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1234力【中考透视 明确航向】本章是中考力学的核心内容.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弹力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相关的物理现象;(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3)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知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考考查的特点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关力的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实验探究和分析应用等题型出现.【典例探究 提炼技法】考点一:力的概念理解(【解法技巧】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注意:①不要误认为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能产生力的作用。②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例1】: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C.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解法技巧】①首先熟记力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②然后根据问题情境明确变化量再进行分析判断。注意: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内涵:不仅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例2】:如图所示,小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开家里的门时,发现推A点比推C点要容易,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运动状态【例3】: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 ;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 .考点三:力的示意图(【解法技巧】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是:(1)确定受力物体,通常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3)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3)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若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一定要在示意图上画出。注意:①画重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必须画在重心上,且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②画压力的示意图时,作用点一定画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例4】: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考点四:弹力及其测量命题角度1:根据弹力的概念判断施力(或受力)物体(【解法技巧】①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弹力有:拉力、压力、支持力。②然后确定该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哪一个。③根据弹力的概念可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则为受力物体。)【例5】:如图所示,一个铁块放在一块薄木板上,下列关关于铁块和木板受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木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铁块发生了弹性形变;②木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③铁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④铁块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铁块发生了弹性形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命题角度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原理(【解法技巧】弹簧测力计受力平衡时所显示的示数就是弹力大小.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测力计任一端所受拉力的大小.注意:不要误认为测力计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视为弹力的大小.)【例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5N,0N B.0N,5N C.5N,5N D.5N,10N考点五:重力的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解法技巧】①首先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②然后结合生活应用实例知道“重锤线”和“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如,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制作的重锤线可以检查砌墙的墙面是否竖直;利用直角尺与重锤线配合还可以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等。)【例7】: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 )B. C. D.考点六: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解法技巧】①首先写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②然后根据关系式选择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③最后根据图象或实验数据表格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例8】: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 状态;(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m(g) G(N) G/m(N/kg)100 1 10200 2 10300 1.5 5考点七:物体受力分析(【解法技巧】(1)首先明确研究对象为受力物体;(2)按照三大性质力的先后顺序逐个分析并画出相关力的示意图:首先分析并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示意图(地面附近的物体一定受到重力);然后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分析是否存在接触力(弹力、摩擦力);(3)检验,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检验所分析的力的多少是否正确.)【例9】: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B.滑块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C.滑块受到重力、弹力的作用D.滑块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考点八:重力相关计算(【解法技巧】(1)首先审题。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对含有图像或表格的计算题,要通过解读获取有效的信息。(2)写出含待求量的重力公式,利用逆推法结合顺推法分析求解。注意:①解题的规范性:计算过程中要有公式、单位。②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即“,m—kg,G—N,g-N/kg。粗略计算时,g通常取值为10N/kg.)【例9】:一座公路桥头旁立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标志牌(t表示吨),用来表示对过桥车辆的限制,现有一辆总重为5×104N的卡车,通过计算回答这辆卡车能不能通过此桥?(g=10N/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