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考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考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 金属钠 B. 浓
C. 无水 D. 胆矾
2.右图是某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
氧原子。该分子是
A.C2H5OH B.CH3COOH
C.CH3CHO D.C6H5OH
3.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下列有机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 B. (CH3)2CHCH2CH2OH 1-戊醇
C. CH3--CH3 1,4-二甲苯 D. 2-甲基丙烯
5、分子组成为C9H12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一溴代物最多有6种同分异构体
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
6、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
B.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D. 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7、将a g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插入下列溶液中,然后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b g。下列所插入的物质与铜丝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无水乙醇:a=b B.石灰水:a>b
C.NaHSO4溶液:a>b D.盐酸:a>b
8、已知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下列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金属钠 B.利用质谱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9.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2,3-三甲基丁烷 B. 2-乙基戊烷
C. 2-甲基-1-丁炔 D. 2,2-甲基-1-丁烯
10. 下列有机物能使酸性溶液褪色,而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
A. 苯 B. 甲苯 C. 乙烯 D. 丙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B.20℃时,1 mo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13NA
C.1 mol甲基含10 NA个电子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1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B 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溴水层接近无色
C 甲烷和氯气混合后,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D 将裂化获得的汽油滴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14. 下列各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 B. C. D.
15. 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 消去反应 B. 加成反应
C. 酯化反应 D. 银镜反应
16. 已知化合物(硼氮苯)与(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 6 B. 4 C. 3 D. 2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汽油的产量,常对石油进行减压分馏。
B.通过石油的分馏可以制得乙烯。
C.煤中含有苯、甲苯等,通过煤的干馏可得到芳香烃。
D.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的复杂的混合物。
18.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 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 L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和3.6 g水,则两种气态烃可能是
A.CH4和C3H8 B.CH4和C3H4
C.C2H4和C3H4 D.C2H4和C2H6
19.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甲基环己烷和己炔
20.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结构)共有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21.从柑橘中炼制萜二烯 ,下列有关萜二烯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常温下为液态,难溶于水
C.分子式为C10H16
D.与过量的溴的CCl4溶液反应后的产物为
22.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去氢氧化)反应的是
A.
B.(CH3)2CHOH
C.CH3CH2C(CH3)2CH2OH
D.CH3CH2C(CH3)2OH
23.在下列条件下能制得括号中物质的是
A.苯在常温下与浓硝酸混合
B.将乙烯通入到水中(CH3CH2OH)
C.甲苯与氯气在氯化铁催化下反应
D.乙醇在银催化下加热与氧气反应(CH3CHO)
24、某饱和一元醇 8g 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2.8L(标准状况)。该醇可能是
A、甲醇????? B、乙醇?????? C、丙醇?? ???? D、丁醇
2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填空(8分)0.2 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 mol。
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反应后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烃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比烃A少两个碳原子且能使溴水褪色的A的同系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27.(10分)下面是几种有机化合物的转换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框图中,属于是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C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9分)据下列合成路线回答有关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A、B、C、D、E、F、G四种有机物,其中B、C为不饱和烃,但是只有B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能够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二氯取代物是D,D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是E,且E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F;C在FeBr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产物是G,G没有同分异构体。
试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F、G的结构简式。
A ;B ;C ;D ;E ;F ;G 。
30、(9分)有分子通式均为CnH2n+2O的A、B、C三种有机物,均能与钠反应产生H2。相同条件下A的蒸气密度与O2相同;相同质量的A和B在相同条件下的蒸气体积比为11︰4;B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并知B可催化氧化成醛而不能脱水成烯;C可以脱水得烯,但不能催化氧化得醛。试推断A、B、C可能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2.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
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
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3.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4.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亲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6.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7.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8.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1.“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
②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
③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
④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
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
15.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 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6.下列能证明“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结论的有( )
①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②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③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④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 九品中正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18.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 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9. 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发展 C. 诸侯争权夺利 D. 井田制的破坏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 中央集权制建立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王位世袭制确立
2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22.柏拉图在评价古代雅典时指出:“人人都做自己的工作而不要作一个多管闲事的人;当商人、辅助者和卫国者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干涉别的阶级的工作时,整个城邦就是正义的。”这说明( )
①古代雅典城邦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②柏拉图提倡构建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③古代雅典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集体荣誉感④古代雅典国民大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3.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24.《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25.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 )
A.在处理个人财产上不够完善 B.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
26.史书记载,著名的马拉松战役英雄亚利斯泰提,以廉洁、正直而著称,却被第米斯托克利以企图独裁的罪名提交公民大会审判。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主要局限是( )
A.是少数人的民主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容易受全体公民情感的支配 D.没有实行直接民主
27.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8.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里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
A.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D.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还未消失
29.某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3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 妇女 B. 外邦人 C. 成年男性公民 D. 奴隶
31.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
A. 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B.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部落
C.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 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32.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33.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和( )
A. 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 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 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D. 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34.苏格拉底因“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被判处死刑。当时的宣判机关是 ( )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35.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
A. 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 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 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 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36.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重视培养良好道德
37.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38.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 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B. 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C. 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 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39.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0. 1906年5月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罗马法( )
A.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B. 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C. 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二.主观题(共3个小题,40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3分)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2分)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4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6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2分)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43.(14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确实可以被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自由的要领之一,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伯利克里的演说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年7月4日)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的演说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这些原则伯利克里在权力结构方面做了哪些规定?(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4分)
(3)请综合上述材料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4分)
?

