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资源简介

《世界的人口》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知道人口的发展所带来的人口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各种示意、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性的人口问题;懂得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难点:人口发展带来的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用人口的最新报道引入。
师:你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多少人?最新报道是多少?
生:回答。(有50亿的,有60亿的,也有65亿的)
师: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最新报道,2006年2月世界人口达到65亿。
世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活动:给出甲、乙两城市的面积、人口数,计算两城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
师:什么是人口密度?
生: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
师:公式: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
生: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师:人口密度能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世界人口稀疏地在哪里?
生: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干旱去、高纬度区、高海拔区、热带雨林区等地。
师:为何世界各地人口分布不均?
生:讨论活动,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或其它方面进行分析。
列表归纳:
?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
中纬度
近海地带
?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冰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 纬度高
赤道附近
干旱地区
地势高
? 高寒
湿热
干旱
寒冷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世界各地人口密度不同,人口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人口发展状况又怎样?世界各国人口多少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活动:《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的分布?
世界上哪个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数目最多?
哪个大洲没有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生:活动:计算:每年 78000000人
每天 213699人 算一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要增长多少人?
每小时 8904人
每分钟 148人
每秒钟 2.5人
展示《世界人口的增长》图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讨论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具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观察讨论。
师:1930年前,人口增长较慢,1930年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口的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大大多于死亡人数,使得人口总数不断提高,显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来决定的。
生:看书,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看书《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图: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师: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发达国家增长相对缓慢,如日本、法国、德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如约旦、利比亚、喀麦隆等。
生:《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师:世界人口发展总的趋势是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一系列的人口问题。
令人注目的世界人口问题
看一组图片,提问: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哪些人口问题?
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就业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人口问题: 饥饿贫穷 住房拥挤 环境污染 就业困难 用水紧张 自然 资源短缺 教育发展慢 交通拥挤
提问: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那么,是不是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生:阅读两个资料,讨论人口增长过慢是好是坏?
师:看来人口发展过慢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那么,人口增长的过快和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请大家讨论想一些办法,人口问题应当如何合理解决?
针对目前人口问题的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案后记: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达到教学目的。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教案
[ 作者:方宝荣????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04????文章录入:bhsxr ]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描述外部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皮肤、毛发、面部特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儿?
  (板书)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做读图填表:
?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
?
?
?
?
黄种人
?
?
?
?
?
黑种人
?
?
?
?
?
  (学生活动)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在很长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缘故。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白种人)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洲黄种人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我国有没有白种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过渡)不同的种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语言。他们的存在,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听一听他们的语言,谁知道这是那种外语?
  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让同学们猜或让学生模仿。
  (板书)二、世界的语言世界
      1、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
  (学生活动)分6小组,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和地区。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庙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看图介绍: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兰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庙
  (板书)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总结)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古代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创造了宗教并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们的风格体现着各地文化传统和自然特点,构成了世界的多元和丰富。
???????   本节所介绍的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的一些文化生活、语言、宗教,对更好的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非常必要的。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分布,了解汉语、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和“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各种图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记住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建筑物。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世界人种”,教材开门见山,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黄种和黑种。然后,介绍了白种、黄种和黑种的特征和分布,简洁清楚。一方面,对知识是一种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在图中查找,获取相关知识。
  另外,教材还强调,世界上的人种只是根据身体外部的特征不同来认识的,没有优劣之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通过“读一读”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是培养唯物史观的良好时机。
  关于“世界语言”,教材一开始,首先介绍了世界使用语言的一般情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汉语、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它们的应用地区,并配了六幅插图,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别。
  “世界语言的分布”使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6种语言的主要分布,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没有介绍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做了简单概括。把人分为两类:信教的称为教徒,不信教的称为无神论者。简单介绍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叙述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事实,会使课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图片以及声像材料,创设情景,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多元的文化和异域的差异。
  世界的人种:
  1.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你知道他们分布在哪儿吗?读“世界人种分布图“经过讨论,师生的互相补充后,教师按三大人种的皮肤、毛发、面部特征、分布地区列出表格,让学生读图填写。
  2.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3.查阅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世界语言: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师学一两句外语,学生讲几段会的外语。可将学生分成6个组,分别代表6种主要的语言,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地区。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图片引出宗教,用图片简单介绍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对于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简单概括。对于教堂、清真寺、寺庙可从它们的建筑艺术、时代背景上介绍,点明了他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世界三大人种及主要分布区;世界主要的6种语言及主要使用地区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
  录音机: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
  图片: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教堂、清真寺、寺庙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庙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描述外部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皮肤、毛发、面部特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儿?
