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知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我国的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2.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序号 历史事件 标志着① 1949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④ 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了解,内容不难,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正确答案为B。【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其中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与地位,属于了解、知道层次。 3.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历史性跨越。以下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工业化之路③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④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学生应对重大事件有性质、时 序有基本判断,理解历史性跨越的表现,题目注重采用时政材料,注重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正确答案为C。【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现,属于知道、理解层次。 4.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该试验区的设立,符合我国( )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认识,能够根据基础知识简要辨析材料。热点事件体现出实践性,也有利于学生准确释义概念性知识,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正确答案为A。【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属于了解、知道层次。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③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认知程度,采用组合方式起到混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正确答案为C。【点评】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主要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方面要求进行比较,属于了解层次。6.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举措的是( ) A.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B.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C.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全面小康的相关知识。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低水平、发展很不平衡的。为此,四个选项中C是直接克服发展很不平衡这一不足之。故正确答案为C。其余选项都不符合“直接”这一要求。【点评】知道我国目前小康的不足及其相应措施。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发展谋福。这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中( ) A.第一要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题意,“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体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8.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辨析重要概念,认识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利用小情境,激发学生关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题目要求选出“在我国未来”的美好目标,④是我国已经实现的目标,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点评】知道我国的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白改革新阶段的目标。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明显,这表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B.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C.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D.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答案】B【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总体小康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素材 分析并理解总体小康的表现,题干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明显”可以看出目前发展中存在这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故正确 答案为B。其余选项与题干不符,故不选。【点评】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知道总体小康的特点。10.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 B.完全以计划为主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大致时间的了解。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既是对南方谈话的诠释,也是改革开放新阶段发展的表现。正确答案为D。【点评】 知道党的十四大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1.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指明方向,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发表南方视察谈话 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改革开放 中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指明方向的时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的三个判断标准,故正确答案为A。B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在给个开放之前的文化大革命,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D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故BCD都错误。【点评】知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重要论述或事件,属于了解、知道层次。12.20世纪末,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考验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③计划调控与市场手段的争论④政治上被孤立,经济上被封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背景分析、认识,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考验既反映了改革之艰难,也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新阶段的发展,为后续学习内容铺垫,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就本题而言,由于中美建交,当时中国在政治上并非被孤立的状态。所以排除④。正确答案为A。【点评】 掌握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背景。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属于了解、知道层次。13.下面漫画分别体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内涵的是( )A.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健全B.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C.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文化更加繁荣D.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的特征,即“六个更加”分别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根据漫画寓意,图一指经济特征,图二指政治特征,故此题选择A。【点评】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的特征,需要学生理解每个特征的意思。14.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相关知识。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我国将在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点评】理解中国跨越性发展的主要表现。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6年起,我国已实施了义务教育B.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C.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都有了质的飞跃D.“神舟”上天,说明了我国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答案】D【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涉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体育教育事业等方面,此题中ABC都正确,D的史实没有问题,但结论错误,我国科技的现状是在某些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等知识点,属识记类。1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青藏铁路 B.京广铁路C.京哈铁路 D.兰新铁路【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相关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点评】理解青藏铁路的特点。17.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是( )A.南南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点评】理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经过、性质。18.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在哪一年实现了(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0年【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跨越性发展的相关知识。在1908年,我国的《天兵青年》杂志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时间。19.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了(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②该论坛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③该论坛只局限于经济的合作④表达了中非在新形势下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但中非的合作不只局限与经济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故此题排除③,答案选择C。【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等知识的理解。20.肯德基广告词:“1987年,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中国……24年来在700多个城市和乡镇,已超过3200家餐厅遍布中国,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德基感谢中国!”