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八上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社八上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上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司马衷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2.(2017八上·温州月考)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
A.东汉、吴、蜀、南朝 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 D.西汉、蜀、吴、东晋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江南统治者爱惜民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D.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
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5.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民族融合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战乱频繁
8.南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这四个政权按照出现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
A.宋、齐、梁、陈 B.梁、宋、齐、陈
C.齐、宋、梁、陈 D.梁、陈、宋、齐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束东晋统治,开启“南朝”统治的是下列哪个政权(  )
A.陈 B.宋 C.齐 D.梁
10.420—489年在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朝,它们定都都在南京,当时的南京叫(  )
A.建业 B.建康 C.金陵 D.天京
11.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  )
A.建业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12.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13.4世纪后期,统一北方地区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
14.(2017八上·绍兴期中)战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7八上·温州月考)战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前秦军心涣散——淝水之战后北方混战
B.纣王昏庸无道——牧野之战后夏朝灭亡
C.袁军不习水性——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
D.曹军士兵众多——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胜
16.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17.南朝时,冶铸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 D.用煤作燃料
18.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 ②水稻是主要的作物,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
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除草)……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所以“东晋始于元帝”,“元帝”是司马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较细,应牢记“元帝”是司马睿。
2.【答案】B
【考点】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变迁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和最后灭亡,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西晋灭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和十六国政权形成了并立的局面。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朝代变迁的识记。
3.【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C项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最主要的原因”,注意准确识记江南地区开放的主要原因。
4.【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包括的。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5.【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核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北方人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吧,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注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与影响为常考知识点。
7.【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可知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增加,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末年以来北人南迁的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A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原东晋将领刘裕自立为皇帝,国号宋,史称刘宋,此后16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朝代,合称为南朝,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9.【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掌握东晋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是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东晋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10.【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420—589年在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所以当时的南京叫建康;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南朝四个朝代都是大将夺取的政权,首都都在建康定都。四个朝代的顺序需熟练掌握。
11.【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所以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健康。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南朝四个朝代的顺序。
12.【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概况的了解。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氐族及鲜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为5世纪;氐族建立的前秦在东晋中期统一北方,为4世纪。所以,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政权的概况。
13.【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的了解。A建立于266年,280年统一了全国。B建立于317年,主要位于南方,C是建立于220年,位于北方。D在东晋中期,基本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并立,东晋中期与4世纪后期也符合,故而答案为D。
【点评】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概况。
14.【答案】B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识记。
15.【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重要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推翻商纣王的战争,战争结束的是商朝的统治,不是夏朝的统治,B项说法不正确。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袁绍失败不是因为不习水性,C项说法不正确。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获得大胜,打败曹军,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重要战争的识记。
16.【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试图吞并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隔淝水对峙,晋军大败前秦,此战为淝水之战。故答案为C。
【点评】知道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
17.【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南朝时手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除。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得到显著发燕尾服,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故而答案为CA。
【点评】了解南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
18.【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的掌握。当时,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制瓷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瓷器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尤其是青瓷,最为当时人所青睐。当时人们已经发明了灌钢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东晋南朝生产发展的表现。
19.【答案】A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概况。此题为逆向选择,东晋与西晋的统治区域不一样,西晋是我国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东晋主要位于南方,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故1的表述是错误的。结束东晋统治是的大将刘裕,420年,他自立为帝,建立宋,南朝开始,故2表述错误,3表述正确。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前秦是十六国中其中一个,故4的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点评】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概况。
20.【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是“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依据所学可知,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是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为人民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
故答案为:(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1.【答案】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南方相对于北方安定,有利于南方的开发;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一起开发江南;这一时期,政治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南方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的基础,所以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得到开发。(2)依据课本知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掌握。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南方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这些都是姜娜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2.【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耕作方式落后,社会生产不发展,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足;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2)材料二反映了东晋建立后,南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因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时,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发展。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火耕水耨”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以看江南地区经济不发达,没有受冻饿的人,但也没有特别富裕的人家,从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2)由“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从中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农业都能实现丰收,人们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的“丝棉”行业也就是纺织行业比较发达,所产的“布帛”能够在全国流通。阅读材料可以知道此材料出自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因此可以从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因素方面归纳当时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当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再加上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3)由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比可知,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4)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故答案为:(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耕作方式落后,社会生产不发展,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足;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材料二反映了东晋建立后,南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因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时,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发展。(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汉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秦汉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对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东晋后南方地区的开发及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对南方地区的开发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开发产生的影响。(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社八上4.1.2《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司马衷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所以“东晋始于元帝”,“元帝”是司马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较细,应牢记“元帝”是司马睿。