  (板书)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做读图填表:
  肤色头发面部体毛分布地区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学生活动)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在很长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缘故。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白种人)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洲黄种人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我国有没有白种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过渡)不同的种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语言。他们的存在,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听一听他们的语言,谁知道这是那种外语?
  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让同学们猜或让学生模仿。
  (板书)二、世界的语言世界
  1、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学生活动)分6小组,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和地区。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庙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看图介绍: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兰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庙
  (板书)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总结)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古代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创造了宗教并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们的风格体现着各地文化传统和自然特点,构成了世界的多元和丰富。
  本节所介绍的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的一些文化生活、语言、宗教,对更好的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非常必要的。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肤色头发面部体毛分布地区
  白种人色浅波状鼻子高、嘴唇薄多欧洲、北美洲、大洋州
  黄种人淡黄或棕黑黑直扁平中等亚洲东部
  黑种人黑色卷曲嘴唇厚少非洲、大洋州美国境内
  二、世界的语言
  1、世界有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其分布。
  【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点较多,但不需挖掘的太深。从内容上,跨的面很广,但平铺直叙,很容易枯燥。随着全球化的迈进,信息渠道和经贸往来的增加,一方面,学生很需要更多的了解我们之外的其他人种、文化、语言,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对这些知识是不陌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唱主角。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人种图片、宗教建筑物图片、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录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由他们自己把散落的知识穿起来,完成旧知识转换为新知识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的及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分布,了解汉语、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利用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对种族歧视、种族偏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设计
枣庄十三中七年级地理学科“导学稿”
课题: 单元检测与测评(五) 课型; 测评 导学时间:12月21
主备人: 冯 涛 课时: 2课时。 累计课时:10--11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 ( )
A.出生率决定的 B.死亡率决定的
C.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D.人口密度决定的
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地区,必定人口总量也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必然导致人口减少
D.人口密度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
3.如某地的人口总数为25万人,土地面积为500.芒方千米,那么,该地的人口密度为 ( )
A.500人/平方千米B.500平方千米/人C.20人/平方千米 D.20平方千米/人
4.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环境问题
C.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增长慢
5.区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 ( )
A.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B.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C.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 D.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6.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种人、阿拉伯语、基督教 B.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C.自种人、阿拉伯语、佛教 D.黄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7.为迎接2008 I匕京奥运会,北京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是 (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
8.《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 ( )
A.西亚、《古兰经》 B.阿拉伯半岛、《圣经》
C.耶路撒冷、《圣经》 D.古印度、《佛经》
9.聚落密集的地区一般分布在 ( )
A.高山、高原地 B.沙漠地区
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D.河流上游地区
10.“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
A.农村 B.渔村 C.牧村 D.林场
二、综合题
11.读图5.8,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 、 、 、 。这四个地区的共性是:①在海陆位置方面: ;②在气候方面: ;③在地形方面: 。
(2)图中A、B、C、D四地中,为什么人口稀少?
