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4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苯的分子式为:C6H6
C.羟基的电子式为:—O﹕H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溴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溴苯和苯
3.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溶性
A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
B
C4H8O2
-84
77
0.90
可溶
由此,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 )
A.萃取 B.升华 C.分馏 D.分液
4.欲用96%的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 )
A.加入无水CuSO4,再过滤 B.加入生石灰,再蒸馏
C.加入浓硫酸,再加热,蒸出乙醇 D.将96%的乙醇溶液直接加热蒸馏出苯
5. 核磁共振氢谱是指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图中坐标的位置(化学位移,符号为毋)也就不同。现有一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
则该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
A.CH3CH2CH3 B.CH3CH2CH2OH C.CH3CH2CH2CH3 D.CH3CH2CHO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
A.3,3-二甲基丁烷   B.3-甲基-1-戊烯
C.2,3-二甲基戊烯  D.3-甲基-2-乙基戊烷
7.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
A.乙烯 B.乙苯 C.乙烷 D.乙炔
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 )
9.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溶液;(6)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3) (1) (5) (6) (2) (4) B.(3) (5) (1) (6) (4) (2)
C.(3) (2) (1) (6) (4) (5) D.(3) (5) (1) (6) (2) (4)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是 ( )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H、O、卤素等元素原子形成烃及烃的衍生物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还能成环
D.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也不电离,但热稳定性良好,受热不易分解
11.下列说法全不正确的是 ( )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C.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D. 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所以最简式相同互为同系物
C.乙二醇和丙三醇为同系物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渐低
1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已烯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混和 B.浓硫酸、浓硝酸和苯的混和液加热至60℃
C.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溶液 D.煮沸氯乙烷和苛性钾的醇溶液
14.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
A.乙苯 B.邻二甲苯 C.对二甲苯 D.间二甲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3分)
三、(本题包括6小题)
15.(12分)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名称:
⑴ 间甲基苯乙烯 ,⑵ 苯甲酸乙酯 ,
⑶ ,⑷ 。
(5)命名下图所示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
(6)若(5)中有机物是某单炔烃经过加成反应得到的,请写出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16.(9分)分析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完成填空。
①CH3CH2CH2CH2CH3  ②C2H5OH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CH3CHBrCH3  ?  ?  ?
请你对以上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其中:
(1)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__;(2)属于烯烃的是_____________ ;(3)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__;(4)属于卤代烃的是______________;(5)属于醇的是____________;(6)属于醛的是_______________ ;(7) 属于羧酸的是____________;(8)属于酯的是____________;(9) 属于酚的是_____________ 。
17.(10分)写出下列方程式:(注明反应的条件,并配平方程式)
① 实验室制乙炔
② 乙烯与水反应
③ 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乙烷
④ 1,3 – 丁二烯与氯气发生1,4 – 加成
⑤ 甲苯与浓硝酸反应
18.(7分)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
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中和NaOH,后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
则可以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⑴ 请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甲: , 。
乙: , 。
⑵ 在上述两个方案中,能否对某个方案稍作改变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如需要改进,请指出进行改进的方案和改进方法。

19.(5分)胡椒酚甲醚()医学上又叫升白宁,对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的疗效。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 写出升白宁分子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团的名称 。
(2) 写出升白宁与溴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10分)香豆素是用途广泛的香料,合成香豆素的路线如下(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⑴ Ⅰ的分子式为 ,Ⅰ与H2反应生成邻羟基苯甲醇,邻羟基苯甲醇的结
构简式为 ;
⑵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
⑶ 一定条件下,与CH3CHO能发生类似反应①、②的两步反应,最终
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高二化学(理科)
第I卷(共47分)
二选择题(单选3分/单选;4分/双选)
题号(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A
C
B
B
B
C
B/C
B
题号(双选)
10
11
12
13
14
答案
AC
CD
BC
BC
A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3分)
三、(本题包括6小题)
15.(12分)
⑴ ,(2分) ⑵ 。(2分)
⑶ 4-甲基-2- 己烯 ,(2分) ⑷ 邻二氯苯。(1分)
(5)2,5-二甲基-3-乙基庚烷; (6)
16.(9分)略 17.(10分)略
18.(7分)
⑴ 甲:不合理, 若是水解反应也有类似实验现象。(2分)
乙:不合理, Br2与NaOH溶液也发生反应使溴水颜色褪色。(2分)
⑵ 乙方案作改进。(1分)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中和碱至中性,再滴入溴水,
若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即可验证发生了消去反应。(2分)
19.(5分)
⑴ 碳碳双键(2分)。
(2)
+Br2 → 。(3分)
20.(10分)
⑴ C7H6O2 , (各2分) ⑵ 消去反应, 酯化(取代)反应。(各2分)
(3) (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每道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
2、毛泽东非常欣赏秦始皇,曾称赞他“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感叹“不见始皇帝,天地一苍茫”。以下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薄古”思想的是
A.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B.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C.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
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4、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5、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9、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官营手工业的弊病造成
10、《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逡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11、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
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
12、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利关系一步步的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利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易导致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4分,14题28分,满分5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3、(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3: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 4: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5: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据材料1,“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2分)该制度有哪些特征?(4分)
(2).据材料2、3,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2分)
(3).据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6分)
(4).依据材料5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14.(28分)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2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4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4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高二年级文科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A【解析】考点:郡县制。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
2C
3B【解析】唐朝沿袭隋朝的三省制度。唐中宗不敢通过中书省发下任命官吏的诏书,而改用它法,正是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制度都有两面性,三省六部制度可以弱化相权而加强皇权,但是也同样可以制约皇权,实际上封建社会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因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质则是对皇权的一定程度的制约。故答案选择B项。至于A项,则是不正确的。唐中宗时期虽然皇帝有点懦弱,但是唐朝处于上升期,所以皇权还是明显的存在的,故A不正确。 D项本身没有错,只是材料没有这层意思。
4A【解析】从“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选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而且这些列罪条款还是明律所特有,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
5B
6A【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突出表现在加强边疆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英国等欧美国家却向近代过渡。答案为A。
7A
8C【解析】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说明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9D
10D【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古代经济,其中A中的遍布城乡的是草市B不是各个阶层C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政局动荡,北方不可能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表述正确。
11B
12C【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封建割据。封建割据的存在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以及中央政权的削弱等因素有关。权力高度集中造成官本位主义,权力支配经济,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惟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中央集权易于快速调动大规模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共52分)
14、(28分)
(1)生活方式:小农经济。(或者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2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6分)(或者答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落后性也可适当给分。)
(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4分,答出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或重农抑商政策亦可适当给分)
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4分)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4分)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分)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4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读经纬网图, 判断A在B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2.右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下图是世界上的五个岛屿,关于各图比例尺和表示范围的大小,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小 B.③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大
C.⑤图表示的范围最大 D.④图表示的范围最小
4.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四幅图中坡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太平洋和大西洋都跨东西两半球 B.大洋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
C.南极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D.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
6.右下图是各大陆的面积和大陆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为各大陆的代号),M大陆是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   
D.南极大陆
7.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A.a、b B.a、c、d C.b、c、d D.a、b、c、d
8.下列两种气候图分别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9、下图中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东亚东部沿海地区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是
   A.水稻、茶叶和蚕丝 B.水稻、小麦和玉米    C.小麦、大豆和高粱 D.茶叶、小麦和棉花 11.下图为“东北亚地区略图”,图中B、D两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是利用当地丰富自然资源建立起来的
都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C.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D.工业区B为温带季风气候,
工业区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小题,56分)
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l 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 “媚尼风景区”略图。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 。(填数码)(2分)
(2)图中支流b的流向是 (2分)
(3)若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请帮忙计算两地的温差: 。(2分)
(4)C处的地形是 ,该处的海拔高度为 。(4分)
(5)乘船游览尼湖风光,在直线航行的情况下,应从A至B还是从B到A快?
理由是 。(4分)
(6)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们想找一条惊险刺激的线路,应选择在支流a还是b漂流? ,原因是
。(6分)
(7)在图中找出最适合建水坝的地址,用“‖”表示,并写出水坝选择建在此处的的原因

