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④割占香港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的相关内容。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不是日本侵华表现,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日本侵华的表现。
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因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三十万中国军民被日军屠杀也发生在南京。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 和南京大屠杀的地点都在南京。
3.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
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知识。慈禧太后作为历史反面人物,在抗击外来侵略中表现出来软弱无能,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第③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其余选项符合史实,其余选项都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知道慈禧太后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4.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都有巨额赔款,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故选B。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的异同点。
5.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内容。题干里的“1900年、两宫微服出狩”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中国,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故选C。A,D选项与史实不符,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史实。
【点评】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都明确提出了可行的政治纲领
D.都建立起一支有组织强大的军队
【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两场农民运动的比较。义和团没有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更缺乏行动纲领和强大严密的军事组织,是失败原因之一,太平天国虽然有政权、纲领、军队,但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
7.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
C.没有区别开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和迷信色彩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在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洋”这个含义的理解,既有野蛮侵略的一面,又有工业文明传播的一面,应该区别对待。才符合辩证发展的历 史观。本题题干是侧重于排外。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义和团运动进步性和局限性。
8.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该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巨大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鸦片战争相关影响。
9.《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②封建经济消亡;③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损坏了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封建经济遭到冲击而不是消亡,故②错误,所以答案是C。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的影响。
1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五口通商 B.开设工厂
C.招募华工出国 D.协定关税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只要抓住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饷费”“均宜秉公议定”,便可得知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所以正确答案为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
11.你知道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  )
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⑥南京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⑥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⑥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相关内容。该题不仅要求学生识记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而且要求学生利用地理方位进行记忆。正确答案为B。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具体内容
1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该题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以它为始,中国在随后的屈辱岁月中,被迫签订了ABD等不平等条约。正确答案为C。
【点评】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理解层次,
13.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委曲求全
B.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关于鸦片战争的原因,ABC均是 中国失败的具体原因,但归根到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才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而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1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打开海外市场,而中国地大人多却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于是,英国处心积虑地通过各种手段想要打开中国市场,“鸦片走私”为它找到了突破口。所以,A项保护鸦片贸易,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不是根本原因,B项割占中国领土并不是它的目的,D项争取外交平等与题意完全不符合。正确答案为C。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5.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是(  )
A.林则徐 B.郑和 C.关天培 D.郑成功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课标要求为“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该题要求学生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敌进而战死在炮台上有一定了解。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相关知识。
16.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开始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该题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开始。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17.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块浮雕,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八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右图是其中的一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该题要求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本身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能看懂浮雕当中的内容,正确答案为A。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相关史实。
18.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情况,属于识记题,较为简单。学生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的政策是美国提出来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相关情况。
19.列强侵华,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列强瓜分中国时期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属于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天涯何处是神州”关键信息,描述当时中国被瓜分殆尽的概况,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知识点。
20.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了解情况。学生须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属识记层次。较为简单,最先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的是德国,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情况。
二、问答题
21.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的内容是出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鸦片战争;香港和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香港从被割让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并理解发展强大对国家的意义。课标要求“列举实例,综合多种 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要求学生能从香港的变化,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性。而且,此题最大 的特色是以图说史,更形象,更直观。需要学生综合把握时间跨度大的事件的前后联系。图一是割让香港的是中英《南京条约》;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是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点评】掌握香港从被割让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并理解发展强大对国家的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两则材料共同出自谁的话 结合材料一,说说他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
(3)你怎样评价他?
【答案】(1)林则徐。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对国家而言,损失兵力和钱财。
(2)①上书给皇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④加强海防。
(3)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相关史实,并能对了林则徐进行正确的评价。课标要求为“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恰当说明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属于识记、理解、感受层次。本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林则徐的原话能基本读懂,熟悉林则徐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正确评价林则徐。两者材料均出自林则徐,他为禁烟所做的事情有①上书给皇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④加强海防。对林则徐的评价是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相关史实,并能对了林则徐进行正确的评价。
23.阅读《七子之歌·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2)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香港地区有哪些举动?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香港、中国、英国
(2)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3)该诗表达了作者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该题通过阅读《七子之歌》,以香港岛为切入口,认识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爱国情感。
【点评】本题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
三、材料分析题
24.“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中国于何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本材料中开放的口岸有何区别?
【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
(2)1997年7月1日。
(3)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列强的势力侵入到中国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4)近代开放的口岸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具有强迫性、侵略性。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开放,具有主动性、主权性,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知识点】经济特区;香港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涉及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南京条约》、近代开放和现代开放的区别。
【点评】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 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答案】(1)态度:停战求和。原因:清军在战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借口: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
(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效果:事实证明英国的险恶用心得逞了,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即可看出
(3)清政府腐败无能度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英国的)船利炮奏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中,中国连连战败,清政府卖国求荣,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④割占香港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因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3.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
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都明确提出了可行的政治纲领
D.都建立起一支有组织强大的军队
7.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
A.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
C.没有区别开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和迷信色彩
8.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②封建经济消亡;③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五口通商 B.开设工厂
C.招募华工出国 D.协定关税
11.你知道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  )
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⑥南京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⑥⑤④③② D.①②③④⑥
1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委曲求全
B.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1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15.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是(  )
A.林则徐 B.郑和 C.关天培 D.郑成功
16.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开始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7.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块浮雕,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八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右图是其中的一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8.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19.列强侵华,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列强瓜分中国时期
20.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二、问答题
21.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的内容是出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两则材料共同出自谁的话 结合材料一,说说他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
(3)你怎样评价他?
