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课内阅读。挑 山 工(节选)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 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1.“我”心中的“不解之谜”是 _______________2.挑山工和游人走路不一样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挑山工的话包蕴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实践“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4.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感受到当时场面的混乱,人们的惊恐万状。我从画“ ”的句子感受到______________5.我能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体会到他的品质:A.忠于职守 B.沉着果断 C.指挥有方(把字母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括号里)(1)“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2)“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3)“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6.文段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运用_______的写法来表现人物品质。7.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回答问题。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i)、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8.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9.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那一瞬的感动车继续飞驰着,我又回头望了一下那身影,心中又涌起更深的感动……在回老家的路上,我们一路开着车,我卧在座椅上,听着音乐,望着窗外的景色。就在临入高速公路的路口,我突然听见前面的几辆车都“嘟——嘟——”地按起喇叭,并绕开了某个东西飞速驶去。起初并没有在意,可后来,我们的车突然地急转弯,我惊惶地坐起来,好奇心使我不禁向外望去——车窗下,一个环卫工人蹲在地上,拿着小扫把,一点一点将地面上的一堆玻璃渣扫入小筐中。细看,她约四十来岁,被冻得通红且上面布满干裂口子的双手颤抖着,低着头,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背后的车辆仍有许多向她按响不满的喇叭,看到司机们对她不满的眼神时,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全都交织在一起,使我心头不觉一热,似乎涌上了一股热血,灼烧着我的思想与灵魂。仅仅一个身影,一个在高速路口的身影,一个不顾任何危险的身影;仅仅一双手,一双在打扫卫生的手,一双冻得发颤还不顾的手;仅仅一个思想,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仅仅一个灵魂,一个高尚的灵魂……却对我触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看着远去的身影渐渐缩小,这单单是一个身影吗?不!她是千千万万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们的工作如此平凡,他们的工资如此菲薄,他们的生活如此简单,而他们却用一颗最真诚的心谱写着一支最动人的歌,用最朴实的双手营造着最美丽的世界。车渐渐走远,可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13.本文采用了( )的手法。A.顺叙 B.插叙 C.倒叙14.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这个环卫工人的____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对_____。15.“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作者“感动”的是_____;“敬佩”的是_____;“酸楚”的是_____;“担忧”的是_____。A.她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B.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她的工作不被很多人理解 D.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16.作者为什么说“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黄继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呜。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东方升起了启明星,指导员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指导员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冲啊 为黄继光报仇 喊声惊天动地 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 占领了597.9高地 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18.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19.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屡次:______________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20.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 )→( )21.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这个任务”指什么任务?从“坚定”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2)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想一想,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站起来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德国的一个小火车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来的列车扳道岔。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那段铁轨上玩耍,而那辆行驶的列车马上就要驶上这条铁轨。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将会有上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辆火车安全进入预定铁轨。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出丝毫的慌乱,主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辆满载乘客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情,他们的生命曾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然而儿子站立起来,竟未受一点伤。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员的勇敢举动,颁发给他一枚奖章,上面刻着:“一位尽职的公民”。2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1)不幸的命运。 (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 )25.“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弃而去”中的“狂奔”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扳道员的勇敢举动?请用“﹏﹏”画出来。27.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8.德皇为什么要给扳道员颁发奖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手托起的太阳老马突然辞了司机的职位,而去做勤杂,这个工作虽然相对清闲,但工资少,别人都不知道老马是怎么想的。接下来,人们发现老马总把右手揣在口袋里,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甚至写字也用起了左手,有人好奇地问老马:“你为什么把右手给搁起来呢?”老马说:“我要练习和尝试用一只手生活。”没多久,公司情况不景气了,只用左手的老马就成了领导眼里的沙子,他每天都把右手揣在口袋里,样子真是吊儿郎当,最后领导让他去了包装间工作。老马仍旧只用一只手工作,在包装间里,他用左手笨拙地操练,( )经过反复练习,已日渐熟练,( )仍敌不过别人两只手上阵。年底时,老马下了岗,他说:“这个工作我也早想辞了,我要用一只手重新干一番事业,不比有两只手的人差。”老马自己开了家不到十平方米的杂货店,来往的人都能看到一个把右手放到口袋里不动弹的男人在忙碌,他用左手吃力地搬货、码货、点钱。