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
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
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3.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A. 游牧畜牧业 B. 牧场畜牧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5.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 )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6-8题。
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7.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8.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9.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 )
A.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稀土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的30%,供应了国际市场97%的需求。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地是我国稀土矿产量最多的地区,该地的稀土开采业属于 ( )
A.原料导向型 B.市场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 11.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稀土、水资源,发展成为重工业基地 B.乙地区是农耕区,应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丙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发展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D.丁地河段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水质不好,应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7 是该市1990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 题。
12. 1990 ~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13.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
A.秦岭南坡 B.喜马拉雅山北坡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北坡
15.下列我国重点开发区中,经济结构逐步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贸为主的是( )
A.沪宁杭 B.京津唐 C.海南岛 D.辽中南
16.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
A.壮族 B.回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17.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 )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7所示。读图7回答18—19题。
18.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19.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
①.自然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劳动力因素 ④.产业化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20-21题。
20.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1.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 )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22-24题。
22.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2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24.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25.本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增长速度很快。这充分表明我国 ( )
A.汽车工业基础好      B.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C.受开放政策的影响    D.拥有丰富的能源
26.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 B.汽车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
C.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先进   D.跨国公司需要寻找最优区位
27.下列与我国西南地区相关的正确说法是 ( )
A.西双版纳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无寒潮,夏无台风
B.垂直地域分异明显,自然带谱自西向东复杂程度增大
C.地势险要,交通不便,沙漠化较严重
D.位于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地形起伏大,平原丘陵规模大
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28-30题
28.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 D.洋流性质
29.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0.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31.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 )
A.青海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32.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 )
A.光热条件 B.市场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
33.“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
34.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
35.当上海受反气旋控制时,下列天气现象中最常出现的是 ( )
A.气温上升 B.气温下降 C.空气干燥 D.风向偏北
36.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理特征的相同之处有 ( )
A.位于相同温度带 B.都是旱涝灾害频发区
C.位于相同干湿地区 D.都有商品棉基地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铝铸件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回答35—36题。
37.这些企业在这里聚集的目的是 (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38.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39.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0.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总分40分)
41、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
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12分)
(1).甘肃省位于我国 部,西南以祁连山脉为界与青海省相邻,处于地势
第 级阶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 走向,黄河流经本省
省会 _______市。
(2).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 气候,最南端
为 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 带。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
于 地区。
(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两项回答。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4分)
(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生态脆弱的原因。(4分)
(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43.读“我国山东半岛南部某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回答:(7分)
(1)图中海域属于我国近海中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填表:将下列选项前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空格限填一个)
①贝类养殖 ②小麦种植 ③油棕种植 ④甘蔗种植 ⑤苹果种植 ⑥柑橘种植
土地类型
丘陵
平原
滩涂
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
(3)丘陵地区如植被被破坏,将导致 ,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将造成 。
(4)该地区由于城市发展需要,拟在图上A.B.C.D.四处中选择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经比较,你认为 处作为选址更合理。
44、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9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3分)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3). 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分)
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3分)。
(3). 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3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2年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闭幕。据此回答1-2题。
1.在这次体育盛会上,中国运动员创造了38枚金牌的境外奥运会最佳战绩。对奥运会金牌认识正确的是,奥运会金牌 ( )
①可以作为货币上市流通 ②奥运会金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③可以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 ④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有使用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夺得两枚奥运金牌,打破世界纪录,孙杨成为奥运热门人物,这成为众多商家获得利益的噱头和商机。孙杨代言并签名的361°广告衫受到追捧仿效。企业选择体育明星进行商品代言这样做,抓住了消费者的( )
A.从众心理 B.攀比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3. 2013年3月,四川省旅游局更新了四川主要景区门票价格一览表,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发布。如成都景区门票武侯祠、杜甫草堂价格分别是60元。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会( )
①出现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②使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③出现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 ④居民惜购,商品普遍滞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列措施中,能够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是( )
A.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合谋涨价 B.发展生产,保障有效供给
C.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D.减少纸币发行量
6.6.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使( )
A.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留学费用减少了 B.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
C.出口商的效益一定下降? D.我国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
7. 2012年棉纺织部门生产棉纺织衬衫100万件,每件衬衫的价值量为24元。如果2013年该纺织部门生产这种衬衫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纺织部门衬衫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
A.2880万元、24元 B.2880万元、20元 C.2400万元、24元 D.2400万元、20元
8.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
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7%,食品价格上涨13.4%。环比上涨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PI上涨可能会( )
A.导致居民购买力下降 B.使企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C.使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多 D.促使企业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9.右图描述的是2013年13月24日~3月20日全国牛肉的价格走势, 根据该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牛肉很可能供过应求
②生产者可能会扩大牛肉生产
③牛肉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④牛肉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读下图
当价格运行到a点时,可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企业开工不足 B.买方市场? C.市场秩序混乱 D.卖方市场
11.进入2012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铝业,铝业巨头纷纷停工减产,精打细算的饮料行业尝试用更廉价的钢铁罐替代铝罐,铝制易拉罐或变身“钢铁匣”这一现象体现了( )
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④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定兴县大任红薯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窖,为反季节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薯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红薯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13.金融危机爆发后,有经济学家就提醒部分厂家注意研究消费领域中“口红效应”,顺势而为。“口红效应”就是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对诸如房产、汽车等高档奢侈品的消费急剧减少,转而购买口红、看电影等非生活必需的廉价商品,从而使得这类商品的销量直线上升。“口红效应”说明了( )
A.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大 B.口红已成为房产、汽车的替代商品
C.商品价格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D.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价格
14.”《墨子经不篇》:“贾宜则讐。”意思是价钱贵贱合适就能卖出去。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是( )
A.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B.供求决定价格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15.经济学家发现: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比工作不稳定的人有更高的消费水平,后者则有更高的储蓄水平。这是因为 ( )
A.当前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B.过去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C.前者比后者更崇尚物质生活享受 D.未来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2013年3月国际金价历史上冲破每盎司1500美元大关,并走出了连续创历史新高的走势。回答16—17题。
16.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将黄金作为对冲美元贬值风险的资产。因此,美元汇率与黄金价格的走势具有较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黄金价格连续出现创新高的走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黄金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B.国际市场美元的购买力上升
C.黄金的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 D.国际市场美元的购买力下降
17.一般来说,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2月,全球一系列重大节日的相继到来,使得黄金消费量保持旺盛,推动了黄金价格的走高。这说明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是( )
A.黄金的使用价值增多 B.黄金的市场需求增大
C.黄金的价值不断提高 D.黄金的市场供给增加
18.甲与乙互为替代品,丙与丁为互补品。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关于需求与价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乙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②丙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丁商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③甲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乙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④丙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丁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3月1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726元。3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2719元这意味着( )
A.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B.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
C.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D.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20. 在学习《经济生活》时,同学们探究了一个问题:“据统计,现在地球上还有65.83亿千加仑的石油,假如我们 现在每年用掉15万千加仑的石油,那么多长时间会用完呢?”答案是:永远也不会用完!支持这一答案的经济生活依据主要是 ( )
A. 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是无限的 B. 得到这种商品或资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C. 人类会以更节约的方式利用石油资源 D. 人们会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低成本的替代品
21.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百姓生活发生了十大变化:鼓起来的钱袋子,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快起来的通讯方式,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长起来的人均寿命,低下来的恩格尔系数。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我国居民已经树立了科学的消费观 B.我国居民的消费越来越科学、理智
C.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D.我国居民的消费以发展与享受资料为主
22.李红在春节前买了数码相机等礼物,租了一辆小汽车回老家探亲访友,并用按揭付款方式购买了高清彩电。下列正确反映李红消费过程的消费类型是
A.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B.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贷款消费
C.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23.2013年春节当天,小明作了一个研究调查,他对邻居李、张两家2012年的消费情况统计了下来。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
总收入
衣食住行
等消费
比例(%)
报纸、书
籍、体育等
消费
比例(%)
看电影、听
音乐会、旅
游等消费
比例(%)
李家
20000
15000
75. 0
200
1.0
100
0.5
张家
60000
25000
41.7
6000
10.0
5000
8.3
注:李、张两家的食品支出分别为7330元,12960元。
阅读上表,假如你是小明,现在你要计算李、张两家的恩格尔系数以分析两家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方面的问题,那么你计算出李、张两家的恩格尔系数分别是( )
A.36.65% 21.5%B.75.0% 46.7% C.48.9% 51.8% D.47.9% 36.0%
24.目前,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猛增到1.22亿张,信用卡透支消费成为新的时尚。招商银行面对高校大学生推出了“Young 卡”:本科生可以一次性透支3000元,研究生5000元,博士生8000元。还款有限期在20--50天之内。对“信用卡透支消费热”现象的正确认识是( )
①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在稳步提高,生活水平逐步改善②信用卡透支消费是一种信用消费 ③信用卡透支消费是在进行享受资料消费④信用卡透支消费是超前消费
A.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25.2012年7月l1日开始,江苏省所有“一户一表"的家庭全面执行阶梯电价。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次定价计算费用,随着消费电量的增长,每千瓦时电价逐级递增。实行阶梯电价( )
①自觉利用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②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表明生活必需品应由政府定价 ④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会急剧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6.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可持续性消费 D.保护身心健康
27.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下列能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措施是( )
①对农民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 ②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③提高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税率 ④某地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在2012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10家,占总数的62%;实现营业收入36.7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2.21%,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81.87%;资产总额为116.73万亿,较上年增长了19.42%,占500强资产总额的89.68%;实现利润总额为2.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2.81%,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83.61%。这说明( )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③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④国有经济应该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9.能实现上题结论措施有( )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④发挥公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假设2011年甲国W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240元,出口到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600元。2012年甲国生产W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甲国通货膨胀率为25%。 若2012年甲乙两国汇率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W商品用乙国货币表示为( )
A.500 元 B. 600 元 C. 625 元 D.700 元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材料一:从棚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动车组列车,大提速后的铁路服务再上台阶,铁路越来越“航空化”、“宾馆化”,其设施、服务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感受到了铁路的舒适、快捷、方便。
材料二:乘坐动车组列车,上海至苏州需要39分钟,上海至南京需要1小时58分钟,上海至杭州要1小时24分钟。上海某公司副总经理每个月需往返丹阳提货。他算了一笔账:坐长途大巴需56元钱,途中运行近3个小时;而乘动力组列车二等座位仅需65元钱,而且95分钟就能到达。比较下来,他成了动车组列车的常客。
问题:你能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解释为什么开通动车组列车后铁路又夺回了原来流失到高速公路上的旅客吗?(10分)
32.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比全年调控目标低1.4个百分点,比2011年涨幅回落了3.1个百分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注:CPI即消费品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简要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图中CPI变动的影响。(12分)

33.材料一据统计,200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期间,我省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20.7万台。上述两项政策惠及全省1000多万户居民家庭、户均享受补贴近700元,拉动同期消费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曹勇说曹勇说,我国目前城乡家庭拥有四大类家电共计14.6亿台,每年约有1.5亿台需要更新,如果有50%即7500万台参加以旧换新,销售额可超过2600亿元。 “对财税的贡献也将增加,对销售、回收、售后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也有带动。 ”
材料二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数据,民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等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恶意拖欠、合同违约、假 冒伪劣等信用缺失问题也广为社会诟病,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有关部委相继出台42项关于“民间投资36条”的实施细则, 使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细化,保障措施更加明确,为民营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动力。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真正向上之力在于民营经济,民营资本搞活了,民营经济上 去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就释放出来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推出“家电下乡”政策的依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真正向上之力在于民营经济”
的认识(10分)
?
?

