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最早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
A.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B.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C.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 D.用洗衣机洗衣服
2.在如今我们的出行中,飞机和火车是经常选用的长途交通工具。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图片资料,其发明者分别是(  )

A.瓦特、莱特兄弟 B.瓦特、卡尔·本茨
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茨 D.斯蒂芬森、莱特兄弟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你不可能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是(  )
A.你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纽约的街头有了路灯
C.你可以用电话向家人拜年 D.出现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弹 晶体管 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
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5.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6.下列情景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25年斯蒂芬森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
B.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轰炸
D.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了一封呼吁世界和平的电子邮件
7.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句解说词:“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是(  )
A.发明火车、发明电灯
B.发明飞机、提出相对论
C.发明汽车、研制内燃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中,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工业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00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不幸撞上冰山,最后沉没,泰坦尼克号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4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余电灯及其他设备用电……,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于18-19世纪 ②都是由英国人创造发明的
③都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是(  )

①蒸汽力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2011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
A.瓦特 B.斯蒂芬森 C.富尔敦 D.卡尔·本茨
14.观察下图,分析1870 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B.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15.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下列最能体现其重要内容的发明是(  )
A. B.
C. D.
1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7.对下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 ”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19.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①轮船②火车③汽车④电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通信工具有(  )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二、填空题
21.我们身边的事物,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活动案例:
交通运输方式的演进
步骤一 追根溯源
古代交通进步是人类文明曙光初现的重要标志。古史传说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这是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步骤二 交通进步
1764—1790年,瓦特完成对   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825年,   驾驶“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1885年,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   。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   ,取名“飞行者1号”;
步骤三 感同身受
小李的感受:交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又带动交通发达。
你的感受:   (不得照抄上述感受。)
三、问答题
22.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之事。”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鞠了一躬。
请回答:
(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列举这次工业革命其他重大发明及其发明者。
(3)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23.阅读下图:

请回答:
(1)请找出与图示所反映的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哪些新能源
24.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
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左图为1814年发明的蒸汽机车,发明者是英国的斯蒂芬森;右图为1903年发明的飞机,发明者为美国的莱特兄弟。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成果的识记能力,19世纪末飞机还没有成为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要到20世纪初(1903年),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
4.【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表格内容分析,得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D项正确,而表格中不能反映出A、B、C三项内容,故答案选D。
【点评】掌握分析材料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电力的火花”,可判断只有B项符合题意,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发明。
6.【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了电灯,故从各选项所呈现的时间来判断,答案应该选A,1825年电灯还没有发明。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成就。
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发明火车的是斯蒂芬森,发明电灯的是爱迪生,发明飞机的是莱特兄弟,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研制内燃机的是卡尔·本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研制改良蒸汽机。答案选D。
【点评】知道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
8.【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由生产实践中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欧各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因而19世纪也被称为科学的世纪,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突出特点。
9.【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等知识。本题中“以前的发明”主要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一些技术工人的发明创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后者的发明”侧重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些有科学理论的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答案选C。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等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国家。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主要指许多重大发明都是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出现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突出。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国家。
1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两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材料主要设计蒸汽机和电力的应用,这两项发明都是在18—19世纪产生,都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但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而发电机是德国人西门子于1866年发明,电灯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因此②④两项都不对。答案选B。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1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比较。根据图片可知,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其动力是“蒸汽力”,伦敦的电车其动力是“电力”。煤炭、石油是指动力的来源,故本题选C。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的不同。
13.【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者。英国人瓦特的主要成就是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者。
1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以及对能源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创制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得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答案选A。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能源的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就进入了电气时代。A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车,以蒸汽为动力;B和C分别是汽车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为动力;D 是电灯,是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16.【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的掌握。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汽车、电力、通信手段等出现,这些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7.【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知,b处的信息告诉考生,时间是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①②③④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角度进行了阐述,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成就和影响。
18.【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时间“20世纪初”,人物“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可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影响。故C正确。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①②是轮船和火车,③④汽车和电话,前二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后二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有线电话、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最早的移动电话是美国人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电子邮件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才出现的,而一战是1914年到1918年所以选C。
【点评】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1.【答案】蒸汽机;斯蒂芬森;汽车;飞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斯蒂芬森“旅行者号”蒸汽机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莱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由以上事例中,得出的感受可以是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故答案依次是蒸汽机、斯蒂芬森、汽车、飞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
【点评】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22.【答案】(1)电话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主要标志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明和创造: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飞机等。
(3)推动作用:生产力迅速提高,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还出现世界性的活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主要成果及其影响的认识掌握。电话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主要标志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飞机等。
推动作用:生产力迅速提高,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还出现世界性的活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点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主要成果及其影响。
23.【答案】(1)A、D;
(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使得石油大量开采和使用,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但也引发了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第一问,通过时间1870—1900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大幅发展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使得石油大量开采和使用,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但也引发了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文明必须注意新能源的发开,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点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24.【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近代英国相关知识。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往来和品种,在基础上加以归纳。分析原因时要抓住关键词“1500年”和“18世纪后期”。回答第(2)问时要格外注意“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即1684年,由此推断英国国情。第(3)问主要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4)问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掌握近代英国相关知识。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五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最早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
A.乘坐火车回家探亲 B.驾驶汽车外出旅行
C.利用网络与同学交流 D.用洗衣机洗衣服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
2.在如今我们的出行中,飞机和火车是经常选用的长途交通工具。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图片资料,其发明者分别是(  )