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 。(填数码) (6分)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 东亚某半岛的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 日本山脉河流分布图、工业分布图
(1)东亚某半岛地形多山,其地势特点是 ,
判断依据是 。该半岛资源丰富,除菱镁矿、铁矿和煤矿等矿产资源外,
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原因,还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6分)
日本的农业地域类型以 为主,日本九州岛的自然带以
为主,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 。(6分)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 (大于或小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 (4分)
(4)分析日本的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
(5)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分析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8分)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二、综合题(共2小题,56分)
12.(共26分)
(1)① (2分)
(2)自西向东 (2分)
(3)大于4.8℃、小于5.4℃ (2分)
(4)山顶 9 0 0多米 (4分)
(5)A至B快。 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4分)
(6)支流a , (2分)
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4分)
(7)图略 原因:大坝应建在峡谷处,减小工程量,节省投资。 ② (6分)

第一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个体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4*12=48分)
1.下图中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文字
D.文化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2. 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爱我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一次讲演中提出:“衡量我们国家强大不强大,不是有几颗核弹,不是GDP,不是最高大楼在不在中国、最大的广场在不在中国,而是最完美、不断前进、最吸引人的文化是不是在中国”。上述材料说明 (  )。
A.经济和政治的作用在不断下降
B.文化决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C.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4. 为防止黄色信息通过手机传播影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09年8月以来,公安部牵头,会同8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3个多月之后,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  )
A.网络文化是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网络文化对学生起消极影响,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上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应禁止学生上网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5.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6. 每年的5月9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③文化影响人
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  )。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8.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们要用现代技术来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9.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批判地继承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对外交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形成小天井、大进深,便于通风散热。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的多元性的缩影。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A.创造新文化 B.提出新问题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2.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关于文化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文化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文化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
步 ③文化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力量,可使中国人民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二卷(非选择题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
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美国
43%
超过20%
中国
不足4%
2.5%
材料二:美国的决策者历来认为,美国的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都要强大,就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1)你从材料一中发现了什么问题?(4)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知识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6)

(3)从材料二中,我们如何看待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6分)

14.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实现文化在创新中发展。(13分)
材料二: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2)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3分)
高二年级思想政治学科试题答案
第一卷(选择题48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52分)
13.
(1)你从材料一中发现了什么问题?(4)
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文化软实力还有待加强。
14.
(1)结合材料一,谈谈如实现文化在创新中发展。(13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开展文化创新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内容、形式都积极创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
(3)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克服错误的文化;(3分)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分)
(2)有人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3分)
第一、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第二、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3分)
第三、文化创新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3分)
第四、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3分)
第五、那种认为“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在第二象限,则
   
2. 复数的值为
A. B. C. D.
3. 变量与变量有如下对应关系
2
3
4
5
6
2.2
3.8
5.5
6.5
7.0
则其线性回归曲线必过定点
A. B. C. D.
4. 等差数列{an} 中,a3 =2,则该数列的前5项的和为 (A)10 (B) 16 (C) 20 (D)32
5. “已知:中,,求证:”。下面写出了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过程中的四个推理步骤:
(1)所以,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
(2)所以;
(3)假设;
(4)那么,由,得,即
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A.(1)(2)(3)(4) B.(3)(4)(2)(1) C.(3)(4)(1)(2) D.(3)(4)(2)(1)
6.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7. 下面给出了关于复数的四种类比推理:
①复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类比多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②由向量的性质类比得到复数的性质;
③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数根的条件是可以类比得到:方程有两个不同复数根的条件是;
④由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可以类比得到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其中类比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 设,式中变量和满足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A) 1 (B) –1 (C) 3 (D) –3
9.设是函数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10. 观察等式
10.
由此得出以下推广命题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 .
12. 不等式的解集为 .
13. 设为实数,且,则 .
14. 如右图,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行()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复数,求实数使
16.(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学校课题组为了研究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高二年级20名学生某次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数学成绩
95
75
80
94
92
65
67
84
98
71
67
93
64
78
77
90
57
83
72
83
物理成绩
90
63
72
87
91
71
58
82
93
81
77
82
48
85
69
91
61
84
78
86
若单科成绩85分以上(含85分),则该科成绩为优秀.
(1)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2×2列联表(单位:人):
数学成绩优秀
数学成绩不优秀
合 计
物理成绩优秀
物理成绩不优秀
合 计
20
(2)根据题(1)中表格的数据计算,有多大的把握,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
关系?
参考数据:
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和,它们的值域分别为和,其样本频数列联表(称
合计
合计
为列联表)为:

