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2.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4.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D.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5.(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6.某同学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C.题目只能选自四书五经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7.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君主专制 D.官场腐败
8.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9.“八股取士”起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文字狱自古就有,而到达顶峰是在(  )
A.秦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
11.(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2.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②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③领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14.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深入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
C.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D.都是农学著作
15.强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还提出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
A.《墨子》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8.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19.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
A. B.
C. D.
20.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
A.司马迁──《史记》 B.宋应星──《齐民要术》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郦道元──《水经注》
二、问答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 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 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1)“他”是谁?
(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腔调,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更广。
材料二:明末东南著名文人张岱自称一生“好精舍,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24.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时的社会寻找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25.请把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连接成线
A.李时珍 a.《本草纲目》 ①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徐光启 b.《天工开物》 ②农业百科全书
C.宋应星 c.《农政全书》 ③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本题要求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无法从材料总获得的选项就是错误选项。从“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举考试延续了前代的基础,但稍变了唐宋的考试方法。从“专取四子树......五经命题试士”中可以看出四书五经是明朝科举考试的命范围。而明朝科举考试的答题问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获取。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
2.【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科举制的演变过程。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到唐朝逐步被完善,发展到明清时期就演变为八股取士了,在百日维新时被废除。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3.【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只会做烂醉如泥的八股文,或者摇头晃脑地拽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事;却欺骗了高官,当作圣门的高徒和人才给招来;这是朝廷和百姓的不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
4.【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其—两者的实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A不是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后果;B、C、D三项都是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则造成生产力不能快速提高,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最严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
5.【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压制人们的思想,统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却是加强思想控制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故答案选择C。
【点评】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根本目的。
6.【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八股取士的了解。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形式。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分为八个部分。故答案是B。
【点评】了解八股取士的概况。
7.【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臣民不敢说话,这是明清统治者采取文字狱来家庭文化专制的结果。“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明清八股取士的批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清朝的文化专制。
8.【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废除丞相、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别是明朝、隋唐时期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BD首先排除;增设军机处是清朝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9.【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八股取士的起源。明清时期,仍然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故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朝,答案是C。
【点评】知道八股取士的起源。
10.【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文字狱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文字狱历朝皆有,以清时期最为严重。清朝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造 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选C。
【点评】知道文字狱达到顶峰的时间。
11.【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关知识。《齐民要术》为农书,故A不选;《本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故B不选;《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故D不选;而云锦的制造属于手工业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答案 C
【点评】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现。
12.【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晚明科学的特征。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故③说法有误排除,选择C。
【点评】知道晚明科学的特征。
13.【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时期的科学巨作。《天工开物》是总结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总结历代农学成就的,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不符合题意。正确的是C。
【点评】知道明朝时期的科学巨作所涉及的内容。
14.【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文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不是农学著作,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是两部著
作的共同点。
【点评】知道《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异同点。
15.【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掌握。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介绍了明代的采矿技术。他提出井下架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
16.【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据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一课介绍,农业百科全书是《农政全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齐民要术》是北朝的,这两本书与1300年不符合,《天工开物》是工艺百科全书。选D。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
17.【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各科学名著的相关知识。《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是农学、手工业的著作。联系题目图中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的内容,可知此书应该是《天工开物》选C。
【点评】掌握我国古代各科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据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一课介绍,《天工开物》是有“17世界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之称,选A。《本草纲目》是医学药物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业著作,是北朝时的书;《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是宋朝的书。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
19.【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本草纲目》。《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一本地理名著。《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本史书。《天工开物》是明末宋应星编著的一本总结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写成的一本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书。故符合题意的是D。
【点评】知道《本草纲目》的概况。
20.【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中国文化与作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史记》作者司马迁;《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而宋应星编著的是《天工开物》;《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中国文化的概况。
21.【答案】(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科举制度的史实,分析不同时代,科举考试的不同影响。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科举制之前是依照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时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因为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点评】本题掌握我国科举制度的史实,分析不同时代,科举考试的不同影响。
22.【答案】(1)李时珍
(2)《本草纲目》
(3)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逊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期的科学成就。1、2两小题为基础题。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是李时珍和她所著的《本草纲目》。3小题是情感价值观的题目,应当学习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逊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期的科学成就
23.【答案】观赏戏曲;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代世俗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其兴盛的原因。本题为基础题,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观赏戏曲。其兴盛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点评】掌握明清世俗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其兴盛的原因
24.【答案】(1)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事影响,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李贽:认为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顾炎武:批判科举制,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主张立“天下之法”;还主张“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王夫之:主张“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提倡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中的代表思想家有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他们反思的原因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事影响,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列举他们代表思想:李贽认为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顾炎武批判科举制,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主张立“天下之法”;还主张“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张“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提倡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点评】掌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5.【答案】A —— a —— ③,B —— c —— ②,C —— b —— ①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代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贡献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时珍著作是《本草纲目》,是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徐光启著作是《农政全书》,是农业的百科全书,宋应星著作是《天工开物》,是一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点评】掌握明代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贡献的人物及其著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本题要求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无法从材料总获得的选项就是错误选项。从“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举考试延续了前代的基础,但稍变了唐宋的考试方法。从“专取四子树......五经命题试士”中可以看出四书五经是明朝科举考试的命范围。而明朝科举考试的答题问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获取。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变化。