参考公式:
随机变量,其中为样本容量
P(k2≥k0)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k0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则的值是 ( )
A. B. C.8 D.
2.已知命题,则是 ( )
A. B.
C. D.
3.复数的虚部是( )
A. B.
C. D.
4.右图程序流程图描述的算法的运行结果是( )
A.-l B.-2 C.-5 D.5
5.在回归分析中,代表了数据点和它在回归直线上相应位置的差异的是(  )
A.总偏差平方和 B.残差平方和
C.回归平方和 D.相关指数R2
6.极坐标方程表示的曲线为( )
A.一条射线和一个圆 B.两条直线 C.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D.一个圆
7.若点在以点为焦点的抛物线上,则等于( )
A. B. C. D.
8.已知F1、F2为椭圆 (a>b>0)的两个焦点,过F2作椭圆的弦AB,
若△AF1B的周长为16,椭圆的离心率,则椭圆的方程为 ( )
A. B. C. D.
9.R上可导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10.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两点、,定义它们之间的一种“距离”:
‖AB‖=,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C‖+‖CB‖=‖AB‖;
②在△ABC中,若∠C=90°,则‖AC‖+‖CB‖=‖AB‖;
③在△ABC中,‖AC‖+‖CB‖>‖A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 0 B. 1 C. 2 D.3
11.直线和圆交于两点,则的中点坐标为( )
A. B. C. D.
12.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F,且交抛物线于两点,交其准线于点,已知,则( ) ( ).
A. B. C.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直线(t为参数)的倾斜角是 .
14.直线过点,倾斜角是,且与直线交于,则的长为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和曲线的参数方程分别为(为参数)和(为参数),则曲线和曲线的交点坐标为 .
16.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
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① 289 ② 1024 ③ 1225 ④ 1378
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0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直线经过点P(1,1),倾斜角,
(1)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设与圆相交与两点A、B,求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为复数,为纯虚数,,且。求复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医院,因为患心脏病而住院的665名男性病人中,有214人秃顶,而另外772名不是因为患心脏病而住院的男性病人中有175人秃顶.
(1)请列出2×2列联表。
(2)请用独立性检验方法判断秃顶与患心脏病是否有关系?
20. (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
(1)将曲线上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伸长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曲线,试写出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的参数方程;
(2)在曲线上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圆C:过点A(3,1),且过点P(4,4)的直线PF与圆C相切并和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F.
(1)求切线PF的方程;
(2)若抛物线E的焦点为F,顶点在原点,求抛物线E的方程。
(3)若Q为抛物线E上的一个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当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患心脏病
患其他病
合计
秃顶
214
175
389
不秃顶
451
597
1048
合计
665
772
1437
………6分
(2)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到:
=
≈16.373>6.635. ………10分
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秃顶与患心脏病有关”. ………12分
20.解:(1)由题意知,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2x-y-6=0,………………2分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即.
22.解:(1)函数
当 …………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已知X~B(n,p),EX=8,DX=1.6,则n与p的值分别是( )
A.100,0.08 B.20,0.4 C.10,0.2 D.10,0.8
2.对于回归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回归分析中,变量间的关系是非确定性关系,因此因变量不能由自变量唯一确定
B.线性相关系数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C.回归分析中,如果r=±1,说明x与y之间完全线性相关
D.样本相关系数r∈(-1,1)
3.设,函数的导函数是,且是奇函数,若曲线的一条切线的斜率是,则切点的横坐标为( )
A. B. C. D.
4.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D⊥平面ABCD,PD=AD,则PA与BD所成角的度数为?  ?A.30° B.45° C.60° D.90°
5.学校计划利用周五下午第一、二、三节课举办语文、数学、英语、理综4科的专题 讲座,每科一节课,每节至少有一科,且数学、理综不安排在同一节,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36 种 B 30 种 C 24 种 D 6 种
6.的
值为( ) A.0 B.2 C.-1 D.1
7. 从1,2,3,4,5中任取2各不同的数,事件A:“取到的2个数之和为偶数”,事件B:“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 ( )
A. B. C. D.
8.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9.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


总计
爱好
40
20
60
不爱好
20
30
50
总计
60
50
110
由χ2=算得,χ2=≈7.8.附表:
P(χ2≥k)
0.050
0.010
0.001
k
3.841
6.635
10.828
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B.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10.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
11.如图,平面α⊥平面β,α∩β=l,A,C是α内不同的两点,B,D是β内不同的两点,且A,B,C,D?直线l,M,N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CD|=2|AB|时,M,N两点不可能重合 B.M,N两点可能重合,但此时直线AC与直线l不可能相交 C.当AB与CD相交,直线AC平行于l时,直线BD可以与l相交
D.当AB,CD是异面直线时,MN可能与l平行
12.已知为定义在上的可导函数,且对于恒成立(为自然对数的底),则 ( )
A. B.
C. D.与 大小不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一物体沿直线以的单位:秒,v的单位:米/秒)的速度做变速
直线运动,则该物体从时刻t=0到5秒运动的路程s为 米。
14.已知关于的二项式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32,常数项为80,则的值为
15.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AB的中点,则点C到平面A1DM的距离为 ;
16.某一部件由三个电子元件按下图方式连接而成,元件1或元件2正常工作,且元件3正常工作,则部件正常工作。设三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均服从正态分布,且各个元件能否正常工作相互独立,那么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的概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0分,17题10分,其余各题均12分)
17. 已知展开式各项系数的和比它的二项式系数的和大992。
求n;
求展开式中的项;
求展开式系数最大项。
18.某居民小区有两个相互独立的安全防范系统(简称系统)和,系统和在任意时刻发生故障的概率分别为和。
(Ⅰ)若在任意时刻至少有一个系统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为,求的值;
(Ⅱ)设系统在3次相互独立的检测中不发生故障的次数为随机变量,求的概率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9.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以正三角形为底面的直棱柱
被平面所截而得. ,
为的中点.
(Ⅰ)当时,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
(Ⅱ)当为何值时,在棱上存在点,使平面?
20. 某高等学校自愿献血的50位学生的血型分布的情况如下表:
血型
A
B
AB
O
人数
20
10
5
15
(1)从这50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求这2人血型都为A型的概率;
(2)从这50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求这2人血型相同的概率;
(3)现有一位血型为A型的病人需要输血,要从血型为A,O的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准备献血,记选出A型血的人数为,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1.已知函数
⑴若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⑵若的极值点,求上的最大值。
⑶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b,使得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交点,若存在,请求出实数b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2.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II) 若对任意给定的,使得
的取值范围。

所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为:
0
1
2
3

P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2)在(1)的坐标系中,,=(-1,,2),=(-2,0,-1).
因在上,设,则
所以的分布列是
0
1
2

的数学期望为E=0×+1×+2×=.
21.解:⑴因为上是增函数
所以上恒有即上恒成立
所以必有    ∴a≤0

则 1分
当,上是减函数 2分
当,则f(x)在(0,+∞)是减函数 3分

此时,当的变化情况如下:


0
+
单减
最小值
单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则( )
A、a点场强一定大于b点场强
B、形成这个电场的电荷一定带正电
C、在b点由静止释放一个电子,将一定向a点运动
D、正电荷由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方向一定沿ab方向
2、如图是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的示意图,竖直放置的线圈固定不动,将磁铁从线圈上方插入或拔出,线圈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各图中分别标出了磁铁的极性、磁铁相对线圈的运动方向以及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等情况,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3、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4、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圆形导体环.规定导体环中电流的正方向如图a所示,磁场向上为正.当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 t 按图b变化时,下列能正确表示导体环中感应电流变化情况的是
5、如图所示,面积为S的矩形线圈共N匝,线圈总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以竖直线OO′为轴,以角速度,匀速旋转,图示位置C与纸面共面,位置A与位置C成45°角。线圈从位置A转过90°到达位置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电动势为
B.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量q=0
C.为保证线圈匀速旋转,外界须向线圈输入的能量应为
D.在此转动过程中,电流方向并未发生改变
6、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线圈面积S=200cm2,线圈的电阻r=1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方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电阻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
C.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10-4W
D.前4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4×10-4C
7、 在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a、b分别与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L和定值电阻R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与定值电阻R的阻值相等),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两灯均可以正常发光。 关于这个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的瞬间,通过a灯和b灯的电流相等
B.闭合开关后,a灯先亮,b灯后亮
C.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ab两灯过一会同时熄灭
D.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a灯过一会儿熄灭,b灯先闪亮后熄灭
8、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U=110V , I=0.2A
B. U=110V , I=0.05 A
C. U=110V , I=0.2A
D. U=110V , I=0.2A
9、某发电厂原来用11kV的交流电压输电,后来改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220kV输电,输送的电功率都是P,若输电线路的电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降为原来的1/20 B.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增为原来的20倍 C.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减为原来的1/400 D.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将增大为原来的400倍
10、如图所示,绝缘的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拴接),整个系统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施加一外力F,将小球向下压至某一位置,然后撤去外力,使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设小球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到离开弹簧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2,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上述过程中
A.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W2
C.小球的电势能减少了W1
D.小球的机械能增加了
二、填空(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
11、(2分)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 mm
12、(8分)某同学测量阻值约为25kΩ的电阻Rx,现备有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100 μA,内阻约为 2 kΩ);
B.电流表(量程500 μA,内阻约为300 Ω);
C.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约为100 kΩ);
D.电压表(量程50 V,内阻约为500 kΩ);
E.直流电源(20 V,允许最大电流1 A);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Ω,额定功率1 W);
G.电键和导线若干。
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填字母代号)
该同学正确选择仪器后连接了以下电路,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使测量误差尽量减小,实验前请你检查该电路,指出电路在接线上存在的问题:


