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 第12章 内能(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 第12章 内能(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十二章 内能
【中考透视 明确航向】主要考查的重点及热点:分子动理论、内能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比热容、热量的计算是重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中考热点.
【典例探究 提炼技法】
考点一:分子动理论
(
【解法技巧】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我们能看得见的宏观微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的原因,更不要把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不是分子运动.
)
命题角度1:分子热运动
【例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命题角度2:分子动理论内容
(
【解法技巧】
熟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关键。分子运动论内容: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注意:
①莫把物体宏观的形变现象误认为分子间有空隙;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考点二:内能
命题角度1:内能概念的理解
(
【解法技巧】
从内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内能的特点两方面入手
:1.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大。2.特点: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有内能,内能永不为零。
注意: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两者大小没有关联:不要误认为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大
.

不要误认为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如晶体熔化吸热,温度虽然不变,但内能增加。
)
例3】: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命题角度2:内能的改变方法
(
【解法技巧】
从内能改变的实质的角度去辨识:分析事例中内能的变化是“转化”还是“转移”,若是内能的转移则为热传递;若是内能的转化则为做功。
)【例4】: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例5】: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只有内能的转移
命题角度3:温度、内能、热量概念辨析
(
【解法技巧】
(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另外,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不一定吸(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例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考点三、比热容
命题角度1: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
【解法技巧】
1.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强,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放热本领弱。
2.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体现两个优势:在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水比其他物质温度变化慢而小;在质量和变化的温度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或放)热多。据此解答。
注意:
同种状态下,比热容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同一物质的比热容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
3
J/(kg·℃),变为固态的冰后的比热容是2.1×10
3
J/(kg·℃)。
)
【例7】: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例8】:图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命题角度2:热量的相关计算
(
【解法技巧】
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2). 公式只适用于物质的状态无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明确“升高了”与“升高到”或“降低了”与“降低到”的含义.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是指温度的变化值,用△t表示;而升高到(或降低到)是指末温.
注意:
①用公式求液体温度时,一定要注意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体的沸点.若求出水的温度为105℃,但最终结果应该是100℃.②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若没有热损失,则列热平衡方程
Q

=Q

求解。
)【例9】:需要配制68kg、50℃的洗澡水,现在有足量的凉水、热水,凉水的温度为20℃,热水的温度80℃,求需要凉水和热水各多少千克?(温馨提示:凉水吸热与热水放热相等.)[c水=4.2×103J/(kg ℃)].
命题角度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解法技巧】
①首先根据已有知识写出比热容的公式,即:
;②然后根据公式利用转化法和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并明确实验器材及作用;③最后分析和解读图或表格得出合理的结论。
注意:
本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表述结论时,要指明哪些物理量相同,哪些物理量不同,发生怎样的变化,注意不要漏掉物理量,以便找到规律。
)
【例10】:小明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是:“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以上二个)、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1)在实验中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水和食用油的加热相同时间,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还可以用:“使 的不同物质,变化相同的温度,观察加热时间的长度,来判断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通过所测量是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时间/min
水 60 20 45 6
食用油 60 20 68 6
(4)某同学在实验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该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A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A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原因是 .
(5)如果在A、B两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水,且它们的质量相同,如在相同的热源下加热,请你根据所给信息判断A、B两种物质中哪个是水?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