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我国的(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2.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3.下图小明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是拍下的照片,那么他可能参观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西亚先民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 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C.河姆渡人 D.北京人5.(2021七下·北仑期中)在完成《走访原始农业聚落》学习之后,小瑶对笔记进行了整理,其中有误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B.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原始农村聚落先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D.河姆渡人使用陶器储存食物6.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直到中国远古遗址的出土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下列哪个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 D.北京人7.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的浙江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早期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8.(2019八上·吴兴期中)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都延续至今 ④社会分化明显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看下图回答,从地理位置来看,该流域大致在今天哪个国家境内( )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伊朗10.看下图回答下列哪一早期文明诞生于此(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中国11.读图“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12.读图“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纬度相似,但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②地比①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人口多,劳动力丰富13.某校初一同学准备以“早期大河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探究内容中符合史实的是( )A.埃及人建造的古城乌鲁克是著名的人类早期城市之一B.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C.埃及人们渴望尼罗河的泛滥,因为泛滥的河水给河谷耕地带来天然的肥料D.大约4000年前,商王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14.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印第安人 B.埃及人C.苏美尔人 D.玛雅人15.(2020七下·台州开学考)按出现国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两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印度河流域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16.早期城市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的时间与对应区域是( )A.约公元前3500年 尼罗河流域B.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C.约公元前3000年 印度河流域D.约公元前3000年 黄河流域17.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B.希腊同波斯之间的战争C.希腊城邦内部之间的混战 D.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18.下列内容斯巴达人可能会经历的有( )①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 ②练习跑步、投矛③把认为是民主的敌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④进行军事训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下列属于斯巴达与雅典共同点的是( )A.手工业发达 B.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国家C.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 D.尚武善战20.公元前490—前322年。雅典大约一半的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你认为群众能对政治家作出惩罚的原因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C.陪审法庭 D.陶片放逐法二、填空题21.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观察以下史实和推论,完成下列问题:史实:北京人遗址上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较大的灰烬层有没4个,第四层最厚处达6米。推论:北京人已知道使用火。请你根据以上思路,从以下史实中得出相应的推论。史实一: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推论: 史实二: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了地下陶质排水管推论: 史实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推论: 22.请将以下三幅图的文字类型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三、材料分析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材料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材料三: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说时代哪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请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典故?后来禹用什么方法使得治水成功?(3)尧舜禹这样的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的什么状况?24.读右图《古代希腊》,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字母E代表的海域是 (2)写出表示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的字母:①克里特岛: ②迈锡尼: 25.识下图,回答问题。(1)看图回答问题: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个聚落遗址的居民房屋?这两处聚落遗址分别位于哪里?(2)试分析: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如今,在世界的哪些地区仍然可以看到乙图这样的建筑?(3)建造房屋反映出古代的先民已开始定居生活,你认为古人类定居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早期人类的生产情况。北京人和元谋人都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那时还没有原始农业,故排除AC。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排除D。我国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故正确答案是B。【点评】知道我国早期人类的生产情况。2.【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此题以时事为切入点体现实效性的同时把握基础性。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和半坡人遗址都位于北方黄河流域,位于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遗址。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掌握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3.【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人类的居住情况。居住文化是人类远古文化的重要内容,房屋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的气候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故西北风比较出名,墙壁厚,窗户小可以达到保证室内的湿度,冬暖夏凉的效果,A排除。北京人生活在洞穴里,B排除;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D排除。本题从图片上看出,房屋高出地面,屋顶坡度很大,属于干栏式房屋,适应了那里气候潮湿的自然条件,它是长江流域德尔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掌握早期人类的居住情况。4.【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特色。房屋建筑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元谋人和北京人 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降水多,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先民们创造了干栏式房屋。此题注重古今联 系、,史地联系,体现了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知道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特色。5.【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史前时代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概况。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开始定居才出现了农业聚落。因此原始聚落的先民主要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生产上使用磨制石器,生活上使用陶器储存食物,农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AB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点评】掌握史前时代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概况。6.【答案】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人类生活生产情况的掌握程度,明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粟的地区,排除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农耕,只会采集和狩猎,故正确答案是B。【点评】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7.【答案】D【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区域分布情况的认识。元谋生活在人云南,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 店,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本题以家乡浙江省为切入点,指出浙江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以 具体事例结合本土资源加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故正确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区域分布情况。