13、(6分)图1是改装并校准电流表的电路图,已知表头a的量程为Ig=600内阻为Rg,A是标准电流表,要求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60mA。完成下列填空。
图1中分流电阻Rp的阻值为_______Ω。
(2)在电表改装成后的某次校准测量中,a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由此读出流过a电流表的电流为__ _ mA。
三、计算题(共44分,在答题卷上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2分)已经知道,反粒子与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却带有等量的异号电荷.物理学家推测,既然有反粒子存在,就可能有由反粒子组成的反物质存在。1998年6月,我国科学家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搭载升空,寻找宇宙中反物质存在的证据.磁谱仪的核心部分如图所示,PQ、MN是两个平行板,它们之间存在匀强磁场区,磁场方向与两板平行.宇宙射线中的各种粒子从板PQ中央的小孔O垂直PQ进入匀强磁场区,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并打在附有感光底片的板MN上,留下痕迹.假设宇宙射线中存在氢核、反氢核、氦核、反氦核四种粒子,它们以相同速度v从小孔O垂直PQ板进入磁谱仪的磁场区,并打在感光底片上的a、b、c、d四点,已知氢核质量为m,电荷量为e,PQ与MN间的距离为L,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1)指出a、b、c、d四点分别是由哪种粒子留下的痕迹?(不要求写出判断过程)
(2)求出氢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3)反氢核在MN上留下的痕迹与氢核在MN上留下的痕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5、(10分)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直导轨MN、PQ与水平面成θ角放置,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它们的电阻不计。现让ab杆由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
(1)求ab杆下滑的最大速度vm;
(2)ab杆由静止释放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Q,求该过程中ab杆下滑的距离x。

16、(12分)如图甲所示,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2 m,电阻R=0.4 Ω,导轨上停放一质量m=0.1 kg、电阻r=0.1 Ω的金属杆,导轨电阻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现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开始运动,若理想电压表示数U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金属杆在5 s末的运动速率;
(2)第4 s末时外力F的功率.
17、(10分)图为一理想变压器,ab为原线圈,ce为副线圈,d为副线圈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u-t图象如题13-2图所示。若只在ce间接一只Rce=400 Ω的电阻,或只在de间接一只Rde=225 Ω的电阻,两种情况下电阻消耗的功率均为80W。
(1)请写出原线圈输入电压瞬时值Uab的表达式;
(2)求只在ce间接400Ω的电阻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
(3)求ce和de 间线圈的匝数比。
所以反氢核与氢核留下的痕迹之间的距离
------------2分
16、(12分(1)因为:U=R,-------------2分
金属棒的速度v5=2.5 m/s -------------1分
答案:(1)2.5 m/s (2)0.18 W
17、(1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分,共50分)
1.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具有一定的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3.在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取发酵液样品,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  )
A.酵母菌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
B.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呈酸性
C.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D.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呈酸性
4.下列各种条件下,醋酸菌能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的是(  )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5.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
6.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会下降
C.制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7.若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液中同时生成了葡萄醋,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密封不严,有氧气进入 B.有空气中的醋酸菌进入
C.发酵罐消毒不彻底 D.发酵液灭菌不彻底
8.下列有关传统果酒、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果酒、腐乳发酵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果醋发酵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三种发酵过程中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温度来实现对微生物类型的控制
C.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下进行,果醋和腐乳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利用的都是微生物胞内酶
9.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10.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1.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碳源为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纤维素分解菌
A.④②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13.使用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
14.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15.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结果是(  )
A.均会出现透明圈 B.均不会出现透明圈
C.方法一出现,方法二不出现 D.方法一不出现,方法二出现
16.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17.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18.在酿酒生产上,常向发酵罐中加少量尿素,其目的是(  )
A.作为碳源,为酵母菌提供能源物质
B.作为碳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
C.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D.作为氮源,用于酵母菌合成代谢产物
19.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
20.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21.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采用( )
A.灼烧灭菌 B.高压蒸汽灭菌 C.干热灭菌 D.煮沸灭菌
2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②对培养基及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 ③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消毒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④培养中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⑤对培养材料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⑥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前功尽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
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
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
25.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26.在月季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应选择哪个时期最易成活( )
A.单核期前的花药 B.单核期后的花药 C.单核期花药 D.双核期
2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29.下列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是(  )
①接种室要消毒 ②无菌操作 ③接种时可以谈话 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入培养基 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 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0.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试管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
B.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C.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
D.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31.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有三种培养基,其营养成分中的碳源应该是无机碳源
B.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 ℃下保持15 min
C.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
D.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
32.下列选项不是影响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高低的因素(  )
A.不同的植物 B.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
C.花期的早晚 D.花粉的数量
33.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更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植株
3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会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种激素用量的比例影响实验结果 ②两种激素使用的先后顺序影响实验结果 ③两种激素使用时的浓度影响实验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5.关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
A.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B.愈伤组织形成是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
C.愈伤组织形成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D.愈伤组织形成是动物细胞分裂的结果
36.下列关于花药接种和培养实验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每瓶接种花药7~10个,20~30 d后,花药开裂形成幼小植株后才给予光照
B.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长出的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C.花药培养至开裂后,将释放出的胚状体直接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D.对培养出来的植株作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37.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得到大量幼苗的两种方法。下列关于二者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理论前提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B.花药能被诱导为单倍体植株的原因是花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全部遗传信息,尽管遗传物质是体细胞的一半,但仍具有全能性
C.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必须经过移栽炼苗后,才能大田栽培,而花药培养不需要
D.植物组织培养中若发生突变,则其后代可能表现出突变性状,但是花药培养中的突变,一定表现相应突变性状
38.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根据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花粉也能通过培养形成植株M,这是因为番茄的生殖细胞也含有控制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B.植株M一定为单倍体植株,其特点之一是往往高度不育,因此不能体现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C.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M的过程中,植物器官的发生主要通过营养物质的配比进行调节
D.由花粉培育得到植株N,整个过程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9.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的优点不包括
A.容易去汗渍 B.容易去油污 C.容易除去奶渍 D.可以重复使用
40.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酶洗衣粉的效果总比普通洗衣粉的效果好
B.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好坏受很多因素影响
C.加酶洗衣粉中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D.加酶洗衣粉相对普通洗衣粉讲有利于环保
41.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
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是,正确的是(  )
A.未设置对照实验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没有自变量 D.因变量不能描述
42.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43.关于果胶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B.果胶有多种,果胶酶也有多种,如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等
C.果胶酶只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配合使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44.关于酵母细胞的活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B.酵母细胞所需要的活化时间较短,一般需要0.5~1h
C.酵母细胞活化时,体积会变小
D.将干酵母放人盛水的小烧杯中,不断搅拌成糊状,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活化
45.固定化酶的优点是
A.有利于增加酶的活性 B.有利于产物的纯化
C.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D.有利于酶发挥作用
46.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过程中,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这说明( )
A.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B.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多
C.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多
D.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47.酶制剂中的酶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有机物 C.RNA D.核酸
48.下列不是用于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载体是
A.琼脂糖 B.醋酸纤维素 C.聚丙烯酰胺 D.聚乙烯树脂
49.关于固定化酶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定化酶技术就是固定反应物,将酶依附着载体围绕反应物旋转的技术
B.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C.固定化酶中的酶无法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是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的技术
50.下列是关于固定化细胞技术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固定化细胞操作较容易 B.对酶的活性影响很小
C.可催化——系列的酶促反应 D.酶不容易回收,操作成本高
51.具有x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含有m个腺嘌呤,该片段利用PCR技术完成了第n个循环后需要多少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 2n-1(x-m ) B.2n(x-m) C.2n-1(x/2-m) D.2n(x/2-m)
52.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表达哪项是错误的( )
A.离心沉淀的血细胞中加水是为了提取DNA
B.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时,DNA溶解
C.向溶解的DNA烧杯中加蒸馏水是漂洗DNA
D.离心后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是为了除去杂质
53.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 )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54.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A分子的大小 B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C带电荷的多少 D溶解度
55.在利用凝胶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一定要加入缓冲溶液,其作用主要是 (  )
A.使酶的活性最高 B.使蛋白质的活性最高
C.维持蛋白质所带的电荷 D.使蛋白质带上电荷
二.填空题
56.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 、 、 和水,纯化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是 和 。
57.脱分化:由________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___ ___的过程。影响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 和 .
58.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请将图1中的实验流程补充完整。
(2)图2中的充气口在______发酵时关闭,在______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 。
(3)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______生物,醋酸菌属于______生物。用____________染液使染色体着色,发现一个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______倍体。
(4)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的颜色反应为______色。
59.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虽然有些微生物能使动植物患病,但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表为两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A培养基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B培养基
纤维
素粉
NaNO3
Na2HPO4·
7H2O
KH2PO4
MgSO4·
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酪素
5 g
1 g
1.2 g
0.9 g
0.5 g
0.5 g
0.5 g
0.5 g
上述两种培养基中的物质溶解后,均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 mL。
(1)①如果要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则需要选择上述哪种培养基?______,该培养基能分离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培养基中可加入______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可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③从功能上来看,上述两种培养基均属于______培养基。
(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平板划线法操作结束时,为什么仍需要灼烧接种环? ___ 。
60.下表是植物组织培养时,相关激素的使用情况及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激素使用情况
实验结果
先使用激素a,后使用激素b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激素b,后使用激素a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激素a用量较高
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同时使用,且激素b用量较高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1)从表中可以看出,__ ___和___ ___均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2)如果激素a是生长素,则激素b是______。(填激素名称)
(3)与有性生殖相比,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在遗传方面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14分)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离体的组织或器官 愈伤组织 胚状体 植株
(1)愈伤组织是由离体的组织或器官通过A______过程获得的,B、C过程是通过细胞的______ 实现的。
(2)胚状体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体细胞胚”和“花粉胚”。
①用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花粉胚”,同种植物的花粉胚与体细胞胚在染色体数目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______处理二倍体植物的花粉胚,能获得可育的植株,该过程是______育种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③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离体细胞可以形成体细胞胚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根本原因是每个细胞都含有____ __,这一过程体现了_____ _。
分) ③选择(1分)
(2)杀死接种环上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分)