则随机变量,其中为样本容量;
②独立检验随机变量的临界值参考表: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17.(本小题满分14分)
以下是某地搜集到的新房屋的销售价格和房屋的面积的数据:
房屋面积
110
90
80
100
120
销售价格(万元)
33
31
28
34
39
(1)画出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2)求线性回归方程;
(3)据(2)的结果估计当房屋面积为时的销售价格.
(提示:, ,,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满足,.
(1)推测的通项公式;
(2)若,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左端点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椭圆的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被椭圆截的弦长。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Ⅰ)若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求的值;
(Ⅱ)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点.
高二年级文科数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A
C
B
C
A
C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
12、(或)
13、4
14、
【解析】:前n-1 行共有正整数1+2+…+(n-1)个,即个,因此第n 行第3 个数是全体正整数中第+3个,即为.
15.(本小题满分12分)
解:,……………………………………………….2分
……………………….4分
……………………….6分
……………………………. ………………. ……………….8分
解得………………. ………………. ……………….12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1)解:2×2列联表为(单位:人):
数学成绩优秀
数学成绩不优秀
合 计
物理成绩优秀
5
2
7
物理成绩不优秀
1
12
13
合 计
6
14
20
…. ………………. ……………….4分
(2)解:提出假设:学生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没有关系. …. ………………. ……………….6分
根据列联表可以求得. …. ………………. ……………….9分
当成立时,.…. ………………. ……………….11分
所以我们有的把握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关系….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数据对应的散点图如图所示:
………………. ………………. ……………….2分
(2)………………. ………………. ……………….3分
………………. ………………. …………………4分
,………………. ………………. ……………….5分
………………. ……………….6分
∴,………………. ………………. ……………….8分
………………. ……………………. ……………………. ……10分
∴回归直线方程为. ………………. ……………….12分
(3)据(2),当时,销售价格的估计值为:
(万元)………………. ………………. ……………….14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由a2=5,an+1 = an2-2n an+2, an >0(n ( N*)知:
a2 = a12-2 a1+2, 故 a1=3, ……………. ……………. …………….2分
a3 = a22-4 a2+2=7……………. ……………. ……………. …………….4分
推测an =2n +1. (n ( N*)………………① ……………. …………….7分
(2)……………. ……………. …………….9分
……………. ……………. …………….11分

……………. ……………. …………….13分
……. ……………. ……………. …………….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 …………2分
∵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
∴…………. …………6分
(Ⅱ)∵,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此时函数没有极值点. …………. …………8分
当时,由,…………. …………9分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 …………10分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11分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 …………12分
∴此时是的极大值点,…………. …………13分
是的极小值点. …………. …………14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 函数在闭区间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A. B. C. D.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且,则中至少有一个负数”时的假设为
A.中至少有一个正数 B.全为正数
C.全都大于等于0 D.中至多有一个负数
3. 函数的图象上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1 B. C. D.
4. 已知函数, 则等于
A. B. C. D.
5. 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中,猜想数列的通项
A. B. C. D.
6.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C. D.
7. 已知函数f (x)的导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
那么函数f (x)的图象最有可能的是

8. 函数的最大值是
A.1 B. C.0 D.-1
9. 由直线,曲线及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3 B.7 C. D.
10. 设平面内有条直线(),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表示这条直线交点的个数,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 计算=
12. 一物体沿直线以速度(的单位为:秒,的单位为:米/秒)的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从时刻秒至时刻秒间运动的路程
13.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
14. 在中,两直角边分别为、,设为斜边上的高,则,由此类比:三棱锥中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长度分别为、、,设棱锥底面上的高为,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2分)
计算由曲线,直线以及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16.(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求函数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18. (本小题满分14分)
一艘轮船在航行过程中的燃料费与它的速度的立方成正比例关系,其他与速度无关的费用每小时96元,已知在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时,每小时的燃料费是6元,要使行驶1公里所需的费用总和最小,这艘轮船的速度应确定为每小时多少公里?
19. (本小题满分14分)
(1)已知等差数列,(),求证:仍为等差数列;
(2)已知等比数列),类比上述性质,写出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设时,求函数极大值和极小值;
(2)时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D
A
A
A
A
C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
12、4
13、
14、
15.(本小题满分12分)
解:解:如图,由与直线x+y=3在点(1,2)相交, ……………2分
直线x+y=3与x轴交于点(3,0) ……………3分
所以,所求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其中被积函数f(x) ………6分
……11分
所以,所求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10/3……………………12分

16.(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 ------------------------------------------------- 2分
令, ------------------------------------------------4分
解此不等式,得.
因此,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6分
(2) 令,得或.----------------------------------------8分
当变化时,,变化状态如下表:
-2
-1
1
2
+
0
-
0
+
-1
11
-1
11
-------------------------------------------12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11.-----------------------------14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
解: 设轮船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x>0),…………1分
则航行1公里的时间为小时。
依题意,设与速度有关的每小时燃料费用为,…………2分
……………………4分
…6分
……………………10分
(0,20 )
20

