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上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1980年的拨乱反正中 D.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等人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的冤案得到平反。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考点】改革开放【解析】【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3.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知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我国的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 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考点】一五计划【解析】【分析】“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其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一五”计划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①说法错误。【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5.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答案】A【考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点评】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新经济政策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农村变革的相关知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故A不选;也不是农业合作化,故B也错误;人民公社会是当时中国发展中的挫折,不可能在积极仍有作用,故C不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旧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致,故答案选D。【点评】知道农村变革中前后历史的变化和延续。7.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A、B、C都是两者的共同点,八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坚持,而是犯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故D选项不正确。【点评】知道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曾有过很大曲折,不是主要原因有( )A.人们的建设热情太高B.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C.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D.主观上急于求成【答案】A【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选项BCD都是出现失误挫折的原因,人们建设热情高应该有利于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答案选A。【点评】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与挫折的原因。9.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答案】B【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AC属于政治上的危害;B属于经济上的危害;D属于文化上的危害。题干说“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是指文革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危害,因此排除ACD,选择B。【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危害。10.下列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有(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5月,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③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④1971年9月林彪等人驾机出逃,机毁人亡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概况。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因此排除①。正确答案是A。【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概况。11.1953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A.“大跃进”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开国大典》油画中去掉刘少奇的像,这是“文革”期间刘少奇冤案造成的。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中的事件都没有类似表现,故不选。【点评】知道文革的表现。12.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使中国国民经济损失巨大,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②是一次文化领域的革命③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践踏④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A【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概况。①表述的是文革给经济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③④表述的是文革在政治上的危害,说法正确;②是对文革性质的表述,是有误的。文化大革命虽然冠以”文化“两个字,但其性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不是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排除②,选择A。【点评】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13.下列历史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有( )①土法大炼钢铁 ②“破四旧” ③大量冤假错案 ④写大字报 ⑤浮夸风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⑤【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①是大跃进在工业上的主要表现,不符合题意;⑤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排除①⑤,答案选择B。【点评】知道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概况。14.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靠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口号与其他选项中的事件不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经过。15.“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题干中”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显然是一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因为现在亩产水稻不足1000斤,因此BD排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且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16.“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口号出现在( )A.大生产运动中B.“大跃进”运动中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D.“文化大革命”中【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题中的口号明显带有浮夸色彩,故答案选B。其余选项的事件与题中口号不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大跃进的表现。1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的相关知识。题中的“公共食堂”就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人们吃大锅饭,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与材料中的“公共食堂”没有直接联系,故不选。【点评】知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18.“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农村兴起了人民公社,吃食堂,吃大锅饭的现象,所以应该选C。其余选项与材料描述的史实不相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19.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的严重失误的有(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业生产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考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选项中②农业生产合作化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之一,是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是积极事件,不能选。其余三件事分别是经济和政治领域出现的失误挫折,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的严重失误的事件。20.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答案】A【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B发生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题意;C发生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发生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意。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知道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现代著名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赴美期间,他在美国加工、采购了一些核物理实验设备和材料。1950年8月动身回国前夕被美国非法扣留。经斗争,他于1950年8月29日离美,9月12日途经日本横滨又先后遭美蒋扣留(以“携带‘原子秘密’回共产党中国”罪,被捕入狱),至11月20日始得离日,他排除重重阻挠、费尽周折终于将安装一台加速器的必需器材带回祖国。请回答:(1)你知道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的吗?(2)你认为我们应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些什么?(3)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国家的兴衰有关系吗?关系怎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我国是在国际反华势力的重重封锁下,在核技术、核材料对中国严格保密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原子弹的。(2)我们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3)有关系。我们的学习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力的大小、智慧的高低和成为什么人、什么接班人的问题。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祖国将来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衰落。因此青少年担负着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倍珍惜,努力奋斗。【考点】“两弹一星”;两弹一星【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两弹一星的知识,涉及的知识多,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2.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请完成:(1)农民们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2)这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2)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土地改革有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可以得出。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万吨)年份 1949 1951 1952粮食 1.1 1.4 1.6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将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绘制成一幅柱状图,并据图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柱状图见下图: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国内形势相对稳定;1950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土地改革带来的变化,题一可以根据表格绘出,图二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可以结合教材得出,根据时间可以答出是土地革命带来的变化。【点评】此题难易适中,结合教材和材料可以得出。24.观察下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土地改革法》受农民的欢迎(1)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2)概括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答案】(1)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很容易得出两个事件分别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两个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它们的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课本得出答案。25.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时入朝作战?司令员是谁?(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答案】(1)1950年10月 彭德怀(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考点】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是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上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1980年的拨乱反正中 D.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2.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 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曾有过很大曲折,不是主要原因有( )A.人们的建设热情太高B.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C.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D.主观上急于求成9.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10.