8.【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此题要说明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地处大河流域,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都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分化。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是延续下来的,其他都是中断了,所以说都延续至今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9.【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今天来看,这里属于埃及,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10.【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情况。图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以提示我们,此题涉及两河流域的文明,从而判定该地区为古巴比伦的诞生地。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情况。11.【答案】D【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孕育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孕育都和大河密不可分,都属于大河文明。故通过看图对比知道河流对早期文明孕育的影响,正确答案为D。【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孕育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12.【答案】C【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纬度较高,故A说法有误;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不大,故B说法有误;D是人文条件,不是自然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3.【答案】C【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早期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乌鲁克是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的古城,A排除;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B排除;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D排除。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早期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14.【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早期文明出现的文字。此题通过辨别图片来识别早期楔形文字的特点,用间接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两河流域文明的了解。图片明显是泥板文书,是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它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故答案为C。【点评】知道早期文明出现的文字。15.【答案】C【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主要侧重从国家形成的时间来了解早期区域文明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而知道国家形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为公元前4000年,然后是埃及,公元前3100,接着是古印度,公元前2300,古代中国夏朝,公元前2070。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16.【答案】B【考点】古代西亚国家;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亚非大河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A说法有遗漏;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C说法有误;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出现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答案选择B。【点评】知道亚非大和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17.【答案】C【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的衰落的原因的掌握。根据教材可知,古希腊两大城邦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各城邦之间的长期混战及城邦内部的混乱,使辉煌一时的希腊城邦迅速衰微。故答案为C。【点评】掌握古希腊衰落的原因。18.【答案】D【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两大主要城邦的概况的识记。古希腊两大城邦为雅典与斯巴达。雅典的特色是民主政治,斯巴达崇尚武力,选项中1符合雅典的情况,3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都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掌握古希腊两大城邦的概况。19.【答案】B【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两大城邦情况的识记。AC雅典符合,但斯巴达不符合;D斯巴达符合,但雅典不符合;而斯巴达与雅典都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所以答案为B。【点评】掌握古希腊两大城邦的具体情况。20.【答案】D【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情况的识记。A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B是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C是最高司法机关,D是维护雅典民主的有力措施之一,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就把这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一块陶片代表一张选票,如果投票人数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可被放逐国外10年。这就是雅典群众能对政治家作出的惩罚,故而答案为D。【点评】掌握雅典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 ,知道陶片放逐法的使用方法。21.【答案】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由史实一: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可以推论: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从史实二: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了地下陶质排水管,可以推论: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从史实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可以推论: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故答案依次是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点评】知道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22.【答案】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文字。这几幅图片显示的早期文字分别是印度的图画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故答案依次是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古文字。23.【答案】(1)办法:禅让;例子: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者目住举有才德的舜为继任人,尧于是才匹部藕联盟百领的职位让给了舜。(2)历史典故: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方法:疏导。(3)浓缩也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考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理解及大禹治水的了解,对于第一小问,根据问题中的“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及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关键词,可以推断为禅让制;从材料二中的“洪水”、人物“禹”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所讲的典故是大禹治水(或三过家门而不入);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来治水,顺应了自然规律,成功的改造自然。【点评】了解尧舜禹的传说及禅让制,通过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及当时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状况。24.【答案】(1)爱情海(2)A;B【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爱琴海文明的了解,爱琴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通过对教材相关图片的了解,图中字母E为古代爱琴海,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分别为A和B。【点评】了解爱琴海文明中的两大文明并知道其地理位置。25.【答案】(1)图甲是半坡聚落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位于陕西西安;图乙是河姆渡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位于浙江余姚。(2)原因: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陕西西安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谅。地区: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还可以见到这样的建筑。(3)基本条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的发明;生产工具的显著改进,使用磨制石器;好处:与漂泊相比,定居可以形成原始的村落,有利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有着重的大意义。【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史实。图中甲是半地穴式房屋,乙房屋是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居民,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适应自然环境,开始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点评】考查对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等考点的理解。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我国的(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答案】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早期人类的生产情况。