邻居看他平时做饭、洗衣、拖地也是只用一只手,时间长了,人们都认为他是个残疾,但老马并没办残疾证。( )辛勤地付出,( )会有丰厚的回报。老马用一只手撑起的小店见了起色,他就搬到对面二十平方米的店面去了。这一天。他用一只手搬完所有的货物,疲惫地回到家,发现桌上放有四莱一汤,虽然做得很粗糙,但老马笑了,这是儿子的杰作,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十九岁的儿子用左手给父亲倒了一杯酒,用左手擦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爸,我也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儿子的右臂是空的,两年前因一场意外致残,他在家里闷了整整两年不出门。老马这才伸出了根本没有残疾的右手,和儿子紧紧相拥:“孩子,爸爸用一只手给你演示了一年多,只想告诉你,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谁说一只手托不起太阳?”29.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再选择一个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因为老马只用左手,领导让他_______________,年底他______________,自己开了一家________________。31.“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老马的苦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和_______来描写,从中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马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母亲的心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她无论见到谁,都会上前拉住他的手(要求 恳求)道“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对儿子说:“瞧,那么多人关心你呢!”④她日复一日地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 用心)安排的来电。⑤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同学、朋友的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⑥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⑦大路边,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卖鸡蛋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部手机伏在母亲胸口贴身的布袋里。⑧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部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34.联系上下文,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35.母亲从没放弃身患绝症的儿子,为了儿子她( )(多选)A.卖掉了房子,卖过血B.陪儿子看油菜花,在草坪上玩耍C.时常打电话给朋友D.日复一日地陪伴儿子,跟他聊天36.画“_______”的部分是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文字中我体会到了( )A.窗外景色很美丽 B.这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C.儿子的病会好起来37.选文塑造了母亲瘦弱却坚强的形象,请仿照例子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_________________38.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给这位母亲发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1.挑山工走得很慢,怎么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 2.游人一路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是一个劲儿往前走。3.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认定目标、坚忍不拔、勇于攀登,才能取得成功。4. 奔跑 尖叫 哭泣 当时情况紧急,轮船危在旦夕。5. B C A6.对比7.“诺曼底号”遇难,人们惊恐万状,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解析】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审题,是要找出让人感受到“场面的混乱”“惊恐万状”的句子。文章第二段找出关键信息“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再结合上文内容“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可概括出答案。5.本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描写。(1)当情况紧急,哈尔威船长依旧能够不慌张,体现了他的沉着果断。(2)船长能井井有条,迅速安排撤退人员,体现了他的指挥有方。(3)一个“必须”,体现了船长救人的决心,更体现了忠于职守。6.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掌握。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将船长和其他人进行对比,体现了船长的优秀品质。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概括内容时候这些内容不要遗漏:注意事件由“诺曼底号”遇难引起,主要塑造人物是“哈尔威船长”,其他人物的表现也可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总结。8.悄悄 喜欢 查问 密密 悄悄 坚定9.细致入微 心灵手巧 无微不至 笑口常开10.不矛盾 第三段写的是妈妈为我们操劳虽然有了白发,但是她的心情非常高兴,乐意为我们儿女做事;第四段写妈妈为我们把眼睛搞坏了,真实的写了妈妈的健康不好。11.①开辟瓜地;②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③缝补衣服12.总结全文13.C14. 神态 动作 外貌 工作的认真负责15. B D C A16.因为环卫工人的朴实的身影,敬业的精神印在了我的心中。17.对环卫工人的敬佩与赞美【解析】13.本题考查了记叙顺序。记叙顺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本文通过记叙我回老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环卫工人,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卫工人的赞美之情。通过“车继续飞驰着,我又回头望了一下那身影,心中又涌起更深的感动……”我们可以知道下文多为回忆和联想,属于倒叙。14.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辨析。答题时,需认真分析句子,尤其要善于抓住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了解各种描写方法后就可对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判断。如: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 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蹲”“拿”“扫”等可以看出,属于动作描写。“冻得通红且上面布满干裂口子的双手”可以看出,属于外貌描写。“一丝不苟”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环卫工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找准句子出现的位置:第四段。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感动”的是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敬佩”的是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酸楚”的是她的工作不被很多人理解;“担忧”的是她这样会不会有危险。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车渐渐走远,可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出现在结尾,联系上文可知,是环卫工人敬业的精神留在了我的心中。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我回老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环卫工人,由此而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卫工人的赞美与敬佩之情。18.“ ! !” 。 , , 。19. 一次又一次地。 形容声音特别响亮。20. 黄继光身负重伤后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黄继光牺牲后,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21. “这个任务”指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从“坚定”一词中体会到黄继光对完成这个任务有很强的信心和决心。 