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违法与犯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违法与犯罪

资源简介

第22课 违法与犯罪
要点梳理
一、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1.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类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2.三类违法行为的比较
类别
含义
违反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危害程度
相同点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
法律法规的行为
行政法
行政制裁
一般违法行为
其中任何一类违法行
为都有其法律后果,
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法
民事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法的行为
刑法
刑事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
是犯罪行为
二、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刑法
(1)含义: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
2.犯罪及其三个特征
(1)犯罪的含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刑事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3.刑罚
(1)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的一种强制方法。
(2)种类
①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异同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不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社会危害不大
社会危害较大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承担民事责任或接受行政制裁
应受到刑罚处罚
处罚机关不同
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裁决
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系
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三、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
1.依法自律的要求
(1)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尤其要远离“黄、赌、毒”.防患于未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1)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
(2)培养健康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把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锻炼和健康的娱乐上来。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避开不良诱惑。
(4)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3.青少年怎样远离犯罪
(1)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
(2)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例题解析
【例l】(2012·广西桂林)《桂林晚报》“法庭记录”专栏介绍的案件中,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欠朋友的债不还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受处罚。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 )
A.一般违纪行为和严重违纪行为
B.违反宪法、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行为
C.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D.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
【分析】本题以“桂林晚报”的“法庭记录”专栏案件为背景材料,考查的内容涉及一般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案例情境,违反交通法规属于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欠朋友的债属于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持刀抢劫属于违反刑法的行为,结合三类违法行为的区别,即可找到一一对应的违法行为。
【答案】D
【例2】(2011·浙江杭州I)李某酒后驾车在某大学生活区制造了一起伤亡事故。事发后,他不但没有停车,还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李某的行为 ( )
A.触犯了刑法 B.扰乱了社会秩序
C.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刑罚处罚
【分析】本题以“我爸是李刚”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的内容涉及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属于容易题,结合教材内容,不难得知,犯罪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C
【例3】(2011·浙江绍兴)2011年5月,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追尾事故,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这一案例说明 ( )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均应受刑罚处罚
②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是一道正向选择的组合式选择题,选取“醉驾入刑”这一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的内容涉及法律的特征、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运用排除法,选项①②都是属于自身表述有错误的,应予以排除;只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这是犯罪的一个基本特征;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答案】D
【例4】(2011·安徽)九年级学生牛牛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而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因此受到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
①小兔子乖乖:乖点好耶,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
②笨笨鸟: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笨笨鸟下次不再干了
③绿魁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
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是一道正向选择的组合式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等。可以采用排除法,选项②笨笨鸟的说法是错误的,牛牛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的犯罪行为,而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属于不良行为,并不是犯罪行为,因而不会因为不良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
【答案】D
【例5】观察下边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哂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气?
(2)漫画给你哪些启示?
【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是每年我省中考必考的题目。本题考查学生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理解,培养考生的法制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要解答好此类题,第一,仔细观察漫画,理解漫画的寓意,如本题中的漫画寓意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风气开始的;第二,找出寓意与考点的结合点,如本题中的结合点,由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如果经常犯小错误,有不良行为却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第三,根据具体的设问拟定解题思路和方向,最后根据这些思路与方法写出正确答案。
【答案】(1)示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2)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②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强化训练
考点l4: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1.初中学生丁某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措上网费用,敲诈了小学生的钱物,结果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丁某的行为 ( )
A.属于犯罪 B.是一般违法行为
C.触犯了刑法 D.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下列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
A.饲养的宠物咬伤路人 B.抢劫银行
C.砸坏公用电话 D.无证驾驶摩托车
3.学生小强与同学小刚争吵,小强把小刚的门牙打落,结果小强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小强的行为是 ( )
①行政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一般违法行为 ④严重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4.某市几名高中生在广场游玩时,对健身器材拳打脚踢,严重破坏。警方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并责令赔偿损失100元,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是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5.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有 ( )
①故意损毁公用电话
②携带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③在公交车上未向年老者让座
④偷窃财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中学生小周在学校丢失了新买的自行车,怕回家挨父母批评,便到自由市场低价买了一辆别人偷来的自行车。小周的行为是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据报道,著名歌手满文军因涉嫌吸毒,被北京警方治安拘留,其妻则因涉嫌提供毒品被刑事拘留。据此回答第7~9题。
*7.满文军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8.满文军妻子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9.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A.满文军夫妇俩违反的都是刑法,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B.不注重道德修养必然违法犯罪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10.下列几种违法行为,按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序号填在下面表格里。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③严重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⑤行政违法行为
11.小李和小王为争夺公园中的位置而争执起来,小李动手打了小王。
情形一:小李只是推了小王一把。小王摔倒在地,并未受伤。
情形二:小李打了小王两个耳光,致使小王面部红肿,嘴角流血。
情形三:小李把小王打成重伤,致使小王丧失了劳动能力。
上述三种情形中,小李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性质?如果受处罚的话,他分别应受何种处罚?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金华日报》报道,金东区方某通过送购物券、香烟等手段取得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资格。接到群众举报后,金东公安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方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材料二:市民孙先生回家正好碰上小偷在自己家行窃,一气之下将小偷黄某的胳膊打断,随后将其扭送到派出所。黄某因盗窃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后来黄某将孙先生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孙先生赔偿黄某医药费2000元。
请你根据材料判断方某和黄某的行为分别属于哪种性质的违法行为?
