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4张PPT +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24张PPT +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98—103页)
1.自由的含义?
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3.平等的内涵?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体味自由
疫情解封,你感受到哪些自由?体现了自由有何作用?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自由的意义
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这些限制有没有必要?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会怎样?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③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01
03
02
如何正确认识自由
探究与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民刘某发布“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要赶紧去各大商场门口咳嗽上百次,希望感染的人越来越多”的相关消息。经查,刘某并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身体健康,出于恶作剧心态,故意编造虚假信息,并在多个聊天群内发布这些虚假信息。群内共涉及2700余人,引发群众恐慌,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最终,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被通州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思考
依据材料,请你说说法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01
03
02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这些法律是否违反了宪法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
平等的内涵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比如老人、孕妇、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得到特殊照顾
平等的内涵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上的平等)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上的平等)
“人皆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逆转的权利
1776美国独立宣言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1789法国人权宣言
从第136册起连载斯宾塞尔《自由篇》
1900中国万国公报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1948世界人权宣言
自由平等被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中国十八大
人类追寻自由平等的足迹
义务教育
免试就近入学
国家助学金
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就业
妇女就业
残疾人就业
提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些做法的意义。
平等的意义
理想.主题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基本原则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的意义
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表现
湖北公安县夹竹园派出所原所长黎某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外出聚餐,殴打小区防控人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
荆州市商务局科长何某之子在微博上炫耀其父动用关系将其从封城的外地接回荆州,父亲被停职;
河南新郑市某医院副院长楚某拒绝按照规定佩戴口罩,面对工作人员的督促,连说16个“我不戴”,也被免了职。
思考: 以上案例说明了在违法或犯罪行为面前,平等是如何体现的?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平等地享有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平等地受到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的价值
自由是有限制的
法眼看平等
平等的含义
平等的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课堂练习
1.私家车主胡某因交通违规,驾照被扣除6分。他通过“熟人关系”花费3000元钱免除了扣分处罚。面对他人指责,胡某振振有词:“花钱‘买分’,是我的自由!”对于胡某的言行,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自由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合法的方式进行
B. 公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
C. 只要不损害公众利益,自由权利可以任意行使
D. 维护正义、拥有正义感,应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C
课堂练习
2.“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课堂练习
3.3月20日,网民魏某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
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课堂练习
4.柏拉图说:“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是不平等。”这启示我们( )
A.要追求绝对平等
B.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C.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
D.要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谢谢观看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