mm(76cm)汞柱产生的液压。6.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36 v7.lkW.h= 3.6×106 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