A. B. C. D.
(3)由图可推测,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洲,最少的是 洲(南极洲除外)。
12.读图5.9,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居民的主要人种是 ,主要信奉 教,通用 语。
(2)②地居民主要为 人种,信奉 教,通用 语。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 ,通用 语。
(4)④地的主要人种是 ,居民通用 语。
(5)⑤地居民主要信奉 ,通用 语。
(6)A、B两地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
13.分析图5.10中A、B、C三个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第一单元检测与讲评
七年级三班学生成绩
七年级四班学生成绩
姓名
选择得分
填图得分
总分
姓名
选择得分
填图得分
1
王睿
1
刘恬恬
2
宋建印
2
袁美山
3
任衍瑞
3
郑子文
4
孙程程
4
龙宇
5
宋建平
5
王鹏
6
王紫情
6
程乾乾
7
胡乔
7
杜玉祥
8
付乐
8
冯秀琪
9
冯君溪
9
吕亚男
10
刘超
10
王淑曼
11
赵丹
11
赵明星
12
纪淑陶
12
吕凤香
13
张苛
13
蒋洪利
14
任菲
14
朱芹芹
15
蒋永棋
15
杜涛
16
孟雨
16
昊晗
17
张艺
17
冯仰光
18
李新雨
18
刘培勇
19
黄宽
19
宋超
20
魏深深
20
付婷婷
21
王倩
21
陈志强
22
张贤良
22
郑圆圆
23
李悦
23
任艳萍
24
李蕊
24
张庆贺
25
尚均波
25
胡乐薇
26
陈阳
26
季延丽
27
李保洁
27
李广楠
28
李震
28
张瑶瑶
29
邵光启
29
刘洋
30
王超
30
李云
31
王梅
31
付林林
32
任雅琪
32
周政
33
薛真
33
于帅帅
34
任华丽
34
刘扬
35
魏荣荣
35
李志强
36
刘夏楠
36
张传法
37
董文武
37
宋潇潇
38
纪平
38
丁松
39
赵庆浩
39
朱建君
40
王鹏
40
李嫣然
41
马凯
41
马静
42
毛庆伟
42
刘聪
43
周建文
43
李猛
44
王义文
44
纪安冉
45
45
张攀成
46
46
第一单元检测与讲评
七年级二班学生成绩
七年级一班学生成绩
姓名
选择得分
填图得分
总分
姓名
选择得分
填图得分
总分
1
陈晓敏
1
任锋
2
王淑国
2
冯晓彤
3
刘向
3
王聪
4
王灿
4
王培涛
5
任玉珠
5
任衍红
6
邵瑞
6
王赛
7
张光烁
7
马琳
8
丛杨
8
宋加超
9
沈尚荣
9
卢韩
10
杜健
10
李帅
11
李富强
11
李增强
12
赵传秀
12
张雨
13
白瑞洁
13
李雨婷
14
陈煜
14
王彤
15
郝启贤
15
高明龙
16
刘鑫鑫
16
王娜
17
李馨如
17
赵亮
18
边良法
18
赵彬
19
耿丽
19
纪梦茹
20
李艺
20
任厚成
21
李亚楠
21
任少秋
22
王福砻
22
李明宇
23
王鹏
23
郭允琪
24
郑再超
24
王福州
25
程莉萍
25
葛勇
26
王帅
26
李影
27
李翠
27
宋歌
28
刘诗诗
28
王淑玲
29
孙娅
29
任衍行
30
赵莉文
30
王鑫
31
李晴
31
宋承杰
32
王梓旭
32
孙华政
33
任泽强
33
纪璇
34
张庆丰
34
赵洋洋
35
吕丽婷
35
李相楠
36
邓赫
36
杨刚
37
吴开港
37
38
孙永
38
39
高晓宇
39
40
孟国令
40
41
徐峰
41
42
魏艳斌
42
43
冯宇
43
44
纪梦宇
44
45
耿丽
45
46
李艺
46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和“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各种图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记住主要宗教ɑ?浇獭⒁了估冀獭⒎鸾蹋┘敖ㄖ?铩?/P>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世界人种”,教材开门见山,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黄种和黑种。然后,介绍了白种、黄种和黑种的特征和分布,简洁清楚。一方面,对知识是一种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带着这些问题在图中查找,获取相关知识。 另外,教材还强调,世界上的人种只是根据身体外部的特征不同来认识的,没有优劣之分,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通过“读一读”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是培养唯物史观的良好时机。
  关于“世界语言”,教材一开始,首先介绍了世界使用语言的一般情况。然后,着重介绍了: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它们的应用地区,并配了六幅插图,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别。
  “世界语言的分布”使我们更能直观的了解6种语言的主要分布,锻炼学生的读图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世界的宗教”部分,教材用宗教建筑物引出,但没有介绍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做了简单概括。把人分为两类:信教的称为教徒,不信教的称为无神论者。简单介绍了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知识点多,地名多,但容易理解。如果一味的叙述地理事实,会使课堂枯燥。可以利用一些图片以及声像材料,创设情景,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多元的文化和异域的差异。
  世界的人种:
  1.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你知道他们分布在哪儿吗?读“世界人种分布图“经过讨论,师生的互相补充后,教师按三大人种的皮肤、毛发、面部特征、分布地区列出表格,让学生读图填写。
  2.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3.查阅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世界语言: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也可以由老师学一两句外语,学生讲几段会的外语。可将学生分成6个组,分别代表6种主要的语言,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地区。
  世界的宗教:用宗教建筑物图片引出宗教,用图片简单介绍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教徒人数和分布地区。对于宗教的内容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简单概括。对于教堂、清真寺、寺庙可从它们的建筑艺术、时代背景上介绍,点明了他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世界三大人种及主要分布区;世界主要的6种语言及主要使用地区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
  录音机: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
  图片: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教堂、清真寺、寺庙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庙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描述外部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皮肤、毛发、面部特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儿?
