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
A.君主专制 B.重本抑末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贸易
【答案】C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AB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闭关锁国是在题干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D项对外贸易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闭关政策的史实。
2.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乾隆在位期间,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故①②③正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表现,要求具备分析和实际的能力。
3.(2020八下·温州开学考)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
C.“贞观之治 ” D.“开元盛世”
【答案】B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A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
B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符合题意;
CD两项出现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4.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我国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他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了外贸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了,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①②④正确。
D项①②④是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为切入点,考查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逐渐落伍原因的相关知识。
5.(2019八下·湖州月考)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中提到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所谓“新”主要体现在(  )
A.生产规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确
C.劳动效率更高 D.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如果你是当时一位机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下列著作能给予你启发的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答案】(1)D
(2)D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机户指的是手工业作坊主,机工指的是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作坊主出资金,被雇佣的劳动者出力,按照劳动时间来给予报酬。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D项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新”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业生产方式。《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项《天工开物》能给予启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理解和相关著作的了解。
6.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答案】B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的盛世危机。从乾隆帝的言语中看出,一方面乾隆帝对英国的还是有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未能从根本上了解英国海军的整体实力,说明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愚昧无知,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清朝乾隆时期中国的盛世危机。
7.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A.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人口在匀速增长
C.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表现,以及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本题通过对柱状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从顺治八年到乾隆六十年的一百四十多年里人口增长了近七倍,人均用地减少了两倍多。所以乾隆在位时忧的是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选A。
【点评】此题掌握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表现。
8.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选项ABCD都是盛世危机的表现,但是BCD都属于内部危机,只有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突飞猛进并开拓海外市场属于外部危机,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清朝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
9.(2019八下·临海月考)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答案】C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乾隆时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的比较。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选项ABD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我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0八下·丽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华中却隐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记
中国 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
连年出现文字狱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只许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材料二: 1797 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两届任期后,自愿放弃权力,隐居在自己的农庄;而乾隆皇帝却在禅位给嘉庆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1)依据材料一
概括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
(2)与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相比,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张?
(3)有学者认为,大清的衰败在乾隆时期就理下了祸根。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层面论证上述观点。
【答案】(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
(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一是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根据材料一中的“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二是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乾隆朝大兴文字狱之时,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主要政治主张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传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3)题干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走向衰落,政治腐败,阻碍社会发展;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这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些与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相比,都隐藏着危机。
故答案为:(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
(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实。
11.阅读下面材料: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答案】(1)清朝
(2)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19世纪前期”可以看出这个帝国是清朝。
(2)乾隆盛世的危机有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故答案为:(1)清朝。
(2)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乾隆盛世背后危机的表现。重点掌握清朝乾隆盛世背后危机的表现。
12.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充满崇拜的心态。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
(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图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1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充满崇拜的心态。分析图2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认为中国十分的强大,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尔泰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尔泰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伏尔泰思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乾隆盛世下隐藏的危机。
13.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 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及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军事力量        
综合国力        
【答案】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装备落后;装备落后;日益衰落;世界强国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上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外交上闭关锁国,文化上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军事上装备落后,综合国力日益衰落。英国经济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外交上殖民扩张,文化上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军事上装备落后,综合国力上是世界强国。
故答案为: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装备落后;装备落后;日益衰落;世界强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横向比较中国与英国的不同发展轨迹,探讨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下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
A.君主专制 B.重本抑末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贸易
2.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20八下·温州开学考)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乾隆盛世”
C.“贞观之治 ” D.“开元盛世”
4.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19八下·湖州月考)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中提到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所谓“新”主要体现在(  )
A.生产规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确
C.劳动效率更高 D.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如果你是当时一位机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下列著作能给予你启发的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6.乾隆帝观看英国 “皇家号”军舰模型后,对沿海官员说:“英国的海船只能在大洋中行驶,如果海岸防守严密,必无计可施。”他的认识说明了(  )
A.对英国的海军认识很透彻 B.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
C.清朝统治者很有远见 D.感谢英国送厚重寿礼
7.下图曾是乾隆在位时得出“朕甚忧之”的结论,其“忧”的是(  )

A.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B.人口在匀速增长
C.农业劳动力人口在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8.乾隆盛世背后隐存各种危机。其中属于外部危机的是(  )
A.欧洲经历工业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四处开拓海外市场
B.中国开展前所未有的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乾隆帝在位巡幸多达百次,均大摆排场,如六巡江南
D.中国农业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以手工劳动为主
9.(2019八下·临海月考)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二、材料分析题
10.(2020八下·丽水期末)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然而在盛世繁华中却隐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在位(1735-1795)中外大事记
中国 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 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
连年出现文字狱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 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
只许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材料二: 1797 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完成两届任期后,自愿放弃权力,隐居在自己的农庄;而乾隆皇帝却在禅位给嘉庆皇帝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1)依据材料一
概括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
(2)与乾隆朝大兴文字狱相比,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主张?
