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是相对于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也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新经济政策规定余粮可自己支配,鼓励商业贸易,承认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这不同的地方就是新的地方。 A、B两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D项与苏俄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点评】知道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改革与解题。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故C项是正确的。【点评】掌握苏联的改革与解题相关知识。3.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可以得出此次的改革应该指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它使苏联走向解体,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布拉格之春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是1985年,故先后顺序选C项。【点评】知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属于识记层次。5.“苏联”这个词已成为过去,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东欧剧变C.欧洲联盟成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的认识。C选项不符合题意,A、B选项虽然都给苏联解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原因,故选D项。【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原因。6.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更名为俄罗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如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俄罗斯,故选B项。【点评】知道苏联解体的时间点。7.1991年的一个冬日,一面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一面印有白蓝红的三色旗缓缓上升。这一事件标志着(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解体相关知识。题目中通过国旗的变化表明国家政体的变化,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是前苏联的旗帜,而白蓝红的三色旗则是俄罗斯,联系题目中的时间,ACD时间与题目不符。故选B项。【点评】了解苏联解体相关情况。8.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 D.列宁新经济政策【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将整个房子烧了”。推断这次改革是失败的,因此排除B、C选项。再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使苏联进入死胡同,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故选A项。【点评】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9.“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英国的历史【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词“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知道此国家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结合“一朝解体”可知是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历史,故选B项。【点评】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脉络。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10.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说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D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评】东欧剧变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识记、理解层次。11.二战后,东欧一位领导人说:“我们不应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这里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是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照搬了( )A.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东欧各国由于受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从而导致剧变。材料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就是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点评】东欧各国的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原因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12.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完全解体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未见预期效果后又转到政治领域进行改革。1991年8月19日,由苏联高级官员发动的旨在挽救苏联的“八一九事件”,没有成功,反倒加剧了苏联的解体。故选D。【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3.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始于80年代②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③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④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说法,改革开始于80年代,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在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效的时候,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但是这些改革都失败了,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提高,最后还导致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正确答案应该选C。【点评】掌握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4.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下列哪些国家的总统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①哈萨克斯坦 ②乌克兰 ③白俄罗斯 ④土库曼斯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独联体成立的知识。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签署协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故答案是B。【点评】知道独联体成立的相关知识。15. 1990年,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的是( )A.斯大林 B.叶利钦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知识。苏联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1990年3月12日至15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对苏联宪法作了部分修改,并决定设立享有广泛权力的总统职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1329票赞成,495票反对,54票无效当选苏联首任总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16.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成功也有失败,很能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不能作比较的,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中国虽然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也并不能说明只适合中国,以偏概全,故D项也错误。综合以上,正确答案应该选A。【点评】理解社会主义相关知识。17.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有关知识。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18.苏联解体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C.苏联模式的失败D.列宁主义的失败【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级格局的冷战落下帷幕。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代表国际工人运动失败,也不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的模式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实际状况,最终解体。故正确答案应该选C。【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9.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89年 B.1990年C.1991年 D.1992年【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有关知识。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了解苏联解体的时间、经过。20.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的事件是( )A.华约组织解散 B.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有关知识。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理解冷战的背景、历程。二、问答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答案】(1)苏联;(2)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顽,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大事及特点。1985年指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指苏联解体。另外,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汲取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横纵联系历史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点评】 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历史发展的认识。22.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大国崛起》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推算一下苏联共存在了多久?【答案】(1)列宁;俄国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苏联解体;69年。【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解答材料题,要按照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解答思路如下:(1)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是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为了挽救危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最后一任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这事件指苏联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991-1922=69年。【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解体的认识,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2)邓小平为什么说东欧事件“迟早要出现”?【答案】(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东欧各国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使共产党的中央控制能力下降。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说“迟早要出现”的原因在于,东欧国家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三、材料分析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答案】(1) “八 一九”事件。事件后,叶利钦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上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又推行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苏联局势更加动荡。(3)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动摇了苏共的统治基础,“八 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点评】掌握“八 一九”事件和苏联的解体。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据材料一你能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哪些信息?(2)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想一想,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会失败呢 (4)结合材料二,思考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答案】(1)改革在经济上,提高农业经营投资,但不顾客观条件,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3)没有从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而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注定是不会成功的。(4)改革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改革必须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能急于求成等。【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情况以及给我们国家的启示。【点评】全面掌握和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3.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布拉格之春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5.“苏联”这个词已成为过去,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事件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东欧剧变C.欧洲联盟成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6.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俄罗斯C.苏维埃俄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7.1991年的一个冬日,一面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一面印有白蓝红的三色旗缓缓上升。这一事件标志着(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C.十月革命胜利 D.德国统一8.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 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 D.