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3.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适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7.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8.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9.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方针
10.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开始于(  )
A.1921年 B.1925年 C.1928年 D.1937年
1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2.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
13.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令中,决定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土地法令》
14.俄国二月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D.俄国退出一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15.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  )
A.巴黎公社 B.苏联 C.执行委员会 D.人民委员会
16.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  )
A.1917年二月革命后 B.1917年前线失败后
C.彼得格勒起义之前 D.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②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18.(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俄国十月革命得以胜利的最主要条件是(  )
A.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
B.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沙皇君主制度的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沙皇俄国的削弱
19.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D.和平夺权
20.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农奴制度 D.俄国帝国主义统治
二、问答题
21.试比较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
──列宁的《四月提纲》
(1)指出这一报告发表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这一报告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纲领》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三、材料分析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请回答:
(1)上述条文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由谁制定的?
(2)文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
(3)文件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 邓小平这里所说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
(2) 这一模式有什么特点?
(3) 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裸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到:“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一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材料二:1921年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1) 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两种经济政策措施的不同态度?
(2) 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是哪年?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斯大林模式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帝国主义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经济 文化十分落后,世界上又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是斯大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①②⑤符合题意。
【点评】掌握斯大林模式相关史实。
2.【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即片面发展重工业,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农轻重比例失调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定语“不包括”,所以选择D。
【点评】理解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答案】A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思维的一类题目。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的条件形成的,在当时发挥过积极作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忽视了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而且斯大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并不适合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理解斯大林的体制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 春,俄共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将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
【点评】掌握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内涵。
5.【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引言的含意。“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俄国的国情,即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点评】理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内涵。
6.【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保证和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同时它使工业化有了粮食、原料的保障,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它的成就是巨大的,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评价。
7.【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是一道识记基础上的理解题,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首先,注意题干说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根据“苏联”这个限定语可以排除A、B,因为1922年苏联才成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强重工业等方面的建设,在工业化建设的初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内涵。
8.【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需要从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平建设时期继续实行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同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对马克思理论的重大发展。经过以上分析得知③④是正确的。
【点评】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9.【答案】A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时间上分析可以排除C、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其缺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布尔 什维克党提出了“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设想,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物质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
10.【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道路的探索。本题考查历史时间的识记能力。1921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37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苏联计划经济相关史实。
11.【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正确解答本题,须掌握两个关键:一是准确理解社会制度的性质;二是把握选项中每次革命的性质、任务。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B、C三项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故应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相关内涵。
12.【答案】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代表广大工农群众利益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其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退出世界大战。这是因为,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特别经不起战争的打击,因此战争给俄国造成的危害较之于其他参战国更为严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点评】知道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3.【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如“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令”,可以排除掉A项;“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属于土地政策,最符合题意的是D项。
【点评】知道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4.【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应重点记忆时间和结果。牢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就可以排除其他选项。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
15.【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D两项容易迷惑。只要区分清楚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委员会即可。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6.【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我们把握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能力。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然而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 前线失败后,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游行示威遭到镇压。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 民委员会;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7.【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此类题目首先必须把握事件发生的大体时间。本题以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为突破口,理清线索。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7月,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宣告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时间点。
18.【答案】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四个选项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因素,但究其最主要的条件应该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相关内涵。
19.【答案】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相关知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提出促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临时政府1917年9月残酷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的游行示威,并下令通缉列宁,政权全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已无可能,所以布尔什维克党作出武装起义的决定,即通过革命的暴力夺取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其他城市乃至农村苏维埃政权的胜利就是明证。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的斗争形式。
20.【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十分黑暗。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俄国300多年的沙皇专制被推翻了。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了解十月革命相关知识史实。
21.【答案】(1)对象不同。前者是沙皇专制统治;后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3)结果不同。前者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剥削本质未变;后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4)影响不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这是前者所不及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并能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点。做这道试题,必须对两次革命的时间、经过、结果、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通过筛选整合,提炼出重要的信息。要从整体上把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把握二者的可类比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所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对象不同。前者是沙皇专制统治;后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果不同。前者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剥削本质未变;后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影响不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这是前者所不及的。
【点评】本题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并能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点
22.【答案】(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报告。
(2)最重大的意义是提出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从而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向。
(3)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在提纲中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人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读材料,注意关键词“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结合教材知识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俄国二月革命,所以就能确定这一报告发表的背景。从材料的出处可以推断时间是1917年4月。从材料内容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重大意义是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向──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在提纲中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人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点评】本题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3.【答案】(1)《四月提纲》;列宁。
(2)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革命的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3)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考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的主要事迹和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1)问考查的是列宁撰写的《四月提纲》。(2)问考查的是列宁的革命的两个阶段 。(3)考查的是《四月提纲》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的主要事迹和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24.【答案】(1)斯大林模式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初期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后来,这一模式的僵化,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展。
【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和材料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后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和材料分析能力。
25.【答案】(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
(2)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3) 1921年。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考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两种经济政策和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农民对两种经济政策的态度一是不满,一是欢迎。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两种经济政策和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斯大林模式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帝国主义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经济 文化十分落后,世界上又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是斯大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①②⑤符合题意。