北京人和元谋人都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那时还没有原始农业,故排除AC。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排除D。我国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故正确答案是B。【点评】知道我国早期人类的生产情况。2.近日,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文化遗址是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时期的遗址,下列遗址中与其同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此题以时事为切入点体现实效性的同时把握基础性。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和半坡人遗址都位于北方黄河流域,位于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遗址。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掌握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3.下图小明参观远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是拍下的照片,那么他可能参观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西亚先民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人类的居住情况。居住文化是人类远古文化的重要内容,房屋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的气候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故西北风比较出名,墙壁厚,窗户小可以达到保证室内的湿度,冬暖夏凉的效果,A排除。北京人生活在洞穴里,B排除;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D排除。本题从图片上看出,房屋高出地面,屋顶坡度很大,属于干栏式房屋,适应了那里气候潮湿的自然条件,它是长江流域德尔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掌握早期人类的居住情况。4. 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C.河姆渡人 D.北京人【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特色。房屋建筑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元谋人和北京人 都是居住在山洞里,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降水多,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先民们创造了干栏式房屋。此题注重古今联 系、,史地联系,体现了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知道河姆渡居民的房屋特色。5.(2021七下·北仑期中)在完成《走访原始农业聚落》学习之后,小瑶对笔记进行了整理,其中有误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西亚B.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原始农村聚落先民以采集和渔猎为生D.河姆渡人使用陶器储存食物【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史前时代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概况。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进入新石器时代后,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开始定居才出现了农业聚落。因此原始聚落的先民主要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生产上使用磨制石器,生活上使用陶器储存食物,农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AB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点评】掌握史前时代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概况。6.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100多年。直到中国远古遗址的出土了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下列哪个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这一结论(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 D.北京人【答案】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人类生活生产情况的掌握程度,明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地区是中国最早种植粟的地区,排除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不会农耕,只会采集和狩猎,故正确答案是B。【点评】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7.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的浙江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早期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D【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区域分布情况的认识。元谋生活在人云南,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 店,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西安,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本题以家乡浙江省为切入点,指出浙江省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以 具体事例结合本土资源加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故正确答案是D 。【点评】知道我国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区域分布情况。8.(2019八上·吴兴期中)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都延续至今 ④社会分化明显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此题要说明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地处大河流域,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都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分化。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是延续下来的,其他都是中断了,所以说都延续至今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9.看下图回答,从地理位置来看,该流域大致在今天哪个国家境内( )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伊朗【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今天来看,这里属于埃及,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10.看下图回答下列哪一早期文明诞生于此(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中国【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情况。图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以提示我们,此题涉及两河流域的文明,从而判定该地区为古巴比伦的诞生地。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古代大河文明的相关情况。11.读图“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 B.沙漠 C.高山 D.河流【答案】D【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孕育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孕育都和大河密不可分,都属于大河文明。故通过看图对比知道河流对早期文明孕育的影响,正确答案为D。【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孕育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12.读图“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纬度相似,但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②地比①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答案】C【考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纬度较高,故A说法有误;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不大,故B说法有误;D是人文条件,不是自然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3.某校初一同学准备以“早期大河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列探究内容中符合史实的是( )A.埃及人建造的古城乌鲁克是著名的人类早期城市之一B.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C.埃及人们渴望尼罗河的泛滥,因为泛滥的河水给河谷耕地带来天然的肥料D.大约4000年前,商王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答案】C【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早期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乌鲁克是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人的古城,A排除;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B排除;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奏响了中华文明的序曲,D排除。正确答案为C。【点评】知道早期大河文明的相关知识。14.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印第安人 B.埃及人C.苏美尔人 D.玛雅人【答案】C【考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早期文明出现的文字。此题通过辨别图片来识别早期楔形文字的特点,用间接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两河流域文明的了解。图片明显是泥板文书,是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它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故答案为C。【点评】知道早期文明出现的文字。15.(2020七下·台州开学考)按出现国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两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印度河流域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答案】C【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西方文明的摇篮;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主要侧重从国家形成的时间来了解早期区域文明形成的先后顺序,从而知道国家形成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为公元前4000年,然后是埃及,公元前3100,接着是古印度,公元前2300,古代中国夏朝,公元前2070。