0
+
y
单调递减
极小值
单调递增
……………………13分
答:轮船的速度应定为每小时20公里,行驶1公里所需的费用总和最小。
………………………………………………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证明:(1),……………2分
,…………4分
为等差数列为常数,…………6分
所以仍为等差数列;………7分
(2)类比命题:若为等比数列,(),,则为等比数列
………9分
证明:,………11分
为常数,………13分
为等比数列………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1分
=3==,………2分
令=0,则=或=2 ……3分
(,)
(,2)
2
(2,+)
+
0
0
+
极大
极小
, ……4分
(2)=(1+2)+==
令=0,则=或=2……………………5分
i、当2>,即>时,
(,)
(,2)
2
(2,+)
+
0
0
+
所以的增区间为(,)和(2,+),减区间为(,2)……………6分
ii、当2=,即=时,=0在(,+)上恒成立,
所以的增区间为(,+)………………7分
iii、当<2<,即<<时,
(,2)
2
(2, )
(,+)
+
0
0
+
所以的增区间为(,2)和(,+),减区间为(2,)……………10分
iv、当2,即时,
(,)
(,+)
0
+
所以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12分
综上述:
时,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时,的增区间为(,2)和(,+),
减区间为(2,)
=时,的增区间为(,+)
>时,的增区间为(,)和(2,+),减区间为(,2).
…………………14分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题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中性面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B.在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为零
D.线圈每通过中性面两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
2、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为110匝,副线圈的匝数为660匝,若原线圈接在6 V的电池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
A.36 V
B.6 V
C.1 V
D.0 V
3、远距离输电中,发电厂输送的电功率相同,如果分别采用输电电压为U1=11kV输电和输电电压为U2=110kV输电。则两种情况中,输电线上损耗功率之比P1∶P2等于( )
A.1∶100 B.10∶1 C.1∶10 D.100∶1
4、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二、双项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6分,漏选得3分、错选和不选得0分,共30分)
5、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在空中爆裂为两块炸弹,以两块碎片为系统,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6、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保持静止,子弹穿过木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子弹对木块做功使木块内能增加
B.子弹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增加的内能
C.子弹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和木块、子弹增加的内能的总和
D.子弹与木块总动能守恒
7、.对于任何一个固定质量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必变化 B.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
C.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 D.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必变化
8、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连结A、B两木块,其间夹一轻弹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mA:mB=2:1。 开始时两物体静止,现烧断细线,A、B两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则在滑行中( )
A、A、B两木块动量大小之比为1:1 B、A、B两木块动量大小之比为1:2
C、A、B两木块速度大小之比为1:1 D、A、B两木块速度大小之比为1:2
9、一交流电压的图象如图所示,将该交流电压加在一阻值为22 Ω的电阻两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电阻消耗的功率为550 W
B.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110sin100πt V
C.并联在该电阻两端的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10 V
D.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三、实验题(共18分)
10、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静止放置,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D.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E.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2)根据实验要求,ma__________m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本实验中,要求小球a、b的半径________ (填“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
(4)为测定未放小球b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下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_________ cm;
(5)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本题(1)中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共36分)
11、质量为m1=1.0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不计,其x~t (位移-时间) 图象如图所示,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①m2等于多少千克?
②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12、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0.80m的水平桌面一端的边缘放置一个质量m=0.80kg的木块B,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块质量M=1.0kg的木块A以初速度v0=4.0m/s开始向着木块B滑动,滑行2.4m与B发生碰撞,碰后两木块都落到地面上。木块B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的D点。设两木块均可以看作质点,它们的碰撞时间极短,且已知D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s=0.60m,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两木块碰撞前瞬间,木块A的速度大小;
(2)木块B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
(3)木块A落到地面上的位置与D点之间的距离。
高二年级理科物理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选择题:(第1-4题,每题4分,共16分;第5-9题,每题6分,共30分。)
三、填空题:(共18分)
(1)BD(3分)
(2)大于(3分)
(3)一定相同(3分)
(4)a点位置的范围大致在45.95~45.99 cm(4分)
(5)maOB=maOA+mbOC(5分)
四、计算题(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不给分.答案中应写出数值和单位)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
C.通常用一种限制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
D.选择目的基因——人胰岛素基因时只能从胰岛B细胞中选取
2.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D.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3.在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①消毒灭菌 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 ③适宜的温度
④充足的光照 ⑤充足的养料 ⑥适宜的pH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4.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A.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
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5.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前先用胰蛋白酶使离体组织分散成单个体细胞
B.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
C.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含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D.将细胞培养在含有毒物质的溶液中,可通过变异细胞的百分率判断有毒物质的毒性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植物也能抗病毒
C.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可获得脱毒苗
D.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7.(双选)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区别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的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
D.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细胞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不体现全能性
8.(双选)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细胞形成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B.排卵就是卵巢中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精子必须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发生受精作用
D.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9.(16分)天然酿酒酵母菌通常缺乏分解淀粉的酶类,用作发酵原料的淀粉需经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过程才能被利用。研究者从某丝状真菌中获取淀粉酶基因并转入酿酒酵母菌,获得的酿酒酵母工程菌可直接利用淀粉产生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淀粉酶基因切割下来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将淀粉酶基因与载体拼接成新的DNA分子,下一步将该DNA分子____________,以完成工程菌的构建。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哪几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插入酿酒酵母菌,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 ,若要鉴定淀粉酶基因是否翻译成淀粉酶,可采用____________检测。或将该工程菌接种在含淀粉的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碘液,工程菌周围出现透明圈,请解释该现象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6分)右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①过程是__________,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2)②过程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诱导,其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_为诱导剂。
(3)表示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该过程中主要与细胞内
_______________ (细胞器)有关。
(4)③和④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主要添加的激素为_______________。
11.(16分)近年来,我国死于狂犬病的人数有上升之势。狂犬病病毒的核酸是RNA。G蛋白和N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它们刺激人体可诱导产生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人被带毒动物咬伤后,一旦感染,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人被咬伤后,病毒从伤口进入,先停留在伤口周围的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然后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上行到脑内,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能消除狂犬病病毒,这是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及时注射疫苗和特异抗体的重要依据。我国利用地鼠的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已取得良好效果。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可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法。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从小鼠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特定的物质是_________ 。
②图中B过程是细胞融合,相比植物细胞融合过程,其特有的诱导方式是用_________处理。融合后的细胞有三种情况,需要用特定的____________进行筛选。
③特异性抗体获取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所需抗体。与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 等优点。
(2)单克隆抗体技术还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分)下图是某种细胞工程技术,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则对于两者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 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② 所用的技术手段不相同
③ 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④ 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如果上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这项技术的用途主要是_____________,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在融合前需要对细胞进行培养,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环境条件有:营养充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的温度和pH等。
(4)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_______________,而动物细胞整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6 BBDDBC 7 AD 8 CD
10.(16分,每空2分)
(1)去掉细胞壁 酶解法
(2)聚乙二醇(PEG)
(3)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尔基体
(4)脱分化 再分化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11.(16分,每空2分)
(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①淋巴B(或浆) 抗体 抗原(或狂犬病病毒)
②灭活的病毒(或仙台病毒)
③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作为诊断试剂、运载药物(或生物导弹)等
12.(16分,每空2分)
(1)C
(2)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获得杂种细胞,培育作物新品种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无菌、无毒的环境 一定的气体环境(95%空气和5%CO2)
(4)一定的流动性 制备单克隆抗体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 Listening (consisting of two parts, 15 points)
Section On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 10 points )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several conversation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that follow.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的阅题时间。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5秒钟内从题中所给的A、B、C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第一段对话,回答第1~2题。
1. How many possibilities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 2. B. 3. C. 4.
2. What is the man’s final decision?
A. Checking the timetable B. Taking a taxi C. Waiting for another bus.
听第二段对话,回答第3~5题。
3. What else should the travelers pay for except the food and drinks?
A. Their gate tickets.
B. Some of the special places of interest.
C. Their telephone calls.
4. How are they traveling in the park?
A. They are going to travel separately.
B. They are going to travel together.
C. Some guides will lead them everywhere.
5. How can one get help if he can’t find the bathroom?
A. Turn to the park assistants.
B. Ask the guide.
C. Dial 13546788911.
Section Two Blank-filling (5 points)
听下面一段独白。请根据题目要求,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填入答题卡标号为6~10的空格中。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录音读两遍。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
Information on Courses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 the man wants
6 course
Time for the class on Monday evenings
From 7:00 to 7
Time for the course lasts
8
The date to start course
9
Cost
10
Ⅱ Using language (consisting of two parts, 45 points)
Section One Cloze (30 points)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 the night of my birthday, I went with my mom to the nearest drug store to buy vitamins. Even though it was my birthday, I was feeling 11 and a bit lonely. Maybe I missed my dad who died four years ago, I just wanted him to be beside me that day.
On my way to the drug store, I was crying. When I arrived there, I cleaned my 12 up from the tears and tried to 13 when I ordered the vitamins my mom wanted to buy. While I was waiting, I looked around the building and I 14 sight of a beggar next to the door. She was with her son, a cute little boy. They were sitting on the street. Although it was in winter at the moment and I still felt 15 with my coat, I noticed that the child was just wearing an old T-shirt. I felt sorry for them. When I 16 for my vitamins, I glanced at them and had an idea. “Why don’t I contribute some of my smaller clothes to them? Today is my 17 .” I thought to myself. I had to 18 something with someone else that day. Yeah, I 19 that I had to do that. I went home in a hurry and I felt so excited as I looked for some of my smaller 20 .
At home, I told my mom my 21 and told her my idea. My mom 22 with me. I found a few clothes and went back to the drug store. When I got there, I didn’t hand the clothing over myself. I wanted it to be a 23 , so I asked someone to hand the clothes over, then I left. As I left, I 24 someone saying “thank you!” and I hoped it was for me.
On the road, my heart was full of 25 and warmth. I felt glad that I could share something on my birthday and that was a big gift for me.
11..。...
A.
happy
B.
sad
C.
glad
D.
delighted
12.
A.
hand
B.
cheek
C.
head
D.
shoulder
13.
A.
smile
B.
ask
C.
run
D.
cry
14.
A.
put
B.
caught
C.
kept
D.
held
15.
A.
warm
B.
cloudy
C.
cold
D.
hot
16.
A.
paid
B.
answered
C.
accounted
D.
applied
17.
A.
Sunday
B.
holiday
C.
Monday
D.
birthday
18.
A.
share
B.
discuss
C.
support
D.
send
19.
A.
expected
B.
managed
C.
failed
D.
decided
20.
A.
clothes
B.
books
C.
medicine
D.
caps
21.
A.
experience
B.
practice
C.
experiment
D.
discovery
22.
A.
discussed
B.
agreed
C.
argued
D.
debated
23.
A.
secret
B.
wonder
C.
news
D.
pride
24.
A.
touched
B.
heard
C.
smelt
D.
felt
25.
A.
sadness
B.
happiness
C.
coldness
D.
worry
Section Two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 points)
根据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在下面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6. They have been married ________ ten years.
27. England is ________ European country.
28. Lily is not a good girl ________ we forgive her because she is still so young.
29. This plan ________(change) but no body told me about that.
30. _______(know) that Joey is a selfish girl, we decided not to play with her again.
31. Betty is ________(beautiful) than Jenny.
32. I think _______ stupid that we will wait for her until 9 p.m..
33. It is a pleasure _______ (help) others.
34. This is the latest book _______(write) by Mo Yan.
35. He broke the window _______ the stone.
36. This is the factory ______ we worked last year.
37. All of us know _____ has happened.
38. Tom’s ________ (absent)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39. There are three boys making _______(annoy) noise around me.
40. With their __________(encourage), I kept on working hard.
Ⅲ Reading (50 points)