23.阅读《七子之歌·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2)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香港地区有哪些举动?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材料分析题
24.“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中国于何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本材料中开放的口岸有何区别?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 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的相关内容。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不是日本侵华表现,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日本侵华的表现。
2.【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三十万中国军民被日军屠杀也发生在南京。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 和南京大屠杀的地点都在南京。
3.【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知识。慈禧太后作为历史反面人物,在抗击外来侵略中表现出来软弱无能,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第③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其余选项符合史实,其余选项都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知道慈禧太后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4.【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都有巨额赔款,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故选B。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的异同点。
5.【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内容。题干里的“1900年、两宫微服出狩”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中国,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故选C。A,D选项与史实不符,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史实。
【点评】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两场农民运动的比较。义和团没有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更缺乏行动纲领和强大严密的军事组织,是失败原因之一,太平天国虽然有政权、纲领、军队,但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正确答案是A。
【点评】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
7.【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在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洋”这个含义的理解,既有野蛮侵略的一面,又有工业文明传播的一面,应该区别对待。才符合辩证发展的历 史观。本题题干是侧重于排外。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义和团运动进步性和局限性。
8.【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该题要求学生理解、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巨大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鸦片战争相关影响。
9.【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损坏了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封建经济遭到冲击而不是消亡,故②错误,所以答案是C。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的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只要抓住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饷费”“均宜秉公议定”,便可得知是“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所以正确答案为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点评】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
11.【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相关内容。该题不仅要求学生识记五个通商口岸的名称,而且要求学生利用地理方位进行记忆。正确答案为B。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具体内容
12.【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该题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以它为始,中国在随后的屈辱岁月中,被迫签订了ABD等不平等条约。正确答案为C。
【点评】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理解层次,
13.【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关于鸦片战争的原因,ABC均是 中国失败的具体原因,但归根到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才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故而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14.【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急需打开海外市场,而中国地大人多却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于是,英国处心积虑地通过各种手段想要打开中国市场,“鸦片走私”为它找到了突破口。所以,A项保护鸦片贸易,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不是根本原因,B项割占中国领土并不是它的目的,D项争取外交平等与题意完全不符合。正确答案为C。
【点评】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5.【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相关知识。课标要求为“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该题要求学生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敌进而战死在炮台上有一定了解。正确答案为C。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相关知识。
16.【答案】B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该题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开始。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17.【答案】A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该题要求学生对“虎门销烟”事件本身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能看懂浮雕当中的内容,正确答案为A。
【点评】知道鸦片战争相关史实。
18.【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情况,属于识记题,较为简单。学生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的政策是美国提出来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相关情况。
19.【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属于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天涯何处是神州”关键信息,描述当时中国被瓜分殆尽的概况,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瓜分中国狂潮”相关知识点。
20.【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了解情况。学生须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属识记层次。较为简单,最先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的是德国,故正确答案为D
【点评】知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相关情况。
21.【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鸦片战争;香港和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香港从被割让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并理解发展强大对国家的意义。课标要求“列举实例,综合多种 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识记、理解层次,此题要求学生能从香港的变化,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重要性。而且,此题最大 的特色是以图说史,更形象,更直观。需要学生综合把握时间跨度大的事件的前后联系。图一是割让香港的是中英《南京条约》;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是香港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点评】掌握香港从被割让到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并理解发展强大对国家的意义
22.【答案】(1)林则徐。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对国家而言,损失兵力和钱财。
(2)①上书给皇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④加强海防。
(3)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相关史实,并能对了林则徐进行正确的评价。课标要求为“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恰当说明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属于识记、理解、感受层次。本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林则徐的原话能基本读懂,熟悉林则徐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正确评价林则徐。两者材料均出自林则徐,他为禁烟所做的事情有①上书给皇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④加强海防。对林则徐的评价是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开眼看世界,是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相关史实,并能对了林则徐进行正确的评价。
23.【答案】(1)香港、中国、英国
(2)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
(3)该诗表达了作者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知识点】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该题通过阅读《七子之歌》,以香港岛为切入口,认识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爱国情感。
【点评】本题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割让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
24.【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
(2)1997年7月1日。
(3)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列强的势力侵入到中国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4)近代开放的口岸是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具有强迫性、侵略性。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开放,具有主动性、主权性,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知识点】经济特区;香港回归;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涉及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南京条约》、近代开放和现代开放的区别。
【点评】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
25.【答案】(1)态度:停战求和。原因:清军在战斗中节节失利,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借口:保护老百姓免受战火的侵扰。
(2)目的:向清政府代表炫耀武力,迫使清政府心悦诚服地向他求和。效果:事实证明英国的险恶用心得逞了,从耆英上奏给道光帝的话中即可看出
(3)清政府腐败无能度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条约;同时,清朝上下又愚昧无知,在英国的)船利炮奏前完全丧失了斗志。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中,中国连连战败,清政府卖国求荣,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