  (板书)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做读图填表:
?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
?
?
?
?
黄种人
?
?
?
?
?
黑种人
?
?
?
?
?
  (学生活动)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在很长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缘故。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白种人)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洲黄种人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我国有没有白种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过渡)不同的种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语言。他们的存在,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听一听他们的语言,谁知道这是那种外语?
  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让同学们猜或让学生模仿。
  (板书)二、世界的语言世界
      1、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
  (学生活动)分6小组,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和地区。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庙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看图介绍: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兰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庙
  (板书)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总结)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古代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创造了宗教并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们的风格体现着各地文化传统和自然特点,构成了世界的多元和丰富。
???????   本节所介绍的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的一些文化生活、语言、宗教,对更好的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非常必要的。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
黄种人
淡黄或棕黑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大洋州美国境内
  二、世界的语言
   1、世界有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其分布。
【设计思路】
  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点较多,但不需挖掘的太深。从内容上,跨的面很广,但平铺直叙,很容易枯燥。随着全球化的迈进,信息渠道和经贸往来的增加,一方面,学生很需要更多的了解我们之外的其他人种、文化、语言,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这些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对这些知识是不陌生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唱主角。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人种图片、宗教建筑物图片、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录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由他们自己把散落的知识穿起来,完成旧知识转换为新知识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利用 “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 ,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的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利用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对种族歧视、种族偏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三大人种及主要分布区
教学难点:环境对世界人种的影响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了解世界上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是每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一般常识。
  (讲述)世界的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
  (展示)分别展示三个主要人种的图片,了解这三个人种的特征。
  (讨论)阅读教材中关于“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部分内容,结合展示的图片,讨论三大人种在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等方面各有什么特征。并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展示)世界人种的分布
  (提问)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各分布在什么地区?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填写表格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色浅
波状
鼻子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美国境内
黄种人
淡黄色、棕黑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东部
  (讲述)时间上人种的区分,是根据人体的外部特征不同来识别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种族分为“高等”和“低等”两种,认为自己这个种族“高等”,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这种种族优势学说是严重错误的,不同种族的人在人类历史上都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中“世界的语言”这一段文字:
??????????   1、世界有多少种语言?
??????????   2、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什么?
??????????   3、使用最广的语言是什么?
??????????   4、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通用什么语言?
??????????   5、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主要是分布在什么地区?
???????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代表回答,最后教师总结。
  (展示)教师展示板书和世界语言分布的地图总结。
  (讲述)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一直流传到现在。对宗教的看法要一分为二,不要只看到宗教的消极作用,的确有些假信徒以信教作为招牌,招摇撞骗,欺骗群众,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宗教是支持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现象,它对国家和民族的形成,在其历史时期和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均起着重大的作用。
  (展示)分别展示三大宗教的建筑、教徒等图片,展示世界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图。
  板书设计(同课件中的板书)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别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 “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我们用所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发展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学生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知识,分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学生讨论):“想一想”第二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根据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不能用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 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知识点: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这两个知识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认识人口的动态变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情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具体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
?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示)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 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 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讲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讲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出生率:千分之二十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学生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倍,加深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学生思考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橄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回答并评判。最后展示“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教师总结。特别强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讨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首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方千米)
  (讲述)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1998年)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讲述)人口密度能准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
  (讨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
  (讨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因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始,经过四代人,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情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总数还在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1.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理论联系实际。
