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科学立法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科学立法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制定过程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制定和编纂历经波折,曾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四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因各种原因都未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时代发展,编纂民法典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兰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编篡工作历经近6年时间才最终完成。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2020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10余处。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颁布,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 1 科 学 立 法
学习目标
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和含义;
2、科学立法的原则及具体要求;
3、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和含义:
(1)重要性 :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
(2)含义 :
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2、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和具体要求:
原则 具体要求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要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相关链接
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国务院
制定行政法规
国务院相关部门
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推进科学立法(要求)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1)法律依据:
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2)要求:
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知识延伸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
(1)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2)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立法法》第五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立法法》第六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1)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2)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科学立法
内涵
要求
依法立法
充分发扬民主
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原则
(标准)
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课堂小结
②符合国情和实际;
③遵循内在逻辑、规律、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下列说法能说明提高立法质量重要性的是( )
A.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B.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D.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
【解析】 B的意思是有漏洞的法律系统和没有法律系统一 样,这强调了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性,、符合题意。A的意思是全国上下不分贵贱,都能遵纪守法,就会出现政治清明的安定局势,这句话强调的是守法,与题查不符。C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好国家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法令自身发生效力,强调的是法律的施行,与题意不符。D强调的是法律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的强弱,与题意不符。
2.我国首部针对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在已有法律重点解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这部法律聚焦父母等监护人的职责、着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等方面对家长、政府、学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并规定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在立法过程中( )
①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 ②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③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④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在已有法律重点解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问题的基础上,这部法律聚焦父母等监护人的职责,着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这体现了明确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遵循了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③符合题意。“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等方面对家长、政府、学校、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等主体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并规定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应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规范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也不体现广泛凝聚社会共识,①②排除。
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良法是良治的前提,一部高质量的法律,能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得到很好的体现,为社会提供有效遵循的规范。下列对立"良善之法”理解错误的是( )
A.立法要尊重和体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
B.立法要注重立法程序和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
C.立法要遵循立法活动自身的规律,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D.立法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维护公民的立法权
D
【解析】在我国,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有国家立法权,也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国家立法机关,公民没有立法权,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部良法的制定,不仅需要立法机关、相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更需要广泛汇聚民意民智,这是因为
①公民在立法上的平等权应得到尊重
②汇集民意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
③我国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售志
④立法过程必须维护立法机关的权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公民在遵守法律和适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立法上不是平等的,因为公民是以国籍为依据的,不一定属于人民 ,①不选。广泛汇聚民意民智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群众智慧,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立法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体现人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使法律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提高立法的民主性,②③人选。材料的侧重点是人民,不涉及维护立法机关的权威,④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