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知识。16.早期城市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的时间与对应区域是( )A.约公元前3500年 尼罗河流域B.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C.约公元前3000年 印度河流域D.约公元前3000年 黄河流域【答案】B【考点】古代西亚国家;探究早期区域文明的异同【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亚非大河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约公元前3500年前后,尼罗河沿岸逐渐形成了几十个最初的小国,A说法有遗漏;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C说法有误;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出现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故答案选择B。【点评】知道亚非大和文明出现的相关情况。17.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B.希腊同波斯之间的战争C.希腊城邦内部之间的混战 D.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答案】C【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的衰落的原因的掌握。根据教材可知,古希腊两大城邦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各城邦之间的长期混战及城邦内部的混乱,使辉煌一时的希腊城邦迅速衰微。故答案为C。【点评】掌握古希腊衰落的原因。18.下列内容斯巴达人可能会经历的有( )①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 ②练习跑步、投矛③把认为是民主的敌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 ④进行军事训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两大主要城邦的概况的识记。古希腊两大城邦为雅典与斯巴达。雅典的特色是民主政治,斯巴达崇尚武力,选项中1符合雅典的情况,3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都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掌握古希腊两大城邦的概况。19.下列属于斯巴达与雅典共同点的是( )A.手工业发达 B.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国家C.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 D.尚武善战【答案】B【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希腊两大城邦情况的识记。AC雅典符合,但斯巴达不符合;D斯巴达符合,但雅典不符合;而斯巴达与雅典都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所以答案为B。【点评】掌握古希腊两大城邦的具体情况。20.公元前490—前322年。雅典大约一半的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你认为群众能对政治家作出惩罚的原因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C.陪审法庭 D.陶片放逐法【答案】D【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雅典的民主制度的情况的识记。A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B是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C是最高司法机关,D是维护雅典民主的有力措施之一,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就把这个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一块陶片代表一张选票,如果投票人数过6000,得票最多的人可被放逐国外10年。这就是雅典群众能对政治家作出的惩罚,故而答案为D。【点评】掌握雅典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 ,知道陶片放逐法的使用方法。二、填空题21.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观察以下史实和推论,完成下列问题:史实:北京人遗址上的堆积物厚达40米以上……,较大的灰烬层有没4个,第四层最厚处达6米。推论:北京人已知道使用火。请你根据以上思路,从以下史实中得出相应的推论。史实一: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推论: 史实二: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了地下陶质排水管推论: 史实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推论: 【答案】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业聚落;中华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由史实一:青海大通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可以推论: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从史实二:河南省淮阳平粮台古城下发现了地下陶质排水管,可以推论: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从史实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的陶文,可以推论: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故答案依次是原始人精神生活日趋丰富或当时制陶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或原始人通过歌舞庆祝丰收;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说明当时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点评】知道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22.请将以下三幅图的文字类型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答案】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考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国家;古代印度及佛教【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文字。这几幅图片显示的早期文字分别是印度的图画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故答案依次是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点评】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古文字。三、材料分析题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材料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材料三: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说时代哪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请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典故?后来禹用什么方法使得治水成功?(3)尧舜禹这样的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的什么状况?【答案】(1)办法:禅让;例子: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大家者目住举有才德的舜为继任人,尧于是才匹部藕联盟百领的职位让给了舜。(2)历史典故: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方法:疏导。(3)浓缩也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考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理解及大禹治水的了解,对于第一小问,根据问题中的“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及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关键词,可以推断为禅让制;从材料二中的“洪水”、人物“禹”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所讲的典故是大禹治水(或三过家门而不入);而大禹采取的是疏导的方式来治水,顺应了自然规律,成功的改造自然。【点评】了解尧舜禹的传说及禅让制,通过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及当时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状况。24.读右图《古代希腊》,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字母E代表的海域是 (2)写出表示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的字母:①克里特岛: ②迈锡尼: 【答案】(1)爱情海(2)A;B【考点】西方文明的摇篮;中美洲文明【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爱琴海文明的了解,爱琴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通过对教材相关图片的了解,图中字母E为古代爱琴海,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分别为A和B。【点评】了解爱琴海文明中的两大文明并知道其地理位置。25.识下图,回答问题。(1)看图回答问题: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哪个聚落遗址的居民房屋?这两处聚落遗址分别位于哪里?(2)试分析: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如今,在世界的哪些地区仍然可以看到乙图这样的建筑?(3)建造房屋反映出古代的先民已开始定居生活,你认为古人类定居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答案】(1)图甲是半坡聚落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位于陕西西安;图乙是河姆渡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位于浙江余姚。(2)原因: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陕西西安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谅。地区: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还可以见到这样的建筑。(3)基本条件: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的发明;生产工具的显著改进,使用磨制石器;好处:与漂泊相比,定居可以形成原始的村落,有利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有着重的大意义。【考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史实。图中甲是半地穴式房屋,乙房屋是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居民,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适应自然环境,开始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点评】考查对原始聚落(半坡原始居民),南方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等考点的理解。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