A.瓦特、莱特兄弟 B.瓦特、卡尔·本茨
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茨 D.斯蒂芬森、莱特兄弟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左图为1814年发明的蒸汽机车,发明者是英国的斯蒂芬森;右图为1903年发明的飞机,发明者为美国的莱特兄弟。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你不可能见到和听到的事情是(  )
A.你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纽约的街头有了路灯
C.你可以用电话向家人拜年 D.出现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成果的识记能力,19世纪末飞机还没有成为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要到20世纪初(1903年),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
4.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成果 蒸汽机 电动机 无线电 雷达 原子弹 晶体管 激光器
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
A.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
B.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表格内容分析,得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D项正确,而表格中不能反映出A、B、C三项内容,故答案选D。
【点评】掌握分析材料的能力。
5.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电力的火花”,可判断只有B项符合题意,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故答案选B。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发明。
6.下列情景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25年斯蒂芬森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
B.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轰炸
D.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了一封呼吁世界和平的电子邮件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了电灯,故从各选项所呈现的时间来判断,答案应该选A,1825年电灯还没有发明。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成就。
7.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句解说词:“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是(  )
A.发明火车、发明电灯
B.发明飞机、提出相对论
C.发明汽车、研制内燃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发明火车的是斯蒂芬森,发明电灯的是爱迪生,发明飞机的是莱特兄弟,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研制内燃机的是卡尔·本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研制改良蒸汽机。答案选D。
【点评】知道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中,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由生产实践中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欧各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逐渐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因而19世纪也被称为科学的世纪,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突出特点。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等知识。本题中“以前的发明”主要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推动了一些技术工人的发明创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后者的发明”侧重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些有科学理论的科学家的研究和发明。答案选C。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等知识。
10.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工业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时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国家。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主要指许多重大发明都是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出现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突出。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国家。
11.100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不幸撞上冰山,最后沉没,泰坦尼克号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4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余电灯及其他设备用电……,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于18-19世纪 ②都是由英国人创造发明的
③都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两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材料主要设计蒸汽机和电力的应用,这两项发明都是在18—19世纪产生,都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但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而发电机是德国人西门子于1866年发明,电灯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因此②④两项都不对。答案选B。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12.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是(  )

①蒸汽力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比较。根据图片可知,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其动力是“蒸汽力”,伦敦的电车其动力是“电力”。煤炭、石油是指动力的来源,故本题选C。
【点评】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的不同。
13.2011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
A.瓦特 B.斯蒂芬森 C.富尔敦 D.卡尔·本茨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者。英国人瓦特的主要成就是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的发明者。
14.观察下图,分析1870 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B.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以及对能源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创制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得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答案选A。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能源的影响。
15.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下列最能体现其重要内容的发明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就进入了电气时代。A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蒸汽机车,以蒸汽为动力;B和C分别是汽车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为动力;D 是电灯,是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答案选D。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1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的掌握。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汽车、电力、通信手段等出现,这些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7.对下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图中可知,b处的信息告诉考生,时间是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①②③④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角度进行了阐述,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成就和影响。
18.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 ”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从时间“20世纪初”,人物“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可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企业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影响。故C正确。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①轮船②火车③汽车④电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①②是轮船和火车,③④汽车和电话,前二者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后二者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通信工具有(  )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分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有线电话、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最早的移动电话是美国人与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电子邮件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才出现的,而一战是1914年到1918年所以选C。
【点评】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二、填空题
21.我们身边的事物,都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活动案例:
交通运输方式的演进
步骤一 追根溯源
古代交通进步是人类文明曙光初现的重要标志。古史传说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这是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一个重要原因;
步骤二 交通进步
1764—1790年,瓦特完成对   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825年,   驾驶“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1885年,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   。
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   ,取名“飞行者1号”;
步骤三 感同身受
小李的感受:交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又带动交通发达。
你的感受:   (不得照抄上述感受。)
【答案】蒸汽机;斯蒂芬森;汽车;飞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斯蒂芬森“旅行者号”蒸汽机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莱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由以上事例中,得出的感受可以是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故答案依次是蒸汽机、斯蒂芬森、汽车、飞机、科技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等。
【点评】掌握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三、问答题
22.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之事。”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鞠了一躬。
请回答:
(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列举这次工业革命其他重大发明及其发明者。
(3)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案】(1)电话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主要标志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明和创造: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飞机等。
(3)推动作用:生产力迅速提高,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还出现世界性的活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主要成果及其影响的认识掌握。电话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这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主要标志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飞机等。
推动作用:生产力迅速提高,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基本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新的交通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还出现世界性的活动。;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点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主要成果及其影响。
23.阅读下图:

请回答:
(1)请找出与图示所反映的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哪些新能源
【答案】(1)A、D;
(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使得石油大量开采和使用,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但也引发了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第一问,通过时间1870—1900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大幅发展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使得石油大量开采和使用,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改变,但也引发了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文明必须注意新能源的发开,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点评】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24.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
(4)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知识点】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近代英国相关知识。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欧洲与美洲的贸易往来和品种,在基础上加以归纳。分析原因时要抓住关键词“1500年”和“18世纪后期”。回答第(2)问时要格外注意“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即1684年,由此推断英国国情。第(3)问主要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4)问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回答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掌握近代英国相关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