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发展的选择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发展的选择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发展的选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对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单位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暖和 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主要讲述了国务院对夏季和冬季空调问题的规定,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答案选B。②③不符合国务院规定内容的宗旨,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漫画《因小失大》告诉我们(  )
A.先要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经济效益提高了,生态环境自然就得到了保护
C.不要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D.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一对不能解决的矛盾
【答案】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PRED关系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人物追求的经济发展(芝麻)就是题中的“小”,由此而丢失的环境(西瓜)就是题中的“大”,由此可知答案选C。
【点评】知道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穷,今朝退耕还林国富民强”这幅对联告诉我们(  )
A.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退耕还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C.退耕还林是山区致富的根本途径
D.发展经济有时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答案】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贫,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退耕还林——材料强调的是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体现了选项A的观点。BCD选项的说法本身都错误,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漫画《虎视眈眈》告诉我们(  )

A.盲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盲目围湖造田浪费了水资源
C.围湖造田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D.围湖造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个漫画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漫画上有“围湖造田”四个字,漫画中老虎的眼睛处有“汛期”两个字,寓意人类盲目地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一到春季,冰雪消融的汛期,那么就会引发洪涝灾害。故盲目围湖造田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是A。
【点评】知道围湖造田的危害,会解读漫画。
5.某市在夏天举办冰灯冰雕展。此次冰灯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冰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一做法(  )
A.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C.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答案】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冰灯冰雕展的举办消耗过多的电量,浪费了电力资源,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和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为了保护好武汉东湖的自然之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湖风景区
B.完善对东湖的环境保护机制,禁止对东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在东湖景区内多建人造景观,刺激旅游经济发展
D.加强对东湖的环境保护,对在东湖风景区乱扔垃圾者一律处以刑罚
【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A说法太绝对,东湖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但是不允许竭泽而渔式的开发;C说法有误,不能过多地破坏自然环境去建造人文景观;D说法有误,对乱扔垃圾者只能处以行政处罚。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7.“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答案】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国情,“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目的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国情指的就是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C是正确并符合题意的,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中强调的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的理解。
8.对下边的漫面“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PRED的相互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分析得出,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生态恶化、乱砍森林等不可持续行 为,给地球带来了千疮百孔。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人地观”,才能达成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正确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漫画入手,考查“人地观”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9.(2017·金华)“你可曾经听过,你可曾经去过,江南有座金华城……”让我们随着这首熟悉的民谣走进家乡。回答
【大美金华】金华城中三江交汇处有座燕尾洲公园,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该公园设计获得了2015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奖,其理念是(  )
A.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环保离不开节能减排
C.人类之间平等发展 D.“开源”与“节流”并举
【答案】A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有关知识,为地方性课程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尾洲公园的设计者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他创意的景观步行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的同时存在,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燕尾洲公园设计理念的了解。
10.(2016·丽水)长江经济带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亿人口。近年来,沿岸每年有近400亿吨的污水排入长江。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下做法符合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是
①依法整治污染企业 ②加快开发长江沿岸的自然资源
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长江经济带暂缓实施二孩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该战略的精神;②中“加快开发自然资源”的说法是错的,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④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无关,明显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二、综合题
11.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经济效益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求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据此回答第1~2题。
(1)该林场的举措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法制意识增强
C.资源人均意识增强 D.科教兴国战略
(2)该林场没有砍树,综合效益却反而更高。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无须开发利用资源
B.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更加促进经济发展
C.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棵树也不能砍
D.其他林场都应全部模仿这个林场的做法
【答案】(1)A
(2)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题题目中林场原来的做法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后来利用林场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结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做法,因此第一小题选择A;第二小题侧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三者先协调才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学会在生产中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12.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说明(  )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2)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C
