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 第6章 质量与密度(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 第6章 质量与密度(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中考透视 明确航向】
研究近年各地与本专题有关的中考题,可以发现,试题普遍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加大了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考查热点主要集中在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天平和量筒的操作与使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中如何减小误差,只用天平(或量筒)和水如何测量物质密度,应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涉及的题型有填空、选择、实验、计算、解释说明等各种考查方式.
【典例探究 提炼技法】
考点一、质量及其测量
命题角度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
【解法技巧】
深入理解“属性”的内涵是解决问题关键。其内涵是指: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把钢棒轧成一张薄钢板,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质量变大
命题角度2:质量的估测
(
【解法技巧】

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以熟悉的质量为参照标准再判断待估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对于换算类质量估测,先利用质量单位的进率关系换算成能直接感知的单位,然后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判断;对于计算类估测,先估测体积或密度的大小,然后利用公式m=ρV求解。
)【例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
A.9t B.9kg C.9g D.9mg
命题角度3:天平的调节和读数
(
【解法技巧】
(1)
调节横梁平衡:

测量前:指针偏向哪端,说明该端质量大而下沉,把平衡螺母旋向哪端相当于向该端的托盘添加砝码。因此,调节平衡遵循的原则是:左偏(指针)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中:当无法通过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时,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2)
读数:
先认清标尺的分度值和一个大个代表的数值分别是多少,读数时以游码左端为准;
从零刻线开始数格,先数大格数,再数小格数,两者相加既是游码对应的示数值
。则
m

=m

+m
游码对应示数

)【例3】: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 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 g.
考点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
【解法技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指: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随物体质量、体积的变化而改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注意:

同种物质的密度会在外界因素(如温度、状态、压强等)变化时发生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具有可变性,如
焊接时(或医院)用的装氧气的钢瓶体积未变,但瓶内氧气质量减少,由
可知,钢瓶内气体密度不断减小。
)
【例4】: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考点三、m-V图象的分析
(
【解法技巧】
①首先弄清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对应的单位并进而明确各坐标轴的分度值;

其次根据图象信息分析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如何变化;

最后选取已知坐标值,利用密度公式或变形公式求解.
注意:
若定性比较两个物体的密度大小时,通过向体积轴(或质量轴)做垂线,利用控制变量法选取两个图象体积(或质量)相同时比较质量(或体积)大小求解.
)
【例5】: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考点四、密度的测量实验
(
【解法技巧】
首先从密度测量的原理
入手,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通常采用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测量液体密度通常采取“取样法”。实验步骤是:m

——V——m


注意:
若实验方案中导致测量的质量或体积存在误差,应明确误差产生的因素是哪一个,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进行判断测量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
【例6】:如图甲,是仪征捺山地质公园的“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
(1)如图乙,该石头的质量为 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 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 ,原因是: .
【例7】: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油
实验原理: 。
主要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侧调节.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1所示.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4)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2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
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评估: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油的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考点五、密度的有关计算
(
【解法技巧】
(1)
首先审题。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挖掘隐含条件:①质量不变,如水凝固成冰,冰熔化成水等;②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③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对含有图像或表格的计算题,要通过解读获取有效的信息。
(2)
写出表达出待求量的相关密度公式,利用逆推法结合顺推法分析求解
注意:

解题的规范性:计算过程中要有公式、单位,注意ρ、m和V的同体性。
②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即“ρ—kg/m
3
,m—kg,V—m
3
”或“ρ—g/cm
3
,m—g,V—cm
3
”。
)【例8】:小可为测量如图中酸奶的密度,先借助天平测量了一些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则酸奶的密度为   kg/m3,然后观察了盒上标注的净含量,计算出酸奶的体积为   mL.
测量步骤 ①测整盒酸奶的质量 ②喝掉部分酸奶后,测质量 ③用纯净水将喝掉的酸奶补齐后,测质量
测量数据 238.7g 151.3g 227.3g
考点六、密度与社会生活
命题角度1:鉴别物质
(
【解法技巧】
根据已知条件m、V,利用ρ=
先求出物质的密度,对照密度表可判断实心物体是何种物质。若是空心物体,求出的密度应偏小。
)
【例9】: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命题角度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
【解法技巧】

一般来说物质是热胀冷缩的,根据
可知,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

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具有特殊性:0-4
℃的
水是热缩冷胀的,因此,在4

时,水的密度最大,而后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水还随着温度的降低变成固态冰时密度反而会减小。
注意:
因气体具有流动性,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其密度因减小会上升。
)
【例10】:(多选)入春以来气候干燥,龙东地区多处发生火灾.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的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温度较低,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B.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下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例11】: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 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水在4℃时密度最大
B.水的温度在0℃~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水的温度在4℃~8℃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