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九年级社会思品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九年级社会思品试卷

资源简介

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3.3)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中试题的答案做在卷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卷Ⅰ上无效。
2.全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本次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1小题,其中1—10题每题1分,第11—21题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最终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A.习近平 李克强 B.习近平 李源潮
C.李克强 张德江 D.李源潮 张德江
2.“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如何管理成为各大城市头疼的问题。2013年3月1日起, 省份(严管严惩8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查处行人“中国式过马路”行为8283起,引起轩然大波。
A.北京 B.上海 C.浙江 D.江苏
3.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错误的是
A.天涯海角隆冬暖——纬度因素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形因素
C.青藏高原盛夏寒——海陆因素
D.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的影响
4.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①处平原辽阔,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区
③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区牧民冬季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牧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以下关于黄河、长江的论述正确的有
①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②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③上游都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④都流经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邓小平曾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你认为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比较“清醒”的是
A.经济全球化需要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B.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中国与它势不两立
C.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应该与它结盟
D.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上差异太大,没有合作的可能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右图中显示,古丝绸之路沟通了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美洲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假如你能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丝绸之路,你可能看到情景的有
①人们在长安买到石榴、核桃、马铃薯 ②百家争鸣
③敦煌古镇繁荣的中外商业贸易 ④古罗马官员使用精美的丝织品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9.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吞噬着整个世界。下列事件与这场危机直接有关的是
A.北京爆发五四运动
B.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各国人民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0.201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和文学奖的个人分别是
余秋雨 莫言 陈忠实 路遥
A B C D
11.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国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和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标志分别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B洋务运动和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洋务运动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洋务运动
12.2012年12月朝鲜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搅动东北亚局势、北约在土耳其部署“爱国者”导弹…… 这些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趋势是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13.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C. 政权交替频繁与民族融合 D.多元文化碰撞冲突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2012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引来全国观众的热议。剧中主人公周万顺一家,从小小的纽扣厂起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创业成功。据此回答14-15题:
14.有人说,周万顺一家的成功原因在于他们自身艰苦奋斗,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有人说,周万顺一家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制度,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哪些政策,为万千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机遇 ①根本政治制度 ②基本经济制度 ③改革开放政策 ④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图说历史”活动中,某同学找到下列图片,请为他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主题__▲__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封建制度的覆灭 D.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17.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如下图)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8.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天安门所见证的两个历史事件指
A.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新文化运动
C.鸦片战争 新文化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五四运动
归纳整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19—20小题。
主题:

加强对天山南北西域事务的管理
元朝
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等,使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
清朝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②
19.表格中①②分别应填入的内容是
A.北魏 改土归流 B.唐朝 行省制度
C.明朝 金瓶掣签制 D.西汉 改土归流
20.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其主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边疆地区的治理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1.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它们贡献了我国GDP的60%,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这说明它们
A.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拥有先进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对增强国防实力有关键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3.3)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答题卷
卷 Ⅱ
题 次
选择题
(1—21题)
非 选 择 题
总 分
22题
23题
24题
25题
26题
得 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 其中1—10题每题1 分,11—21 题每题2 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8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着鲜卑的衣服,说着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娃,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语,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情景中,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变革?你认为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启示?(3分)
(2)材料二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这两件事件各自的影响是怎样的?(5分)
23.近2年南海和东海的岛屿之争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有人为了了解一些情况特罗列出了如下几个版块(11分):
【板块一】走进钓鱼岛
(1)钓鱼岛位于浙江省的 方向;气候类型为 ;1895年,钓鱼岛被割让给日本,但 (战争)后,钓鱼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3分)
【板块二】关注三沙市
(2)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隆重举行。我国成立三沙市的目的是什么?(2分)
(3)从《三沙市管辖区域图》可以看出我国的最南端在哪里?并在相应的位置上标“▲”(2分)
【板块三】观点大搜索
(4)请用中外史实各一例作为佐证来说名郑和的观点。(2分)
(5)就我国该如何建设“海洋强国”,请你提出积极合理的建议。(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下面小明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
主题:诗句中的历史知识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A.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度掷黄金。
B.“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他的身上体现了 精神。
百日求新为图强,
挽救危亡看康梁。
C.诗中历史事件的性质是
中山更要建共和,
天下无人奉君王。
D.诗中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1)请将表格划线处填写完整。(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的“中国梦”指什么?(1分)美丽梦想的实现,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与步骤,要实现“中国梦”,我们首先要实现两个“百年(建党、建国100周年)目标”,这两个“百年目标”具体指什么?(2分)
(3)我们当代青少年学生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2分)
25.(10分)历史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友谊之船】图①是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 。(2分)
【侵略之船】图②是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1分)请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3分)
【革命之船】从图③的南湖红船开始,中国革命的航船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3)“南湖红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要说明其影响。(2分)

【强国之船】2012年9月,“辽宁舰”正式服役,成为中国所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图④)
(4)几代人的“航母梦”在今天成为了现实。请分析梦想实现的原因。(两个角度)(2分)
26.读图,回答问题。(9分)
图一:美国沿北纬40·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图二 :美国农业生产示意图
(1)从图一中获得的地理信息是 ( )
A.美国河流的流向基本是自东向西流
B.美国气候属温带海洋气候
C.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带位于演好地带
D.美国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2分)
(2)从图二中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作生产有什么特点?主要农作物有哪些?(4分)
(3)说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的自身特点,并结合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向美国农业学习。(3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 其中1—10题每题1 分,11—21 题每题2 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B
A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D
C
D
D
A
A
D
D
A
D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8分。)
22.(1)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 启示:①改革是动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②中华文明是各名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③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任意答出2条就给满分,总2分)
(2)法国大革命(1分)影响:结束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2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1分)
23.(1)东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 抗日战争胜利 (3分)
(2)维护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2分)
(3)北纬4度附近南海南沙群岛中曾母暗沙 (1分) 画出位置(1分)
(4)中: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一步步轮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外: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注重海洋与贸易发展,掠夺和侵略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1分)
①加强巡航,维护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②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旅游业、渔业等等。(2分)
24.(1)A.洋务运动B.邓世昌 爱国主义C.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5分,一格1分)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分)
(3)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日常学习、工作做起,自觉磨练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理即可,总2分)
25.(1)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
(2)鸦片战争,最终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闭关自守(1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1分)思想文化上:推行专制文化,设立“文字狱”,科举考试推行“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科技落后(1分)
(3)中国共产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分)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2分)
26.(1)D(2分)(2)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1分);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3分)(3)团结协作、精耕细作(1分) 用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服务,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属实行商品性农业(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