此时的黄继光心里在想:我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火力的猛烈。22.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黄继光站起来了,他用力将手雷投向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23.文章表达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解析】1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和文章内容的掌握。学生根据原文内容作答即可。原文:“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19.本题考查学生解释词语能力。学生应注重平时词汇积累,看到题目时应该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屡次,释义为反复,一次又一次地,一而再再而三的意思。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章,可知本文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展开,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即可。文章第1至4段为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文章第5至11段写的是黄继光身负重伤后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最后一段为黄继光牺牲后,部队消灭了全部敌人。2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句子。结合文章“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可知“这个任务”指的是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坚定的含义是(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由此可知,这里体现了黄继光对完成这个任务有很强的信心和决心。(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结合文章“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去理解答题即可,可从尽管牺牲也要完成任务方面组织语言答题。(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结合例句可知,这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子弹比喻成冰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火力的猛烈,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坚定决心。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结合文章“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可知他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结合“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可概括第二问的答案。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文写了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通过本文我认识了一个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黄继光。注意结合短文的中心内容抓住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表达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4. 厄运 千钧一发25.焦急万分,想知道儿子怎么样了。26.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27.尽职的公民28.因为扳道员放弃了拯救自己儿子的机会,拯救了上百人。体会到扳道员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解析】24.厄运:形容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出自《汉书·枚乘传》。25.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弃而去,体现了父亲焦急的心理,他想知道儿子怎么样了。2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2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我们所起的标题要能概括出短文的中心思想。28.扳道员放弃了拯救自己儿子的机会,拯救了上百人。他大公无私,有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是人们学习的典范。因此,德皇要给扳道员颁发奖章。29.虽然 但是 只有 才 示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30. 去包装间工作 下了岗 杂货店31.让失去右臂的儿子知道一只手也可以好好地生活,让儿子积极地面对生活。32. 动作 语言 儿子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儿子要和父亲一样积极地面对生活33.作为一个父亲,你的一举一动对儿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儿子藏起了自己的右手,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诠释了一个父亲的伟大。【解析】29.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例句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选择关联词填空。“经过反复练习,已日渐熟练”和“仍敌不过别人两只手上阵”转折关系,可以填入“虽然……但是……”。“辛勤地付出”和“会有丰厚的回报”条件关系,可以填入“只有……才……”。用关联词造句,例如:虽然天气很冷,但奶奶依然坚持每天锻炼。30.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他每天都把右手揣在口袋里,样子真是吊儿郎当,最后领导让他去了包装间工作”,可以知道,第一个空填去包装间工作。“年底时,老马下了岗”,可以知道,第二个空填下了岗。“老马自己开了家不到十平方米的杂货店”,可以知道,第三个空填杂货店。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在文中倒数第三段找到“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苦心”,联系下文可以知道,“他的苦心”是让失去双臂的儿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32.本题考查对句子中描写方法的理解能力。从“倒”“擦”可以知道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从儿子说的话可以知道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联系上文,儿子做了四菜一汤可以知道,儿子终于意识到和父亲一样努力面对生活,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爱。3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开放性表达题目。本文通过讲老马用一只左手奋斗来向儿子证明一只手也可以生活,也可以托起太阳。赞美了老马对儿子的爱以及老马的坚强。可以从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的伟大方面来表达。34.恳求 精心35.AD36. 语言 B37.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还卖过血,她真是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38.因为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爱和执着所感动,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解析】34.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恳求”指恳切地请求。句中母亲诚恳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应选“恳求”。母亲为了让别人帮助自己鼓励儿子费尽心力,“精心”比“用心”的程度深,应选“精心”。35.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仔细读短文,不难找到相应的信息。36.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画线句子是母亲说的话,所以是语言描写。母亲为了鼓励儿子活下去,陪伴着儿子,跟儿子聊天,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37.本题考查作批注的能力。通过例子可知要写的批注是关于对短文的体会,注意联系短文的主旨,分析出人物的精神品质。38.本题考查综合理解。要注意围绕短文的中心来组织语言,写出这位母亲令人感动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