Section O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 40 points )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t was a winter morning, just a couple of weeks before Christmas 2005. While most people were warming up their cars, Trevor, my husband, had to get up early to ride his bike four kilometers away from home to work. On arrival, he parked his bike outside the back door as he usually does. After putting in 10 hours of labor, he returned to find his bike gone. The bike, a black Kona 18 speed, was our only transport. Trevor used it to get to work, putting in 60-hour a week to support his young family. And the bike was also used to get groceries(食品杂货), saving us from having to walk long distances from where we live. I was so sad that someone would steal our bike that I wrote to the newspaper and told them our story. Shortly after that, several people in our area offered to help. One wonderful stranger even bought a bike, then called my husband to pick it up. Once again my husband had a way to get to and from his job. It really is an honor that a complete stranger would go out of their way for someone they have never met before. People say that a smile can be passed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but acts of kindness from strangers are even more so. This experience has had a spreading effect in our lives because it strengthened our faith in humanity(人性)as a whole. And it has influenced us to be more mindful of ways we, too, can share with others. No matter how big or how small, an act of kindness shows that someone cares. And the results can be everlasting. 41.Why was the bike so important to the couple? A. They used it for work and daily life. B. It was their only possession. C. It was a nice Kona 18 speed. D. The man's job was bike racing.
4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mean?
A. go very far to see someone
B. walk out on foot to greet someone
C. help someone
D. enjoy the moment with someone 43. How did people get to know the couple's problem? A. From a stranger. B. From a newspaper. C. From TV news. D. From radio broadcasts. 44. What do the couple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 A. Strangers are usually of little help. B. On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ir bike. C. News reports make people famous. D. An act of kindness can mean a lot.
45.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errible Suffering
B. Lasting Smile
C. Ask strangers for help
D. Spreading Effect of Acts of Kindness
B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right-handed. This also seems to be true in history. In 1799, scientists studied works of art made at different times from 1,500 B.C. to the 1950s. Most of the people shown in these works are right-handed, so the scientists guessed that right-handedness has always been common through history. Today, only about 10% to 15%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left-handed.
Why are there more right-handed people than left-handed ones? Scientists now know that a person’s two hands each have their own jobs. For most people, the hand is used to find things or hold things. The right hand is used to work with things. This i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work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bra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which makes a person’s hands and eyes work together, controls the left hand. The left-side of the brain, which controls the right hand, is the centre for thinking and doing problems.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more artists should be left-handed, and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left-handedness is twice as common among artists as among people in other jobs.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makes a person become right-handed instead of left-handed.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almost 40% of the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because their main brain is damaged when they are born. However, this doesn’t happen to everyone, so scientists guess there must be another reason why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One idea is that people usually get right-handed from their parents. If a person does not receive the gene(基因) for right-handedness, he / she may become either right-handed or left-handed according to the chance and the people they work or live with.
Though right-handedness is more common than left-handedness, people no longer think left-handed people are strange or unusual. A long time ago, left-handed children were made to use their right hands like other children, but today they don’t have to.
46. After studying works of art made at different times in history, the scientists found _______.
A. the art began from 1,500 B.C. B. the works of art ended in the 1950s
C. most people shown in the works of art are right-handed
D. most people shown in the works of art are left-handed
47. How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left-handed now?
A. Less than one sixth. B. More than a half.
C. About 40%. D. The passage doesn’t tell us.
48. What is the hand for most people used to do?
A. It’s used to find or hold things.
B. It’s used to work with things.
C. It’s used to make a person’s eyes work together.
D. It’s the centre for thinking and doing problems.
4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makes a person become right-handed.
B. Left-handedness is cleverer than right-handedness.
C. Today children are not made to use their right hands only.
D. Scientists think there must be some reason why people become left-handed.
50.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A. Scientists’ New Inventions B. Left-handed People
C. Which Hand D. Different Brains, Different Hands
C
Some time ago I discovered that one of my chairs had a broken leg. I didn't think there would be any difficulty in getting it mended, as there are a whole lot of antique(古董) shops near my home. So I left home one morning carrying the chair with me. I went into the first shop expecting a friendly reception. I was quite wrong. The man wouldn't even look at my chair.
The second shop, though slightly more polite, was just the same, a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so I decided that my approach must be wrong.
I entered the fifth shop with a plan in my mind. I placed the chair on the floor and said to the shopkeeper, “Would you like to buy a chair?” He looked it over carefully and said, “Yes, not a bad chair. How much do you want for it, sir?”“Twenty pounds,”I said. “OK,”he said. “I'll give you twenty pounds.”“It's got a slightly broken leg,” I said. “Yes, I saw that, it's nothing.”
Everything was going according to plan and I was getting excited. “What will you do with it?” I asked. “Oh, it will be easy to sell once the repair is done.”“I'll buy it,” I said. “What do you mean?” “You've just sold it to me,” he said. “Yes, I know but I've changed my mind. I am sorry. I'll give you twenty seven pounds for it.” “You must be crazy,”he said. Then, suddenly the penny dropped. “I know what you want. You want me to repair your chair.” “You're right,”I said. “And 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I had walked in and said,‘Would you mend this chair for me?’”“I wouldn't have agreed to do it,”he said. “We don't do repairs, not enough money in it and too much trouble. But I'll mend this for you, shall we say for a fiver(五英镑钞票)?” He was a very nice man and was greatly amused by the whole thing.
51.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in the first shop the writer_________.
A. was rather impolite
B. was warmly received
C. asked the shopkeeper to buy his chair
D. asked the shopkeeper to repair his chair
52.The underlined word “approach”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_.
A. plan for dealing with things B. decision to sell things
C. idea of repairing things D. way of doing things
53. The expression “the penny dropp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the shopkeeper ____.
A. changed his mind B. accepted the offer
C. saw the writer's purpose D. decided to help the writer
54. How much did the writer pay?
A. £5. B. £7. C. £20. D. £27.
55. From the text, we can learn that the writer was _________.
A. honest B. careful C. smart D. funny
(D)
Bamboo is one of the nature’s most surprising plants. Many people call this plant a tree, but it is a kind of grass.
Like other kinds of grass, a bamboo plant may be cut very low to the ground, but it will grow back very quickly. A Japanese scientist recorded one bamboo plant that grew almost 1.5 meters in 24 hours! Bamboo grows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except Europe.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 kinds of bamboo that grow around the world on both mountains and plains.
Not all bamboo looks the same. Some bamboo plants are very thin. They may only grow to be a few centimeters wide while others may grow to more than 30 centimeters across. This plant also comes in different colors, from yellow to black to green.
Many Asian countries have been using bamboo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y often use bamboo for building new buildings.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cables(绳索) that hold up the hanging bridge across the Min River in Sichuan are made of bamboo. The bridge has been in use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 and is still holding strong.
In Africa, engineers are teaching poor farmers how to find water using bamboo. These African countries need cheap ways to find water because they have no money, and their fields often die from no rain and no water. It seems that bamboo is one of the best things they can use. Bamboo pipes and drills(钻) can help to make the poor thirsty fields to be watered.
56. How is bamboo like grass?
A. It is thin and easy to cut. B. It grows everywhere.
C. It grows quickly after its cut short. D. It is short and green.
57.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while others may grow to more than 30 centimeters across.” means “Some other bamboo plants may grow to be very _______.”
A. short B. strong C. thick D. tall
58. From the text we know ______.
A. most people call bamboo plant trees
B. a bamboo plant may grow 4.5 meters in three days
C. the bamboo plant changes its colors when it grows
D. a bridge held by bamboo cable was built thousands of years ago
59. Why did the engineers teach the poor farmers in Africa to make use of bamboo?
A. Because it is cheap. B. Because it is colorful.
C. Because it drills fast. D. Because it is used by Asians.
6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amboo with different colors.
B. Cables made of bamboo can last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C. Bamboo can be used for buildings, bridges and watering projects.
D. Bamboo plants are able to grow well in any part of the world.
Section Two Matching (10 points)
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匹配信息。
Why do you remember Hello Kitty, Snoopy and all the other cartoon characters? What makes you love them? Well, maybe because they’re like the people around you. Think about it! You may find a friend or classmate who is like them.
A. As sweet as Hello Kitty: She likes to eat cake. She loves to make new friends. She likes to ask friends to her parties. Her smile is so lovely.
B. As clever as Snoopy: He went to school when he was nine. He learned to use a typewriter in two years! He thinks a lot. He is so clever that you like to be with him.
C. As sarcastic (讽刺的) as Garfield: He sits happily in the seat and says sharp words to you. Sometimes he is not nice. He doesn’t really like you? He thinks you’re a fool? No, in his heart, he loves you. He is a friend with hard words but a warm heart.
D. As naughty as MashiMaro: He doesn’t look like a good boy. He has sleepy eyes and looks naughty. He always plays tricks. So you may get angry with him and don’t like him very much. His mind is active and full of ideas. He tries to be big and catch your eyes. But, he’s still a child.
E. As confident as Prince of Tennis: He has faith in himself and always wants to win.
F. As friendly as Mickey: He is clever and kind. He has a good heart and is glad to help others. Everyone likes to turn to him for help whenever they are in trouble.
请阅读Susan, Tom, John, Bob, George的个性描述,然后匹配与他们个性相当的卡通人物。
61. Tom is a warm-hearted boy, and he cares for others very much. If you meet with any difficulty, you can tell him, and he will surely help you.
62. Susan has many friends and she likes to stay with them in many kinds of parties. On her face there is always a smile.
63. John likes thinking and can always find ways to solve any difficult problems.
64. Bob seems to be very rude and impolite and his words are unpleasant to hear, but his inner heart is full of concerns for others.
65. George believes in himself, and he always wants to win the first place in almost everything.
Ⅳ Writing (40 points)
Section One Sentence Completion (15 points) 根据各个句子的要求,完成改写或翻译句子。
(共6小题,66~68每空0.5分,69~ 71题每题3分,满分15分)
66. They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过着幸福的生活) after the war was over.
67.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使我们非常满意的是),they finished the task successfully.
68. I didn’t expect that I would be interviewed by the general manager. (用不定式改写)
I didn’t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by the general manager.
69. You can achieve your goal only by working hard. (改写)
On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I met Jenny at school last Friday. (用强调句对划线部分进行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 正如谚语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tion Two Task Writing (25 points)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照要求写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I was brought up in the countryside by my grandmother. She was a very courageous and inspiring woman and was very beautiful, too. In comparison with her or some of my classmates, I always felt that I was not beautiful or pretty. In fact, when I was studying in middle school, I thought I was not as good as other students and just because of these negative feelings, I was not very confident. One day, I went to the shoe shop to buy a pair of new shoes. When I got there, I noticed a foreign lady talking to a salesgirl. But the salesgirl didn’t understand what the foreigner was saying. They both looked worried. I went up to help them. The lady is an Australian. She wanted to buy a pair of travelling shoes. So I told it to the salesgirl. The lady was very glad when she took them. She spoke high praise for my spoken English and said that I was a pretty girl. Both of them expressed their thanks to me.
As a matter of fact, no one had ever praised me like that before. It was so encouraging. Suddenly I felt confident and happy. It is true that those words turned my life around.
【写作内容】
1.以约30个词概括短文的要点。
2.然后以约120个词写一篇记叙文,描写表扬或称赞给人带来的愉快和鼓舞,并包括以下要点:
a)叙述你或你的朋友被老师或其他人表扬的一次真实或虚构的经历;
b)被表扬后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c)这次称赞、表扬带来的影响。
【写作要求】
1. 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组织故事,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 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3. 作文题目已在答题卷中给出。
[评分标准]
概括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适,篇章连贯。
高二英语答案