这说明( )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②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肯德基在美国没有发展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市场受跨国公司的重视。肯德基的广告词中突出了中国市场所处的特殊地位,说明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吸引了外资企业,并且成为其重要的市场,故①②③ 都是正确的表述,但④的表述显然违背事实,肯德基作为美国的全球连锁企业,一直坚持全球战略,美国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市场。故此题选择A。【点评】此题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二、问答题21.某校九年级开展“立足国情,展望发展”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事先收集了部分资料:材料一:新婚大件:今年初三的红红说:“我的爷爷奶奶结婚时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四大件;我的爸爸妈妈结婚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四大件;我表哥和表嫂去年结婚时有120平方米的新房和小轿车。”材料二:到2007年,我国尚有1479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材料三: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民生活还将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1)感悟发展:材料一中“新婚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析问题: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还存在怎样的问题?(3)我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要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1)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所未有的提高,物质生活极大改善。(2)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完善等问题。(3)我国还需要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建设、外交等方面努力。譬如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联系合作等。【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理解。学生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同时在问题认识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说明解 决思路,理解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材料中以小见大,有身边事例,有国家概括和发展展望,观点鲜明,角度具有发散性,符合学生答题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 分析能力,体现出知识综合性和能力的拓展性,尤其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通过探究活动模式,凸显“认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逻辑思路,属于在理解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层次。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回首改革成果】【破解改革难题】表12013年部分省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浙江 江苏 河南 贵州 广西51.7% 49.0% 30.1% 29.0% 25.0%链接:我国自2008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东部高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数从3.5万人增加到18.5万人,逐步缩小了区域入学机会差距。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描绘改革蓝图】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2)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答案】(1)图10: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或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图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2)因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认识,旨在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足。试题整体图文并茂,数据客观,整体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掌握核心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内在联系与时政性,特别注重学生将时政素材和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说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属于理解、分析层次。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由于( )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2.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序号 历史事件 标志着① 1949年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④ 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历史性跨越。以下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工业化之路③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④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该试验区的设立,符合我国( ) A.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③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举措的是( ) A.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B.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C.我国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D.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发展谋福。这体现出科学发展观中( ) A.第一要义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8.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主要体现在我国未来( )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明显,这表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B.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C.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D.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10.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 B.完全以计划为主的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指明方向,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发表南方视察谈话 B.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12.20世纪末,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考验有(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③计划调控与市场手段的争论④政治上被孤立,经济上被封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面漫画分别体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内涵的是( )A.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健全B.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C.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文化更加繁荣D.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14.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6年起,我国已实施了义务教育B.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C.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都有了质的飞跃D.“神舟”上天,说明了我国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1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青藏铁路 B.京广铁路C.京哈铁路 D.兰新铁路17.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是( )A.南南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18.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在哪一年实现了(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0年19.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了(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②该论坛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③该论坛只局限于经济的合作④表达了中非在新形势下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0.肯德基广告词:“1987年,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中国……24年来在700多个城市和乡镇,已超过3200家餐厅遍布中国,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德基感谢中国!”这说明( )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②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肯德基在美国没有发展市场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问答题21.某校九年级开展“立足国情,展望发展”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事先收集了部分资料:材料一:新婚大件:今年初三的红红说:“我的爷爷奶奶结婚时有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四大件;我的爸爸妈妈结婚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四大件;我表哥和表嫂去年结婚时有120平方米的新房和小轿车。”材料二:到2007年,我国尚有1479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材料三: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民生活还将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1)感悟发展:材料一中“新婚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析问题: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中还存在怎样的问题?