第I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7.5 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B。
1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with her children?
A. To Australia. B. To Canada. C. To Japan.
2 .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
A.$16. B.$32. C.$60.
3 .What does the woman expect the man to do on Saturday?
A. Celebrate their mum’s birthday.
B. Take Brian out for the day.
C. Help Brian move house.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doesn’t like the job.
B .She will take the job right away.
C .She isn’t sure whether to take the job.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novel. B. A film. C. A writ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evening?
A. Attend a party. B. Visit her grandma. C. do some shopping.
7 .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Make a skirt. B. Buy a handbag. C. Wear a necklac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hotel. B. At an airport. C. At a police station.
9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A. Wait where she is. B. Make a request for the loss.
C. Give him her telephone numb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at’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s?
A. Husband and wife. B. Friends. C. Boss and worker.
11.Why does the woman look worried?
A .She has been late for work recently. B .She is not getting on well with her boss.
C .She has trouble taking her children to school.
12.What might the woman think of Alice’s way to deal with her problem?
A. Practical. B. Strange. C. Wro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How long will the course run this year?
A. Six weeks. B. Seven weeks. C. Eight weeks.
14.What was the woman surprised at?
A. The lack of assistants. B. The condition of weather. C. The number of children
15. What new activities can the children have this year?
A. Adventure sports. B. Fun programs. C. Creative classes.
16. What is expected about the course this year?
A. It will run better. B. It will last longer. C. It will start earli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at difficulty did the speaker have when starting to learn French?
A. Grammar. B. Vocabulary. C. Pronunciation.
18.Why did the speaker go to France?
A. To settle there. B. To look for a job. C. To continue her studies.
19.What did the speaker think of her French after she arrived in France?
A. Poor. B. Acceptable. C. Excellent.
20.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Mastering the grammar rules. B. Using the language in real life.
C. Knowing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Do you mind if I record you lecture?
---_______. Go ahead.
A. Never mind B. No way C. Not at all D. No. You’d better not.
22. _______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you always say you’re too busy.
A. At times B. Some time C. By the time D. Every time
23. We are invited to a party ______ in our club next Friday.
A. held B. to be held C. being held D. holding
24. My sister was against my suggestion while my brother was ______ it.
A. in favor of B. in memory of C. in honor of D. in search of
25. He worked till late last night, ______, early in the morning.
A. would rather B. rather than C. or rather D. other than
26. It was a time ______ she could not bear the pain and wanted to give up.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n
27. A Tales of Two Cities is ______ a novel.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England and French of that time.
A. more than B. not more than C. no more than D. less than
28. You’d better _______ some money for special use.
A. pick up B. put off C. set aside D. give away
29. Before the Hope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oor area, children here had no ____ to education.
A. access B. approach C. attitude D. attraction
30. I was just talking to Margaret when Jackson_________.
A. cut down B. cut in C. cut out D. cut up
31. I prefer a flat in Inverness to ________ in Paris, because I want to live near my Mom’s.
A. one B. that C. it D. this
32. ---He is said ________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ree years.
---No wonder he speaks English so well.
A. to have stayed B. to stay C. having stayed D. staying
33. It was after I stepped on the land of Africa _____ I became aware of the problem of poverty.
A. before B. when C. where D. that
34._______ the project in time, the staff were working at weekends.
A. Completing B. Having completed C. To have completed D. To complete
35. More patients _______ in hospital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A. treated B. have been treated C. had been treated D. have treat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you’d do in a moment of danger and how you’d 36 to a terrorist on the plane or a guy wearing a mask and waving a gun while you’re standing 37 at the bank?
Stephanie Davies 38 .
The 21-year-old girl 39 such a moment last week in a 40 in Aurora, Colo., where she went to a late night showing of “The Dark Knight Rises” with her 41 , Allie. All of a sudden, a gas can flew by close to the two girls. 42 , Allie stood up and was shot in the 43 by a gunman. Stephanie saw Allie fell down in the aisle(过道), blood pouring out of her neck. 44 she moved on her knees to her friend, pulled her out of the aisle and pressed the wound with her fingers 45 the gunman moved around, firing into the 46 crowd. When the gunman again walked past the aisle, they played dead until he 47 .
Heroic? Well, clearly heroic.
“ 48 Stephanie’s timely actions, I just talked with Allie, who is going to be fine,” said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fter meeting the two girls in the hospital.
And Stephanie wasn’t the 49 hero in the theater that dark night in Aurora. Three young men---Jon,26, Matt,27 and Alex, 24---used their own 50 to protect their respective(各自的) girlfriends from the gunman’s bullets. Jon took a bullet for his girlfriend. The stories were 51 for Matt and Alex. The three men were among the 12 who didn’t come out of the theater alive.
“The 52 actions of these young Americans,” President Obama said, “represent what’s best in us, and they 53 us that out of this darkness a brighter day is going to come. I have the greatest 54 for people like Stephanie, Jon, Matt and Alex who don’t 55 to do what the situation demands, bringing heroic light to the darkest of dark nights.”
36. A. refer B. respond C. adapt D. talk
37. A. in turn B. in silence C. in time D. in line
38. A. knows B. appears C. wonders D. imagines
39. A. missed B. faced C. expected D. enjoyed
40. A. street B. restaurant C. theater D. stadium
41. A. friend B. sister C. aunt D. cousin
42. A. Tired B. Annoyed C. Frightened D. Puzzled
43. A. leg B. wrist C. arm D. neck
44. A. Madly B. Suddenly C. Secretly D. Hurriedly
45. A. since B. as C. until D. because
46. A. waiting B. chatting C. staring D. screaming
47. A. passed B. stopped C. hid D. escaped
48. A. In spite of B. Regardless of C. Because of D. In terms of
49. A. typical B. unique C. usual D. only
50. A. methods B. bodies C. tools D. hands
51. A. common B. strange C. similar D. different
52. A. brave B. immediate C. generous D. active
53. A. warn B. show C. promise D. inform
54. A. hope B. concern C. pity D. respect
55. A. hesitate B. regret C. pretend D. refus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Last week I went to a different grocery store than usual, just to check it out. The person in front of me at the checkout was using a WIC card to check out and it kept telling her that it wasn’t working. A manager came over and told her to come to a different register, maybe this one was the problem. After I checked out, I noticed she was still there, trying to get her card to work.
It was obvious that the young woman was getting anxious about the purchase so I offered to pay for her purchase. She was shocked. She thanked me and I went on my way with a smile from her.
Everyone needs a helping hand sometimes and you never know when it will be your turn. Today I found that it was indeed my turn.
I went boating north of the city. It was a very hot, sunny day so I brought a large container of sports drink, thinking it would be plenty to drink. I didn’t have a clear expectation of the drain(消耗) which the heat would have on me. Before I got back to shore, I realized that I had finished the bottle. I still had to get back, load the boat on the car, and it would be at least a 10-minute drive to somewhere to buy more to drink. When I got back to shore and managed to dray my boat to the car and get it tied, I was very hot and thirsty. So, I swallowed my pride and asked a family picnicking nearby if they had an extra bottle of water, which they gladly gave me. That bottle of water wasn’t a big deal to them, but it meant a great deal to me.
The little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for others don’t usually seem important to the people doing them, but it can be huge to the receivers. Thank you to all the joyful givers who don’t think twice about helping others.
56. The author helped the woman because_______.
A. the author wanted to shock her
B. her card for payment didn’t work
C. the register in the store was out of order
D. the author had enough money to help others
57.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fourth paragraph that________.
A. the author offered his own water to others
B. the author didn’t know his water had run out
C. the author wasn’t well prepared for his boating
D. the author was helped by the family also boating there
58.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little kind things?
A. It takes great effort for people to do them.
B. They must be don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C. They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the receivers.
D. They always mean a lot to people who do them.
59. The text is written mainly to _________.
A. introduce two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
B. tell us not to be shy to receive others’ help
C. remind us to smile at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
D. encourage us not to hesitate to help others
B
WASHINGTON—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lar bear population could be gone by 2050 if predictions of melting sea ice come true,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ed on Friday.
The fate of polar bears could be even worse than that estimate, because sea ice in the Arctic might be disappearing faster than the available computer models predict, the geological survey said in a report aimed at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big white bear should be listed as a threatened species.