【点评】掌握斯大林模式相关史实。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比例失调
C.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即片面发展重工业,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农轻重比例失调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定语“不包括”,所以选择D。
【点评】理解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适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思维的一类题目。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的条件形成的,在当时发挥过积极作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忽视了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而且斯大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并不适合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理解斯大林的体制的相关史实。
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21年 春,俄共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将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
【点评】掌握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内涵。
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引言的含意。“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俄国的国情,即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点评】理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内涵。
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保证和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同时它使工业化有了粮食、原料的保障,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它的成就是巨大的,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评价。
7.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答案】D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本题是一道识记基础上的理解题,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首先,注意题干说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根据“苏联”这个限定语可以排除A、B,因为1922年苏联才成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强重工业等方面的建设,在工业化建设的初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相关内涵。
8.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需要从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平建设时期继续实行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同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对马克思理论的重大发展。经过以上分析得知③④是正确的。
【点评】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涵。
9.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方针
【答案】A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时间上分析可以排除C、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其缺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布尔 什维克党提出了“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设想,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物质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
10.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开始于(  )
A.1921年 B.1925年 C.1928年 D.1937年
【答案】C
【考点】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对社会主道路的探索。本题考查历史时间的识记能力。1921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37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苏联计划经济相关史实。
1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正确解答本题,须掌握两个关键:一是准确理解社会制度的性质;二是把握选项中每次革命的性质、任务。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B、C三项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故应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相关内涵。
12.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
【答案】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代表广大工农群众利益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其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退出世界大战。这是因为,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特别经不起战争的打击,因此战争给俄国造成的危害较之于其他参战国更为严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点评】知道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3.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令中,决定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土地法令》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限定词,如“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令”,可以排除掉A项;“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属于土地政策,最符合题意的是D项。
【点评】知道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4.俄国二月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建立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D.俄国退出一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应重点记忆时间和结果。牢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就可以排除其他选项。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
15.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  )
A.巴黎公社 B.苏联 C.执行委员会 D.人民委员会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D两项容易迷惑。只要区分清楚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人民委员会即可。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6.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  )
A.1917年二月革命后 B.1917年前线失败后
C.彼得格勒起义之前 D.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我们把握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能力。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然而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 前线失败后,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游行示威遭到镇压。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 民委员会;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是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史实。
1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②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④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俄国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此类题目首先必须把握事件发生的大体时间。本题以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为突破口,理清线索。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7月,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宣告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知道俄国十月革命相关时间点。
18.(2019九上·台州开学考)俄国十月革命得以胜利的最主要条件是(  )
A.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
B.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沙皇君主制度的落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沙皇俄国的削弱
【答案】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题目的四个选项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因素,但究其最主要的条件应该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相关内涵。
19.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 B.暴力夺权
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D.和平夺权
【答案】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相关知识。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提出促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临时政府1917年9月残酷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的游行示威,并下令通缉列宁,政权全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已无可能,所以布尔什维克党作出武装起义的决定,即通过革命的暴力夺取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其他城市乃至农村苏维埃政权的胜利就是明证。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十月革命的斗争形式。
20.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农奴制度 D.俄国帝国主义统治
【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十月革命相关知识。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末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十分黑暗。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俄国300多年的沙皇专制被推翻了。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了解十月革命相关知识史实。
二、问答题
21.试比较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
【答案】(1)对象不同。前者是沙皇专制统治;后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3)结果不同。前者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剥削本质未变;后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4)影响不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这是前者所不及的。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并能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点。做这道试题,必须对两次革命的时间、经过、结果、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通过筛选整合,提炼出重要的信息。要从整体上把握,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要把握二者的可类比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所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对象不同。前者是沙皇专制统治;后者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果不同。前者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剥削本质未变;后者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消灭了剥削制度。影响不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这是前者所不及的。
【点评】本题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并能分析比较两者不同点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
──列宁的《四月提纲》
(1)指出这一报告发表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这一报告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纲领》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答案】(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报告。
(2)最重大的意义是提出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从而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向。
(3)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在提纲中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人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读材料,注意关键词“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结合教材知识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俄国二月革命,所以就能确定这一报告发表的背景。从材料的出处可以推断时间是1917年4月。从材料内容可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重大意义是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向──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列宁在提纲中精辟地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因此布尔什维克党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人民手中,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点评】本题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三、材料分析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请回答:
(1)上述条文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件是由谁制定的?
(2)文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
(3)文件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四月提纲》;列宁。
(2)革命的第一阶段即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革命的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3)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考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的主要事迹和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1)问考查的是列宁撰写的《四月提纲》。(2)问考查的是列宁的革命的两个阶段 。(3)考查的是《四月提纲》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宁的主要事迹和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 邓小平这里所说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
(2) 这一模式有什么特点?
(3) 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1)斯大林模式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初期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后来,这一模式的僵化,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展。
【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和材料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后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和材料分析能力。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裸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到:“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一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材料二:1921年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1) 农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两种经济政策措施的不同态度?
(2) 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3)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的时间是哪年?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表示不满,对新经济政策中征收粮食税表示欢迎。
(2)苏俄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3) 1921年。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考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两种经济政策和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农民对两种经济政策的态度一是不满,一是欢迎。实行新经济政策前苏俄的首要任务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两种经济政策和学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