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林则徐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2.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
A.容闳 B.林则徐 C.魏源 D.郭嵩焘
3.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从中可以看出魏源(  )
A.救国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认为西方“火器”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首任驻英公使”“《使西纪程》”“开眼看世界”等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容闳 D.郭嵩焘
5.在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心目中,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这反映的是(  )
A.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极度推崇西方学说
B.西方传教士对列强侵略中国起辅助作用
C.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
D.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
6.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  )
A.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B.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7.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容闳 D.郭嵩焘
8.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使西纪程》
9.《海国图志》中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  )
A.城邦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
10.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
A.李鸿章 B.郭嵩焘 C.康有为 D.刘锡鸿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1)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
(2)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
(3)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这说明了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严复深感有必要向全国人士敲响誓钟。在天津的《直撮》接连发表了许多文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派的谬论,批驳了洋务派的妄想,全面提出了他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他所译著的《天演论》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什么事件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其结果如何?
(2)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是书何为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而且强调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舰。
(1)魏源是在什么情况下撰写《海国图志》的?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师夷”与“制夷”是什么关系?
(4)怎样评价魏源的这一思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又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ABD正确;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所以C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和魏源的了解。
2.【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出使英国期间,以日记形式写成《使西纪程》,后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被毁,禁止流传。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3.【答案】A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源的有关知识。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主张设立工厂,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改革考试制度等;提出各民族应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称呼其他文明发达的民族;认识到当时中国已落后于欧洲国家,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理解。
4.【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是我国近代首任驻英公使,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著作《使西纪程》。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5.【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可知,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与ABD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行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行为的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的了解。
8.【答案】A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国图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评价针对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因为这本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了解。
9.【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议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等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以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11.【答案】(1)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言之有理即可)
(2)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3)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2)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著名人物魏源和严复的相关思想。本题是基础题。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点评】掌握魏源和严复的相关思想
13.【答案】(1)鸦片战争后。
(2)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3)师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师夷的目的。
(4)能认识到应向外国学习,具有远见卓识,但没有认识到“制夷”的关键是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及其相关主张。本题是基础题。魏源是在鸦片战争后撰写《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御西方的侵略。师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师夷的目的。魏源能认识到应向外国学习,具有远见卓识,但没有认识到“制夷”的关键是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点评】掌握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C.他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
D.林则徐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
【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9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又虎门硝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ABD正确;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成为日本的畅销书,所以C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和魏源的了解。
2.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
A.容闳 B.林则徐 C.魏源 D.郭嵩焘
【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出使英国期间,以日记形式写成《使西纪程》,后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被毁,禁止流传。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3.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从中可以看出魏源(  )
A.救国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认为西方“火器”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答案】A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源的有关知识。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主张设立工厂,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改革考试制度等;提出各民族应平等相处,反对用“夷狄”称呼其他文明发达的民族;认识到当时中国已落后于欧洲国家,面临深刻的民族危机。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理解。
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首任驻英公使”“《使西纪程》”“开眼看世界”等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近代中国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容闳 D.郭嵩焘
【答案】D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是我国近代首任驻英公使,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著作《使西纪程》。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5.在一些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心目中,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这反映的是(  )
A.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极度推崇西方学说
B.西方传教士对列强侵略中国起辅助作用
C.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
D.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
【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有些西方传教士如理雅格、伟烈亚力、艾约瑟、傅兰雅、李佳白等,不只是传教士,而是传播西方文明的“西儒”——即西方学者”可知,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化发展关系密切,与ABD无关。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6.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  )
A.使中国人了解世界的形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B.在军事上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抵抗侵略的实力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
D.引起清政府高度重视,开始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行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目的是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了解世界的行为的理解。
7.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容闳 D.郭嵩焘
【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林则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的了解。
8.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演论》 D.《使西纪程》
【答案】A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国图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评价针对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因为这本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了解。
9.《海国图志》中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  )
A.城邦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贵族共和制 D.总统共和制
【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议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等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以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0.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是(  )
A.李鸿章 B.郭嵩焘 C.康有为 D.刘锡鸿
【答案】B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故选择B。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郭嵩焘的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1)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
(2)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
(3)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1)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言之有理即可)
(2)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3)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从道光帝的指示中可看出对外国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都是出于赏借和允许的,并没有屈辱感,由此可见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的夷夏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大。
(2)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
(3)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变化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转变为近代的“世界观”: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严复深感有必要向全国人士敲响誓钟。在天津的《直撮》接连发表了许多文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派的谬论,批驳了洋务派的妄想,全面提出了他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他所译著的《天演论》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什么事件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其结果如何?
(2)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著名人物魏源和严复的相关思想。本题是基础题。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点评】掌握魏源和严复的相关思想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是书何为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而且强调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舰。
(1)魏源是在什么情况下撰写《海国图志》的?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3)“师夷”与“制夷”是什么关系?
(4)怎样评价魏源的这一思想?
【答案】(1)鸦片战争后。
(2)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御西方的侵略。
(3)师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师夷的目的。
(4)能认识到应向外国学习,具有远见卓识,但没有认识到“制夷”的关键是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知识点】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及其相关主张。本题是基础题。魏源是在鸦片战争后撰写《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来抵御西方的侵略。师夷是制夷的手段,制夷是师夷的目的。魏源能认识到应向外国学习,具有远见卓识,但没有认识到“制夷”的关键是要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点评】掌握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