2.(2017八上·温州月考)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
A.东汉、吴、蜀、南朝 B.东汉、蜀、吴、东晋
C.西汉、吴、蜀、南朝 D.西汉、蜀、吴、东晋
【答案】B
【考点】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变迁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专权,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和最后灭亡,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西晋灭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和十六国政权形成了并立的局面。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朝代变迁的识记。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江南统治者爱惜民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D.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C项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是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最主要的原因”,注意准确识记江南地区开放的主要原因。
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包括的。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5.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对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核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北方人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吧,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注意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与影响为常考知识点。
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民族融合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战乱频繁
【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可知北方人口减少,南方人口增加,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末年以来北人南迁的原因。本题难度适中。
8.南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这四个政权按照出现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
A.宋、齐、梁、陈 B.梁、宋、齐、陈
C.齐、宋、梁、陈 D.梁、陈、宋、齐
【答案】A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原东晋将领刘裕自立为皇帝,国号宋,史称刘宋,此后16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朝代,合称为南朝,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束东晋统治,开启“南朝”统治的是下列哪个政权(  )
A.陈 B.宋 C.齐 D.梁
【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掌握东晋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是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东晋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10.420—489年在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朝,它们定都都在南京,当时的南京叫(  )
A.建业 B.建康 C.金陵 D.天京
【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420—589年在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所以当时的南京叫建康;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南朝四个朝代都是大将夺取的政权,首都都在建康定都。四个朝代的顺序需熟练掌握。
11.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  )
A.建业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答案】B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所以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健康。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南朝四个朝代的顺序。
12.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概况的了解。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氐族及鲜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为5世纪;氐族建立的前秦在东晋中期统一北方,为4世纪。所以,正确答案为C。
【点评】了解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政权的概况。
13.4世纪后期,统一北方地区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
【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的了解。A建立于266年,280年统一了全国。B建立于317年,主要位于南方,C是建立于220年,位于北方。D在东晋中期,基本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并立,东晋中期与4世纪后期也符合,故而答案为D。
【点评】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概况。
14.(2017八上·绍兴期中)战争的胜负不一定取决于兵力的多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故选B。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重大战役的识记。
15.(2017八上·温州月考)战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前秦军心涣散——淝水之战后北方混战
B.纣王昏庸无道——牧野之战后夏朝灭亡
C.袁军不习水性——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
D.曹军士兵众多——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胜
【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重要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推翻商纣王的战争,战争结束的是商朝的统治,不是夏朝的统治,B项说法不正确。官渡之战,是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袁绍失败不是因为不习水性,C项说法不正确。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获得大胜,打败曹军,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重要战争的识记。
16.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 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试图吞并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隔淝水对峙,晋军大败前秦,此战为淝水之战。故答案为C。
【点评】知道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
17.南朝时,冶铸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 D.用煤作燃料
【答案】C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南朝时手工业发展状况的了解除。南朝时,南方的手工业得到显著发燕尾服,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故而答案为CA。
【点评】了解南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
18.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 ②水稻是主要的作物,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
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的掌握。当时,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制瓷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瓷器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尤其是青瓷,最为当时人所青睐。当时人们已经发明了灌钢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东晋南朝生产发展的表现。
1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概况。此题为逆向选择,东晋与西晋的统治区域不一样,西晋是我国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东晋主要位于南方,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故1的表述是错误的。结束东晋统治是的大将刘裕,420年,他自立为帝,建立宋,南朝开始,故2表述错误,3表述正确。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前秦是十六国中其中一个,故4的表述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点评】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概况。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
【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是“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依据所学可知,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是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为人民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
故答案为:(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2)因果关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答案】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南方相对于北方安定,有利于南方的开发;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一起开发江南;这一时期,政治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南方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的基础,所以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得到开发。(2)依据课本知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人民的共同努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掌握。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南方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这些都是姜娜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除草)……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
(3)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有何启示?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耕作方式落后,社会生产不发展,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足;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2)材料二反映了东晋建立后,南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因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时,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发展。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考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火耕水耨”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以看江南地区经济不发达,没有受冻饿的人,但也没有特别富裕的人家,从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2)由“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从中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农业都能实现丰收,人们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的“丝棉”行业也就是纺织行业比较发达,所产的“布帛”能够在全国流通。阅读材料可以知道此材料出自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因此可以从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因素方面归纳当时推动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当时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再加上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3)由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比可知,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4)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故答案为:(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耕作方式落后,社会生产不发展,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足;原因是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2)材料二反映了东晋建立后,南方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原因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时,北方人为逃避战乱,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发展。(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技术、引进人才。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汉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秦汉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对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东晋后南方地区的开发及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对南方地区的开发相关知识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南方地区的开发产生的影响。(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