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九下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下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下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杭州模拟)“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促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成果的了解。
2.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可知,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因而不含有①的选项CD不符合题意,《新华字典》不是英语版本,不能说明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含有②的选项B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华字典在中外文化方面的影响.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便捷,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3.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历史性跨越。以下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工业化之路③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④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学生应对重大事件有性质、时 序有基本判断,理解历史性跨越的表现,题目注重采用时政材料,注重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正确答案为C。
【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现,属于知道、理解层次。
4.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相关知识。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我国将在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中国跨越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6年起,我国已实施了义务教育
B.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都有了质的飞跃
D.“神舟”上天,说明了我国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涉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体育教育事业等方面,此题中ABC都正确,D的史实没有问题,但结论错误,我国科技的现状是在某些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等知识点,属识记类。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
A.青藏铁路 B.京广铁路
C.京哈铁路 D.兰新铁路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相关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青藏铁路的特点。
7.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是(  )
A.南南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经过、性质。
8.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在哪一年实现了(  )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0年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跨越性发展的相关知识。在1908年,我国的《天兵青年》杂志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时间。
9.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了(  )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②该论坛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③该论坛只局限于经济的合作
④表达了中非在新形势下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但中非的合作不只局限与经济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故此题排除③,答案选择C。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等知识的理解。
二、问答题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首改革成果】
【破解改革难题】
表12013年部分省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浙江 江苏 河南 贵州 广西
51.7% 49.0% 30.1% 29.0% 25.0%
链接:我国自2008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东部高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数从3.5万人增加到18.5万人,逐步缩小了区域入学机会差距。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
【描绘改革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2)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答案】(1)图10: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或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图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2)因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认识,旨在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足。试题整体图文并茂,数据客观,整体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掌握核心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内在联系与时政性,特别注重学生将时政素材和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说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属于理解、分析层次。
1 / 1历社九下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杭州模拟)“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促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了历史性跨越。以下选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工业化之路③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④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6年起,我国已实施了义务教育
B.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都有了质的飞跃
D.“神舟”上天,说明了我国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
A.青藏铁路 B.京广铁路
C.京哈铁路 D.兰新铁路
7.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是(  )
A.南南合作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盟
8.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在哪一年实现了(  )
A.2001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0年
9.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了(  )
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②该论坛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成功范例
③该论坛只局限于经济的合作
④表达了中非在新形势下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问答题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首改革成果】
【破解改革难题】
表12013年部分省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浙江 江苏 河南 贵州 广西
51.7% 49.0% 30.1% 29.0% 25.0%
链接:我国自2008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东部高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数从3.5万人增加到18.5万人,逐步缩小了区域入学机会差距。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
【描绘改革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2)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成果的了解。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可知,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因而不含有①的选项CD不符合题意,《新华字典》不是英语版本,不能说明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含有②的选项B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华字典在中外文化方面的影响.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便捷,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学生应对重大事件有性质、时 序有基本判断,理解历史性跨越的表现,题目注重采用时政材料,注重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正确答案为C。
【点评】 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现,属于知道、理解层次。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相关知识。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部分。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与世界共赢。我国将在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②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中国跨越性发展的主要表现。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涉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体育教育事业等方面,此题中ABC都正确,D的史实没有问题,但结论错误,我国科技的现状是在某些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等知识点,属识记类。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青藏铁路的相关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理解青藏铁路的特点。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经过、性质。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跨越性发展的相关知识。在1908年,我国的《天兵青年》杂志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北京奥运会的时间。
9.【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涉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但中非的合作不只局限与经济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合作,故此题排除③,答案选择C。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等知识的理解。
10.【答案】(1)图10: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或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图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2)因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解析】【分析】此题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认识,旨在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足。试题整体图文并茂,数据客观,整体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掌握核心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内在联系与时政性,特别注重学生将时政素材和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说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属于理解、分析层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