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作品简介】《田野在召唤》是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旨在通过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课教学设计由“感受田野的风光—追寻田野的脚步—聆听田野的声响—欢享田野的甘甜”这四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主要是从律动和音色听辨中感受跳跃及连贯这两种情绪,并通过歌曲的学唱和处理,初步用声音来表现出歌曲情绪、生动演绎歌曲。后两个部分则是歌曲教唱后的渲染和升华。【作品说明】本片段亮点在于通过之前歌曲的学唱和处理,最后让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响,用阿卡贝拉这一形式来表现歌曲:三种声音加上清唱的配合创设出田野的情境,自然淳朴地增添乐曲层次和色彩,增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感受。【教学目标】1、用自然的声音,有强弱、有弹性地演唱歌曲第一段,通过重音、附点、休止的处理表现歌曲活泼跳跃和舒展连贯这两种情绪。体验到大自然带来的欢乐。2、通过三种不同节奏声音的声势训练以及简单的二声部训练,增强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用清唱的方式加入丰富的声部呈现,以自然淳朴的方式增添乐曲的层次和色彩,以律动的形式升华歌曲的情感。3、能准确掌握弱起小结的句法;能听辨出音乐中重复出现的素材,音乐记忆能力有所提高。【重难点】歌曲的处理和几种声音的配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提炼出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弱起、休止、连续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教学过程】第一乐章:感受田野的美景师:送走夏日的骄阳我们在天高云淡中享受秋日的凉爽,走过冰雪交融的冬季又将迎来草长莺飞的春天。那个时候,仰望着蓝天白云,嗅着沁鼻的花香,此时此刻你想做些什么?(生:郊游、野餐、玩耍等)师:让我们一起出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律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律动歌曲的结构特点和律动动作设计让学生初步感受欢快跳跃和舒展连贯这两种感觉。】第二乐章:追寻田野的脚步师:美丽的田野总是令人神往,让我们随着歌声去追寻她的脚步。1初听歌曲(flash现歌词)师:歌曲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衬词,是田野在用意大利语对我们说:“梯里通巴”,猜猜它在说什么呢?2师:田野召唤着我们呢!让我们倾听它的声音,并选一种合适的图形组合表现歌曲。(大曲谱出示)学生讨论并选择:前半部活泼跳跃、后半部连贯舒展·(水滴与波浪图示)师总结:前半部分像露珠在闪动、像水滴在跳跃;后半部分连贯舒展。【设计意图:通过电子琴两种音色的听赏,与两种图案的结合,由听觉和视觉再次感受歌曲特点。】3出示曲谱(两个情绪图四句出现)师:歌曲由这两个层次、四个乐句组成,每一句的开头都在前一句的最后一拍,所以是弱起节奏,都在第四拍起!唱的时候要注意连接。·轻声哼一哼旋律,找找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乐句(生说一说,课件色块标注)·(第二次)听老师将谱唱一遍,辨别出相似乐句的不同处·师生接龙唱谱(师一三句,生二四句,注意不同之处)·注意提示演唱歌谱时音符时值的准确(生再唱,唱准休止和二分音符)【设计意图:了解乐曲结构特点,初步感受同音反复、休止等音乐元素对乐曲表现的作用。】4 学习歌曲跳跃的前半部分(出示谱)·第一遍跟琴轻声唱,音要准确·演唱这部分时要注意些什么?(难点)生说一说哪里需要注意:(课件点击,水滴标注出休止)a八分休止 (表现出绿树发芽的生机,孩子轻快的步伐)b前半句的同音反复(课件水滴标出,提示演唱要均匀、跳跃,有弹性)c教师处理休止与二分音符的组合(范唱,每句句末的休止与二分音符组合,产生弱到强的变化)生说一说什么感觉?