列宁新经济政策9.“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苏联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英国的历史10.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11.二战后,东欧一位领导人说:“我们不应奴隶般的模仿外国人的模样”,这里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是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照搬了( )A.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12.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 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联完全解体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13.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始于80年代②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③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④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14.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下列哪些国家的总统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①哈萨克斯坦 ②乌克兰 ③白俄罗斯 ④土库曼斯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5. 1990年,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的是( )A.斯大林 B.叶利钦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16.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17.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这位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18.苏联解体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C.苏联模式的失败D.列宁主义的失败19.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A.1989年 B.1990年C.1991年 D.1992年20.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的事件是( )A.华约组织解散 B.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二、问答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22.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大国崛起》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3)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推算一下苏联共存在了多久?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2)邓小平为什么说东欧事件“迟早要出现”?三、材料分析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据材料一你能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哪些信息?(2)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想一想,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会失败呢 (4)结合材料二,思考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是相对于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也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新经济政策规定余粮可自己支配,鼓励商业贸易,承认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这不同的地方就是新的地方。 A、B两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D项与苏俄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点评】知道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改革与解题。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故C项是正确的。【点评】掌握苏联的改革与解题相关知识。3.【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可以得出此次的改革应该指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它使苏联走向解体,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4.【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是1985年,故先后顺序选C项。【点评】知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属于识记层次。5.【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的认识。C选项不符合题意,A、B选项虽然都给苏联解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原因,故选D项。【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原因。6.【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更名为俄罗斯。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如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俄罗斯,故选B项。【点评】知道苏联解体的时间点。7.【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解体相关知识。题目中通过国旗的变化表明国家政体的变化,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是前苏联的旗帜,而白蓝红的三色旗则是俄罗斯,联系题目中的时间,ACD时间与题目不符。故选B项。【点评】了解苏联解体相关情况。8.【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将整个房子烧了”。推断这次改革是失败的,因此排除B、C选项。再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使苏联进入死胡同,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诸多国家,故选A项。【点评】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改革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9.【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词“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知道此国家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结合“一朝解体”可知是材料描述的是苏联的历史,故选B项。【点评】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脉络。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理解、应用层次。10.【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说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D符合题意,故选D项。【点评】东欧剧变的实质。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识记、理解层次。11.【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东欧各国由于受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从而导致剧变。材料提到的“外国模样”指的就是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点评】东欧各国的改革。本题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原因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12.【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未见预期效果后又转到政治领域进行改革。1991年8月19日,由苏联高级官员发动的旨在挽救苏联的“八一九事件”,没有成功,反倒加剧了苏联的解体。故选D。【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3.【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说法,改革开始于80年代,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在经济改革未能取得成效的时候,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但是这些改革都失败了,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提高,最后还导致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所以①②④说法正确,正确答案应该选C。【点评】掌握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4.【答案】B【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独联体成立的知识。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签署协议,决定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故答案是B。【点评】知道独联体成立的相关知识。15.【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知识。苏联第3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1990年3月12日至15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对苏联宪法作了部分修改,并决定设立享有广泛权力的总统职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1329票赞成,495票反对,54票无效当选苏联首任总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16.【答案】A【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成功也有失败,很能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不能作比较的,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中国虽然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也并不能说明只适合中国,以偏概全,故D项也错误。综合以上,正确答案应该选A。【点评】理解社会主义相关知识。17.【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有关知识。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18.【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解体相关知识。苏联的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级格局的冷战落下帷幕。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代表国际工人运动失败,也不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的模式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实际状况,最终解体。故正确答案应该选C。【点评】理解苏联解体相关知识。19.【答案】C【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与解体的有关知识。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将国家权力和核密码箱移交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了解苏联解体的时间、经过。20.【答案】D【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的有关知识。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点评】理解冷战的背景、历程。21.【答案】(1)苏联;(2)戈尔巴乔夫改革;(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顽,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苏联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大事及特点。1985年指戈尔巴乔夫改革,1991年指苏联解体。另外,要学以致用,通过对苏联解体的认识,汲取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横纵联系历史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点评】 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历史发展的认识。22.【答案】(1)列宁;俄国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苏联解体;69年。【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解答材料题,要按照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解答思路如下:(1)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是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21年春”,为了挽救危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1991年”“最后一任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这事件指苏联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991-1922=69年。【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解体的认识,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3.【答案】(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2)东欧各国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解析】【分析】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使共产党的中央控制能力下降。东欧的事件指的是东欧国家发生剧变,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说“迟早要出现”的原因在于,东欧国家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外部原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4.【答案】(1) “八 一九”事件。事件后,叶利钦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治上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又推行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苏联局势更加动荡。(3)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动摇了苏共的统治基础,“八 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点评】掌握“八 一九”事件和苏联的解体。25.【答案】(1)改革在经济上,提高农业经营投资,但不顾客观条件,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2)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3)没有从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而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注定是不会成功的。(4)改革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改革必须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能急于求成等。【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改革的情况以及给我们国家的启示。【点评】全面掌握和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