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17·杭州模拟)“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为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了解。2.(2017·杭州模拟)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救亡图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努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理解。3.(2017·杭州模拟)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由此判断郑观应是( )A.洋务派的代表 B.维新派的代表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D.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主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思想主张,即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识记。4.(2017八下·秀洲月考)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訇教”“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为什么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生( )A.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B.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C.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D.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废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所以周恩来在童年的时候读的是旧式私塾教育,长大后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废除的了解。5.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题干材料中“实业救国”等可知他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的了解。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触动有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公车上书的识记。7.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据“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影响的识记。8.在2017年5月1 日举行的“湘江北去 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顶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A.炎帝和蚩尤的传说B.四羊方尊C.马王堆汉墓D.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能鲜明地揭示“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这种文化基因的是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识记。9.(2017九上·台州月考)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A.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设立农工商局和铁路矿产总局C.训练新式海陆军 D.废除科举制【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D项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识记。10.(2016八下·温州期中)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B.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C.科举考试作弊现象严重D.科举考试成为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也达到顶峰,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近代以来,随着新思潮和西学的兴起,逐渐出现了新式学堂和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式学堂中近代化内容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弊病便成为了社会关注度焦点之一。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理解。二、材料分析题11.读一读,写一写。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初时以印刷业为主,承揽商业簿记、账本、广告印制,也承接教会圣经的印刷,纯系一家印刷作坊。材料二 1902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思潮风雷激荡,求新图强益成主流。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广罗人才,专事编译,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种图书,商务印书馆真正步入出版业的殿堂。(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商务印书馆先后从事的业务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答案】(1)印刷业,出版业。(2)原因: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影响: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初主要从事印刷业,后来主要从事出版业。(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史上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读一读,议一议。材料一 维新变法之际,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说:“如果变法能让国家变得富强,你就去做吧。我不干涉。”材料二 维新人士被捕当天,慈禧太后怒斥光绪皇帝:“你怎么这么糊涂 !真是不肖啊!”(1)由材料一、二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发生逆转的原因。【答案】(1)默认的态度和反对的态度。(2)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裁并机构,裁汰旧员,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是持默认态度的;分析材料二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2)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发生逆转的原因是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裁并机构,裁汰旧员,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答案】(1)洋务派: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2)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本题是基础题。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与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相同点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康有为的设想不能使中国富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点评】掌握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17·杭州模拟)“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2017·杭州模拟)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救亡图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2017·杭州模拟)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由此判断郑观应是( )A.洋务派的代表 B.维新派的代表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D.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4.(2017八下·秀洲月考)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訇教”“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为什么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生( )A.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B.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C.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D.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5.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A.严复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6.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7.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8.在2017年5月1 日举行的“湘江北去 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顶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A.炎帝和蚩尤的传说B.四羊方尊C.马王堆汉墓D.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9.(2017九上·台州月考)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A.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设立农工商局和铁路矿产总局C.训练新式海陆军 D.废除科举制10.(2016八下·温州期中)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B.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C.科举考试作弊现象严重D.科举考试成为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二、材料分析题11.读一读,写一写。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初时以印刷业为主,承揽商业簿记、账本、广告印制,也承接教会圣经的印刷,纯系一家印刷作坊。材料二 1902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思潮风雷激荡,求新图强益成主流。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广罗人才,专事编译,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种图书,商务印书馆真正步入出版业的殿堂。(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商务印书馆先后从事的业务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12.读一读,议一议。材料一 维新变法之际,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说:“如果变法能让国家变得富强,你就去做吧。我不干涉。”材料二 维新人士被捕当天,慈禧太后怒斥光绪皇帝:“你怎么这么糊涂 !真是不肖啊!”(1)由材料一、二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发生逆转的原因。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为挽救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了解。2.【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努力。【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理解。3.【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主张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速立宪法,改良政治”可知,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改革政治的思想主张,即向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识记。4.【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考试废除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所以周恩来在童年的时候读的是旧式私塾教育,长大后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废除的了解。5.【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题干材料中“实业救国”等可知他是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张謇的了解。6.【答案】C【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触动有关。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公车上书的识记。7.【答案】A【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据“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影响的识记。8.【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能鲜明地揭示“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这种文化基因的是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识记。9.【答案】D【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D项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识记。10.【答案】B【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也达到顶峰,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近代以来,随着新思潮和西学的兴起,逐渐出现了新式学堂和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式学堂中近代化内容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弊病便成为了社会关注度焦点之一。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理解。11.【答案】(1)印刷业,出版业。(2)原因: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影响: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商务印书馆开办之初主要从事印刷业,后来主要从事出版业。(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十分动荡,商务印书馆意图通过图书出版发行,宣传救国思想。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史上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答案】(1)默认的态度和反对的态度。(2)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裁并机构,裁汰旧员,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是持默认态度的;分析材料二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2)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发生逆转的原因是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裁并机构,裁汰旧员,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答案】(1)洋务派: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2)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知识点】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本题是基础题。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与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相同点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点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康有为的设想不能使中国富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点评】掌握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