“光”前的休止要停住,阳光发散开,浓郁的春天气息(连起来唱一遍)总结:正因为有了同音反复和休止的加入,才使得这部分显得欢快跳跃。5 学习舒展连贯的后半部分(出示谱)·听连贯的后半部旋律,大家默唱,注意当中的音乐记号·唱一唱·衬词的意思是快快来吧,处理:怎样唱出召唤的感觉(学生试唱)a 两遍衬词变换力度表现(渐强);重音跳音的处理(“巴”有重音,要强调,“通”要轻巧)b师将附点对比演唱,说说那种唱法更有召唤的感觉(附点也可以增强召唤感,生练唱附点,附点清晰、唱满)·再唱一唱注意:三乐句没有休止要连贯,第四乐句要唱出休止、同音反复保持住6 完整唱第一段,注意音乐记号以及处理过的那些情绪。7 提炼出易错处:二句结尾20 30 40 50 ︱3 — —四句结尾20 50 50 50 ︱3 — — (词相同,音不同,注意休止)·分别唱一唱词(手势高低表示出:层层向上、平稳保持)·双声部训练(课件出示)师:把两句组成两个声部,听听会有怎样的效果(学生练唱,唱谱合、唱词合)放慢速度,重点音合起来,解决音准(2-5跳动、2-3准确)8在第一段结尾处唱双声部(出示总谱),跟伴奏唱一唱(提示:一二组唱两种,三四组都唱层层向上的)【设计意图:歌曲教唱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听辨、感受、对比等方式来进行强弱处理、节奏处理、双声部处理等。通过歌曲的处理,使学生潜移默化中理解歌曲内容,置身于春天的田野,发自内心表现歌曲,而不是机械地演唱。】9师:双声部使声音丰富了一些,来听第二段,轻声哼唱,注意有什么变化(手势)·结尾不同,出现反复跳跃记号老师弹旋律,请大家将两个结尾的旋律走向画一画,看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一个是平的,一个是上扬的)·音往上扬,表现怎样的心情?(兴奋开心、放声歌唱)·兴奋地来唱唱谱,注意重音(提示:禁止喊唱,气息支撑好,声音要聚拢)·看清变化的歌词,演唱第二段(生唱)——三乐句里“歌”是一字两音,连贯,生练唱——结束句连续几个重音,声音要饱满,有激情的唱,注意控制音量、音准,练唱·可纠正不足后,再唱第二段词,歌词清晰、不要忘了处理音的强弱、注意弹性以及连贯性(伴奏)【设计意图:通过旋律线的走向来感受其对情绪表现的作用。】10 带着这样的感觉将两段连起来演唱,注意第一段结尾是两个声部,第二段结尾音上扬。(弱起,第二段要跟上)(伴奏)第三乐章: 聆听田野的声响师:动听的歌声在田野飘散,听,它也在回应着我们。1 播放自然界的声效:溪流、水滴滴落声、沙沙的雨声(树叶声)2 你能将你听到的声音用身体语言来表现吗?·学生根据音效用动作和声音来表现·老师加以组合引导后,提炼出三组4/4 X X X X水滴声: 咚 0 咚 0 (休止,声音轻巧)小溪流淌:响指 弹舌 响指 弹舌 (响指与弹舌配合,感受弱起)树叶声: 飒飒飒飒飒飒飒飒 (连续八分音符,注意弹性)·分别练习3如果将三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会有什么感觉呢?(声部配合练习)提示:“咚”声要始终保持住,稳定,不变弱;其他声音进入后要稳定好速度、音量。·配合一下,依次进入(控制好音量)·师清唱,生声势伴奏初步感受4请学生组成田野清唱团表现多彩的田野。·四声部配合:三种声音加上两组女生清唱·表扬评价【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歌曲学唱后的渲染部分,也是本课亮点。通过之前歌曲的学唱和处理,最后模仿大自然的声响,用阿卡贝拉这一形式来表现歌曲:三种声音加上清唱的配合创设出田野的情境,增添乐曲层次和色彩。】第四乐章:欢享田野的甘甜1师:春天的田野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秋天的田野也同样缤纷绚丽;正因为有了春的生机,才有了秋的灿烂。让我们在《丰收之歌》中一同欢享收获后的甘甜。(课件一遍听,二遍律动)我们一起跳起来吧!2师小结:多彩的田野带给我们彩色的心情,让我们心怀美好跟田野说再见吧!【设计意图:通过律动将歌曲再次升华,领略田野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