“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changes in the sea ice and the welfare of polar bears,” said Steve Amstrup, who led the research team. He says Arctic sea ice is already at the lowest this year and is expected to retreat(退却) farther this month.
That means that polar bears—some 16,000 of them -- will disappear by 2050 from parts of the Arctic where sea ice is melting most rapidly, along the north coasts of Alaska and Russia, researchers said in a telephone briefing(简报).
Other polar bears could survive beyond that date but many of those could be gone by 2100, Amstrup said. By this century’s end, the only polar bears left might live in the Canadian Arctic islands an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Greenland.
“It is likely to result in loss of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current polar bear population by the mid 21st century,” the report’s executive summary said.
“Because the observed trajectory(轨迹)of Arctic sea ice decline appears to be underestimated by currently available models, this assessment of future polar bear status may be conservative(保守的).”
In January, 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proposed listing the polar bear as a threatened species, noting polar bears depend on sea ice as a platform to hunt seals, their main food.
Without enough sea ice, polar bears would be forced onto land, but they are poor hunters once they get out of the water and ice, the researchers said. The bears’ disappearance would probably take place as young cubs(幼兽)failed to survive to adulthood and females were unable to reproduce successfully.
60. What was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intended to do?
A.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olar bear was in danger.
B. To measure how fast the sea ice melts in the Arctic.
C. To check the predictions of the computer models.
D. To find out the exact number of the polar bear.
61. What causes the polar bears to disappear by 2050?
A. The pollution of the Arctic region. B. The sea ice melting at high speed
C. Fewer food sources being left. D. The temperature getting colder.
62. The key to preventing polar bears dying out seems to _______________.
A. help young polar bears to survive the cold winter
B. have large number of seals living in the oceans
C. make sure there is enough sea ice in the Arctic
D. provide chances for adult polar bears to reproduce
C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decide if you are happy or not. Happiness is a choice.
You can’t depend on someone else to make you happy. That is a lesson I learned early in my marriage. I realized that I couldn’t rely on my husband as my source of happiness. I learned that my happiness depended on me and not my husband’s actions. I learned that you have to choose to be happy.
You can choose your emotions. True happiness comes from within, and it can’t be forced by outside forces. So how do you choose happiness? The same way you choose to smile or choose to wear a certain suit. You choose it because that’s what you want to experience in your life.
You wan to buy a new pair of shoes so you choose a pair that you like and feels good. You wouldn’t buy a pair of shoes that you don’t like or that don’t fit well, right? So why do we keep choosing emotions and feelings that don’t make us feel good?
Choosing to be happy after you realize your anger has shown up or choosing to be calm can be good for you. If we let others influence our emotions, we are giving them power over us. When others cause us anger or pain, we are giving them our power.
We need to keep our feelings in check and not react to what is thrown at us. We need to think our actions out instead of just reacting to what someone says or does.
Remember that we can always choose happiness. At first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just switch y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 from anger, self-doubt, or fear to joy and happiness. But it is only a thought away. Don’t live on what happens to you unnecessarily but realize what is causing you to feel that way. Realize that thoughts, feelings and emotions can change. Then move on and choose to be happy.
63. The text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__.
A. anger is only a thought away
B. people have different feelings at different time
C. we shouldn’t list the reasons for our various emotions
D. one can change one’s feelings and choose to be happy
64. The lesson the writer learned in her marriage is _______.
A. she can depend on her husband to find happiness
B.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sband and wife is an art
C. one can’t rely on someone else to make himself or herself happy
D. happiness can be influenced by outside forces
65. Why did the writer mention buying shoes?
A. To offer advice on how to choose comfortable shoes.
B. To compare choosing shoes and choosing a suit.
C. To help to move to the next paragraph easily.
D. To use it as an example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choosing to be happy.
66.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________.
A. let others give power over us
B. respond immediately to others’ words
C. hold back our feelings properly
D. live on what happens to you
D
Foreign drivers will have a pay on-the-spot fines of up to £900 for breaking the traffic law to be carried out next month.
If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cash or a working credit card, their vehicles will be clamped(扣留)until they pay and they will face an additional fee of &80 for getting back their vehicles.
The law will also apply to British citizens. The fines will be described officially as “deposits” when the traffic law take effect, because the money would be returned if the driver went to court and was found not guilty.In practice, very few foreign drives are likely to return to Britain to deal with their cases.
Foreign drivers are rarely charged because police cannot take action against them if they fail to appear in court, Instead, officers often merely give warnings.
Three million foreign-registered vehicles(车辆) enter Britain each year. Polish vehicles make up 36 percent, French vehicles 10 percent and German vehicles 9 percent.
Foreign vehicles are 30 percent more likely to be in a crash than British-registered vehicles. The number of crashes caused by foreign vehicles rose by 47 percent between 2003 and 2008.There were almost 400 deaths and serious injuries and 3,000 slight injuries from accidents caused by foreign vehicles in 2008.
The new law is partly intended to settle the problem of foreign lorry drivers ignoring limits on weight and hours at the wheel. Foreign lorries are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in a crash than British Lorries. Recent spot checks found that three quarters of Lorries that failed safety tests were registered overseas.
The standard deposit for a careless driving offence—such as driving too close to the vehicle in front or reading a map at the wheel—will be £300. Deposits for speeding offences and using mobile phones will be £60. Foreign drivers will not get points as punishment added to their driving licenses, while British drivers will.
67. The first paragraph serves as a(n)________.
A. explanation B. introduction C. comment D. description.
68. The foreign drivers who break the traffic law and do not pay on the spot are likely to be fined up to________.
A. £60 B. £300 C. £900 D. £980
69.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many foreign drivers have been fined by Britain police
B. 300,000 German vehicles enter Britain every year
C. 25 percent of foreign vehicles entering Britain have failed safety tests
D. British drivers will be punished with points and fines for breaking the traffic law
70. The new traffic law is mainly intended to ________.
A. limit the number of foreign vehicles entering Britain
B. increase the British movement’s additional income
C. lower the rate of traffic accidents and injuries
D. get foreign drives to appear in count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What is a big dream? (71) Or, is a big dream something that provides only entertainment? Children dream big dreams, but there are three barriers to realizing dreams. They often kill them before they ever have a chance to grow.
The Self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birth of a big dream, a negative self-talk takes over and gives all the reasons why it cannot happen. This inside voice is the ego(自我). It’s there for protecting and should be listened to. (72) Most people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side voice. That’s why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make their dream come true.
(73)
Family and friends are a lot like the ego. They want to protect those they love, so they will often list all the reasons why the big dreams won’t come true. Sometimes, family and friends destroy dreams of those they love most, out of their own fear of being left behind.
The World
If one gets past the first two barriers, one has to face the world. (74) In the past, big dreamers were locked up and sometimes even killed when they were shown to the world. Fortunately, in most of the world today, big dreamers just get laughed at.
The way to realize a big dream is with confidence and action. When children have confidence and then take action, they will be ready to accept any failure. The truth is that every great dreamer whose dreams have never seen the light of success knows failure well. (75)
Family and Friends
How Big Dreams Die
Does a big dream show one’s future?
They simply fail until they succeed.
It is the last and the most terrible barrier.
Sometimes it is right, but more often it is wrong
G.. And their big dream is to be a rock star or a famous artist.
第二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二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Yesterday, I paid visit to the supermarket near my home to do some shopping. Filled
my basket in a hurry, I sudden had an uneasy feeling that I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all the goods. I was such anxious that I emptied all the items onto the floor. I fell to my knee
and began to add up to the prices. Just then a young salesgirl came over. She seems puzzled
about what I was doing. He stared at me for a while. Then she bent down and whispered in my
ear, “No matter hard you pray, sister, we’re not reducing the prices. Don’t waster your time any
long.”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新华中学的学生王梅,得知某英文报社招聘兼职记者,你有意应聘,请按下列要点给报社写一封自荐信。
﹡表示感兴趣
﹡个人信息:女孩、18岁、身高1.68米,身体健康
﹡优势:知识面广、英语好、易相处、相关经历(学校广播站记者)
注意:
词数100左右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
Dear Sir or Madam,
I am a student from Xinhua Middle School. I am glad to learn that you want
a few part time English reporter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Yours sincerely,
Wang Mei