(2)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图示设计连环题,一目了然。从图示中分析得出,由于人类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赤潮产生,而赤潮现象又影响了经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 因,故第1题选C。而解决以上问题,不能实行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也不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基本国策,即正确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是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3.(2017·金华)金华是“百工之乡”,下辖县(市、区)中有“五金之都”“水晶之都”…… 现有A地欲建木雕小镇。为此,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调查】①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②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但多数效益不佳;③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④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
【实地走访】有一红木家具厂,从选料开始层层把关,精工细作.作品署名,追求品质;定期表彰劳动能手;经常招收有一技之长的职高毕业生……虽然该厂产品价格不菲,客户仍排起了长队;还跻身央视《工匠精神》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的魅力。
(1)分析A地兴建木雕小镇的优势条件,提出扬长避短的建议。
(2)工匠精神成就了企业,也必将为“百工之乡”的发展增光添彩。请借鉴该厂的成功经验,谈谈对弘扬工匠精神的理解。
温馨提示:本小题可以参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你的思考。
【答案】(1)优势条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建议:原材料远离产地,可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企业效益不佳,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等等。
(2)“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 “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可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分析材料“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可知,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好;分析材料“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可知,当地离市场近,交通便利。分析材料“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可知,当地远离原材料产地,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分析材料“多数效益不佳”可知,当地企业效益不佳,为此我们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
(2)本题考查的是工匠精神的有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回答即可,如:针对“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针对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针对“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点评】本题是一道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综合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素材,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材料仔细研读的基础上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发展的选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医院等对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单位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贯彻落实这一规定有利于(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世界气候变得更加暖和 ③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漫画《因小失大》告诉我们(  )
A.先要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B.经济效益提高了,生态环境自然就得到了保护
C.不要以污染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D.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一对不能解决的矛盾
3.“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穷,今朝退耕还林国富民强”这幅对联告诉我们(  )
A.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退耕还林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C.退耕还林是山区致富的根本途径
D.发展经济有时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4.漫画《虎视眈眈》告诉我们(  )

A.盲目围湖造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盲目围湖造田浪费了水资源
C.围湖造田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
D.围湖造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5.某市在夏天举办冰灯冰雕展。此次冰灯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冰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一做法(  )
A.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B.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C.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6.武汉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和首批4A级风景旅游区。为了保护好武汉东湖的自然之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东湖风景区
B.完善对东湖的环境保护机制,禁止对东湖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在东湖景区内多建人造景观,刺激旅游经济发展
D.加强对东湖的环境保护,对在东湖风景区乱扔垃圾者一律处以刑罚
7.“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  )
A.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8.对下边的漫面“千疮百孔的地球”,解读正确的是(  )

①保护地球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②人类与地球是不能和谐相处的
③要正确处理好PRED的相互关系
④应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7·金华)“你可曾经听过,你可曾经去过,江南有座金华城……”让我们随着这首熟悉的民谣走进家乡。回答
【大美金华】金华城中三江交汇处有座燕尾洲公园,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该公园设计获得了2015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奖,其理念是(  )
A.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B.环保离不开节能减排
C.人类之间平等发展 D.“开源”与“节流”并举
10.(2016·丽水)长江经济带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亿人口。近年来,沿岸每年有近400亿吨的污水排入长江。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下做法符合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是
①依法整治污染企业 ②加快开发长江沿岸的自然资源
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④长江经济带暂缓实施二孩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11.某林场原来靠大量砍伐树木赚钱,每年的经济效益很低,后来林场领导改变思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来求发展。两年下来,一棵树没砍,却实现综合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据此回答第1~2题。
(1)该林场的举措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法制意识增强
C.资源人均意识增强 D.科教兴国战略
(2)该林场没有砍树,综合效益却反而更高。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无须开发利用资源
B.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更加促进经济发展
C.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棵树也不能砍
D.其他林场都应全部模仿这个林场的做法
12.浙江沿海地区,近年来多次发生“赤潮”现象。下面是我国海洋“赤潮”形成及影响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图示说明(  )
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
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D.因海水缺乏自净能力,赤潮很难解决