2.小明自主学习了“科举制的演变”这一专题,他的学习笔记中错误的是(  )
A.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B.唐朝时期逐渐完善
C.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运动后废除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科举制的演变过程。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到唐朝逐步被完善,发展到明清时期就演变为八股取士了,在百日维新时被废除。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3.“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读书人只会做烂醉如泥的八股文,或者摇头晃脑地拽文,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事;却欺骗了高官,当作圣门的高徒和人才给招来;这是朝廷和百姓的不幸。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
4.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D.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读书人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的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其—两者的实质都是文化专制政策,A不是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后果;B、C、D三项都是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妨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则造成生产力不能快速提高,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最严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
5.(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压制人们的思想,统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却是加强思想控制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故答案选择C。
【点评】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根本目的。
6.某同学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C.题目只能选自四书五经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八股取士的了解。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形式。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分为八个部分。故答案是B。
【点评】了解八股取士的概况。
7.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经济凋敝 B.文化专制
C.君主专制 D.官场腐败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考点的理解。“万马齐喑究可哀”形容臣民不敢说话,这是明清统治者采取文字狱来家庭文化专制的结果。“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明清八股取士的批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清朝的文化专制。
8.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兴文字狱 B.废除丞相
C.增设军机处 D.采用三省六部制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废除丞相、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别是明朝、隋唐时期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BD首先排除;增设军机处是清朝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9.“八股取士”起源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八股取士的起源。明清时期,仍然采取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故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朝,答案是C。
【点评】知道八股取士的起源。
10.文字狱自古就有,而到达顶峰是在(  )
A.秦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文字狱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文字狱历朝皆有,以清时期最为严重。清朝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造 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选C。
【点评】知道文字狱达到顶峰的时间。
11.(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关知识。《齐民要术》为农书,故A不选;《本草纲目》是药物学巨著,故B不选;《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名著,故D不选;而云锦的制造属于手工业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选答案 C
【点评】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现。
12.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学家②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③领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晚明科学的特征。晚明涌现的科技群英,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故③说法有误排除,选择C。
【点评】知道晚明科学的特征。
13.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岩溶地貌的记载的文献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明朝时期的科学巨作。《天工开物》是总结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总结历代农学成就的,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不符合题意。正确的是C。
【点评】知道明朝时期的科学巨作所涉及的内容。
14.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深入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
C.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D.都是农学著作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文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不是农学著作,故答案选D。其余选项是两部著
作的共同点。
【点评】知道《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异同点。
15.强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还提出井下架设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考点的掌握。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介绍了明代的采矿技术。他提出井下架支板以防塌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宋应星及其著作《天工开物》。
1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百科全书是(  )
A.《墨子》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据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一课介绍,农业百科全书是《农政全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齐民要术》是北朝的,这两本书与1300年不符合,《天工开物》是工艺百科全书。选D。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
1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各科学名著的相关知识。《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医学药物学著作。《天工开物》是农学、手工业的著作。联系题目图中农耕、织布、炼水银朱砂的内容,可知此书应该是《天工开物》选C。
【点评】掌握我国古代各科学名著的相关知识
18.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所作的“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
【答案】A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据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一课介绍,《天工开物》是有“17世界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之称,选A。《本草纲目》是医学药物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农业著作,是北朝时的书;《资治通鉴》是史学著作,是宋朝的书。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
19.如图,下列哪一本书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本草纲目》。《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一本地理名著。《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本史书。《天工开物》是明末宋应星编著的一本总结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写成的一本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的书。故符合题意的是D。
【点评】知道《本草纲目》的概况。
20.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
A.司马迁──《史记》 B.宋应星──《齐民要术》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郦道元──《水经注》
【答案】B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中国文化与作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史记》作者司马迁;《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而宋应星编著的是《天工开物》;《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故答案是B。
【点评】知道中国文化的概况。
二、问答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答案】(1)隋朝。门第的高低。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科举制度的史实,分析不同时代,科举考试的不同影响。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科举制之前是依照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时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因为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点评】本题掌握我国科举制度的史实,分析不同时代,科举考试的不同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他 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 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1)“他”是谁?
(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答案】(1)李时珍
(2)《本草纲目》
(3)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逊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中期的科学成就。1、2两小题为基础题。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是李时珍和她所著的《本草纲目》。3小题是情感价值观的题目,应当学习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自品尝药物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逊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中期的科学成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戏文已经扩布到东南沿海各省,及至明万历年间,已经成为广布全国的戏曲腔调,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阶层的垂青而流传更广。
材料二:明末东南著名文人张岱自称一生“好精舍,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
【答案】观赏戏曲;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代世俗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其兴盛的原因。本题为基础题,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娱乐形式是观赏戏曲。其兴盛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
【点评】掌握明清世俗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其兴盛的原因
24.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时的社会寻找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答案】(1)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事影响,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李贽:认为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顾炎武:批判科举制,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主张立“天下之法”;还主张“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王夫之:主张“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提倡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中的代表思想家有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他们反思的原因是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事影响,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列举他们代表思想:李贽认为追求物质享受乃是自然禀赋,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顾炎武批判科举制,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主张立“天下之法”;还主张“工商皆本”,手工业、商业跟农业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张“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提倡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点评】掌握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5.请把下列人物与其成就连接成线
A.李时珍 a.《本草纲目》 ①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徐光启 b.《天工开物》 ②农业百科全书
C.宋应星 c.《农政全书》 ③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
【答案】A —— a —— ③,B —— c —— ②,C —— b —— ①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代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贡献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时珍著作是《本草纲目》,是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巨著;徐光启著作是《农政全书》,是农业的百科全书,宋应星著作是《天工开物》,是一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点评】掌握明代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贡献的人物及其著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