(3)有学者认为,大清的衰败在乾隆时期就理下了祸根。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层面论证上述观点。
11.阅读下面材料:
19世纪前期马克斯曾预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哪一朝代?
(2)根据所学内容,请列举出3项天朝帝国幻想自欺,逐步走向衰亡的表现。
12.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马戛尔尼使华以失败而告终。1794年9月,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向国王和议会呈送了一份使华报告。假如你是马戛尔尼,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等材料从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比较当时中国与英国的发展状况。
比较中英近代前夜历史
国家 项目 清朝前期中国 英 国
经济状况 及文明类型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思想文化        
军事力量        
综合国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AB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闭关锁国是在题干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D项对外贸易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闭关政策的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乾隆在位期间,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故①②③正确。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故④错误。
A项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表现,要求具备分析和实际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A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
B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符合题意;
CD两项出现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我国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清朝时期,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往来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他们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失了外贸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了,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所以①②④正确。
D项①②④是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为切入点,考查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逐渐落伍原因的相关知识。
5.【答案】(1)D
(2)D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机户指的是手工业作坊主,机工指的是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作坊主出资金,被雇佣的劳动者出力,按照劳动时间来给予报酬。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D项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新”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业生产方式。《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项《天工开物》能给予启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理解和相关著作的了解。
6.【答案】B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的盛世危机。从乾隆帝的言语中看出,一方面乾隆帝对英国的还是有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未能从根本上了解英国海军的整体实力,说明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愚昧无知,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清朝乾隆时期中国的盛世危机。
7.【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表现,以及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本题通过对柱状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从顺治八年到乾隆六十年的一百四十多年里人口增长了近七倍,人均用地减少了两倍多。所以乾隆在位时忧的是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选A。
【点评】此题掌握乾隆时期,中国盛世危机的表现。
8.【答案】A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选项ABCD都是盛世危机的表现,但是BCD都属于内部危机,只有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突飞猛进并开拓海外市场属于外部危机,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清朝乾隆时期中国面临的危机。
9.【答案】C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乾隆时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的比较。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选项ABD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我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0.【答案】(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
(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一是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根据材料一中的“高产作物甘薯在全国普遍推广种植”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二是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可见乾隆时期“盛世”的表现之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乾隆朝大兴文字狱之时,同一时期的欧洲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主要政治主张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宣传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3)题干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清朝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走向衰落,政治腐败,阻碍社会发展;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自给自足;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这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些与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相比,都隐藏着危机。
故答案为:(1)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整理;随着外来新作物的推广,农业有了新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2)(伏尔泰)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 (孟德斯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 (卢梭) 人民主权理论。
(3)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但政治上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而同期的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同期的英国进行工业革命,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工厂:对外交往方面,乾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同期的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海外贸易。表面上大清朝仍呈现勃勃盛世景象,但与相继走上资本主义和工业化道路的英美法国家相比,已渐趋落伍,埋下因落后而挨打的祸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乾隆盛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乾隆盛世的史实。
11.【答案】(1)清朝
(2)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19世纪前期”可以看出这个帝国是清朝。
(2)乾隆盛世的危机有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故答案为:(1)清朝。
(2)人口增长过快;官僚腐败;文化专制;思想控制严密;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重农抑商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乾隆盛世背后危机的表现。重点掌握清朝乾隆盛世背后危机的表现。
12.【答案】(1)充满崇拜的心态。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
(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图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1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充满崇拜的心态。分析图2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认为中国十分的强大,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尔泰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尔泰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伏尔泰思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乾隆盛世下隐藏的危机。
13.【答案】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装备落后;装备落后;日益衰落;世界强国
【知识点】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上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政治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外交上闭关锁国,文化上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军事上装备落后,综合国力日益衰落。英国经济上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外交上殖民扩张,文化上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军事上装备落后,综合国力上是世界强国。
故答案为:农业为主,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属于农耕文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经济迅速发展,属于工业文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政治腐败;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科技落后;思想文化繁荣活跃,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技世界领先;装备落后;装备落后;日益衰落;世界强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横向比较中国与英国的不同发展轨迹,探讨中国逐步落伍的原因。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