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歌表演《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湘艺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舞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去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以往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和掌握了一些音乐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想象力丰富,大部分同学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其中部分同学爱好表现,能大胆表现自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有过体会和感受,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本课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本课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教学难点: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弹琴,师生问好,同桌之间演唱《问好歌》二、感受歌曲,体验模仿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印度尼西亚吗?生……2、师:跟着我一起去那里看看吧。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705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因此称为千岛之国。其中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最有名的旅游胜地,那里不仅风景优美,景色宜人,而且还盛产许多水果。当地人叫卖水果的方式非常有特点,你听听,他们是怎么向游客介绍他们的水果的,他们那里都有什么水果呢?【师范唱X X X ……前面读,后面唱,只表现第一段】3、师:他们卖哪些水果?生……他们通过什么方式介绍的?生……唱的,先吆喝,后唱,师:他们的吆喝声跟咱们平时听到的吆喝声感觉一样么?生:不一样。4、师:什么不一样?你听到平时咱们是怎么吆喝的?(师示范、对比一下)是不是节奏不一样。生:节奏不一样。师:你能不能模仿模仿?【出示图片】教师随机唱后面部分。5、师:不错,吆喝的节奏挺像的,但是如果按照你刚才吆喝的声音来看,估计你的水果卖不出去,为什么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觉生意人做生意的状态,可以通过“快来吧”这里的动作来引导)生……师引导学生的感觉到位。6、师:特别有味道,但是,当地人是唱出来,你会么?这样,跟着我唱着来吆喝一次:唱后边部分。7、师:跟着音乐来一次肯定更有气氛,我来唱,你们用掌声来和,最后咱们一起吆喝起来……【跟伴奏,师唱前面部分,生打恰恰恰的节奏,唱后面部分】三、揭示课题1、师:他们这样叫卖水果的方式有意思吗?这就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首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咱们完整地听一遍吧【播放歌曲】2、师:歌曲听完了,谁来告诉我,哪儿最有意思,最有特点? 生:恰恰恰、 水果比较多等3、师:其实不光是歌曲里唱到了恰恰恰,就连我们歌曲的名字也很有特点,木 瓜 恰恰 恰 请大家跟着老师来读一读4、师:同学们,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轻松活泼的恰恰 恰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演唱恰恰恰5、师:同学们,说到恰恰恰,一下子让我想到了恰恰舞,知道恰恰舞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吗?恰恰最早起源于古巴,舞步最初的形态是描写企鹅摇摆走路的样子,节奏非常地紧凑。6、师:请起立,我们也来学习几个恰恰的动作。(扭胯、摆肩) (可以强调恰恰恰的声音效果)四、学习歌曲1、师:同学们,我来演唱歌曲的旋律,你们来加上(恰恰恰)动作。师:你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恰恰恰呢?生……跟着音乐把你喜欢的动作表示出来。2、师:我们刚才说除了恰恰恰很有特点,他们的水果还特别多,你现在能介绍介绍水果吗?【出示歌词的节奏】3、读一读(1)师:跟琴,按节奏读歌词(第一乐段)(2)师:同学们,老师在读的时候把哪些字重读了 生:黑色的字体(3)师:同学们,我们随着音乐来介绍我们的水果,怎么样?教师播放音乐,生读歌词(第一乐段)(4)师:同学们,城里人都争着来选购我们家的水果,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家的木瓜 (皮儿薄个大味鲜) 只要多少钱 (两毛六)非常的便宜,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木瓜,好吗?生读第二段歌词4、唱一唱(1)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学的这首歌曲是以什么方式来叫卖的?生:唱歌。师:那我们唱着介绍一下我们的水果,教师弹琴,生演唱歌曲第一乐段(教师强调水果要说清楚)(2)师:再次演唱歌曲(要把歌曲的重拍表现出来)师:同学们,城里人都来买我们的水果,你的心情怎么样?让我听到你高兴的心情,生再次演唱歌曲第一乐段(3)师:同学们,我们唱着来介绍我们的水果,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教师弹奏,师生一起唱。教师指挥(4)师:同学们,我们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来演唱一遍,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重音、 恰恰 恰、水果要说清楚)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五、二声部学唱1、师:听着你们吆喝得这么起劲,其他的水果商人也不甘示弱了,你听听,这家水果商是怎么叫卖的?认真听,听听哪里不一样【跟歌曲?伴奏?教师唱第一声部】2、师:哪里不一样?生……师:我们先试着学学这个水果商的叫卖方式吧呃 快 来吧 快 来吧 再 不买 卖完 了呃 快来 吧 快来 吧 快来 吧 快来 吧 再不 买 就卖 完了3、师:学生分组学习二声部的演唱4、师:你觉得在这首歌曲当中,我们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生:有番石榴等 5、 师:那你觉得歌曲的第一部分怎么演唱?(声音稍弱,亲切)第二部分(用热情、欢快的声音) 6、 现在我们来完整地演唱歌曲。(歌曲伴奏)六、拓展1、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分小组演唱,一组的同学唱歌曲的旋律,二组的同学演唱恰恰恰。在分声部的部分,演唱自己小组的那句。2、师: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演唱吧。(师生一起边歌边舞)七、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曲,你还知道哪些叫卖歌曲?引出卖报歌,简单介绍一下《卖报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歌曲。叫卖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只要你细心观察做一个有心人,谁也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水果都可以加进我们歌曲当中来演唱,课后你们可以创编歌词,互相交流。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结束今天的课堂。教学反思:《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认为五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专注性较高,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感知音乐,个别男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反思。首先,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模仿小商贩吆喝,引导学生感知叫卖歌,从而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你们来听一听,老师现在在叫卖什么?”然后出示歌曲中连续切分节奏的乐句: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还有苹果,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来就卖完了。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按节奏吆喝,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连续的切分节奏,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规范明了,这个环节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了铺垫其次,在歌曲新授环节,我设计多遍聆听的环节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歌曲,每一遍我都设计了紧扣音乐的问题或者活动,如紧扣歌曲恰恰恰的节奏型,通过肢体律动充分体验该节奏的韵律,也在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歌曲更加熟悉了。另外,《木瓜恰恰恰》的二声部学唱是这节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分组、男女生演唱、师生演唱等手段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环节。本节课在学生演唱完歌曲后,我让学生自评与他评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都很自信,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本来挺好的课堂氛围差一点陷入僵局,我感觉自己临时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精心预设的,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无法预料到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怎样的状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的东西。其实,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是很宝贵的,若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便可以在一次次“意料之外”的生成中发现问题、捕捉闪光点。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路上,我们应当备好每一课,上好每一课,不断学习、虚心求教,勤反思,多总结,为了走好这条路,更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片美丽无比的音乐天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