Ⅱ Using language
Section One Cloze 11-15. BBABC 16-20. ADADA 21-25. ABABB
Section Two Grammar and vocabulary
26. for 27. a 28. but 29. has been changed 30. Knowing
31. more beautiful 32. it 33. to help 34. written 35. with
36. where 37. what 38. absence 39. annoying 40. encouragement
Ⅲ Reading
41-45 ACBDD
46-50 CAABC
51-55 DDCAC
56-60 CCBAD
61-65 FABCE
Ⅳ Writing
Section One Sentence Completion
66. lived a happy life
67.To our great satisfaction
68. expect to be interviewed
69. 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you achieve your goal.
70. It was last Friday that I met Jenny at school.
71. As the proverb says/ As the saying goes, seeing is believing.
As the proverb says/ As the saying goes, to see is to believe.
Section Two Task Writing
Possible version


注意事项:
1.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湖泊(pō)??? 供给(gěi)?????勉强(qiǎng) 人才济济(jì)
B.悄然(qiǎo) 星宿(xiù) 横(héng)财 自怨自艾(yì) C.贾(gǔ)人 鲜(xiǎn)见 翘(qiáo)首 大腹便便(pián)
D.呜咽(yè ) 贮(chǔ)藏??? 扁(piān)舟 乳臭未干(chòu)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只要加持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做有心人,就能在考试时翻云覆雨,取得理想的成绩。
B.阳春三月,漫步东江岸边,只见江河日下,落霞染红了秋枫,别是一番风景。
C.许多的先贤智者,在所处的时代怀才不遇,唯有寄情山水,明哲保身。”
D.该公司某些部门人员在完成工作之后,便以各种事情来打发时间,真是人浮于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小丫跑两会》采访时就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
B.有消息称,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C.对于广大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
D.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在我市打工的外来人员逐年增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选择铁路作为北上返乡的交通工具。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当前小沈阳这种演艺风格的走红,更加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有所滑坡。
①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
②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
③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
④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⑤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
⑥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能走红
A.④②③⑤⑥① B。④②⑥③①⑤ C。⑥③②⑤④① D。⑥③④②⑤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课农桑????????????????? 督促
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看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会诸生于学宫??????????? ②受知于李东阳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宝三岁而孤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3分)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
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4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3分)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谒金门
李好古①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3分)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①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②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③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④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⑤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⑥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完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选择题答题区域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两项都对给5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4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4分)