材料二中法院为什么对孙先生作出赔偿的判决?
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考点l5: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3.下列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的有 ( )
①王某记恨着李某,为了发泄私欲,把李某刺伤致死
②张某偷了邻居家的一只鸡
③14岁的小明在和同学小亮玩耍时,把小亮推倒在地,造成小亮的脚骨折
④龚某绑架了小红,以此要挟小红父母交纳赎金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4.无业青年胡某,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多名中小学生的财物并殴打拒交钱物的学生。受害学生拨打110报警,胡某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下列对胡某违法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有 ( )
①从违法性质看,胡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②从本质特征看,胡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从违反法律看,胡某的行为违反的是刑事法律
④从法律后果看,胡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11年5月1日凌晨,广州、深圳、北京、重庆等地交警部门纷纷设岗,查获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他们将以“危险驾驶罪”被起诉,面临刑事处罚。多名涉嫌醉酒驾驶者的行为是 ( )
A.刑事违法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违反纪律的行为
16.以下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且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是 ( )
A.王某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
B.李某制作并且传播网络病毒,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C.学生赵某违反交通规则,且向交警谎报了同学的姓名
D.某照相馆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挂于店面橱窗
欣赏右图所示的漫画。据此回答第17~18题。
17.漫画说明,在我国醉酒驾驶机动车者要 ( )
A.受到行政处罚 B.受到刑罚处罚
C.受到纪律处分 D.承担民事责任
18.漫画反映的这一法律规定 ( )
①为打击“醉驾”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②侵犯了酒类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③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④体现了醉酒驾驶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某校学生张某向同学借钱不还,进而发展到勒索钱财,后来公开实施暴力抢劫伤人,触犯了刑法,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张某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表明 ( )
A.打击犯罪是我国法律保护人民的唯一手段
B.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司法机关的事
C.触犯法律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D.只要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0.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通过发短信,诈骗了近5万元人民币。对这种行为的认识及处罚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
A.一般违法行为 批评教育
B.不道德行为 舆论谴责
C.犯罪行为 刑事处罚
D.恶作剧行为 不予追究
*21.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
22.2011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某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法院经审理查明,2010年10月,被告人药某驾驶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将张某撞倒,药某恐张某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某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某杀死。药某罪有应得,百姓拍手称快,但是这起滴血的案件却引人深省。
结合材料,分析药某的行为属于犯罪的理由。
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规定“醉驾人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5月1日起同时施行,但结果不同。小明有感而发,创作漫画两幅。请你深刻体会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一、二所示分别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对漫画二中的醉驾者,法院为什么要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3)法制社会,共建共享。对上述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得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 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车,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
(1)醉酒驾车属于犯罪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
(2)高晓松因醉驾受到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3)请你设计两条禁止酒驾的公益广告。
考点l6: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
25.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这说明 ( )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
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6.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遭遇意外险情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②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不良诱惑
③青少年要学会自我保护
④青少年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下列属于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是 (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合同法
C.产品质量法和义务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环境保护法
28.俗话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它对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是 ( )
A.偷针与偷金都是正常的
B.偷针与偷金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要注意自我保护
D.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注意防微杜渐
29.小红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网友“大哥”,“大哥”多次要求小红将她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告诉他。小红的正确做法是 ( )
①远离网络,躲避干扰
②明辨是非,谨慎交友
③加强自我防范,学会自我保护、
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我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2011年4月13日深夜,惠东县某村三名十多岁的青少年(均小学辍学)从高速公路边捡拾小石块和混泥土块向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投掷,以击中为乐,邢丹不幸被击中身亡。这一事件给青少年的警示有 ( )
①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②要陶冶高雅情趣,树立崇高理想
③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④有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08年因攻击2200多个境内外网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据此回答第31~33题。
*31.青少年应该 ( )
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网络规则
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
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以上事实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刑罚当罚性 B.刑事违法性
C.严重危害性 D.触犯刑法性
*33.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4.某校九年级学生小鹏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乖乖崽,可是进入中学后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有时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父母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谆谆教诲都无济于事。因为缺钱上网,他多次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后因与人结伙持刀抢劫致人死亡,受到刑罚处罚。分析案例,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鹏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我们从小鹏的事例中应吸取哪些深刻教训?