  2.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一节 世界人口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4、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的地区差异
2、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世界人口过多或过少造成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
1、? 1800年以前增长缓慢,1800后增长迅速
2、?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口/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 人口密集地区
3、? 人口稀疏地区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 人口过多
2、? 人口过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人口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么样产生的?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通过学习本节世界人口来得到答案
教学指导:1、在学习世界人口的知识时,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知识特点,老师设定一个个比较具体而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各种图表和资料,联系我国的情况,展开讨论,从而对世界人口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界人口数量”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阅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教材P.39的活动题。(1650年世界人口是5.5亿,1999年世界人口是60亿,到2025年估计人口将达到80亿。1999年世界人口是1974年的1.5倍,到2025年估计世界人口是1999年的1.33倍。)
3、“世界人口增长”的教学可以在学习世界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分析:世界人口在发展史上有什么特点,世界人口从9亿增加到10亿需要多少年时间,从10亿到20亿需要多少年,从50亿到60亿需要多少年。从而得出结论——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在请一名学生朗读阅读材料“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了解世界上平均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各增加多少人,从而进一步感受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4、? 过渡:老师提出人口的增长有快有慢,应该怎样进行定量分析呢?过渡到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一部分教学
5、?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让学生先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后总结得出计算公式,然后再指导学生做教材P.40的活动题。
6、? 进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学:
导入:先展示“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挂图,指导学生读图。提问: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从经济发展水平看,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大多属于发达国家。从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过渡: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这些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哪些地区?这样来定量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情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反映这一特点一般用一个值来表示就是“人口密度”。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41的活动题。通过计算得出结果是:中国的人口密度约问131人/平方千米,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约为2人/平方千米。
老师:人口密度能准确地说明人口在世界各国、各地分别状况。世界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稠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挂图,指导学生读图,先提问:世界人口稠密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指导学生找到人口密度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然后小结: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欧洲西部
南、北美洲东部
?
分析为什么这里会比较多人?(纬度、海陆、地形和气候)
?
同样的找出四大人口稀疏区,并分析其原因。
7、? 首先引入“什么是人口问题”,从学生的资料中找出依据,让学生明白:人口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另一方面是人口数量过少,人口处于负增长。人口过多或过少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问题就是人口问题。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去讨论。最后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教师给每组评价。
课后作业:发展中国家一般出现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现象,而发达国家一般出现的是从城市向农村迁移的现象,为什么?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地理第七册第四章开始人文地理的教学,前两节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这一节是新内容,以往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围绕人类的居住地,介绍了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学知识又有用于生活。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 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四、??????????? 学程和导学活动
(引入)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点。
(师总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板书)一、城市与乡村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况
较自然
人工化
发展程度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人口密度
少、低
多、高
功能
单一
多元化
联系
疏远
紧密
生活水平


从事的主要工作
农业
工商业
分? 布
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
早期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
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影响大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军事
出示图片或阅读书本插图: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这样一个盛会,请分析讨论南通作为世界大城市带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员的形成因素。
?
环节二:看录像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刚才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环节三:讨论关于北京四合院开发与保护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 地形(2)气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历史文化(7)宗教信仰(8)生活习俗(9)资源(10)植被
(二)调查了解:南通有没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调查报告:南通古民居的保护。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初一(2)班个别学困生和初一(1)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
八、反思与点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课学教过程的设计,尽可能的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尤其结合家乡南通的情况,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

枣庄十三中七年级地理学科“导学稿”
课题:第2课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课型; 新授 导学时间:12月29
主备人: 冯 涛 课时: 1课时 累计课时:13
自主建构:

三大人种: 划分依据:
三大人种: 、 、
联合国工作语言: 、 、 、
多样的语言: 、 、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宗教与文化:三大宗教: 、 、

学习重点: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记住世界三个主要人种及地理分布,了解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分布地区。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世界人种的分布”和“世界语言的分布”图,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看各种图片了解宗教建筑,并记住主要宗教。
  3.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预习阶段)
一、三大人种
图片: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教堂、清真寺、寺庙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教堂
   清真寺 佛教寺庙
  (导入)出示图片(包括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他们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描述外部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皮肤、毛发、面部特征)他们主要分布在哪儿?
  (板书)第三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做读图填表:
?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
?
?
?
?
黄种人
?
?
?
?
?
黑种人
?
?
?
?
?
  (学生活动)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的外貌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别是由于人类在很长时期内,相当隔离地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缘故。朗读“阅读材料”了解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做练习
  1.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白种人)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洲黄种人较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
  3.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白种人和黑种人)
  4.我国有没有白种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过渡)不同的种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长期的生活,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他们特有的语言。他们的存在,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听一听他们的语言,谁知道这是那种外语?