四、本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3个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黑帮”游戏令人忧
解说:黑帮游戏并非本土网站原创,它最早出现在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上。近年来国内社交网站兴起,这类网站争夺的主要客户群就是青少年网民。27日记者来到猫扑网站进行采访时,网站的运营总监向记者介绍了如何进行黑帮游戏的情况。
杜培源(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比如说有几个朋友在一起玩,你可以组成一个类似于帮会的组织,集体去完成一个任务。
记者:都是一些什么任务呢?
杜培源:组织两帮人对战,比如你在里面,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他相当于是你这个家族的人,可以两个家族对抗,有这些类似的任务设置。
网友:一开始是偷手机,然后就是砍人,再后来是抢车。你的经历值不同,赚取的经验和金钱也不同。
解说:在这里对战、家族对抗似乎很中性,但黑社会的一些法则,无视道德法律规范,血腥暴力等暴露无遗。据了解,大部分玩游戏的好友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黑帮游戏由于是真人参与,显得尤为逼真,让人过足了黑帮瘾。
网友:比如说让人下跪、侮辱人格,它里边还有武器,像手枪什么的,属于威胁性比较大的。
网友:让你感觉挺爽的,买东西、买武器。拉帮,你兄弟越多,你的实力越强大。
解说:尽管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但是这类网络游戏以黑帮、黑社会、黑手党、江湖、教父、蛊惑仔等为主要题材,突出表现黑社会打、杀、抢、奸、骗等反社会行为,渲染血腥暴力,鼓动教唆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扮演黑社会成员,赞美黑社会生活,严重破坏社会的法制,不符合道德规范,给青少年尚未成熟的世界观带来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市民:对这种黑帮游戏,作为家长来说都还是比较抵触的。
市民:可能对他将来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局限,所以我觉得帮派对孩子不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市民:谁暴力,谁为老大,这对孩子肯定没有好处。
解说: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对此表示了忧虑。
汪海龙(北京翠微小学教师):孩子们如果经常玩类似的网络游戏,他就会把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混淆起来,在这个游戏中他可以打打杀杀,可以骂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如果孩子们总是把这些信息接受过来,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这些都很正常,这样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解说:专家指出,这类游戏虽然没有大量的黄色、暴力图片、视频,只是采用少量文字、图片,打擦边球,但还是极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王大伟(中国公安大学教授):它就是把黑白颠倒了。比如它歌颂黑帮里的老大,把他说成是义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黑的东西说成是白。实际上,在童年时代,人们在玩的过程中,游戏即为学习。那么他从小学的是暴力,接受的是阴暗面,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那么可能就会一步一步陷到犯罪的这个亚文化中。现在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大约60%的青少年犯罪或多或少和网络成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杜培源(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对于游戏的内容方面,我觉得导向性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解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网络世界是他们认识真实世界的一个范本,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他们才会还给我们一个健康、阳光的未来。
(选自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焦点访谈”。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记者采访对象的类别,并按类概括采访对象对“黑帮”游戏的看法。(4分)


