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自主探究一、长度测量(一)长度单位阅读课本 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回答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自学课本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 ;(2)放: ;(3)读: ;(4)记: .【知识拓展】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扣的直径是 cm.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二、时间测量(一)时间单位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1.使用停表先认清 和 ,读数时,要分别读出 和 ,并将它们 .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 为 按钮,B 为 按钮.第一次按下 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最后按下 A 时表针弹回 .简称: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三、误差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5.5 m B.3.5 mC.2.0 m D.1.5 m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 1 s 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A.偏大 B.偏小C.相等 D.无法判断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6.如图所示,晓军测量的 A、B、C 三个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cm、 cm、cm.7.西集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30 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所示,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长度测量(一)长度单位31.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换算关系:1 km=10-1 -2 -3m;1 dm=10 m;1 cm=10 m;1 mm=10 m.-6 -92.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 μm=10 m;1 nm=10 m.(二)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 0~8 cm 0.1 cm2.(1)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4)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知识拓展】1.1 1.102.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二、时间测量(一)时间单位1.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1 h=60 min;1 min=60 s.2.石英钟、电子手表、停表等.(二)用停表测量时间1.量程 分度值 分 秒 相加2.归零 计时控制 B B 读数 零点三、误差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3.错误与误差的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课堂检测1.B 解析:一个初中学生的身高可取 1.6 m(也可大些或小些),手向上伸直可达 2 m.通过目测可以发现,一个人将手向上伸直,离顶还有较大一段距离(约 1.5 m),故可以判断天花板高度应在 3.5 m 左右.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1 s 的感性认识.根据生活经验,人眼睛迅速一眨用时小于 1s,而人正常呼吸一次或一个呵欠的时间大于 1 s,故选项 B正确.3.B 解析:皮尺拉伸后,上面每条刻度线间的距离都增大了,因此物体所对应的刻度数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4.A 解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选项 A 正确;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选项 B 错误;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选项 C、D 错误.5.D 解析:A 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 A 错误;B 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故选项 B 错误;C 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选项 C 错误;D 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 D 正确.6.答案:3.27(3.26、3.28 也对) 3.40 4.00解析:图甲中的刻度尺每一大格为 1 cm,1 小格是 1 mm(即分度值),物理中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测木块 A 长度准确值为 3.2 cm,估计值为 0.07 cm,所以木块长为3.27 cm(3.26 cm、3.28 cm 也对).被测木块 B 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 3.4 cm,估计值为 0.00 cm,所以木块长为 3.40 cm.被测木块 C 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 4.0 cm,估计值为 0.00 cm,所以木块长为 4.00 cm.7.答案:0 5.4解析:机械停表的大圈 1 整圈是 30 s,1 大格是 1 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 10 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 0.1 s.小圈 1 整圈是 30 min,1 大格是 5 min,每大格又均匀分成 10 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 0.5 min.小圈指针指示是 0 min,大圈指针指示是 5.4 s,因此读数是 0 min 5.4 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