下列事件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有(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5月,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③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权④1971年9月林彪等人驾机出逃,机毁人亡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1.1953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创作了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该作品曾有两次改动,其中一次改动是去掉刘少奇的画像。这次改动可能发生在( )A.“大跃进”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期间12.下列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使中国国民经济损失巨大,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②是一次文化领域的革命③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践踏④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13.下列历史现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有( )①土法大炼钢铁 ②“破四旧” ③大量冤假错案 ④写大字报 ⑤浮夸风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⑤14.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5.“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说: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向共同富裕B.乙说: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C.丙说: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D.丁说:该报纸应该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16.“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口号出现在( )A.大生产运动中B.“大跃进”运动中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D.“文化大革命”中17.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8.“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伙,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这种现象发生在( )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19.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的严重失误的有(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业生产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20.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面的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现代著名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赴美期间,他在美国加工、采购了一些核物理实验设备和材料。1950年8月动身回国前夕被美国非法扣留。经斗争,他于1950年8月29日离美,9月12日途经日本横滨又先后遭美蒋扣留(以“携带‘原子秘密’回共产党中国”罪,被捕入狱),至11月20日始得离日,他排除重重阻挠、费尽周折终于将安装一台加速器的必需器材带回祖国。请回答:(1)你知道我国的原子弹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的吗?(2)你认为我们应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学习些什么?(3)我们现在的学习和国家的兴衰有关系吗?关系怎样?谈谈你的看法。22.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请完成:(1)农民们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2)这幅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万吨)年份 1949 1951 1952粮食 1.1 1.4 1.6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将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绘制成一幅柱状图,并据图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比较,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观察下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土地改革法》受农民的欢迎(1)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2)概括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25.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人民志愿军何时入朝作战?司令员是谁?(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等人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史上的冤案得到平反。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2.【答案】C【考点】改革开放【解析】【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3.【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知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我国的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4.【答案】C【考点】一五计划【解析】【分析】“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其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一五”计划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②③④说法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①说法错误。【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作用和影响。5.【答案】A【考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点评】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新经济政策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6.【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农村变革的相关知识。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故A不选;也不是农业合作化,故B也错误;人民公社会是当时中国发展中的挫折,不可能在积极仍有作用,故C不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旧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致,故答案选D。【点评】知道农村变革中前后历史的变化和延续。7.【答案】C【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八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比较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A、B、C都是两者的共同点,八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坚持,而是犯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故D选项不正确。【点评】知道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8.【答案】A【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选项BCD都是出现失误挫折的原因,人们建设热情高应该有利于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所以答案选A。【点评】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与挫折的原因。9.【答案】B【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AC属于政治上的危害;B属于经济上的危害;D属于文化上的危害。题干说“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是指文革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危害,因此排除ACD,选择B。【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危害。10.【答案】A【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概况。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因此排除①。正确答案是A。【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概况。11.【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开国大典》油画中去掉刘少奇的像,这是“文革”期间刘少奇冤案造成的。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中的事件都没有类似表现,故不选。【点评】知道文革的表现。12.【答案】A【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概况。①表述的是文革给经济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③④表述的是文革在政治上的危害,说法正确;②是对文革性质的表述,是有误的。文化大革命虽然冠以”文化“两个字,但其性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不是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排除②,选择A。【点评】理解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13.【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①是大跃进在工业上的主要表现,不符合题意;⑤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排除①⑤,答案选择B。【点评】知道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概况。14.【答案】C【考点】文革十年【解析】【分析】此题主要靠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口号与其他选项中的事件不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文化大革命的经过。15.【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题干中”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显然是一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因为现在亩产水稻不足1000斤,因此BD排除;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且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正确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点评】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16.【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题中的口号明显带有浮夸色彩,故答案选B。其余选项的事件与题中口号不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大跃进的表现。17.【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人民公社化的相关知识。题中的“公共食堂”就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人们吃大锅饭,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与材料中的“公共食堂”没有直接联系,故不选。【点评】知道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18.【答案】C【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农村兴起了人民公社,吃食堂,吃大锅饭的现象,所以应该选C。其余选项与材料描述的史实不相符合,故不选。【点评】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19.【答案】C【考点】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失误与挫折的相关知识。选项中②农业生产合作化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之一,是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是积极事件,不能选。其余三件事分别是经济和政治领域出现的失误挫折,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的严重失误的事件。20.【答案】A【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B发生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题意;C发生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发生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时期,不符合题意。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评】知道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21.【答案】(1)我国是在国际反华势力的重重封锁下,在核技术、核材料对中国严格保密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研制原子弹的。(2)我们应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3)有关系。我们的学习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力的大小、智慧的高低和成为什么人、什么接班人的问题。如果我们采取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祖国将来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会衰落。因此青少年担负着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倍珍惜,努力奋斗。【考点】“两弹一星”;两弹一星【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两弹一星的知识,涉及的知识多,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2.【答案】(1)1950年,全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2)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土地改革有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可以得出。23.【答案】(1)柱状图见下图: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国内形势相对稳定;1950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土地改革带来的变化,题一可以根据表格绘出,图二考查土地改革的目的,可以结合教材得出,根据时间可以答出是土地革命带来的变化。【点评】此题难易适中,结合教材和材料可以得出。24.【答案】(1)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考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很容易得出两个事件分别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两个事件的发生的时间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它们的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课本得出答案。25.【答案】(1)1950年10月 彭德怀(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考点】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是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