  用录音机分别录一小段英、俄、日、法、西班牙广播或歌曲,让同学们猜或让学生模仿。
  (板书)二、世界的语言世界
      1、2000多种语言
      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使用最广的是英语
  (学生活动)分6小组,每组先在“世界语言的分布”图上找出所代表语言的分布,然后,派代表分别介绍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和地区。
  (展示)教堂、清真寺、寺庙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这些建筑物是干什么用的?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学生看图介绍:
  基督教建筑物——教堂
  伊斯兰教建筑物——清真寺
  佛教建筑物——寺庙
  (板书) 三、世界的宗教
       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总结)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古代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创造了宗教并一直流传至今。宗教建筑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们的风格体现着各地文化传统和自然特点,构成了世界的多元和丰富。
???????   本节所介绍的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的一些文化生活、语言、宗教,对更好的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非常必要的。
(二)合作探究阶段(展示阶段)
读课本P77内容及图5.4,完成下列各题。
1.人种是根据 划分的人群,世界居民主要分为 、 、 三大人种。人种的形成是一种 ,无优劣之分。
2.描述三大人种的特征(从肤色、毛发、五官等)。
人种
特征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
毛发
五官
3.说出三大人种分布地区:
白种人分布在 、 北部、 西部和南部、 、 及 等地区。黑种人分布在 、 和 (国)境内,黄种人分布在 和 、 等地区。
4.三大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 ,又有 的区域。随着人口迁移,人种分布出现了 和 现象,产生了 种人。
5.阅读课本P78"环境对人种影响”,回答:
(1)说说肤色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2)毛发、鼻形等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二、多样的语言
6.语言是人们进行 的重要工具。联合国工作语言共有 种,使用范围最广的是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 。
7.读课本P79图5.5,完成“读图”要求。
三、宗教与文化
读课本.P80课文及图5.6,完成下列各题。
8.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 ,就说是 ,从而创立了
9.基督教起源于 ,是世界上 的宗教。伊斯兰教产生于 ,该教在中国被称为 、 、 等。佛教创始于 ,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 。
10.完成“读图”要求。
11.读课本P81三幅照片,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个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问题探究:
人种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宗教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当堂达标:
1.关于人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黄种人皮肤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B.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分布在大洋洲
C.白种人肤色、发色、眼色较浅,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
D.非洲全部为黑色人种
2.阿拉伯人信仰的宗教是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喇嘛教
3.读图5.3,回答问题。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2)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的东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 国境内。
(4)印度南部主要分布着 种人和 种人。
(5)非洲东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分布着 种人。
4.读图5.4,完成下列问题。 图5.4世界语言的分布
(1)A是 语分布区,该地居民大多信仰 教。
(2)B是 语分布区,以该种语言作为国语的欧洲国家是 。
(3)C地区说 语,该地区的居民信仰 教。
(4)D是 (国家),居民说 语。
(5)E是 国,该国家人口数量世界第 ,居民所说的 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6)F地区的居民说 语,欧洲的 (国家)是该种语言的源地。
周末自测:
1.北非和西亚的主要人种是 ( )
A.阿拉伯人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黑色人种
2.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
①俄语;②法语;③汉语;④印度语;⑤英语;⑥西班牙语;⑦阿拉伯语;⑧日语;⑨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⑦⑧⑨
3.泰国的国教是 ( )
A.印度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4.下列建筑中,属于伊斯兰教的是 ( )
A.清真寺 B.布达拉宫 C.日本神社 D.巴黎圣母院
5.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6.世界三大宗教均发源于 ( )
A.非洲 B.欧洲 C.北美洲 D.亚洲
7.读图5.5,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字母所示各地的主要人种。
A地主要是 种人,B地主要是 种人,C地土著居民属于 种人,E
地主要是 种人。
(2)比较图中字母所示各地的主要语言。
B地主要讲 语;D地所在的大洲大部分国家讲 语;G地所在的国家主要讲 语;F地主要讲 语。
(3)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 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语。
(4)源于B地的宗教是 教,F地主要信奉 教。
(四)达标测试阶段(自我检测) 见助学
五、教学反思或学习反思:

课件15张PPT。■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分布
■人口问题
■练习第1课 世界的人口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第1课 世界的人口导入 1999年10月12日,这一天世界人口达到60亿。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示意 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9世纪以后,尤其是20世纪
50、60年代以来,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年均增长约8000万。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
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增长返 回返 回人口的分布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
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
口稠密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人口稀少。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人口问题衣食住行 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
老年人口增多等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加剧
城市人口膨胀,使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问题返 回返 回练习1练习2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