17.本专题节目内容安排的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5分)


18.联系全文,简析记者采编此次专题的意图?(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为“内幕交易”下定义。(6分)
在证券交易中,一些人利用工作之便买卖证券。这些所谓“知情人员”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行政审批部门的相关人员,他们大都选择在公司并购、业绩增长等重大消息发布前从事证券买卖活动,而这些将要公布的信息大都是有关人员泄露出来的或者是公司的内幕消息。



20、有关研究调查机构共同实施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幸福指数”课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四国高中生学习生活意识各不相同。根据表格,回答问题。(6分)
学习意识
生活意识
幸福指数
认为学习最重要
关心学习成绩
有金钱和打工意识
认为“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美国
50.5%
87.8%
63.3%
63.3%
83.8%
韩国
50.9%
88.2%
70.7%
52.2%
73.3%
日本
46.2%
74.1%
52.2%
70.7%
77.4%
中国
80.6%
93.4%
45.8%
45.8%
82.7%
(1)综合图表内容,谈谈你对中国高中生“幸福指数”的结论(不要出现数字)。(2分)
答:

(2)请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给中国高中生的两点建议。(4分)
答: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商品要包装,演员要包装,企业要包装……无论什么不装饰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档次;可也有人说,东西还是自然的好,人还是质朴的好,买东西、找朋友、做事、做人,本色最珍贵最难得。
你对“本色和包装”又有什么认识、感悟?有过什么相关的经历吗?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第二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4.C.逻辑顺序,先论述小沈阳现象的积极意义,再论述小沈阳现象消极影响。
5.(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C(要:拦截)
6.(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B(而:连词,承接关系/修饰关系;A于:介词,在;C与:介词,跟;D以:连词,来)
7.(3分)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D(①②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④不结交刘瑾;③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⑤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⑥邵宝被弹劾辞官)
8.(3分)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C(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9.(10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4分)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2)(6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E。
①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士不葬亲者”“与”各1分,句意1分)
②邵宝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甫”“愿”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宁王宸濠向邵宝索取诗文,邵宝严正拒绝了。后来宸濠反叛兵败被诛,有关官员经过调查,唯独没有邵宝送给宸濠的手迹。邵宝升任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察看处州的银矿,邵宝说:“费用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产生变故。”终于上奏章停止了这件事。晋升湖广布政使。
明武宗正德四年,邵宝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太监刘瑾独揽朝政,邵宝到了京城,完全不跟刘瑾来往。刘瑾不满原水运长官平江伯陈熊,要让邵宝弹劾他,于是派遣几名校尉在左顺门拦住邵宝,说吓人的话威胁邵宝说:“将要逮捕你。”吏部、兵部两位长官张彩、曹元从皇宫出来,告诉邵宝说:“你只管弹劾平江伯,以后就没有祸患了。”邵宝说:“平江伯是功臣的后人,管理水运不久,没有大的过错,我不知道弹劾什么。”张、曹两人无话可说,走了。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强制他们辞官离开。刘瑾被处死,邵宝起用任贵州巡抚,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负责处理粮食运输事务。不久上奏章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亲,于是皇帝授予南京礼部尚书,邵宝两次上奏章辞去职务。明世宗即位,又要起用邵宝任以前官职,邵宝又因为母亲年老恳切推辞。皇帝准许了,命有关官员按照礼节对他看望慰问。
邵宝三岁就父亲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作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10(1)(3分)【参考答案】花、雨、燕子。通过写燕子无家可归、闷愁不语,暗示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2分)表达词人国破家败、飘泊无依的悲凉之感。(1分)
(2)(4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运用对比的表达技巧,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1分)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分)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敌的愤慨、失望之情。(1分)
11.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⑵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⑶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⑷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答案】D、F。
D.原文是“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
F.“哲学家决不能满足于照搬其他哲学家的回答,或是以某位哲学家权威作为论据。”可以采用,只是不能停留在照搬这一层次。因为“哲学上的成果只服务于那些决意独立思考它们的人。”
A.见第3段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B、见第4段“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对这个句子进行压缩就知道B是正确的。C.见第3段“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
E.见第4段“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
(答对1个得2分,答对2个得5分)
13、【答案】C。
第4段“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而“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合起来的意思是科学在研究问题时是强调客观,而哲学则是强调自己的思考,追问其意义。“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
14、【答案】(1)科学试图从客观化角度解释事物,哲学则是强调思考事物的意义。
(2)科学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哲学则是进行不断的追问。
(3)科学可以直接利用已有成果,哲学不能满足于已有成果。
(每点均必须涉及科学哲学的特点,答对一点1分。设若只涉及一个方面,则给0.5分,总分时可以四舍五入。)
15、(1)哲学思考我们所知的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得我们知道能够或应该怎样去做;(见第②(③)段。
(2)哲学对任何知识和道理进行质疑(发问),能帮助我们区分真正的知识和伪装的无知。见第③段(末尾)。
(3)哲学永远不停地追问,使得我们与追问永久性地存在,利于培养问题,突出问题本质。见第④段。
(4)哲学要求个体的独立思考,它可以服务于那些独立思考问题的人。(见第⑤段)
(每点内容重点在“作用”。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答对4点5分)
16.①游戏开发网站:因追逐利益开发游戏,忽视了游戏的导向性。
②网友(游戏玩家):意识到游戏的危害,但不能拒绝游戏的诱惑。
③家长、教师、专家:对孩子没好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会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负面作用。
(分类正确,共2分。分为两类1分,分为四类1分。分为五类,则0分。各类对象的看法,共2分,错1处扣1分,错2处则计0分。答案提供的内容,考虑了“析”,学生回答过简,可酌情扣分)
17.合理。(1分)
首先解释了什么是“黑帮”游戏。(1分)
其次通过对家长、教师及专家的采访,引导人们认识“黑帮”游戏的危害。(1分)
最后,向社会提出呼吁,创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1分)
这种内容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1分)
(第5个给分点,如果学生答出“层层深入”,可给1分)
18(1)揭示“黑帮”游戏对青少年世界观、身心健康成和法制意识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表达对目前 “黑帮”游戏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忧虑;
(3)呼吁加强网络游戏监管,为青少年成长创造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每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