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01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1954年,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在回答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中国帮助时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论十大关系》(1956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大国的核垄断保卫祖国安全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总结: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速度最快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氢弹的国家......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0年1964年10月16日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两弹一星”成就易错易混:1970年中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原子弹爆炸成功与航天事业没有直接关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一星”影响图片来自:科普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我愿意,以身许国—王淦昌“863计划”的倡导者“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①1992年9月21日(20世纪90年代),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②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③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航天事业的发展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航天事业的发展易错易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翟志刚。载人航天精神:热爱祖国勇于登攀科学求实严肃认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0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袁隆平天下“粮”心——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材料一:从1960年开始,中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饥荒,袁隆平感受到饥饿的痛苦,他深刻地了解到“民以食为天”的含义,因此他决心要解决饥荒问题。——百度百科材料二:中国人口占世界上22%,耕地却只有10%。——《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思考:袁隆平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天下“粮”心——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普通水稻全生育期 约140.7天 约150天产量 平均亩产约750公斤 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株高 约110—120厘米 约120厘米每穗总粒数 238.2粒 200粒结实率 78.3% 75%抗性 自身抗性强,具有综合抗性。抗倒伏、 耐热、 抗寒 缺乏综合抗性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天下“粮”心——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第一个问鼎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一颗报国心——屠呦呦与青蒿素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这个日子,人们很难不想起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屠呦呦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1971年10月4日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作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她身先士卒。为了加速研发进度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1972年,屠呦呦及其他两位课题组的同志不顾安危亲自试服该提取物,证明了其安全性。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死亡率认识:科技成果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巨大作用。03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了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优秀作品。1978年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为什么建国以来科技文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国家大力支持人才智力保障外部环境稳定社会制度优越百年强国之梦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成果、文化自信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1999年11月,神舟—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大空飞行成功。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与青蒿素第 课科技文化成就18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标志着这个民族“走进核时代的大门”的事件是( )A.导弹部队建成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B2.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3.右图是我国发射升空的第一颗卫星,它的名称是( )A.神舟七号 B.东方红一号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CB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A5.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2年“中国航天日”.mp4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mp4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pptx 第七个“中国航天日” 回顾中国载人航天高光时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