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10.2 滑轮及其应用(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10.2 滑轮及其应用(无答案)

资源简介

10.2 滑轮及其应用
科目 物理 八 年级 下 册
班级:———————— 组名:———————— 姓名:———————— 年 月 日
一、自主学习
1.滑轮:一个 的小轮。
2.定滑轮:(1)定义:使用滑轮时,其轴 的滑轮。
(2)作用:能改变 ,不能 。
3.动滑轮:(1)定义: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 的滑轮。
(2)作用:不能改变 ,能 。
4.滑轮组:(1)定义: 和 组合在一起。
(2)作用:既能 ,又能改变 。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定滑轮的特点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先用 测出钩码的重力G,
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如图乙,安装定滑轮,用定滑轮把钩码提起来,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
改变力的方向,重复实验,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用 测量出每次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F1
2 F2
3 F3
5.增加钩码数量,重复以上操作。
【分析与论证】使用定滑轮提升钩码时所用拉力的大小与钩码重力 ,方向与重物提升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的距离 。
【探究结论】使用定滑轮 省力, 省距离,但可以 力的方向。
【交流与讨论】运用杠杆平衡件,说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请在右侧图中画出支点O,阻力G的阻力臂l2,
动力F1、F3的动力臂l1、l3;
(2)比较l1 l2 l3 r;(> 、< 或 = )
(3)通过比较可知定滑轮实质是 杠杆。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由于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所以F1 F2。如果改变力的方向,动力臂l3 阻力臂l2,
则F3 F2。
探究二:动滑轮的特点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用 测出钩码的重力;
如图乙,安装动滑轮,并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一段距离,
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用 测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序号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拉力方向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3
【分析与论证】使用动滑轮时,所用的拉力近似等于钩码重力的 ,方向与钩码被提升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 。
【实验结论】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要费一倍的距离, 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交流与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拉力F总是略大于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说出使用动滑轮省力的原因。
①在右侧图中画出支点o,阻力G的阻力臂l2,动力F的动力臂l1;
②比较l1 l2;
③通过比较可知动滑轮实质是 杠杆。
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
由于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 倍,所以动力F是阻力G的 倍。
探究三:滑轮组的特点
按照装置图,安装实验器材,参照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甲所示,沿F1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增加钩码的个数,沿F1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如图乙所示,沿F2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增加钩码的个数,沿F2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提升钩码,记下提升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钩码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滑轮组 钩码重力G/N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cm


【分析与论证】
1.分析数据可知s甲= h, F甲= G
2.分析数据可知s乙= h, F乙= G
3.甲乙两图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相同吗?分别为多少?(总结口诀)
4.若绳子股数用n,则绳子移动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为
s= h,拉力和重力关系为F = G
5.根据以上结论当定滑轮和动滑轮数目都变成两个,按右侧丙丁两图
连接滑轮组时,S丙= h, F丙= G,s丁= h, F丁= G
6.分析甲乙丙丁四幅图,当定滑轮和动滑轮数量相同时,绳子怎样绕更省力?(总结口诀)
【交流与讨论】
1、当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连接滑轮组时
(如图戊)请画出绳子绕法,此时绳子股数为 股,
S戊= h,F戊= G
2、当用两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连接滑轮组时
(如图戌)请画出绳子绕法,此时绳子股数为 股,
S戌= h,F戌= G
3、当定滑轮和动滑轮数量不同时,绳子应如何绕?(总结口诀)
三、拓展延伸:
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F1:F2:F3= : :
S1:S2:S3= : :
V1:V2:V3= : :
2.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四、提炼总结:
五、作 业:本节同步学习。
G
F1
F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