35.金某原是某中学学生,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金某沉湎于网络,为了筹钱去网吧上网,他把学校的计算机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未及毕业他就自动辍学,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经常滋事生非。20岁生日那天,他喝醉酒后驾驶朋友的车将一名行人撞成重伤,最终受到刑罚处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强看到一则新闻:五名未成年人因犯抢劫罪被判处7到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年龄 最小的仅l4周岁。小强在日记里写道:“这五个犯罪嫌疑人胆子太大了,他们违反了行政法规,做了应受到治安处罚的行为,所以被判刑。我们要防微杜渐,否则,因为一般违法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
(1)小强日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使用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予以改正。
小强编了抵制不良行为的歌谣:有些同学真糟糕,前后左右乱了套;上课总想把课逃,找人要到网吧找;不比学习谁更好,只比穿戴谁新潮;考试起来才动脑,八仙过海想偷抄;集体观念无处找,一说劳动就逃跑;哥们义气不得了,打架斗殴把架吵;当起小偷真“勤劳”,昼伏夜出像夜猫;为了弄钱走歪道,杀人抢劫都敢搞……最后乖乖进监牢。
(2)歌谣中的有些同学从“上课总想把课逃”到“最后乖乖进监牢”,这是一个什么变化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3)请你对歌谣中的“有些同学”说一句劝告的话。
参考答案
第22课 违法与犯罪
1.B 2.A 3.C 4.B 5.D 6.B 7.B 8.D 9.C l0.左(自上而下):①⑤④右(自上而下):②③ 11.情形一:小李的行为属于一般错误行为,只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情形二:小李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应交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制裁。情形三:小李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l2.(1)方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2)黄某虽是小偷,但他的生命健康权仍受法律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3)从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正确行使权利等角度回答即可。
13.A l4.B l5.A l6.B l7.B l8.C l9.C 20.C 21.B 22.药某开车撞人并捅死被害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这一行为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被法院判处死刑等是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必然后果,因此药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3.(1)漫画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漫画二是犯罪行为。 (2)该行为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3)学法、用法、护法;善于斗争。24.(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尚未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说明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示例:①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请不要酒后驾车!②酒后驾驶害人害己!③酒驾猛如虎。 25.A 26.B 27.A 28.D 29.B 30.B 31.D 32.C 33.C 34.(1)小鹏的不良行为有:整夜泡在网吧,无心读书,经常迟到、旷课,向小学生索要零花钱。他的犯罪行为有:持刀抢劫致人死亡。 (2)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学会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②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做到依法自律,学会依法保护自己;③要正确听取父母和老师的教育等。 35.(1)金某偷学校的计算机零部件去卖和自动辍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他醉驾将行人撞成重伤,属于犯罪。(2)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从小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6.(1)“五个犯罪嫌疑人”应为“五个罪犯”;“违反了行政法规”应为“违反了刑法”,“应受到治安处罚”应为“应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应为“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2)这是一个从违反纪律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过程。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示例:①小洞不补,大洞吃苦。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