(2)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②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国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7·金华)金华是“百工之乡”,下辖县(市、区)中有“五金之都”“水晶之都”…… 现有A地欲建木雕小镇。为此,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调查】①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②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但多数效益不佳;③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④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
【实地走访】有一红木家具厂,从选料开始层层把关,精工细作.作品署名,追求品质;定期表彰劳动能手;经常招收有一技之长的职高毕业生……虽然该厂产品价格不菲,客户仍排起了长队;还跻身央视《工匠精神》纪录片,展现工匠精神打造卓越产品的魅力。
(1)分析A地兴建木雕小镇的优势条件,提出扬长避短的建议。
(2)工匠精神成就了企业,也必将为“百工之乡”的发展增光添彩。请借鉴该厂的成功经验,谈谈对弘扬工匠精神的理解。
温馨提示:本小题可以参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你的思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题干主要讲述了国务院对夏季和冬季空调问题的规定,这一规定主要目的是节约资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所以答案选B。②③不符合国务院规定内容的宗旨,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答案】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PRED关系的相关知识。漫画中人物追求的经济发展(芝麻)就是题中的“小”,由此而丢失的环境(西瓜)就是题中的“大”,由此可知答案选C。
【点评】知道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答案】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昔日靠山吃山人穷家贫,今朝退耕还林民富国强。”退耕还林——材料强调的是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体现了选项A的观点。BCD选项的说法本身都错误,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答案】A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个漫画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观察和解读能力。漫画上有“围湖造田”四个字,漫画中老虎的眼睛处有“汛期”两个字,寓意人类盲目地围湖造田,使得河流湖泊的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一到春季,冰雪消融的汛期,那么就会引发洪涝灾害。故盲目围湖造田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是A。
【点评】知道围湖造田的危害,会解读漫画。
5.【答案】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冰灯冰雕展的举办消耗过多的电量,浪费了电力资源,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点评】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A说法太绝对,东湖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但是不允许竭泽而渔式的开发;C说法有误,不能过多地破坏自然环境去建造人文景观;D说法有误,对乱扔垃圾者只能处以行政处罚。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7.【答案】C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我国面临的国情,“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目的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的问题,因此这里的国情指的就是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C是正确并符合题意的,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中强调的我国的国情不符,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的理解。
8.【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分析得出,人类过度开发、水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生态恶化、乱砍森林等不可持续行 为,给地球带来了千疮百孔。因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的“人地观”,才能达成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正确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以漫画入手,考查“人地观”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9.【答案】A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有关知识,为地方性课程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燕尾洲公园的设计者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他创意的景观步行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园内有中国婺剧院、“彩虹桥”……还建有保护河漫滩湿地的生态防洪堤”的同时存在,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燕尾洲公园设计理念的了解。
10.【答案】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材料中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③中的做法符合该战略的精神;②中“加快开发自然资源”的说法是错的,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④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无关,明显错误。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11.【答案】(1)A
(2)B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题题目中林场原来的做法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后来利用林场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结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做法,因此第一小题选择A;第二小题侧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三者先协调才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故选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学会在生产中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12.【答案】(1)C
(2)D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图示设计连环题,一目了然。从图示中分析得出,由于人类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大量地排放工业污水和养殖废水,使海水富营养化,使得赤潮产生,而赤潮现象又影响了经济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 因,故第1题选C。而解决以上问题,不能实行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也不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而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基本国策,即正确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是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3.【答案】(1)优势条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等。
建议:原材料远离产地,可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企业效益不佳,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等等。
(2)“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 “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考点】因地制宜谋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A地有千年木雕历史,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数十位”可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分析材料“现有木雕和红木家具企业2500多家,产值150多亿元”可知,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好;分析材料“临近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小镇离高速路口不远”可知,当地离市场近,交通便利。分析材料“本地不产红木,所用木料产地在东南亚等地”可知,当地远离原材料产地,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资金和交通优势从东南亚调入,解决短缺问题;分析材料“多数效益不佳”可知,当地企业效益不佳,为此我们可依靠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益。
(2)本题考查的是工匠精神的有关知识,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回答即可,如:针对“是什么”,工匠精神是敬业、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针对 “为什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精神动力;针对“怎么办”,全社会要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氛围;企业要规范管理,注重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青少年要刻苦学习,崇尚技术,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等等。
【点评】本题是一道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综合题,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素材,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材料仔细研读的基础上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