(3)我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要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回首改革成果】【破解改革难题】表12013年部分省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浙江 江苏 河南 贵州 广西51.7% 49.0% 30.1% 29.0% 25.0%链接:我国自2008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东部高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数从3.5万人增加到18.5万人,逐步缩小了区域入学机会差距。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描绘改革蓝图】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2)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知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没有实事求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答案选C。【点评】知道我国的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2.【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了解,内容不难,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正确答案为B。【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其中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序与地位,属于了解、知道层次。 3.【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学生应对重大事件有性质、时 序有基本判断,理解历史性跨越的表现,题目注重采用时政材料,注重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正确答案为C。【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现,属于知道、理解层次。 4.【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认识,能够根据基础知识简要辨析材料。热点事件体现出实践性,也有利于学生准确释义概念性知识,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正确答案为A。【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属于了解、知道层次。 5.【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认知程度,采用组合方式起到混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正确答案为C。【点评】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主要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方面要求进行比较,属于了解层次。6.【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全面小康的相关知识。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不全面、低水平、发展很不平衡的。为此,四个选项中C是直接克服发展很不平衡这一不足之。故正确答案为C。其余选项都不符合“直接”这一要求。【点评】知道我国目前小康的不足及其相应措施。 7.【答案】C【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根据题意,“发展经济,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体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8.【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辨析重要概念,认识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利用小情境,激发学生关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深度。题目要求选出“在我国未来”的美好目标,④是我国已经实现的目标,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点评】知道我国的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白改革新阶段的目标。9.【答案】B【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总体小康的相关知识。此题要求学生利用相应素材 分析并理解总体小康的表现,题干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旧明显”可以看出目前发展中存在这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故正确 答案为B。其余选项与题干不符,故不选。【点评】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知道总体小康的特点。10.【答案】D【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大致时间的了解。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既是对南方谈话的诠释,也是改革开放新阶段发展的表现。正确答案为D。【点评】 知道党的十四大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1.【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改革开放 中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指明方向的时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的三个判断标准,故正确答案为A。B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生在给个开放之前的文化大革命,C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D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故BCD都错误。【点评】知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重要论述或事件,属于了解、知道层次。12.【答案】A【知识点】改革新阶段【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背景分析、认识,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国内外考验既反映了改革之艰难,也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新阶段的发展,为后续学习内容铺垫,主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就本题而言,由于中美建交,当时中国在政治上并非被孤立的状态。所以排除④。正确答案为A。【点评】 掌握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背景。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属于了解、知道层次。13.【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的特征,即“六个更加”分别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根据漫画寓意,图一指经济特征,图二指政治特征,故此题选择A。【点评】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的特征,需要学生理解每个特征的意思。14.【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相关知识。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我国将在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点评】理解中国跨越性发展的主要表现。15.【答案】D【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涉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体育教育事业等方面,此题中ABC都正确,D的史实没有问题,但结论错误,我国科技的现状是在某些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等知识点,属识记类。16.【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相关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点评】理解青藏铁路的特点。17.【答案】B【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点评】理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经过、性质。18.【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跨越性发展的相关知识。在1908年,我国的《天兵青年》杂志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时间。19.【答案】C【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但中非的合作不只局限与经济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故此题排除③,答案选择C。【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等知识的理解。20.【答案】A【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市场受跨国公司的重视。肯德基的广告词中突出了中国市场所处的特殊地位,说明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吸引了外资企业,并且成为其重要的市场,故①②③ 都是正确的表述,但④的表述显然违背事实,肯德基作为美国的全球连锁企业,一直坚持全球战略,美国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市场。故此题选择A。【点评】此题考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21.【答案】(1)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所未有的提高,物质生活极大改善。(2)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完善等问题。(3)我国还需要在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建设、外交等方面努力。譬如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在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联系合作等。【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理解。学生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同时在问题认识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说明解 决思路,理解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材料中以小见大,有身边事例,有国家概括和发展展望,观点鲜明,角度具有发散性,符合学生答题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 分析能力,体现出知识综合性和能力的拓展性,尤其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通过探究活动模式,凸显“认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逻辑思路,属于在理解基础上综合运用知识层次。22.【答案】(1)图10: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或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图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2)因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解析】【分析】此题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认识,旨在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足。试题整体图文并茂,数据客观,整体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掌握核心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内在联系与时政性,特别注重学生将时政素材和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说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属于理解、分析层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