听力原文
(Text 1)
M: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e summer in Australia?
W: No, I planned to go to Canada, but my children begged me to take them to Japan. I agreed.
(Text 2)
M: Excuse me. Do you have any tickets left for the concert tomorrow?
W: Yes. They are $16 each. Um … how many would you like?
M: Two, please.
(Text 3)
W: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Jack?
M: Brian phoned me today. He was wondering whether I could help him move house on Saturday.
W: I’d rather you didn’t. It’s mum’s birthday and I thought we could take her out for the day.
(Text 4)
M: Have you decided to take that summer job you were offered?
W: Well, I want more information before I accept it.
(Text 5)
M: God, I’m glad that’s over.
W: So you don’t like it? It’s based on a novel written by a famous writer.
M: No, I think the story, the dialogue and the whole thing about the war are hard to understand.
W: But the leading actor is my favorite.
(Text 6)
W: Hi, I’m looking for a dress for Jane’s party this evening.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Text 10)
W: Pleased to be here today. My name’s Joan, and I’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something about my French learning. I still remember when I first started to learn the language I didn’t really have a problem with the pronunciation. I just had a hard time memorizing words. But I made a great effort and soon I was scoring ten out of ten in all of the tests. By the time I got to university, I could do som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s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and I actually enjoyed learning the grammar rules. Then as part of my university course I had to go and live in France for a year. As soon as I arrived,I realized I didn’t know how to order

、注意:选择题1—6、13、14、15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处,11、12题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小说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是下九流的“闲书” 而不登大雅之堂。《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小说被称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君子自然不肯光顾小说,即使是那些才子,也是在正宗的诗文之外偶涉小说,大都拿小说不当正经事,将小说称为“闲书”。明清两代,即使是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也认为它们不可以与《左传》《史记》相提并论,仍然是“稗史” 的地位,而没有人敢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说文学高于历史。只有那些落第的文人,不厌其烦地写作数量繁多的实现自己白日梦理想的才子佳人小说,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酣梦,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就从重视小说的地位开始。梁启超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小说的地位抬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而谴责小说的出现,尤其是以林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也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然,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我们屡屡看到翻译者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删削原有的大段的景物描写,甚至以说话人的身份现身说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正是因为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而将之视为文坛的正宗,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以及在这之前已经有近两千余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文本,所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鲁迅发表其“格式特别”的小说时,无须一个革命性的论证过程,现代小说就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舞台。
那么,鲁迅使小说这种文体从传统向现代成功转型的贡献表现在哪里呢?胡适是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就此而言,鲁迅的小说其实比起宋元话本来并不显得通俗易懂。且不说他的早期小说《斯巴达之魂》《怀旧》等是用文言文写的,《狂人日记》开篇就是一个文言的序。关键就在于,胡适的衡量标准是有问题的,普实克在其著名的《〈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一文中,就探讨了这篇文言小说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由此可见,文学的现代性有诸多的特征,白话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把是否使用白话看成是衡量现代性的唯一标准是谬误的。普实克指出的鲁迅小说不以故事取胜而淡化情节,涉及现代小说重要的审美特征。鲁迅小说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其悲剧性是对传统大团圆的颠覆。鲁迅认为大团圆是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表现的是“怯弱,懒惰,而又巧滑”的国民性。而现代的新文学则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真诚地正视人生的血痕和泪痕,写出人生的“血和肉”。
阅读鲁迅的作品,且不说完全笼罩在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中的《彷徨》,就是鲁迅在《自序》中标榜“听将令”而露出若干亮色的《呐喊》,其悲凉的基调也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狂人日记》中的觉醒者面对无人理解且将他视为疯子的环境绝望地呼喊着“救救孩子”,《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像一条狗一样地默默地死去而无人同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旧历年底怀着到阴间被分尸的恐惧郁郁而死……即使是鲁迅的喜剧性小说,也是含泪的笑,而且长歌当哭的泪水要压倒短暂的笑,尤其是《阿Q正传》,当阿Q觉得自己做革命党受难却实际上是被当做盗贼杀头的时候,看客们跟着这个死囚仅仅是想听他唱一段,让人在笑后陷入深深的悲哀与反省之中。
(节选自《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3期《论悲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体转型中的错位》,有删改。)
1.下列关于鲁迅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的现代性并不表现在通俗易懂,而在于其具有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审美特征, 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
?????? B.鲁迅的很多小说是悲凉的基调,是悲剧的结局。这种悲剧性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几乎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 C.《彷徨》《呐喊》中的作品全都笼罩着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即使是喜剧性小说《阿Q正传》也让人完全沉浸在悲哀与反省之中。
?????? D.《狂人日记》不能因为正文是白话文,就认定它是现代小说; 《怀旧》也不能因为它是用文言写成的,就否定它的现代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亚里士多德说文学高于历史。而在中国古代,饱读圣贤书的君子瞧不起小说,才子只是偶涉小说,落第的文人也只是通过写小说做白日梦。
?????? B.梁启超冷静客观地评价了小说的地位,提出了“小说界革命” 的号召,提倡写作“新小说”,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C.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一些翻译者在翻译西方小说时还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
?????? D.胡适是以白话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是错误的。白话并不是评判文学现代性的要素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虽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肯定性的评论,但仍没有摆脱“稗史”的地位。只到《红楼梦》出现,传统小说才没有被看作是“闲书”。
?????? B.如果没有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没有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响,没有五四文学革命之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鲁迅发表现代小说就不会那么顺利。
?????? C.鲁迅认为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是不健康的国民性的表现,认为现代的新文学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他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这一观点。
?????? D.鲁迅在夏瑜的坟头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表明革命还有后来人,想以此透出几分亮色;然而,这种企图连夏大妈也只能理解成儿子的冤魂显灵。这种隔膜增加了《药》的悲剧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甄 冲
南朝·刘义庆
甄冲,字叔让,中山人,为云社令。未至惠怀县,忽有一人来通,云:“社郎。” 须臾便至,年少,容貌美净。既坐寒温,云:“大人见使,贪慕高援,欲以妹与君婚,故来宣此意。”甄愕然曰: “仆长大,且已有家,何缘此理?”社郎复云:“仆妹年少,且令色少双,必欲得佳对,何以见拒?”甄曰:“仆老翁,见有妇,岂容违越?”相与反覆数过,甄殊无动意。社郎有恚色,云:“大人当自来,恐不得违尔。”
既去,便见两岸上有人,着帻,捉马鞭,罗列相随,行从甚多。社公①寻至,卤簿②导从如方伯③,乘马辇,青幢赤络,覆车数乘。女郎乘四望车,锦步障数十张,婢子八人,来车前,衣服文彩,所未尝见。便于甄傍岸上张幔屋,舒荐席。社公下,隐膝几,坐白旃坐褥,玉唾壶。以玳瑁为手巾笼,捉白尘尾。女郎却在东岸,黄门白拂夹车立,婢子在前。社公引佐吏令前坐,当六十人,命作乐,器悉如琉璃。社公谓甄曰:“仆有陋女,情所钟爱,以君体德令茂,贪结亲援。因遣小儿,已具宣此旨。”甄曰:“仆既老悴,已有家室,儿子且大。虽贪贵聘,不敢闻命。”社公复云:“仆女年始二十,姿色淑令,四德④克备,今在岸上,勿复为烦,但当成礼耳。”甄拒之转苦,谓是邪魅,便拔刀横膝上,以死拒之,不复与语。
社公大怒,便令呼三斑两虎来,张口正赤,号呼裂地,径跳上,如此者数十次。相守至天明,无如之何,便去。
留一牵车,将从数十人,欲以迎甄。甄便移惠怀上县中住,所迎车及人至门。中有一人,着单衣帻,向之揖,于此便住。
甄停十余日方敢去。故见二人,着帻,捉马鞭,随至家。至家少日而染病,遂亡。
(选自《幽明录》)
【注】①社公,土地神。②卤簿:古代高官出行时的仪仗队。③方伯:都督军事的长官。④四德:古代妇女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四德。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女郎却在东岸 ????? ?却:退       ??????????????????????????????
?????? B.已具宣此旨 ???????? 宣:发誓
?????? C.社公寻至 ??????????? 寻:不久????????????????????
?????? D.四德克备 ??????????? 克:俱,全
5.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甄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一组是(3分)
①仆长大,且已有家。 ②相与反覆数过,甄殊无动意 ③虽贪贵聘,不敢闻命。
④甄拒之转苦  ⑤便拔刀横膝上  ⑥相守至天明
?????? A.①④     ????B.③⑥     ?? C.②⑤    D.②③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开始,甄冲尚不知社家的底细,后来虽然亲眼目睹了社家的荣华富贵,但因为自己年岁已大,加上家有妻室,儿子将大,再娶少妇有违礼法,所以依然不敢从命。
?????? B.社公先是派儿子来游说,然后亲自上阵,以美色和富贵对甄冲进行利诱,后来又以权势和武力相威胁,但甄冲无所畏惧,直至被夺去生命也毫不动摇。
?????? C.文章第二段极力铺张渲染社公出行的排场和嚣张的气焰,主要是想以此表现土地神这一封建恶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罪恶本性。
?????? D.这篇志怪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甄冲”这样一个不贪女色、不慕富贵、不畏强权、宁死不屈的人物形象。人物对话简洁传神,极具个性化。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与反覆数过,甄殊无动意。社郎有恚色,云:“大人当自来,恐不得违尔。”(5分)
(2)仆有陋女,情所钟爱,以君体德令茂,贪结亲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发潭州 (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②贾傅,指贾谊;褚公,唐代书法家褚遂良 8、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5分) 
9、从整首诗的内容看,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邻居吴老先生
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既不发烧,又没什么痛楚,不过头脑有些儿胀,胸口有些儿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你还年轻,还有小林儿,我希望你们的骨头有些斤两。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敝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有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的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他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让吴老先生病了一场,他认为“表兄”骨头没有斤两,很生气,并由此对家乡的名儿也感到羞惭。
B.吴老先生的儿子并不赞同父亲“做迁川第一世祖”的决定,因为他想在战后凭着“义民”的身份回到家乡,谋取某些特殊的利益。
C.“不出门”,是因为吴老先生思念家乡,不喜欢成都,对成都没有认同感;后来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是因为他觉得“成都确也不错”。
D.这篇小说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表现了吴老先生的性格特点。
E.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吴老先生、任夫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都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2)小说一开始就写吴老先生没有“晒他的手提皮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吴老先生真的不想再回到家乡,决意永远住在成都了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代醇儒张元济
张元济一生最主要的事业是出版与古籍整理,两者又是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
在张元济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新式出版业是到近代才出现的行业,从写稿、组稿、翻译、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到企业管理,从印刷机器、纸张、油墨、装订、开本到印数,从联系作者、译者到与官府打交道,所有这些,对于张元济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考其诀窍,就是两个字:敬业。他坚持,不赚钱的书一般不出,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包括拒绝印刷康有为、孙中山的书,都是为了对公司负责,也都是敬业的表现。
  张元济无论当官还是经商,都真诚对人,不虚伪,不欺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与总经理高凤池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对于这些分歧,他不掩饰,不回避,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1919年,因为许多分歧难以消除与妥协,张元济决定辞去经理之职。经人调解,他与高凤池达成和解,并坚持自己一定要向高凤池道歉。与高凤池相比,论社会地位,张要高出许多,张是翰林,高是小学程度。论在商务的影响力,张也要大许多。细论张、高二人的分歧,则张的意见,均为企业前途着想,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如注重企业制度建设,引进、启用新人,对于违纪违法员工严肃处理,高则立于相反方面。但是,二人矛盾一经调解之后,张便主动道歉,诚恳支持高的工作,并坚持自己的薪水必须低于高凤池。
诚与恕是一体两面。待人诚恳,必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927年,张元济被绑架,在南翔附近的农村关了六天六夜。绑匪开价先是30万元,后降至20万-15万-2万,最后以一万元赎票。那时,上海绑票案件屡屡发生,撕票的事情也不止一例。张元济能安然脱险,与他设身处地、以恕道对待绑匪有关。绑匪也是人,张元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诚,终于化险为夷。
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屡起工潮。对于工人的罢工斗争,张元济力主两边兼顾,同存共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解决后,作为资方代表的张元济,反而得到工人的拥护,职工大会上竟然全场高呼“打倒王显华!”“拥护张元济!”张元济在当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没有更细的资料,但是,从结局看,张元济至少比经理王显华更加理解和重视工人的要求,能够同情地理解工人的权益。
  乐志华是张元济轿车司机的外甥,从宁波乡下来到上海,1923年到一英国人家里当佣人,被主人诬陷偷了740英镑,关进牢房,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下,被巡捕打得遍体鳞伤,右腿残废。张元济获悉此情后,为他聘请律师,到医院验伤,通过宁波同乡会呼吁社会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官司打了五个月,冤情终于得到昭雪。
  待人诚与责己严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张元济都严格要求自己。主持编辑《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部头古籍汇编,为公司带来了巨额收入,他自己从未收取过什么主编费及稿费。在公司,自己的薪金一向从严,不让儿子进入商务印书馆。
  正因为张元济待人真诚,责己严格,所以,从清末到民国,商务印书馆能够团结那么多文化人。这些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政治态度,但与张元济的关系都很好。
胡适等评论张元济“是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也是能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新思想与旧学家、新道德与老绅士这看似对立的两极,在张元济那里得到了统一,而且统一得那么自然、浑然,因为这一切,都出于他的诚意、正心。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张元济功不可没。
B.张元济待人讲恕道,有意见说意见,如开诚布公的与上司就诸多方面的分歧交换看法。
C.张元济虽然认为自己在地位、眼界、学识等方面都有优越性,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倨傲。
D.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等未谋己利,所以商务印书馆能团结那么多文化人。
E.本文撷取张元济的若干人生片段,表现了他敬业、诚恳、仁恕和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何要选择张元济与高凤池之间的纠纷来详细介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诚与恕是一体两面”,而作者为了表现张元济的“恕”,写了哪些典型事件?请结合文本作答。(6分)
(4)张元济作为一个领导,其“敬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人们买房的热情蔚然成风,楼市调控新政非但没有影响到商业地产,反而从某种程度来说激活了这一市场。
B. 赌球、暴力、黑哨、足协官员贪污受贿……现阶段中国足球的问题如过江之鲫,如果不从体制上加以解决,那么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只能是痴人说梦。
C. 为迎接上级领导对我校的考察,全校师生倾巢出动,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终于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D. 如果你能告诉我该如何处置我的CD藏品,我愿意洗耳恭听。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环境不振,制造业表现不佳,美国8月耐用品订单意外下降。
B.高教授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C. 李克强在不同场合表达对法治的尊重。在他看来,推进改革要依法办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D.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侵权、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堡, ,而强化了“从此他乡即故乡”的住下意识。
①不是为了对付外来的打击,还能是什么
②逐渐淡化了“山一程,水一程”的路上意识
⑶然而土楼的基本功能还是生活
④从中原辗转而来的客家先民,便是通过建筑土楼
⑤而且还容纳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⑥高耸的敌台、四望的枪眼
A.⑥①④②③⑤ B.⑥①③⑤④②
C.③⑤⑥①④② D.③⑤④②⑥①
16.“我们这一代,很多人都是‘漂一族’,离家千里,有孝不能尽。”这一句公益宣传语,
更像一声慨叹,拨动了很多青年人心里最软的那根弦。空巢老人,谁来尽孝?
请拟写一句关爱空巢老人的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5分)
17.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道德是一双无形手,散发送人玫瑰的芳香;
, ;
, 。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用爱的名义将孩子牢牢握在手中,让他们在自己规划的舞台上,演绎早已导演好了的生活。这样的爱是对的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陷入思考。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甄冲,字叔让,中山县人,到云社去任县令。还没走到惠怀县,忽然有个人来通报说:“社郎求见。” 来。
甄冲在这里停留了十几日才敢离开。又见两个戴着头巾提着马鞭的人尾随来到他家。甄冲回家10.略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E.3分A.2分D.1分
B.“张元济待人讲恕道”这样的概括与后面的分析不一致,后面是待人以诚。
C.“虽然认为自己在地位、眼界、学识等方面都有优越性”不合文意。
D.,商务印书馆能团结那么多文化人,不是因为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等未谋己利,而是因为他待人真诚,责己严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